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变革的心得体会范文【汇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88279

变革的心得体会【第一篇】

思维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它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选择。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思维方式可能会限制我们的视野,阻碍我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为了突破思维束缚,我积极寻求思维变革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本文将围绕思维变革这一主题展开,分享我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

在思维变革的过程中,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反思。反思的意义在于我们需要从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寻找到固化的观念和偏见。我经常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安静、思考的环境中,回顾自己的决策和判断。我发现我经常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而没有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种固守的思维方式阻碍了我个人和职场上的发展。因此,我意识到了思维变革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反思的方式来突破固化思维的重要性。

然而,仅仅有反思是不够的。思维变革需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给予我们新的视野和思维模式。我开始广泛阅读各种不同领域的书籍和文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各种讨论和学习活动,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交流思想。这使我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多面性,客观地吸收各种观点,并从中挑选最恰当的思维方式。

接下来,思维变革需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拓展思维边界的重要因素。我开始进行各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例如手绘、写作、头脑风暴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帮助我开拓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然而,通过持续的努力,我的创造力不断得到提升,为我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思维变革还需要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积极主动的思维意味着敢于迎接挑战和改变,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失败,并从中学习和成长。过去,我常常让困难和失败阻碍我继续前进的步伐。然而,我发现只有积极主动地面对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地突破自己的思维束缚。因此,我努力培养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敢于接受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和进步。

最后,思维变革需要持续不断地修正和调整。思维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变革的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我会陷入旧有的思维模式中,导致思维变革的效果无法持续和巩固。因此,我养成了定期检视自己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习惯,并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这样,我才能够不断地保持思维的活力,持续地拓展和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

思维变革是一项值得重视的个人修炼和职业发展任务。通过反思、学习、培养创造力、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以及持续修正和调整,我深刻体会到了思维变革所带来的重要价值。思维变革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突破固化的思维方式,还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人生和职业的成功。因此,我将继续努力推动自己的思维变革,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变革的心得体会【第二篇】

流程变革是现代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来说,流程变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我参与流程变革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流程变革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艰辛与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流程变革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流程变革需要明确的目标和策略。对于企业而言,流程变革的目标决定了方向和阶段性的成果。在我们公司的流程变革中,我们明确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业务流程效率的目标。在制定目标之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包括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引入先进的技术等。这些目标和策略的明确性为我们的流程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流程变革需要全员参与和支持。在流程变革中,每个人都有其责任和作用。企业内部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变革的进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沟通会议,以确保每个员工都能理解和支持变革。通过全员参与和支持,我们成功地推动了流程变革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再次,流程变革需要持续的监测和调整。流程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持续监测和调整的。在我们的流程变革中,我们设立了专门的监测团队,定期收集和分析关键指标,并及时调整流程和策略。这种持续的监测和调整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和矫正错误,从而保证流程变革的顺利进行。

此外,流程变革需要积极的反馈和学习。流程变革是一个学习过程,我们要善于吸收各方面的反馈,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及教训。在公司的流程变革中,我们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案例和教训。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学习,我们不断完善和优化流程,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流程变革需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在流程变革中,我们要有开放的思维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因为企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我们要敢于面对变化,及时调整流程和策略。在我们的流程变革中,我们采取了迭代式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试错和调整,最终找到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流程和策略。这种开放和灵活的心态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总而言之,流程变革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流程变革中,明确的目标和策略、全员参与和支持、持续监测和调整、积极的反馈和学习,以及开放和灵活的心态,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参与流程变革,我深刻体会到了流程变革的必要性和价值,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成长。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流程变革将继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成功。

变革的心得体会【第三篇】

乡村是国家文化和传统的重要载体,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减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推出了乡村变革的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第二段:总结乡村变革的进展及成果。

自2013年开始实施乡村变革以来,我国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方式、农民居住环境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重点抓好乡镇卫生院和学校建设,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这些成果不仅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乡村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尽管乡村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一些乡镇政府对于政策实施不到位,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给乡村变革的后续发展带来不小的障碍。同时,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投入不足,也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保障乡村地区的发展需求。

第四段:思考乡村变革的意义及未来展望。

乡村变革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保持乡村地区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变革将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转型升级,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乡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快乡村数字化建设,增强农村振兴的活力和竞争力。

第五段:自己的思考及行动。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可以通过参与乡村变革,为推动乡村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比如,可以支持民间组织的乡村助推计划,加强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积极参与当地的农会、合作社等群体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和特色旅游,以实际行动让乡村变革落地生根,为乡村的振兴注入新的生命力。

