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400字]实用长城作文大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07631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400字]实用长城作文大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长城作文400字篇1

说起长城,我们一定会想起那个响亮的名字——秦始皇。但其实,秦长城早已在无尽的战火中消耗殆尽,覆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由明朝首鋪大臣张居正所补休的明长城。

长城位于中国北方,正得应了那句古话:”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智者不能至也。”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参观长城,真是大开眼界。

整座长城曲折蜿蜒,一眼望不到边。既像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倒海不复返;又如神龙临世,见其首不见其尾,见其行不见其踪,神秘莫测;还似一道长虹,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奔向天边。啊!长城似虹光,如神龙,像长江。不正代表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越唱越强、经久不息的文化精神么!?仔细观察,慢慢呼吸,似乎还能闻到淡淡清香,水必人心脾,或许这就是长城的独特魅力吧?

边走边观察,我被这长城上比比皆是的烽火台所深深吸引。不是由其多,而是缘其精。这些烽火台经历了几百年岁月的洗礼,仍显得”精神饱满”、熠熠生辉。谁能想象它们经历了几百个年头,多次战乱呢?我不由得为长城所折服,但我更为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所折服。想想,长城也曾被列入世界奇迹,先于秦兵马俑,长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中国的象征。。

正想着,一片花瓣落在我的脸上,我立即明白了幽香的来源——是花。我环顾四周,发现,在那些枝繁叶茂的大树之间夹杂着几朵花。左边有,右也是。望着这些花,我不禁想到了古时候战火纷飞的年代,顶多也只有一边有花吧!而现在,两边的花儿都开了。这不正意味着祖国的统一与富强。。两边的花儿遥相呼应,更加美丽!

这次游览长城,让我有了许多感悟,受益匪浅。也让我决心摘下宅男的帽子,多出门游玩见识大千世界。或许这就是长城的独特魅力。啊!我又问道了那淡淡的幽香,尽管我这没有花。

长城作文400字篇2

今年的暑假,我们全家人一起来到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八达岭长城。

在一路上想象着长城的雄伟壮丽,我兴奋极了,虽说我人在车上,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长城。关于长城的故事,我听说了许多,也在课本上学了许多,可从没亲眼看见过,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声喊叫才把我的心灵换回来:“看啊!长城。”我猛地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向窗外望去,果真是雄伟的长城,憧憬已久的长城!我突然感觉自己在燃烧,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遥望远方,长城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顺着山脊一直延伸到天边。长城两侧一片翠绿,显得庄重美丽。广场上的汽车向甲虫一样,聚集在一起,房屋、行人都小了许多。长城上,中外游客形成一股人流,不断掀起层层人狼,涌进远方……

长城显得那样沉静、那样庄严。他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上。当时我的心情也受长城的熏陶变得如此沉静。

我随着“人浪”登上长城。我的脚一部部落在那坚实的城转上,想着古代人劳动的情景;我的手一次次触摸到那凹凸不平的条石,内心是如此的感谢,感谢那些古代劳动者的劳动;我的眼睛一次次看到那苍凉而稳重的灰色,我的心里不由自主的一次又一次感到震撼。那饱经风霜的条石、城砖,布满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似乎再向人诉说着长城辉煌的历史,让我去深深的体会、细细的感受……

短暂而别有深意的的一天,就这样渡过。我心满意足,因为我领略了古代劳动人的心血,我觉得今天是我竖起生后最丰富的一天。

物以万状,人有七情,生活拨动我们的心弦,有多少美景浮现在眼前。

长城作文400字篇3

暑假里,我、妈妈和外婆,一起去北京游玩,在五天的游览中,最令我流连忘返的还是那气势磅礴的八达岭长城。

那天,我怀着对长城的敬畏,来到长城脚下。虽然我在电视上见过长城多次,但当长城真正展现在我眼前时,还是让我不禁为之震惊。长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长,一眼望不到边,我踮起脚向左看看,看不到起点,向右看看,却看不到终点,我心想:长城这么长怎么爬得完?

