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33007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精彩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第一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1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xx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与目标目标: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学会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难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我班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外在条件的限制,对查找和收集资料有一定困难,仅有极少学生拥有家庭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有限的帮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勾画式、合作讨论式、学生纠正补充式、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读课的特点,我用一课时完成,我确定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朗读式,指导点拔法,竞赛式,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创设情景(3分钟)

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音乐《月牙泉》,在凄美的旋律中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广袤的草原,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牛羊成群,然后画面一转:最后的泉眼,枯死的胡杨,哭泣的荒漠,风沙漫漫。

(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画面,就是罗布泊。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凝聚了学生的思维,导出了课堂探究的问题,让一个本来与大家相隔很远的事物如在眼前。)

阅读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生讨论交流

就如同学们听说的那样,罗布泊曾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再读一读题目,应带着怎样的感情呢?(生交流)还有更惋惜,难过的呢,老师带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罗布泊的过去,罗布泊的现在。

多媒体呈现图片,学生欣赏,师解说图片内容。

(视频中强烈、鲜明的画面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造成罗布泊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图文并茂,文字与解说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环节:阅读指导(37分钟)

(一)略读课文,整体感悟(12分钟)

我们在欣赏图片之后,深刻的感受到美景已不存在,现状不堪目睹。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的。小组讨论完成图表“罗布泊今昔对比图”。

多媒体呈现表格:

对比的事物

(写了什么)

对 比 情 况

(怎么写的)

心灵感受

(为什么这么写)

过去

现在

胡杨树

用“看到这些变化,我想说……”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塔里木河

罗布泊

(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5分钟)

本文是篇报告文学,它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可以广泛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下面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以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并做点赏析,并试着带着感情来读读。(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大大强化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强大力量,由此再让学生感悟升华,使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学生边读边听背景音乐,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这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达到的。)

(每1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朗读,想象昔日罗布泊的美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曾几何时,罗布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但是现在的罗布泊却成为一个至今仍没有单身一人尝试穿越罗布泊无人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麽?(多媒体出现罗布泊“今昔对比篇”:出现今昔对比图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答案。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行为方式,其心理基础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视频中强烈、鲜明的画面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造成罗布泊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 )

第三环节 :拓展延伸,超越自我(5分钟)

师:昨天的罗布泊已离我们远去,但今天“罗布泊似的悲剧”却还在我们身边上演,(多媒体呈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学生生活中的浪费水及水污染现象等方面的图片制成连环画面,在学生眼前掠过。)面对今天的“罗布泊似的悲剧”,你想说点什麽呢?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图片的出示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总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系统完整的印象。)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和语文学科有利整合,尤其是这一类科普文,初中语文每一学年都有此类文章,可以推广采用。由多媒体进入文本,先闻其声,引人入胜,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以读悟情。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由朗读,提倡个性化阅读,根据画面及背景音乐的渲染,不断地读、评、读,最终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不足之处就是,我把“悟情”作为重点,学生虽然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做到了人文性,但相对于工具性来说的“语文味”廉顾不足。

3、理解“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顾上游利益,不顾下游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脑中没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4、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课文中落实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注意挖掘文章写法上的特色,引导学生把握好文中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强大力量,由此再让学生感悟升华,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第二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5篇都是不同类型的科学小品文,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本文属是作家吴刚的1篇佳作,被评为20xx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学习这篇课文,在文体上,能了解报告文学的知识;在内容上要把握两点:

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走出罗布泊,走进家乡、走进全国、走向地球,深刻认识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的严重后果,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更多更深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以小及大、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技小品文的能力,能自主扫清字词障碍,能快速阅读并能概括内容要点,能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相关科学知识.因为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无法从网上去获取资源,视野不够开阔,这就需要教师从文本中,从网络中挖掘更多的资源,丰富学生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而且对于语言的赏析感悟能力较差,能在朗读学习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会想不会用正确简洁美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1.了解报告文学相关知识.

2.能速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消逝的原因,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3、通过朗读、品读,揣摩语句,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能速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消逝的原因,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3、通过朗读、品读,揣摩语句,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揣摩语句,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读课的特点,我用一课时完成,我确定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诵读法、指导点拔法、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

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勾画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学生纠正补充法、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大环节,六小环节来组织教学.以下我将具体说说我的

1.出示彭加木、余纯顺殒身罗布泊的图片,配以事件文字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出课题,你从课文的标题中可以读取到哪些信息?

(抽生交流,借助百度百科区分 “消逝”与“消失”的不同)

看到这个标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哪些问题?

生交流,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罗布泊曾今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

是什么原因使原先美丽的仙湖消逝了?

(一)今昔罗布泊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选用自己的方式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自读提示)

(设计意图:用呈现出自读提示,清晰直白,学生任务明确有利于学生有效阅读.)

2.展示罗布泊今昔景象的图片,配上对比鲜明的音乐,抽生解说,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画面与文字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罗布泊的今昔景象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荡,思想产生共鸣.)

