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江西高考作文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36407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江西高考作文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江西高考作文篇1

刘玉真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它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世界丰富多彩,人生短暂无常,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果壳”的限制,但“果壳”只能限制我们的肉体,却无法限制我们的精神。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心是衡量万物的尺度,只要心灵的尺度足够大,坐在果壳里也可以丈量整个宇宙。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是古代坐在果壳里看世界的典型。是什么使他们拥有如此非凡的本领呢?是书,具有“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称的书。书为他们插上了翅膀,使他们超越时空的限制,自由翱翔于古今中外。坐在电脑前,瞬间知世界,这是现代社会坐在果壳里看世界的代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地球成为一个村落,我们成了地球村的村民。轻轻点击鼠标,世界尽显眼前。

其实,我们自身的缺陷也是束缚我们的果壳,只有突破这个果壳的限制,才能有所建树。司马迁遭受宫刑,他打消了寻死的念头,努力完成了《史记》。张海迪全身瘫痪,她克服种种困难,著书立说,还考取了吉林大学的研究生;史铁生下身瘫痪,他努力写作,终于成为当代著名作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他凭借心中激荡的音乐热情,谱写出了一支支名扬世界的乐曲。他们虽然身陷各种果壳,但都突破局限,在不同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陈旧的社会习俗有时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果壳,冲破这一果壳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出身医学世家的李时珍自幼耳濡目染,酷爱医学,但父亲深感医生社会地位低下,让他考取功名,为官从政。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学医,终于在23岁时说服父亲。他还风餐露宿,历尽险阻,行程两万多里采集药物标本,写成了近200万字的《本草纲目》。试想,如果不打破封建思想的枷锁,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吗?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冲破各种束缚,开创美好未来的历史。一个人的发展史就是不断突破自身和外界的“果壳”的束缚,勇往直前的历史。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敢地冲破果壳,共创美好的未来吧!

佳作评析

本文以从古到今,从大到小的顺序,层层深入地对“果壳里的无限空间”进行论述,条理清晰。结构上采取议论文常见的“总——分——总”的形式,中规中矩;语言上,有整句,有散句,整散结合,灵活多样;论证上,采取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所举事例丰富典型,古今中外兼顾。这些是文章成功的保证。

江西高考作文篇2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一局棋;而我说,人生是一次播种,一种耕耘。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去耕种,才能使自己的土地硕果累累,禾黍丰茂?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见证了成功人生的轨迹。1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在自己的书法园地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称为“飘若浮云,惊若游龙”,它的《兰亭序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我们或许会惊叹他的惊世才情,我们或许会对他的天赋顶礼膜拜,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他的勤奋和执着无疑是大错特错了。倘若不是日琢夜磨,倘若不是体察万物,倘若不是倾洒汗水,辛勤播种,王羲之的书法又怎能入木三分,他怎能成为万世敬仰的书圣?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阐释了追求完美的真谛。杜甫不是苦吟诗人,可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踽踽独行,追寻着尽善尽美的理想。虽然他曾自嘲“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的,舞文弄墨终究不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是他仍愿意“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仕途不通时,文学成了杜甫笔耕不辍的沃土,他不断地积淀、升华、创新,终于在盛唐的诗坛上耸立起一座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让人仰之弥高!“诗圣”不足以表明其诗名之盛,“诗史”足以证明其诗作之永恒!

“一支粉笔写冬夏,三尺讲台贯春秋”表明了了奉献的崇高意义。也许有的土地太过广袤,有的土地太过富饶,即使只有三尺讲台,只要它属于自己,也要将它耕种的花繁叶茂。被誉为“最美乡村教师”的王生英30年如一日扎根在条件最艰苦的山村学校任教,一场暴雨冲毁了教室,她就把孩子领回家里教,从教30多年她从来没有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辍学。条件艰苦怎样,土地贫瘠又怎样,只要怀有一颗爱心,只要肯于奉献,就可以让石缝长出松柏,就可以让沙漠开出奇葩!王生英,不愧“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劳作。我们要坚信,播种希望,收获理想;播种毅力,收获坚强;播种美好,收获幸福;播种懒惰,收获如梦一场。

预测二

作文材料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请以“微”为题,写1篇文章。

写作指导

作文材料分两个部分,一是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等几个方面描述“微时代”,也界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性。一是通过白岩松的话,进一步告知微时代的主体——你我,并指出你我这些小人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这些都是从时代角度表述的。最后,材料从个人角度表述,提出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材料出现的微时代是指个人的时代,是个人的价值得到确认、尊重甚至推崇的时代。个人是中心,人是根本,这是微时代的基本含义。这是审题最重要的一环,是基本立场。从此出发,我们再去研究材料出现的角度。从材料本身看,可以抽出几个写作角度:1、微表达,反映社情民意,声音虽小,却汇成时代的强音;2、微力量;3、微幸福。

