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秋节的诗词(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96431

【导言】此例“中秋节的诗词(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1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译文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赏析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歌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2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刊本《唐诗画谱》

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李商隐《嫦娥》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____晏殊《中秋月》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____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____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____苏轼《念奴娇·中秋》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____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____陈着《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____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____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29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