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描写雪景的片段有哪些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82079

【导言】此例“描写雪景的片段有哪些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描写雪景的片段【第一篇】

[关键词]时空;速度;写实;移情;夸张

新海诚是继宫崎骏之后极具影响力的日本新一代动画导演。他凭借细腻唯美的作品风格和超越时代的创作理念备受世界瞩目。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人类对生命的感悟、对爱情的憧憬及对自由的渴望,平凡中蕴涵着动人心弦的纯真情感。其代表作《秒速五厘米》是2007年的动画电影,曾荣获亚洲太平洋电影节“最佳长篇动画电影奖”、意大利未来电影节最高奖等多个奖项,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评价。“如果樱花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那么,两颗心需要多久才能靠近?”落樱飘零的季节、渐行渐远的两颗心、刻骨铭心却终将随风而逝的爱恋,整部电影唯美浪漫,让我们沉浸于令人窒息的美景中,追随一个少年的成长足迹来品味跨越时空的爱与心灵的距离。

一、自然界的时空与速度

自然元素在新海诚的动画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天空、云朵、樱花、雪、大海等都是他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段。《秒速五厘米》是以一个少年为主轴、由渐次展开的三个连续短篇《樱花抄》《宇航员》《秒速五厘米》组成的一部短篇集。“听说秒速是五厘米。”“哦?什么?”“樱花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开篇,女主角就为作品的主题赋予了最直接的解释。在影片中,新海诚使用了很多自然元素和场景来表现抽象的时间、距离和速度。

影片开头是在一个樱花飞舞的季节,明里与贵树追逐着跑向下坡,明里先过了铁轨,恰巧此时铁道边放下的护栏挡住了贵树,对面手撑樱花图案粉色小伞的明里,欢快地旋转了一圈说:“贵树君,如果明年也能一起看樱花就好了。”男女主角的对话奠定了整部电影的主题,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东京再次迎来了樱花飞舞的季节,却已物是人非,贵树独自走在记忆里的铁路平行道,与迎面而来的一位女子擦肩而过,“我强烈地感觉到,如果此刻我回头,那个人一定也会回头”,就在两人同时回首的一瞬间,两列相向行驶的火车从他们身后飞驰而过。新海诚在片头和片尾都选取了樱花飘落的场景,片中又运用了大海冲浪、光秃秃的树枝、白雪覆盖的庭院等自然界的景物,既意味着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和时空的变化,同时又暗示着人与人之间静寂无声的心理距离的变化。樱花的花期短暂,大约只有七天,盛开时热烈灿烂,美到极致之后,又会如雪花一般静静飘落,这也预示着美好的事物是稍纵即逝的。影片中倒映在水中的樱花树、空中缓慢散落的樱花花瓣,这些也令明里发出感叹:“像雪一样”。而几经周折得以见面的两人在雪地里樱花树下的初吻,令贵树在内心感慨:“我清楚地感觉到我们以后的日子还是无法一直在一起。我们的面前仍有非常巨大的人生、过于茫然的时间无情地阻隔着。”樱花的盛开、凋落是一种“无常”之美,体现了日本文化中“物哀”的审美意识。以樱花盛开、飘落的季节作为故事发生和结束的背景,为纯真的爱情增添了一种凄美的色彩,更容易激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感动。

除了樱花这一景物之外,雪也是影片中暗示时空与速度的自然元素之一。贵树为了前去与明里见面,坐了一列又一列车,经历了列车的延误,又下起了大雪,终于两人在大雪中重逢。美丽纯洁却脆弱易逝的雪,虽然没能阻碍两人见面,但却预示着两颗靠近的心即将分离。另外,天空在新海诚的作品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秒速五厘米》摒弃了前期作品中的科幻元素,是一部写实与抒情完美结合的叙事散文式影片。在第二个短篇《宇航员》中,高中时代的贵树常常一个人编辑着没有收件人的短信,遥远的天空似乎成了他寄托感情的地方,此处又使用了火箭升空的壮观场面来表达贵树的内心。“那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孤独旅程。在那幽深的黑暗中,只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前进,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氢原子都难得一见。怀着探寻世界之秘密的心,深信不疑地潜入那无尽的深渊。而我们,又将到达何方?又能去往何处呢?”此处使用时速五千米,暗示了爱与思念的变化速度、贵树的心远离暗恋他的花苗的速度。

