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梁漱溟:一生吃素(实用2篇)

网友发表时间 801031

【导言】此例“梁漱溟:一生吃素(实用2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梁漱溟:淡泊、平和1

梁漱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他博学多识,尤长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佛文化的研究, 因而又被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最后的儒家”。1988年5月17日,即在他逝世前一个月,他在病榻上接待台湾《远见》杂志记者时,仍强调一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二要“顺应时代潮流”。这两点似乎概括了他一生的信念和追求。他一生勤奋,一生坎坷,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磨难,也经受过在恶劣政治环境下被曲解误解的痛苦,然而,他竟活到了95岁高龄,甚至被誉为“超标准的健康老人”。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不求长生,绝不轻生

其实,梁漱溟对生死看得很开,他不求长生,也绝不轻生。有位生活孤苦的老人向他请教说:“先生,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脱呢?”他一字一顿地回答:“佛家对生命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他的意思是,既在人世,就要把生命运用起来,为国为民,不虚此生。为此,则需要使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

说起来,梁漱溟体质原本很差,从小就体弱多病而异于一般孩子。往往冬天还未来临,他已手脚发冷,才五六岁,就患上了头晕目眩症,发作起来,天旋地转,坐立不稳,苦不堪言,只有卧床不动才能得到安宁。

梁漱溟由于体弱多病,发育也很缓慢。一次他拿出一张80多年前的照片,风趣地说:“前排正中坐者是我,实际年龄至少10岁,但看上去却只有六七岁的模样。”小时候,他好静不好动,始终活泼不起来。七八岁时,他看见别的小朋友玩双杠得心应手,非常开心,十分羡慕,一时兴起,也攀上双杠玩,谁知两臂软弱,力不从心,竟从双杠上摔了下来,摔得人事不省。从此,他再也不敢参加类似的大运动量的活动了。他的长辈们都担心他命不长,活不久,但谁能想到他竟活到95岁高龄呢?1986年,医生检查他的身体,发现他的心脏跳动犹似青年。

少吃多动,持之以恒

梁漱溟之所以健康长寿,主要原因有两条。

一是长期坚持吃素。梁漱溟在十四五岁时, 突然对佛教大感兴趣起来,到处搜寻佛教经典《山草香·》,苦思苦读。20岁时,还想入佛门,由于家人再三劝阻,才未出家,但却开始遵守佛家戒条吃起素来。以后几十年如一日,不管什么场合,他都坚持吃素。当然,他坚持吃素,并不刻板。有一次,他的儿子见他在吃一小碟羊肝,大为吃惊, 问起来,才知这羊肝原来是医生开的治病良药。

1950年3月,在中南海设宴招待包括梁漱溟在内的各界人士,面对满桌丰盛菜肴,梁漱溟不为所动,只夹素菜入口。走到梁漱溟的座席前,见此情景,笑着说:“梁先生坚持素食,清心寡欲,定长寿也。”第二天,又在家里宴请梁漱溟等客人。梁漱溟对说:“我是素食者,有一两样素菜就成,但你们吃什么请自便,不碍我的事。”谁知接过话来说:“不!不是一两样,统统要素食,我们今天吃饭,也要‘统一战线’嘛。”结果那一顿饭,大家都陪着梁漱溟吃起素来。这年9月,又约梁漱溟谈话,并派车接他,一进门,就让人上菜吃饭,并对他说:“知道你吃素,今天特为你准备了素食。”

二是少吃多动,淡泊平和。梁漱溟自谓“吃苦耐劳,摒绝嗜好,食色都很淡泊”。晚年时,有人问他长寿养生要诀,他回答说:“要说养生,我的经验可总结为:在生活上‘少吃多动’,持之以恒;在精神上气贵平和,情贵淡泊。”

他吃饭,绝不吃饱,也绝不因食物品种多少和味道好坏而有所增减。他一生未从事体力劳动,食量一生很小,一日三餐饮食总量仅230克左右。早餐是半磅牛奶,煮时加些果脯(如桃、李、杏仁、桂圆肉),佐以一两块苏打饼干或面包。正餐吃一两样青菜或豆腐,吃蛋以煮汤为多,主食为面食,极少吃米饭,对于水果,吃得较多的是桃子、西瓜、橘子、荔枝、苹果,但量少。对于酒是绝少上口的,只因晚年受失眠困扰,时而在睡前饮一小杯葡萄酒。平时很少饮茶,更不饮浓茶,而且饮茶量少,一天两杯就算多的了。关于饮酒,在他55岁生日时,一位朋友一再向他敬酒,他皆勉强应付,有人问他:“先生能饮?”他答道:“平日绝不饮,但亦可应酬,多饮似不醉。吾常谓:吃皈是应酬自己,饮酒是应酬人家。”

