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宣讲课稿【优质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中国式现代化宣讲课稿【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式现代化宣讲稿【第一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其所包含的事业更伟大、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繁重、结果更辉煌、影响更深远。全党同志一定要胸怀这样的远大目标,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不停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乘势而上,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安排战略步骤。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来看,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联系和进步发展阶段,是我们党非常有效和有效的治理和管理的重要经验。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持续了30年,时间跨度相对较长。为了更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准确目标,调动全社会热情,凝聚全社会力量,统一全社会意志和行动,需要根据第二百年目标的总体要求,未来30年进入多个进步发展阶段,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小胜利。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也有利于保持我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战略部署,是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安排。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长期战略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阶段性战略目标。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后,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战略目标,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四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稳定,有利于继续按照“四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宣讲稿【第二篇】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共有特征,即“走中国自己的路”。其涵义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依据中国国情,我们走的是中国自己的"路,不是他国的路,尤其不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在道路问题上,要把“中国自己”确立起来;在中国道路问题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旨在破除中国道路问题上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与独断主义、拿来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自己的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在走自己的路问题上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源于走自己的路,又发展了走自己的路。内涵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赋予走自己的路以新的具体实践和理论内涵,即中国特色之路,中国特色本身具有丰富内涵;在走自己的路的历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基本经验,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要适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提升与概括角度讲的,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内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源,是基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说把“中国特色”转换为“中国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为现代化道路,同时又突出了“新”。
中国式现代化宣讲稿【第三篇】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重要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保持战略清醒,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敢于斗争的战略气度、善于斗争的战略举措,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胜利。下面,围绕研讨发言主题,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斗争精神是指在面临挑战和困难时,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争性,发扬斗争精神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又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人类正是在与矛盾的斗争中不断进步的。从本质上来说,斗争的实质就是认识、分析、解决矛盾问题,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满足于解释世界,而是以斗争精神去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强调理论斗争的重要性,在不断批判错误思想和与其进行论战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与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斗争的过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是经过百年锤炼、具有长期丰富斗争实践经验的大党。党的领导和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依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和方法论取得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善于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勇于突破和创新,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取得新的胜利。
第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复杂多样的矛盾和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和方法论来解决。只有敢于斗争,才能排除一切干扰和阻碍,推动改革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只有善于斗争,才能准确把握矛盾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也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长期斗争实践形成的,只有坚定不移地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胜利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进程,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斗争精神,坚定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外部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加,我们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风险。只有敢于斗争,才能有效应对外部压力和挑战,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只有善于斗争,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寻找自身的发展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胜利的重要保证。只有敢于斗争,才能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和不足,不断创新和改革;只有善于斗争,才能准确研判形势,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
同志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信心,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取得新的胜利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中国式现代化宣讲稿【第四篇】
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只有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在大力推进这项事业中有方向、有成效。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局之年第一课”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其“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透出的深意。
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国式”是解题的着力点。中国是由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国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入社会主义新社会;是一个超大型国家,拥有超长历史纵深、超大国土空间、超大人口数量;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文渊文脉流淌不息的文明古国,和平、和睦、和谐的信念千年传承、赓续不止。
曾经的中国,是“现代化的迟到国”。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可利用,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我们要在“时空压缩”条件下“弯道超车”,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生产力问题、经济增长问题,还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文明价值问题;担负的就不仅仅是提升现代化水平的任务,还亟待规避现代性显现出的弊端。
国情与使命、背景与路径,注定我们推进的现代化,必须是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5个方面的理论概括和实践要求,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物质主义膨胀的、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以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
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用现代化“中国方案”描绘出一幅全新图景。创造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表明:人类文明绝非只有一个色调,现代化模式当然也不能定于一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极大丰富了现代化的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内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扭转了曾经被西方霸权强加的文明之间不平等关系,让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至于“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补课论”“排他论”等错误论调,在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也就不攻自破了。
继往开来,逐梦前行。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级”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完成人类现代化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壮举,难度不可谓不大。光是解决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更何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加试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该怎么办?
辩证分析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基础条件,就会发现,有难处也有优势。巨大的人口规模,创造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形成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庞大的市场资源、肥沃的创新土壤。今天,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就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就必须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扎根脚下这片土地,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机,现在就是我们开拓进取、为之奋斗的最好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