二、爱恋变化的速度及心与心的距离

动画电影的艺术属性决定了其不便于承载过于沉重的思想主题,而那些人类普遍和永恒的价值体系则成为其主要的表达内容。这也是将思念、孤独、爱作为永恒主题的新海诚作品在全世界备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科幻作品还是写实作品,思念与爱恋都是其作品情感的主旋律。同样是以两人彼此之间心的距离和速度为主题的作品,《星之声》和《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仅仅是对速度的描写,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多由于时空或心理上的阻碍而中断,而《秒速五厘米》的着重点在于在无任何障碍的自然情况下,描述两人爱恋的变化速度及心与心的距离。人的心意会随时间、距离而发生变化,这是极其普通而又无法避免的事情。正如新海诚本人在访谈时所说的那样,生存的速度因人而一点点地产生差异。

一般来说,关于爱情的影视作品为了使爱情具有罗曼蒂克的色彩,通常会制造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戏剧性的场景。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多时候并不是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的。《秒速五厘米》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没有刻意的设计,描写的内容也很少,却包含了男主人公从少年到成年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既有情窦初开时爱情的青涩纯真、青春期的迷茫与彷徨,又有成年后对感情的麻木和遗忘。新海诚通过操控动画影片的绘画、音乐、时间等要素,描绘出既抽象又真实的故事,把那种虚无的心情如实地表现了出来,其中速度及心与心的距离成为其描写思念与爱恋的手段,情节看似平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影片以贵树和明里心与心的距离为主线,中间穿插着暗恋贵树的花苗与贵树、交往三年的女友理纱与贵树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第一部《樱花抄》中,年少的贵树和明里经历着一次次的转学和离别,两人由一起追逐嬉戏到以书信传递思念,再到遥远的等待和不远千里的相聚,其中包括贵树接近明里的物理速度和心理速度、信件及短信的来往速度、贵树前去与明里见面时所乘列车的速度,这些同时也包含了贵树和明里彼此之间心意的传递速度、两颗心由靠近到分离的变化速度。樱花树下的初吻、未能交给对方的信件又暗示着两颗靠近的心开始逐渐远离。第二部《宇航员》展现的是与明里分别后高中时代贵树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贵树曾不顾一切前去相见的明里已成为异星草原梦境中模糊的少女,传递心意的书信也已变成面向夜空编写的没有收件人的手机短信。贵树和明里曾经靠近的心已悄无声息地渐渐远离,此时,暗恋贵树的女孩花苗主动接近贵树,等到下定决心要表白时,终因贵树注视着远方的落寞眼神和孤单的身影而望而却步,这也是花苗觉察到自己与贵树心理距离的过程。第三部《秒速五厘米》与第一部呼应,描述成年后的贵树如何意识到自己与明里的心理距离。当交往了三年的女友理纱发来短信“我依然喜欢着你”时,贵树却发现“我们就算来往一千封邮件,心却不可能接近哪怕一厘米”。此处通过内心独白的形式表达了理纱与贵树、贵树与明里的心理距离,同时也表明了成年的贵树对工作和感情的压抑。片尾运用贵树和明里交替的内心独白,叙述了梦回13岁在白雪覆盖的广阔田园上两人留下的足迹,在主题曲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的音乐声中以两人擦肩而过时的转身、回头、贵树释怀的微笑表达了对昔日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究竟要以怎样的速度生存,才能再度同你相见?”不同的生存轨迹、不同的生存速度让两颗心渐行渐远,纯真的爱恋永远停留在了记忆里。

三、关于时空与速度的表现手法

动画是一种具有高度假定性的艺术,它一诞生就以绘画艺术的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空间环境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运用夸张、神似及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和象征,反映人们的理想和愿望。文学家高尔基曾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夸张、写实、移情等手法在新海诚的作品中得以独特而又充分地运用。有人认为,新海诚特别重视对真实场景的还原度,尤其是《秒速五厘米》及其后来的作品《言叶之庭》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取材于真实的场景,其相似度之高令人惊叹。实际上,虽然影片中有许多实际场景的描写,但新海诚并不是照实描绘实际的风景,而是在描绘记忆中的风景。