他不但自己吃得少,对儿孙也是如此要求。他常常带孙儿辈去公园玩,如在外吃饭,孙儿们回来总向奶奶抱怨诉苦,说爷爷没让他们吃饱,而梁漱溟却说:“吃饭,最好吃到七八成饱就可以了。”

少吃多动,并持之以恒,这是梁漱溟的生活规律。他的活动,主要有四种。

第一是“静坐”。他由于从小“瘠瘦多病”,又爱动脑,因此从年轻时代,就有失眠之苦。1919年,他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不久,他的失眠症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只好向蔡先生请假。他来到西直门外的“极乐寺”休养,找到省元老和尚,经他指点以静坐来治疗失眠,效果颇佳,所以就一直坚持下来。1956年他到北戴河疗养,再习静坐。静坐可无思无虑、全身放松,使身心得到休息。

第二是打太极拳。梁漱溟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练太极拳后,兴致一直很高,一招一式,都认真习练揣摩,从不间断。而练大极拳的地方,也不拘泥,庭院、公园、过道他都能静心习练。

第三是散步。他常说:“俗话讲‘人老腿先衰’,我现在对此深有体会。腿的衰老比其他器官为早,因此老年人越是懒得动,越是要活动。”他信奉“百练不如一走”之说,认为“人进行各种有套路与规范的锻炼,都必然使大脑处于回忆与思维之中,使人落于被动,惟有散步是属于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活动,听之自然,无所思索,使人处于主动”。去公园畅游,是梁漱溟多年的喜好。有一张照片,是1919年春天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时与同事、张申府、雷国能同游北京中山公园的合影。北京各大公园,都有他的足迹。解放后在北京,他每月购买通用月票,经常游历于中山公园、北海、紫竹院、卧佛寺、颐和园、处、香山等处。每逢重阳节,必偕友人登香山,在玉华山庄畅谈,似乎已成惯例,就是在90高龄之后,除外出郊游需人搀扶外,仍坚持在楼前楼后散步。在他的日记里,也常记有“早起写稿后去北海穿行而出”,“早起去颐和园”等散步活动。即使是在“”遭批斗期间,他仍没有间断晨起、午后的散步活动。

第四是自我按摩。这是他数十年来持之以恒的锻炼项目。每天早上5点左右醒来,就在床上进行。在按摩过程中,不断伸腰、蹬腿、转动脖颈、吸气、呼气、屏气等,使全身都得到活动,血脉畅流。大约按摩50分钟,才下床洗漱、散步。

梁漱溟到了耄耋之年,仍坚持多读多思,笔耕不辍。他认为作为脑力劳动者,越是进入老年越要多动脑筋,才能保持才思敏捷。1987年,他对友人说:“李商隐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一个九四老人,所剩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但我丝毫没有颓唐、悲凉之感。语云:‘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止,思考不息。’只要我脑子还能用,我将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继续走下去,愉快而充实地走完这最后一段岁月。”

梁漱溟:一生吃素2

梁漱溟,又名焕鼎,广西桂林人。生于1893年,逝于1988年,享年95岁,是国学大师级人物中的一个。

梁先生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曾积极从事乡村建设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过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防会议参议员。194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盟”前身)。

1950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生态度

梁先生是个性情中人,由于厌恶旧社会黑暗的政治,他接连自杀过两次。后来受到佛学的感召,一心皈依佛门,从此也就一直吃起素食来。他回忆往事这样说道:“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曾有两度的自杀,那都可以表现出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来。就是自己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此缘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所以‘悔恨’的意思就重,使自己跟自己打架;自己打架,打到糊涂得真是受不了的时候,他就要自杀。”“这时候最要紧的是:帮助他‘忏悔’、‘自新’的力量,从此得到了解脱:‘过去的不说了,我们再努力开拓新生命吧!’”

而这,或许正是梁先生所说的“人生的艺术”、“人生的态度”。

梁先生认为,人生的态度有三种。

第一种可用“逐求”二字表示。逐求意同追求,如对“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等的逐求不已。

第二种可用“厌离”二字表示。当人“逐求”之后转回头来冷静观察,会感觉在逐求过程中人生太苦,更会因看到社会上充满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等种种现象而觉得人生太没意思。这样,乃有一种厌离人世的态度。

第三种可用“郑重”二字表示。其主要意义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亦即按照儒家所谓的“慎独”、“仁义”、“忠恕”、“正心诚意”之类的要求去生活。

看来,梁先生努力实行的是“郑重”的亦即“尽力于当下之生活”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也包含着诸多养生之道的内容。