开始爬长城了,起初并没有斜坡,我一蹦一跳地往上走,还不忘叫妈妈给我在景色优美的地方照相。慢慢地越走越陡,我不禁有些紧张起来,万一爬到上面没力爬了怎么办?前面的路还很长呢。我只好一步一步,扶着栏杆,脚踏实地地往上爬,我不追求要爬多远,只想着能走多长走多长。

我边走边认真注视着脚下的石砖,轻轻抚摸着手边的青砖。只见有些石砖上有许多裂缝,有的地上还有缺口,脚下的石砖更是破损不堪,有些不起眼的地方已长出了青苔,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当年劳动人民用自制的工具筑长城的情景。当年秦始皇就靠长城保卫国家,或许每一块青砖都藏着一个凄婉悲壮的故事。它们被劳动人民用血汗与智慧所筑就,被勇士用鲜血染红过,被烈士用生命捍卫过。

不知不觉中,第一外烽火台就近在咫尺了,我一鼓足气登上了第一个烽火台,我缓了一口气,妈妈还要休息,我在旁边催促。

接着我们开始继续工作,我们转了个弯儿,发现地势开始向下倾斜,我的脚也不受控制地往下滑,我立刻抓住身边的救命稻草——栏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已没有心情去观赏那些美景。我慢慢挪动着步子,此时妈妈已经走在了我前面,我双手紧紧抓住栏杆,站着一动也不敢动,我稍稍走了半步身子就感觉要滑下去。我向妈妈呼救,可她并没有来帮助我,只是让我一只手抓住栏杆,那样会方便些,可我早已被吓到了,栏杆已被我手心下的汗水浸湿。最后,在外婆的搀扶下,小步小步地挪下了坡。

随着山越来越高,长城也越来越陡,空气也稀薄起来,我有些累的,找了个地方休息,我看着走过的长城,心里有说不出的成就感。在看山下的树显得特别绿,花显得格外鲜艳,远处的长城正逶迤地向着青山的薄雾中隐去。

虽然后面的路依然连绵起伏,但我的心情却十分愉快,一路上欢天喜地。终于,大家登上了这段长城的最高处——第三个烽火台。这一路上我虽然爬得很累,脚底也长出了老茧,但我一想起自己勇敢地登上了884米高的长城,就感到无比自豪。最高处还有一块刻有毛主席亲笔提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几个气势恢宏的字。

我终于登上了举世无双的长城,我就是好汉。

长城作文400字篇4

当斑斓的色彩演变为苍青的深沉,它淡褪了流逝的岁月;当坚硬的土石演变为绵亘的路途,它沉淀了瞬变的叹息;当平滑的墙垒演变为凹凸的印迹,它浸濡了零殇的考验。当这一切一切都成为过去,当历史不再留有伤痛,时间不再负担使命,记忆不再承受责任,长城,或许会进入一种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

记得十岁那年去北京,首次见到长城的激动,就将小小的一颗心塞得满满的。那巍峨的高山,苍劲的松柏,气势磅礴的一座座堡垒,都像与生俱来的,深深地烙进我的脑海里。或许,我的长城情结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长大了,再想想,只觉得长城不仅仅是在气势上征服了我,更是在精神上,在思想上,给了我一次巨大的情感冲击,让我从孩提时幼稚、愚昧的空间中走出来,去感受更为广阔、神奇的疆域。

追溯中国的长城史,最早该是在战国时期吧。嬴政这位雄韬伟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早将眼界放到了千年以后——筑长城,巩固边防。“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便是最好的证明。然而苦役的归宿似乎总是灭亡。我们听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恸,听到了小吏奴役劳工的鞭笞声,更听到了秦王朝摇摇欲坠的断裂声。然而秦始皇终究是伟大的,将秦、赵、魏三国的长城连成一片,开创了中国修缮长城的先河。