变革的心得体会【第四篇】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有几个优秀生,我们的教学都比较轻松,到了三年级,学生能自理了,就开始流动了,成绩好的学生开始往县城条件好的学校就读了,成绩好的就录取,到现在四年级路,我花了很多的时间,特别对差困生的辅导花了很大的工夫,成绩还是赶不上,原因就是优秀的学生几乎不在了。所以,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总是上不去。特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那么,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呢?下面就谈自己几点教育的看法。

兴趣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最大推动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首先,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对要做的事有兴趣,就有积极性,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成绩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奖励,鼓励学生好好努力学习。

农村小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础能力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注意能力的渗透培养,使学生在进行两个基础训练的同时,也得到其他各方面的提高。有了基础,就容易提高知识,在考试中就能拿高分。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布置作业练习,易多难少,让学生树立信心。学习优秀的学生,布置的作业练习,要有一定的程度,发挥他们的思维方法。学习困难的学生,布置的作业练习,程度稍微简单些,让他们个人能独立完成,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切实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我个人认为:从教师本身上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发展。从教学方法上说,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反思。可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环节抓到实处,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备课是教师对教材钻研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为了提高备课质量,就需教师手中有材料,版本不同的教科书、教参书以及课外参考资料;还可上网查询的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等,从而使教师备出优质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实践作业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上课是教师按照预设目标逐步实现劳动价值的过程,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展示。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注意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和学生要互动,教师要走动到每一组,指导学生的学习,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最后,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应该反思什么?教师可以反思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会更好,在教学中自己所运用的教法,学生是否容易掌握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步做得更好。反思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是不可轻视的,应该经常反思。

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农村的家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每天就懂给孩子要钱,学生一早到校,就在学校小店门前叫不停买东西,门不开还在那儿等。(就我们学校而言)家长对学生缺少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极少关心过问,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往往较差,来校就懂买东西吃,学习没有劲头,学生的学习习气很不好。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我们农村小学提高教学的质量。

文档为doc格式。

-->

变革的心得体会【第五篇】

在凝魂聚气上持续用力。深入学习在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为培根铸魂的工作,引导全省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学习雷锋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对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和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汇聚起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持续用力。始终坚持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听群众声音、汇聚群众智慧、回应群众关切,深入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提升文化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践行党的宗旨,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创造新的业绩。

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持续用力。坚持全面把握、重点推进,在做好面上工作基础上,善于从关键点位和症结要害入手,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以实干的精神、创新的勇气推动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整合各类公共资源方面实现突破,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锻造过硬作风中守正创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是影响宣传思想工作实际效果的顽症痼疾。辽宁宣传思想战线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驰而不息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事关宣传思想工作全局的理论、实践问题和制约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多开展蹲点式、跟踪式、行进式调查研究,构建常态化调研工作机制。

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在第一线强化宗旨意识、把握社情民意、增进人民情怀。建立机关干部与基层对口联系制度,为基层群众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开展“千名记者下基层”活动,及时宣传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

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按照要求和中宣部的统一部署,全省宣传思想战线正在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我们将坚持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变革的心得体会【第六篇】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品格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养是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和学科特性是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具有学科性、科学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各项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从理解、运用、思维和审美四个维度说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运用能力:能根据具体语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活得的语言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思维能力:能在阅读、表达等语言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初步审美能力: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

由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不是教书,真正的教学是教人,用学科来教人。在学科教学中,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成绩的提高这些都很重要,但是这一切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幸福、尊严、和个性的发展以及内心的自由。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和宽容,在鼓励或要求每个学生都学好学科内容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和宽容那些学得慢的甚至根本学不了、没有兴趣学的学生。课堂上一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是课堂教学适合学生的发展。

变革的心得体会【第七篇】

学校教育不是给人生画上一个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

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它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荡起核心素养的新桨来?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等系列问题。

这个寒假,在浙江省张作仁名师工作室倡行的"春节51科研力量共读一本书"活动中,我遇见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通过对本书的整体浏览,了解到本书的基本逻辑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并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整本书自成系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有详尽的论述,又有课堂教学的具体案例,便于读者理解作者,是一线教师必看的好书。

基于本工作室宗旨——用科研思维照进工作、学习、生活。本次阅读,我们采用拆书方式进行深度研读,即各学员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研读章节并作线上线下分享交流。我重点研读分享的是第十一章意义化策略。

