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样例【实用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范文样例【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第一篇】
本次学习了郑国民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第二篇】
在学习了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后,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新课标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三是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前语文教学时老师们通常采用阅读单元的形式组织语文的课程内容,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核心,把其他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附加的地位。单纯地以阅读为中心,其实是难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任务。这一次课标修订,设定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语文教学变得高效实用。
用线性推进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大家都不陌生。教学时我们常常是让学生先识字写字,然后是解词、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用这种方式来推进语文学习,老师一厢情愿的要素较多,学生不一定爱学乐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个课程内容组织形态下,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学习单元的构建。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这样的一个线性推进的语文学习活动就变成了四种学习活动互动推进的过程。
以学生演讲为例。以前的教学往往是先学了一组演讲课文,在这组演讲课文当中抽取出演讲稿撰写的标准和规则,然后就按照这个规则和标准去撰写演讲稿。现在的学习任务群和以前的线性教学有所不同,很可能是学生先有了要演讲的愿望,然后意识到写演讲稿需要关注演讲的目的和对象。通过研读不同的演讲稿的结构体式去确立结构方式,然后在诵读名家的演讲稿的过程当中掌握这些演讲稿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演讲稿,进而把稿子越写越好。
在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活动的愿望是自主发生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愿望,他通过调集各种学习资源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于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识字与写字这样的四种语文实践活动就变成了一个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以任意一个实践活动为起点,通过这个活动带动其他的三个活动。这样我们就从一个单纯的阅读单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这样先进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体会。
其实,生活中一些热点现象与新课标联系非常紧密。最近爆火的东方甄选直播间里,董宇辉用双语教学的形式在卖货的同时和观众们畅谈理想、人生,用轻松幽默又不乏睿智的语言征服了观众们的心。董宇辉以他广博的知识、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用双赢的方式实现了助农扶农的初心。很赞同网上一种说法:董宇辉的现象让新课标精神得到具体体现:一、学科间的融合。董宇辉在直播间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他的讲课中涉及到中文、英文、历史、地理、哲学等等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了学科间的融合。新课标倡导的跨学科学习,不就是倡导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吗?董宇辉的讲解显然做到了这一点,这与他平时大量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分不开的。二、自主学习。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自主学习和探究,“双减”政策的落地也在向家长和老师发出一个信号:学习终究是要回到它的本质上来,不是老师和家长推着学生学,而是学生自己有学习的内驱力因而能主动去学习。董宇辉有那么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与他自主学习、大量阅读有关,他平时读了很多书籍,有专业方面的也有各个领域里的书籍,探索精神使得他热爱阅读,并且能深度思考,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知识能有效融合起来,并且学习还能和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三、三观正确、有满满的正能量。新课标倡导学生有文化自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董宇辉在卖货的同时向观众输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他热爱祖国,热爱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情底层的广大劳动者。他喜欢李白的浪漫奔放,赞赏杜甫的忧国忧民,钦佩苏轼的自由洒脱。他说人在失意的时候要善待自己,得意的时候要善待他人。这种说法与古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不谋而合。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因素,他才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喜爱。新课标精神在董宇辉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使得新课标的落实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这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感觉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就从静下心下来认真读书做起吧。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各方面的书,读中有自己的思考,把读书带来的收获放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和学生一起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第三篇】
2022年4月2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课程标准,一时间新课标热度陡增,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我也在第一时间学习了语文新课标。几场专家讲座听过之后,一时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新的想法和新的观点不断萦绕在脑海之中。于是我索性放下新旧课标的学习。自问什么是课程标准,为什么要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关于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为我们语文教师指明了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让教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此说来,新课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增了语文核心素养内涵。2022新课标新增的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先在2017高中课标中提及,随后被广大教师熟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至少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正如郑国民教授所言“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回想自己的教学,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文化自信,一开始我是有自信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传承和发展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我们中华文化灿烂多姿,源远流长。且作为世界上唯一将文明未间断地传承至今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发自内心的自豪。