一生吃素

梁先生20岁那年想“出家”,被家人劝止后就改为吃素,而且一直长期坚持,即使参加国宴时亦不进肉食。有一次走到他饭桌旁由衷地说道:“梁先生坚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长寿也。”后来,在中南海设宴招待各界人士或单独约请梁先生谈话时,总要说一句:“今天特为你准备了素食。”

梁先生素食75个年头,享年95岁。果然是位素食寿星。

“素食”的含义有多种。有的主张吃纯素;有的要求吃素者还应同时禁用人工调味品和化学添加剂;有的认为“素”的概念可以扩大,即在吃蔬菜、水果、米、面的同时,还可以吃牛奶、鸡蛋、蜂蜜之类“不见血”的食物,梁先生以及印度的圣雄甘地等人就是这样吃素的。

长时期以来,人们常常以为:吃荤会损寿,食素可延年。那么,吃素是不是最佳的强身益寿之道呢?不是的。

学术界多数人的观点是:吃纯素者由于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等不足以满足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可能相对地不利于健康与长寿。昔日的格鲁吉亚长寿调查团团长夏菲洛曾经著文称:“我们并未发现过专门吃素的长寿老人。”日本的一家研究所也声称: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之所以能位居世界前列,与肉食的增加有很大关系。

那吃素者是否就一定有益于降低血脂、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呢?也不见得。请看,长期吃素的赵朴初先生就是个高血脂者。为此,风趣幽默的启功先生还拿赵先生作挡箭牌来为自己的爱吃荤食辩护:“我说吃荤与血脂没有关连吧,吃素人不一样血脂高嘛。”

应该说,我们今日对疾病的成因、对长寿的缘由尚未真正明了,因此,无论是夏菲洛的观点还是日本研究所的结论,都还不能视之为科学的结论;“吃素有益”的论述亦是如此。毕竟,这里有地区的差别,经济的好坏,更有因人而异的问题。

不过,人类的饮食是由生食向熟食发展的,是由进食少数品种向更多品种发展的。就此而论,杂食才是我们适应进化的最佳饮食方式。现在也公认:荤素搭配、什么都吃才是合乎绝大多数人的健康益寿之道。

淡泊、平和的生活

梁先生天生孱弱,幼童期总是病歪歪的,人们担心他难以长命;他后来又长期食素,却能享有高寿。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还得去探寻他的养生之道。

晚年,他曾书写一幅自勉的人生座右铭:“性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此外,他主张“少食多动”,要求“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看来,先生的高寿奥妙就在这里了。

除了吃素,梁先生经常喝的是牛奶、酸奶和淡茶,有时也喝少量的红葡萄酒。他喜欢吃水果、干果及各色点心。爱用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梨、桃、荔枝、西瓜、甜瓜、柑橘、山楂、杏、柚子、猕猴桃等,干果则常用核桃、枣子等物。

先生常食粥,他日记里就提到小米粥、玉米粥、白米粥、香蕉粥、百合粥等不同品种。早餐常用豆浆、豆腐脑加油条、油饼等物,或换用牛奶、面包、鸡蛋。

番茄炒鸡蛋或番茄蛋汤是他最常吃的,黄瓜、丝瓜、冬瓜、豌豆、豆制品及绿叶菜都喜欢。

他的“少食”含意是:“任何感觉可口的东西都不多吃,”“少食就是不贪吃,只吃八分饱。”他对晚辈亦这样要求,以至于孙子每次与他外出,回家都要在奶奶面前喊“饿”。

“多动”指什么?梁先生的解释是:“对我来说,即在天明前后,起床下地之前,在床上做锻炼活动,包括多种动作,主要有搓腰身、搓脚心、搓足三里;揉腹部;用手指板脚尖……”起床后及饭后是散步。而“最好的一种炼身活动是打太极拳。”甚至在批判他的时候,在中途休息期间,梁先生也会旁若无人地打起太极拳来。

关于淡泊、平和,梁先生说道:“一个人动不动就气盛、发怒,势必伤肝、火攻心。如气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则又郁积于内腑。两者都伤肝劳神,有损健康。所以说气平清淡,自长自消,称得上身心锻炼的一项真正过硬功夫。”他对一般事项是不去计较的,更不去追求富贵荣禄;若面对不平,他又无所畏惧,该呼则呼。

梁先生即使年逾九旬,他仍具有超人的记忆力。他能复述在延安相见时的整段的谈话;能讲出几十年前朋友的住址和电话号码。这显然得益于他的不断学习与思考。而不断地学习与思考,不仅增强了他的记忆力,也成就了他的“大家”地位。

有趣的是,他在得病卧床期间不是去背诗词、背语录,而是背《金刚经》。他认为这样做没有宗教上的意义,而是为了促使自己的心里宁静、淡定与平和,利于康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2篇梁漱溟:一生吃素,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梁漱溟的相关认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