3.教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出示罗布泊今昔变化的段落,朗读时同步播放群鸟鸣叫及凄凉忧伤的背景音乐.)

昔日的罗布泊景象……(读出感情:轻松、欢愉)

今日的罗布泊景象……(读出感情:沉重、惋惜)

(设计意图:用提取整合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背景音乐的播放,可促进学生全身心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

(二)悲剧谁之过

1.问题:罗布泊从生命的绿洲变成了生命的禁区,是谁造成了这种恶果?

2.当一回律师:请你在文中找出人类“犯罪”时及“犯罪后”的证据.

学生思考交流的证据可能有: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人们拼命地向塔里木盆地要水.”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学生找到证据后同步朗读,在朗读中交流个人的体会.

3.最美丽的胡杨树,世界的90%在中国.中国的90%在新疆,新疆的90%在塔里木.

⑴展示胡杨树变化前后的图片,学生提取文中语言,发挥想象,解说罗布泊的胡杨树.

⑵在作者笔下,胡杨树成了一个有感情的人,这是一个不愿倒下的身躯,在向世界伸出求救之手,他用手想要诉说什么?

⑶听到了胡杨的诉说,作为人类的一员,此时此刻你又想对胡杨说什么?用我们血管内汩汩流动的少年之热血精神和它交流吧!

⑷变形文本,合作交流.(把本文变成1篇短小的平实的说明文读一读,和原文比较有何不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引出报告文学,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出示报告文学的特点,学生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变形文本,引出报告文学,比上课初直接介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呈现报告文学的知识,学生笔记更准确.)

4.情雅成诗:

(三)一错怎再错

1.提问:罗布泊是近代人类酿成的一个大错,这样的悲剧停止了吗?

(设计意图:引出文中涉及到的青海湖、月牙泉,播放它们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共鸣)

2.这些悲剧除了在远隔万里的新疆上演,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类似的悲剧呢?

(设计意图:引出我们身边的汉江,播放近年来汉江被污染前后的图片,震撼学生的心灵:盲目破坏就在身边,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3.除了身边的家乡,全中国、全地球处处都有这些悲剧的影子.出示资料链接: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关注国家,关注地球,激起学生环保的忧患意识)

(四)我该怎么做

1.作为人类一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课堂小结

学生就文本内容、学习情况做课堂小结.

⑴实践作业:小组合作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看看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写一份实践报告.

⑵罗布泊经历了如此的沧海桑田,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罗布泊的自述”.

⑶拟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或一条宣传语.

(设计意图:呈现三个差异层级作业,学生可自主选择练习,既能兼顾全体,又能照顾差异.)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第三篇】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1篇自读课文。下面我就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我的教学思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作家吴刚的1篇佳作,被评为20xx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在文中具体形象地报道了昔日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却变成今天一望无际、干枯萧条的茫茫荒漠的现象和原因,向人们强调了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更能唤醒和强化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明白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网络中查找、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3、情感目标:唤醒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

八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方式,也掌握了一些阅读、分析教材的方法。据了解,绝大部分同学也已经能够在网络上查找和运用资料,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拥有家庭电脑并能上网。这些都为本课教学内容的落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初中学生仍处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龄段,因此,在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分组竞赛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随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先后运用情境导入法,想像联想法,分组讨论竞赛法,对比感受法,朗读法,换位思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习惯,我布置两项课前预习作业:预习课文并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在网上查找关于报告文学的文体知识。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翻开课本前,我先放映两组给人感觉截然不同的风景图片,让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自由讨论图片的内容以及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初步领略罗布泊由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的景象。然后告诉学生这两组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于是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目的:把学生导入学习本课所需要的情感氛围,初步唤醒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

第二环节:课内求知

1、请同学介绍关于报告文学的文体知识。(目的:a、鼓励学生网络求知的积极性,b、使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真实准确的新闻性和具体形象的文学性。)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分男、女两大组竞赛,从文中找出描述罗布泊过去和现在情景的语句,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然后说说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目的: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3、让学生当一回公安战士,每四人为一个小组,在文中寻找毁灭罗布泊的罪魁祸首,并用课文中的材料来概括说明罗布泊为什么会消失?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用文字概括。(目的:培养学生寻找主旨句、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也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严重后果,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4、让学生当一回律师,全班同学分两大组,分别从文中和网络中寻找证据来给人类定罪,可以运用文中的材料进行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网络中的图片来展示说明,力求用鲜明对比的方式来控诉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罪恶行为。(目的: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5、让学生当一回法官,提醒人们要赶快醒悟过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经济建设的征途中,走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目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第三环节:课内拓展

1、让我们一起去思考,去寻找,看看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步伐是否停止?当学生从文中找出青海湖和月牙泉这两个例子后,播放背景音乐《月牙泉》,让学生在忧伤的旋律中到网络中去查找还有哪些江、河、湖、海由于人为的原因而正在萎缩、消失?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目的:让学生在查找、浏览、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课堂小结: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网络资料的浏览,学生已清楚地知道了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也了解了正在萎缩或已消失的艾比湖和艾丁湖等的情况,接下来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环保现象,提一些看法和建议,也可以拟写一些环保标语。(目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环节:课外延伸