也正因如此,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就或多或少地传播着这份自豪与自信。在我们二年级下册的识字单元《传统节日》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同学们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已经能将习俗和节日对应起来,在清明节的习俗中,我适时补充朝鲜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视频,那庄严肃穆的气氛令同学们屏息凝神,在老一辈革命者的肩膀上,我们中华民族正步履坚实地向前迈步。随后我讲述了志愿军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鼓励同学们学习革命先烈舍己奉献的忘我精神,继承红色血脉和发扬光荣传统。在课内拓展上,我请同学们补充有关传统节日的来历,通过同学的补充,他们认识到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节日的背后都有故事。在学习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激发了同学们对于宇宙飞船的强烈好奇心,课文里介绍宇航员睡觉要钻进睡袋,我顺势告诉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的空间站里,宇航员有专门睡觉的小房间,条件更优越。而且空间站里都是中文标识,已经有很多外国宇航员开始学习汉语了。同学们别提有多自豪了。
新课标中对于文化自信有了新的描述,指出文化自信是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学习了新课标,我对文化自信的认识更加全面了,同时也明白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新课标,思考好的做法。我有一点思考。
挖掘和利用好现行教材中已有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正如前文介绍的那样,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渗透文化自信的那份自豪。但我做的远远不够,语文教材有大量的古诗文,很多都是思想性强,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有的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反应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在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节选了许多革命题材的文章,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和感恩。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并加以引导和延伸,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运用好课外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学好语文要多读书、好读书。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选取课外阅读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学生在读完这些针对性很强的课外读物后,要能有效补充课内学习的不足。鼓励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通过课外阅读,形成对我们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向往,进而自觉性的形成文化自信。
学习贵在坚持,知识重在积累。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也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第四篇】
在这一次对2022版新课标的研读中,我收获了很多。和20xx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理念方面都有变化,这些变化恰恰是我们需要研读,需要重视的地方。
在本次课标的修订中,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同时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双减”这一背景,进一步精编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尤其是在课程内容部分,我感触最深。在2022版课标中,新增了主题与载体形式,强调在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这些年中高考的改革,以及从上到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它们可以更好的体现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更有效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国家。
通过这次研读课标,我发现小学语文不仅仅是教孩子们怎么读字词句,他还是文化传承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爱国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在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条就是文化自信。当我们的孩子看着日漫,追着韩星,聊着美剧的时候,当家长们争先恐后的送孩子学西洋乐、跳拉丁舞、说英语的时候,当爱好二胡、武术、戏曲被人认为是土老冒的时候,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哪里呢?对中国文化都没有了认同,民族尊严,爱国热情又从何而来呢?这一点在新课标中,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就像很多孩子都知道日本的国花是樱花,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却不知道在中国牡丹花、莲花、丁香、桂花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含义。可是六上的《丁香结》这篇文章,带着孩子通过文字领略了丁香这种花的审美情趣,感受到独属于我们的美好感受,以后他在读到《雨巷》的时候,欣赏国画、服饰等等的时候,就能立刻悟出这其中的独特韵味。其他还有很多作品都有这样的作用,我们老师应当好好用课标来解读文本,借文本来引导学生。
语文课要既有语文味儿,又有中国情在其中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第五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今年4月21日由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10年之隔,迎来了第二个修订版的面世!这是奉献给这个时代的教育承诺,也是奉献给这个时代的教育之花,更是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奉献的“根系力量”!
关于课程标准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2011版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2022版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调整为: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运用
审美创造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修订,植根于深邃而灵动的课程经验。它进一步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对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期待;进一步精编课程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推动课程内容结构化、情境化、任务化;进一步促进教、学、评一致,形成学业质量标准,为学业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植根于朴素而生动的课堂追求。它更加重视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重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视信息条件下教学方式的变革!
2022年版课标又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总而言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一种内在品质,必定凝聚在每一个学生完整的人格中。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颁布,这是对课程改革“根系力量”的壮大,它必将成为我校课堂改革的立足点,成为我们课堂教学实践的有力引领,成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指向!
新课程标准落地,一切改革行动就在我们的手上!经由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之手,植根语文课堂实践,我们的行动,就是呵护根系的力量,也为每一位学生筑好语文之根基。教育,是为了朵的事业,但是教育,永远是根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