无论哪一个朝代,巩固边防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晁错曾上书汉武帝,大意就是让他管理好长城边事,首先使外夷不敢入侵,才能治国平天下;北魏的高闾也曾奏谏过统治者,大意也是如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人武将早已认清长城的重要性。此时的长城,不仅表现为坚固的防御工具,更深一步地说,是人们那颗希望安定、太平的心的寄托。

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清代。众所周知,清是满族人创立的——也就是前面说的“外夷”。值得注意的是,当年的满人就是越过长城,浩浩荡荡地打败汉族并夺得了天下的。这对于那时的统治者就有一疑问:长城,长城也不过如此,看我大清,还不是轻而易举就攻了进来。这在康熙对蔡元建议修筑长城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康熙,他主张人民团结起来众志成城,这就是最坚固屏障了,何必劳民伤财,大兴徭役?看来,我们的这位皇帝还是蛮有人道精神的。可他当时到底是“人道”还是“自傲”,谁人说的清楚?正是由于这样,可以这样说:直到现在人们对于修长城的利弊问题,仍存在激烈的争论。前不久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他是站在康熙一派的,起初是很震惊,尔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像秋雨先生这样的文人墨客,对“人道”的理解应是不肤浅的,或许也就看得很淡。这些,在他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书中都可以看出。

然而,我要说的是,我对余先生的看法还是略有微词的。

长城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力量的象征。修长城虽然艰难,但到底修起来了,而且修得大气,修得酣畅淋漓,修得让世人叹为观止。这代表什么?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毋庸置疑!我们可以想见,当初那几吨重的巨石是怎样通过两个脆弱的肩膀扛上去的,又是通过什么方法使两块青石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做成这件事也绝非易事,更何况是在人类文明尚未完全开化的古代。中国人民以超乎寻常的坚毅和智慧,用累累的白骨筑成了举世瞩目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与其说中国的文明开始于黄帝时期,不如说其开始于这里。因为,一个民族文明的真正开端,在于一个民族精神人格真正建立之时。而此时的中国人,已在苛役的折磨下砥砺出了真正光辉的人格,锻造了堂堂正正的民族意识。中国的民族精神正在于此,中华民族的可爱也正在于此。

其次,长城是一座促进民族融合和交流的桥梁。正是长城的存在,我国北面极少患事。即便有,中国也是占着上风的;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俯瞰环境,疆域一扩再扩,而这些民族看到中国制度如此先进,中国物产如此丰富,都丝毫不后悔当初的称臣,反而乐于被这样一个国家领导着。而这一切,最初,只是因为长城的气势让睹其真容的人怎敢睥睨!这样一来,长城就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了,这是一个有关国与国,族与族的大问题,在今天,可称作是国家大事了——外交关系。由此看来,那时的长城地位,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外交部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超越了某些物质性的东西的。当然,也有民族依旧轻视长城的,但它们的下场,只能由历史去记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城更是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文化,本应是一种提醒和思索。正是由于长城的存在,我们才会去思索一些更深沉的话题。这些话题不只是关于长城本身的。因为,我们在长城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朝代的更迭,疆域的损益,都可以在长城身上找到例证。长城,更应该是一种思索的积淀。正是我们在它身上看到了太多兴衰,那么,我们该怎样才不致于重蹈覆辙?该怎样才能让北方的这座堡垒始终如一,岿然不动?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值得思索。因此,长城也就成就了文化,文化也就成全了长城。我们不能让文化生态系统荒芜了才去拯救,而要时时刻刻记住我们的使命。有人说得好,一个国家最怕的不是失去疆土,不是战乱不堪,亦不是奸人当道,而是文化。只要文化不流失,这个国家就永远不会灭亡。只有当文化真正西去时,也就是这个民族气数已尽时。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工具,也是最犀利的武器。

现在很为长城感到悲哀了,因为今日的长城,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语矣。现在的它,已经“沦”为人们游览的景地。昨日的古道,今日只看得见满眼的照相机和指手划脚。我们似乎已失去了对远古文化虔诚的尊敬了。

不知道这是长城的悲哀,还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当代人,真要好好反省反省了。

文化,我们都已经抓不住这个词了,不是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20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