参考范文

江西高考作文篇3

每一片花瓣都展示着一种瑰丽的色彩,每一根花丝都蕴含着一种甜蜜的味道,每一朵花都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再微小的美丽也可以装点世界;再细微的爱,也可以拯救这个世界。

小爱是一粒种子,带给沉厚的土壤无限的希望。

林秀贞便小心翼翼地捧着这颗种子,站在干涸的土地上,将爱撒下,用心血浇灌,终于,种子破土的声音,在春天的风中,不断回荡。

她就是不忍看别人掉眼泪,听不得别人一声哀苦的叹息。于是三十年来,她赡养了八位孤寡老人。她从未觉得自己伟大,从未觉得什么大爱无疆,她只是用每日细微的关心与爱撑着八位老人生命的天空。小爱这颗种子,终于在她日复一日轻声的喃呢声中,露出嫩绿的枝叶,这抹绿,是那样剔透,又是那样深沉,以至于淹没了整个世界。

小爱是一抹细微的光,照亮漆黑深沉的夜空。

黄舸的世界,黑稠的像墨,禁锢着他,封锁着他,缺氧的感觉让他无法抬头望向外面的世界。然而,别人细微却无私的关怀,化为一束光,照亮了他得世界。

他是一支熄灭的蜡烛,善良的人给予他一点火星,他便欢快地燃烧起来。这细微的温暖,化为他强大的动力。于是他行程万多公里,当面向那些曾帮助过他得人道谢。一路上,他播撒这爱得阳光,传递着爱的感动。这细微的爱,成为他心里永远不灭的光,照亮漆黑的夜空。

小爱是一阵清爽的风,吹净积满尘埃的心。

捐款箱前,一个灰色的身影走过,只留下许多捐款与“微尘”这样一个名字。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身影属于谁,但是,越来越多的“微尘”,就这样行走在我们身边,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这样细微却无私的爱,就像一阵清风,散布在风中的微尘虽小,却带来了足以淹没整个世界的感动,我们的心,在这感动地冲刷下,渐渐变得剔透而温暖。

这样的爱,是那样微小。不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澎湃,也不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浩大,更不如“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但这样的爱,微而不微,微小的爱,创造世界的奇迹。这样的爱,像那孤零零的星,单薄弱小,但无数的星星汇成银河,便照亮了整个世界。

佳作简评

本文论点清晰,结构巧妙,语言精炼纯粹,例证恰当新颖,堪称考场作文中的佳作!

预测三

作文题目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1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或套作;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含义的。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有对生命的个性化感悟。审题立意的角度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正面积极的方面,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等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都可写。

参考范文

为生命着色

江西高考作文篇4

据传,父亲一打胜仗,亚历山大就忧心忡忡。为什么?——怕天下都被父亲征服了,自己即位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面对这个理由,我先是哑然失笑,觉得这个理由真得很特别,甚至有些无厘头;可是笑过之后却陷入了深思,觉得亚历山大的担忧不仅不是无厘头,反而担忧得挺有道理,试想,当李白写出一首首气冲斗牛的诗篇的时候,与他同时代的诗人们是不是有过这种担忧?当牛顿用他的三大定律将运动奥秘揭示得淋漓尽致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物理学家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当乔丹在篮球场上打破一个个纪录的时候,那些初入nba赛场的后生们是不是也有这种担忧?

毋庸置疑,他们都有过这种担忧。看来,“亚历山大的担忧”反映了人们面对优秀前辈时的真实心理——既兴奋,又嫉妒,还有一点点对自己的不自信。

然而,我要提醒你,如果在优秀前辈面前,你仅有这种“担忧”,那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超越前辈的人,那就要在“担忧”之后,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才能超群的前辈而高兴,为自己能拥有一个巨人的肩膀可以站立而高兴。试想,如果没有牛顿力学理论,怎能激发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这一天才的构想呢?如果没有乔丹们的巨大成就,怎能激发科比们的万丈豪情,为观众奉献出一场场精美绝伦的比赛?如果没有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又怎能有马云们独辟蹊径的传奇创业经历?