新海诚创作《秒速五厘米》的初衷是希望制作一部以画带话的电影,既能使观众将自己代入片中角色,又容易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至少某个情节会触人心弦。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创作手法,叫做移情法。移情是西方美学的重要理论,也是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移情是艺术家赋予创作对象以情感生命、使所要表达的对象活泼起来的桥梁。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是以我们生活的当今社会为舞台的,比如小田急线、新宿车站等都出现在作品中,对于熟悉的人来说,能产生一种亲切感,不熟悉的人则能从中获得关于新宿车站的真实感。动画的背景、角色均由人创作完成,无论如何抑制、如何写实,都会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影片对场景的描绘均源自创作者平常的印象,即把主观的风景全面地画出来,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会身临其境,未必会意识到是否写实,而一旦去实地就会发现实际场景与作品背景的不同。这样创作出的景色看似单调无奇,但每一处景色都会饱含自己与他人的回忆,因此风景也就显得更加美丽。尽管东京这座城市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加入主观情感后,眼前映入的景象就随之闪耀起来。就像遭遇不顺时一切似乎也变得黯淡一样,所有的景象都根据自己的心情而改变,而从根本上说,世界上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其实都是美丽的。正是基于这种深切的感受,新海诚在对故事发生的舞台岩舟、种子岛、东京进行取景的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运用了写实与移情相结合的手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动画电影作为艺术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将生命与责任的感悟与体察投射到虚幻的世界里,人们在亦真亦幻的审美体验中得到心灵的震撼。这正是移情手法的价值所在。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动画电影通常以一种诗情画意的方式尽情地描绘人类的现实生活。在《秒速五厘米》中,童年时的嬉笑玩耍、少年时的情窦初开、成年时的烦恼困惑,人生的每一个必经阶段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翻过。影片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心与心的距离和速度这一主题。本来速度和心理的变化都是无形的、抽象的,而新海诚借助于描述自然界的时空变化等手段,如樱花飘落的速度、列车行驶的方向及速度、火箭升空的速度,将心理变化的速度和距离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樱花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这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又细致精确的数字贯穿了整部电影,形象地代表了两颗心分离的速度。从同向却以不同速度前进的两人到相向前进擦肩而过的两人,贵树孤单落寞的身影、明里无名指上的订婚戒指暗示着两颗心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分别走向了地球的两极。新海诚运用绝美的场景诉说着凄美忧伤的爱情,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时间和距离渐渐将曾经纯真的爱恋拉成零散的碎片,最终以贵树释然的微笑将观众从伤感的回忆带入充满希望的未来。“艺术的使命就是让人们去感受一个世界。”新海诚的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以其独特的魅力使观众置身于樱花飘零的季节寻找似曾相识的感觉,品味人生不同阶段爱情的纯真、凄美和无奈。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岛民俗文化的日译研究”(项目编号:QDSKL1401080)。

[参考文献]

[1] 崔强。探究日本动画片的经典之作[J].电影文学,2014(18).

[2] 付元。新海诚动画电影的诗意性[J].青年记者,2014(10).

描写雪景的片段【第二篇】

我在执教《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时,尝试着从多种角度给自己的教学语言润色,课堂收效甚佳。

《湖心亭看雪》是清代张岱的山水小品。它语言精练、优美,我就以“简洁典雅”作为设计教学语言的主方向,具体操作如下:

一、诗化的导入语

西湖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在这段导入语中,用排比句式嵌以名家吟咏西湖的名句,以时间为序自然导入文题,创设诗意氛围,教师语言典雅,学生也积累了名句。

二、热情的激励语

在初读环节中,学生听完录音,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好文章,想读吗?一起试着读一遍吧。”文章好,激励学生阅读,可调动起学生去主动欣赏的兴趣。

在“品读美景”这个教学环节中,“这篇文章最美的莫过于对雪景的描绘,哪个同学愿意起个头大家一起读一遍?”这句话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雪景的起止部分,然后读出来。这样,学生很愿意起头来表明他找得对呀!

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这种简练朴素、大笔勾勒的描写技巧叫白描,它还可以用于写人。(出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片段)同学们想试试吗?”老师有讲解、有例子,有哪个学生不跃跃欲试呢?

三、简洁的过渡语

过渡语要简洁,这样学生很容易抓住下一步学习重点。在竞赛理解环节之后进入探究活动时,设计如下:“同学们的理解很准确,文章标题是文眼,从标题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过渡语,学生用一句话归纳此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也相当简洁,在根据上联对出下联时词语归纳准确精当。品读美景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触景亦可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最好的诠释,我们可以抓住哪个字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学生会用简练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四、优美的感悟语

这是一幅简约的画,一首梦幻的诗,“上下一白”惟觉天地之大,“一痕、一点、一芥”惟觉万物之小,“人两三粒”更是微乎其微,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禁感叹:人只是沧海一粟。

学生的品读零碎具体,教师在学生感悟到美后再用优美的语言小结,学生也被深深感染打动。

五、凝练的概括语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学生重点的梳理与回顾,是对教学例文的美点再欣赏,所以要凝练,可让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是一次长长的回味。