本章节组织阐述的逻辑框架同前五大策略,也是从概念的意蕴和具体策略两大章节展开,其中意蕴从有意义学习的渊源和意义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展开阐述。具体策略从意义化教学案例和意义化教学改革的案例展开阐述。意义化策略的核心概要既可以从学习论的角度理解,又可以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理解。从学习论的角度来说,有意义学习是奥苏泊尔最为倡导的,他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同化的方式和已知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情感的陶冶、价值的形成、思想的启蒙、道德的养成,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学也是和学生精神上相遇的过程。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基于此,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基于意义化策略的课堂主要是指向人的精神层面的,是对人的价值的足够尊重,余文森教授提到了三种课堂:道德课堂、生命课堂、幸福课堂。这些课堂立足生命的终极意义,实现了从知识教学到精神意义层面教学的提升与飞跃。

纵观本书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答案,核心是指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是知识更为隐性,更为重要的内在东西,是影响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也是意义化策略重点阐明的价值所在。

爱因斯坦说,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完成。礼物,字典上解释,礼物是在社会交往中,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由此联想,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倡行一种师生建构性的交往,那么,作为学科教师(送礼者)如果能研究如何为受礼者(学生)传递信息(本学科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情感、意愿(本学科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的思维方式来关照自己的.课堂,那么,无论是课程内容确定、活动方式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时空的拓展等,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也只要这样的课堂交往过程,我们才可以说也将知识及其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得以涵养、心灵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发、价值得以形成的过程。

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荡起核心素养的新桨来,实现知识对学生个体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指导功能,助力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自由人。

变革的心得体会【第八篇】

“核心素养”是近几年出现的教育新名词,刚开始对这个名词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不够全面。这个暑假拜读了余文森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文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我从本书中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意识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下面是本人对此书的一些启示:

文中的第二章讲到了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二十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就高举新课程改革的旗帜,可是,又有多少学校能够真正在实践中落实?书中写道:“教师素质是决定教学改革的最终力量和最终依靠,教师素质跟不上,一切教学改革都将流于形式。”确实如此,想要课改,必须改变的是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而教师则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质高低决定了课程改革的速度和质量,甚至是成败。如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也是学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质。所以,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更高的使命,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多地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做一个有智慧、有文化、有丰富精神世界的高素养型教师。

文中第二章还提到:“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的,两者总是具体地统一在一定的认识水平之上的。”由此我想到了音乐学科,由于它的性质决定了音乐教学是兼具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音乐教学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又不能轻易淡化“双基”的学习。因为音乐审美的过程需要音乐的专业知识来支撑。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必须把歌谱中的节奏和旋律唱准确。没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就不能够深入。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在音乐审美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础知识也要通过音乐的聆听体验来进行,不能脱离音乐情境。只有这样,两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鸣的是提到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书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自由发展是需要丰富的教育活动来滋养和支持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完成这样的使命和任务,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据我了解,每个学校为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是我也发现了很多课外活动只流于形式,很难落实到实处,受很多的内外因素影响。比如:家长和主课老师的不支持,认为影响成绩;授课老师没有精心准备活动内容,导致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等等。我曾经就发现一位学生身上的典型现象,正好我曾经教过她一年数学。在我教她数学的时候我发现每次上课提问她都很没有自信,上课总是走神,成绩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负责学校的舞蹈社团,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她”:在舞蹈课堂上,她是最认真、最自信的那一个。很显然,她非常地喜欢“舞蹈”这一课外活动,在舞蹈课上,她获得了快乐、自信和愉悦。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一门功课就否认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的优秀。就如书中所言:“教师应该主动去发现每个学生的强项,动脑筋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扬,为每个在校学习的学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宽阔平台。”

第十一章“意义化策略”中讲到了教学意义。文中认为:每个学科都不仅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同时也都有自己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这种价值性和道德意义同样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性因素。这不禁让我对音乐学科的教学意义进行了思考。“音乐”这门学科,从幼儿园乃至高中,都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体现出音乐学科的重要性。中国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更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炉。在小学教育阶段,很多学生由于过多的作业量和学习量,让他们小小的身心背负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在所有学科中,音乐课恰恰是最能放松身心、陶冶学生的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观念的渗透,促进学生德智美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这门学科带给学生的影响,正确地运用教学手段,发挥这门学科的真正价值,体现它的真正意义。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科老师去研究和实践。教育总在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只要有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从心出发,从实际行动出发,我们就能不断进步。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学,是更加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是更加具有可发展性的教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8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