作业:让学生放学回家后,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以地球的口吻写1篇题为《人类,我想对你说》的作文,并发往网上的相关论坛,然后再把作文发送到老师的邮箱,同时把自己作文在网上的发表情况告诉老师。(目的:培养学生查找、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并督促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说过:“如果把网络当玩具,我们将误入歧途;如果把网络当工具,我们将受益无穷。”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效果如何,还有待各位评委和同仁指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第四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1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5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具体形象地报道了昔日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却变成今天一望无际、干枯萧条的茫茫荒漠的现象和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此课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较为重要。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整体感知课文,搜寻信息,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的能力,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揣摩语言,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词语,体会作者惋惜、悲痛的感情及强烈的忧患意识;

(3)树立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

探究文本,品味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并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4、教学难点:

(1)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2)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二、学生分析:

5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能适应较快的学习节奏。并且,5班的水平较高,思维比较活跃,整体感知课文,搜寻信息的能力较强。只是对于语言的品读稍显弱势。

三、说教法: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很适合学生自读。故将“了解罗布泊的过去、现在及消逝的原因”等问题设计在导学案预习环节,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老师课堂上明确。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然后根据学生的弱势,将教学重难点设计放在“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并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上,并做适当拓展延伸,教师从中点拨,穿插思想教育。我确定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朗读法,指导点拔法,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独立自主学习法、圈点勾画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安排:

(一)教具介绍: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形象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前作业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至少两遍,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完成导学案的部分习题,主要涉及字词的疏通、了解罗布泊的过去、现在及消逝的原因等)

(目的: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上课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1、检查对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投影,请学生朗读,师明确,全班齐读)

(目的:强化基础知识)

2、导入新课及题解。

(1)导入设计:

罗布泊知识介绍,在投影它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生发的困惑:昔日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的罗布泊为什么到今天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呢?于是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目的: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既与本文主题紧密相关,又能引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学习文本奠定情感基础。)

(2)解题

a.从课题来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泊”就是湖,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

b.针对题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我们自然要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教训是什么?这篇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欲望。

(目的:为了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提问,由教师领着走到学生自己走,由学生自己研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明确思考题答案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学生回答,老师投影,并要求学生美读)

②过去罗布泊又是怎样一个地方?

(学生回答,老师投影,并学生读出恐怖的语气)

③罗布泊为什么消失?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投影,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强烈的谴责之情)

(目的: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朗读,感受罗布泊今昔的巨大的反差,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注:在这过程中穿插图片欣赏

(目的:通过课件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想象空间,强烈的视觉落差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撼,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造成罗布泊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图文并茂,文字与解说相结合,避免了传统教学下教师枯燥的介绍,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4、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学生思考后,先将找出的句子包含感情地朗读出来,先组内说说,再带领大家品味,老师点拨归纳,充分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播放背景音乐)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学生边读边配有背景音乐,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这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分组的目的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体现。)

5、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也参与其间,最后以图片的形式再投影一些典型的案例)

(目的: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受到生态系统破坏的活生生例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更多的环保知识,呼吁环保。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图片的出示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2)学习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50字左右,如能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更好,希望能引起更多同学的共鸣。

(学生写作练习,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目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6、小结并布置作业:

(1)小结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系统完整的印象。以强烈的号召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以达成本课的人文性目标。)

(2)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封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地球!

(目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督促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第五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2篇课文。本单元的5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本文属于科学文艺作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

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联系现实,思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类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初二的学生,对环境保护应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学生对课文中提到了相关事物如沙漠,胡杨等应有一些了解,但如果用图片展示,效果就会更直观了,由于我们处于农村,学生平时对环境的知识和案例了解不是很多,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而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电脑操作技能。

面对同样的1篇文章,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且现代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穿插思想教育。

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探讨:

1、查阅相关材料,了解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查阅彭加木、余纯顺、斯文赫定的有关资料。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3、互帮互学,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用歌曲《天堂》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一个环境优美的世界之中,然后强调“罗布泊”这一美丽的仙湖不复存在了,让学生初步领悟到“仙湖消逝”给人们带来的痛惜之情。

2、解题。根据学生的预习,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标题的含义,(检查预习情况看看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情况)

(二)、初步了解课文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1)罗布泊曾是怎样的?现在是怎么样的状况?

(2)为什么会消逝?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三)、再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体会语言特点:既有新闻的特点,真实性,也有文学的特点,形象性和抒情性。

揭示文体:报告文体。

(五)拓展延伸:以平潭为例,让学生谈谈在开发中对生态造成的隐患,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每四人小组办一份环保小报,共同合作组织报刊,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保护我们的环境。

这篇课文以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警醒世人,呼吁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生态保护。文章主旨鲜明,脉络很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得到触动并通过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同时,通过设置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学生的诵读中,明确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成共识,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足之处:学生缺乏理性的认知,合作性探究氛围欠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3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