描写雪景的片段【第三篇】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钱钟书《围城》

天池的水,碧蓝碧蓝的。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对面的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长得非常整齐,一排一排地,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显得是人工布置的。池水极平静,塔松、雪山和天上的云影倒映在池水当中,一丝不爽。我觉得这不像在中国,好像是在瑞士的风景明信片上见过的景色。

――汪曾祺《天山行色――天池雪水》

技巧借鉴

技巧一:善用修辞,景物形象逼真。描写景物时,总是离不开精美的修辞手法。用比喻,景物会形象逼真;用拟人,景物会平添情感;用排比,景物会美如画卷。《围城》这个片段中,对夜景的描写极其生动。作家将夜里的小虫、蛙群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人的行为,为这寂静的夜增添了几分活力。如果缺少了这种修辞,文章就会显得呆板。

技巧二:融情于景,景物情感动人。照片上的景物再美,却总是难以让人动情。因为它们往往只是一种客观的拍摄。要知道,景物如果离开了情感,会大为失色。《天山行色――天池雪水》这个片段中,作者紧紧抓住天池水的碧蓝、雪山的洁白、塔松的整齐等特点,给我们描绘出天池的秀丽、宁静、色彩亮丽,洋溢着作者对天池的喜爱之情。

仿写片段

描写雪景的片段【第四篇】

关键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知情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马卡连柯也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艺术地设置情境冲突。实施情境教学,当是明智之举。

杜甫的《绝句》一诗,这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更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通过诗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教学这一课,我打破了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讲析的呆板做法,而是采取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设计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我首先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一开始,让学生整体感受这四句诗构成的一幅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学生或从图或从诗中找到:黄鹂、白鹭、西岭的雪、门泊船。为了渲染气氛,激感,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真切地感知课文所描写的诗意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分别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

如在教学前面两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这两只久别的小鸟见面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望去,看到一只只白鹭,让学生想象白鹭上青天时的姿势并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这两句的学习让学生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去理会草堂周围一派愉悦的美景,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颖而优美的意境。

在教学第三句时,我让学生看着视频创设情境: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却被西岭的雪深深吸引住了。看完以后,一学生举手问为什么杜甫不写南岭或北岭或东岭,而偏偏提到西岭呢?于是,我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我小结道:杜甫写西岭绝不是偶然!他只是想表达自己身后百年的归宿,也感觉到了一生夙愿难酬的结局。所以,诗人用“千秋”来表达了自己百年后所希望达到的“雪”的洁白境界。

在教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时,我先让学生看图想象乘坐船的会是哪些人,他们和船家之间会说些什么,紧接着我问学生去东吴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说:“三天!”有的学生说:“五天!”还有的学生说:“最多一个星期!”到底是多长时间呢?我出示地图告诉学生东吴离四川相去甚远,杜甫为何要搬迁?我利用资料给学生讲解起杜甫生不逢时的那段历史,学生走近了杜甫,走进了他那段“何日是归年”的岁月,走进了“万里船”在和平年代沿岷江穿三峡畅通无阻的岁月。最后,伴随着优美的《梦江南》这首古筝曲,朗诵杜甫这段时间所创作的代表性的三首古诗――《春望》、《草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和杜甫的情感产生了审美层面的共鸣!我和学生都陶醉在这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中……大文豪苏轼曾说:“少陵翰墨无形画。”而杜甫的这首《绝句》堪称一幅美妙的山水条幅。一样的春光,不一样的感受。是啊,春景是美!但正是因为国家平息了叛乱,诗人可以回到久别的故乡,眼前的春景就变得更加美丽和令人向往!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升华感情

《古诗二首》的“绝句”这首诗把美丽的景色与历史故事完美地描绘了出来。教完课文后,我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近处黄鹂鸣叫、远处白鹭高飞的投影片,然后镜头又转向对面的西岭积雪图,最后落到门前的岷江上。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学生边看、边读,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初春时节,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远处,一行白鹭向蓝天飞去,自由的翱翔。往窗外望去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岷江上还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船只。在说、读后,让学生透过诗句,体会杜甫的真情实感:诗人一方面陶醉在生机勃勃、欢快明亮的景象中,另一方面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无着和彷徨。

引领学生走进古诗,不但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还能筑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培养高雅的气质。通过以上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我发现只要教师把文本研究透彻,引导得法,这种超越文本的意境学生还是不难理解的。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品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朱小蔓。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课程。教材。教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8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