唐诗过后是宋词。前人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定会激励后人去拼搏,去超越。想当初,面对唐代诗人们将律诗、绝句这些诗歌体裁演绎得五彩斑斓的时候,宋朝的诗人们肯定也担忧过,哀叹过:唐人已经把这些体裁的精妙发挥得淋漓尽致,已经将生活的喜怒哀乐描绘得体贴入微,哪里还有我们宋朝诗人的地盘?然而,宋诗并没有因此而凋零,它开辟出了“理趣”这一诗歌新天地;不仅如此,宋代诗人还努力拓宽了诗歌这一体裁,将曲子词这一诗歌新样式谱写得荡气回肠。当我们读到“杨柳岸,晓风残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时,谁能不感叹宋朝诗人们才气之横溢?谁的眼中还会只有唐诗没有宋词?正是由于宋代诗人们没有在唐诗这个巨人面前自卑自弃,没有把这份丰厚的遗产当成甩不掉的包袱,而是把它当作提升诗学底蕴的养料,研究它,借鉴他,超越它,终于在诗歌的花园中培育出宋词这朵奇葩。如果我们再沿着诗歌发展的道路往后走,我们还可以看到元代诗人做着宋代诗人同样的事,他们站在宋词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了通俗晓畅、感情张扬的散曲。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没唐诗就没有宋词,没有宋词就没有元曲。前人创造的业绩,先辈开辟的疆野,给后人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虽然这种支撑带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对于一心想开辟自己新天地的人们来说,这份压力不正是前进的动力吗?

但愿我们今天的人们,在面对前人的优异表现,面对前人留下的伟大业绩时,不再只是“担忧”。

唐诗过后是宋词,唯有站在高山方能看到远方。

预测五

作文素材

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果壳中的宇宙》里曾引用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个被禁锢在轮椅上的科学奇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我们人类的肉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他用行动和思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肉体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果壳”般的限制与束缚。但是,人毕意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会在“果壳”中开拓出“无限空间”。

请以“果壳中的无限空间”为题写1篇文章。

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个题目是比喻型的,做这类题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喻义。由材料可知,“果壳”是指限制和束缚人的肉体的各种客观条件,它的范围很广,如生理上的疾病、经济上的困难、守旧人物的阻挠等。换句话说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果壳”。“无限空间”是指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的束缚,从而自由翱翔的精神世界。实际上,这是一道讨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辨析题,写作时着力点应放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上。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残疾人如何克服生理局限,努力追求精神的自由;可写一个叛逆者如何不顾世俗的眼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可以写一个失意者从书中寻找力量和慰藉,最后东山再起;可以写某位艺术家突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创作出传世名作……不管写哪方面的内容,都要突出主人公是如何突破“有限空间”拓展出“无限空间”的。

如果写议论文,当通过狭小的物质空间或肉体局限与无限的精神空间之间的关系,论述人类追求精神自由的必要性和途径,强调主观能动性对突破客观限制的作用。文章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而定,通常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然后用典型事例来论证,最后总结。注意所选事例要有代表性。

参考范文

果壳中的无限空间

江西高考作文篇5

――题记

人一出生,便如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随着岁月流逝,光阴轮转,白纸上会留下点点痕迹,红的,黄的,蓝的,白的,抑或是春的万紫千红夏的浓荫绿树,秋的金黄世界,还是冬的洁白剔透。

人生,恰似一幅画,画的色彩全由你自己掌握。如白色淡泊,如灰色沉郁,也如红色灿烂明艳……

白,如东坡。“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一蓑风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的一生极为坎坷,仕途的偃蹇,爱情的曲折,辗转的劳累与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怎能跻身文坛最终,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走出,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笔洁白的白色,纯美,高洁……

灰 ,如中国历代文人泥土般的朴素。他们以不羁的笔墨,内敛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间,似怀才不遇的陈子昂,似报国无门的陆放翁,似一贬再贬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浇愁的李太白。他们用那一抹浓重的灰色,让历史为之叹息,让文化在后人的眼里变得厚重起来,他们,在灰色的空间里成为风中飘摇的朵朵青莲!

红,如陆幼青,每当看到他强忍着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写下的文字时,每当看到他那株笑魇为面的向日葵时,我都会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一种落叶的方式――用拼尽全力的翩舞来托起生命的辉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间划出一道貌岸然最亮丽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灿烂!

人生的境界在于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生命的画板,让我们自己着色!

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让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也许我们并不卓越,但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喧嚣之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诠释自己的精彩!是小草就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成为栋梁之材!

不要问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在生命的蓝天中飞到你的极致,这便是最好!

蒙娜丽莎向你发出永恒的微笑,惠特曼的诗篇在召唤,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为你的青春伴奏!

让我们拿起画笔,倾听心声,为自己的生命着色!

佳作评析

在众多的文章中,这篇自己站了起来,令人过目不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有材料,二懂材料,三懂用材。“白色――东坡,灰色――陈子昂,陆放翁,杜工部,李太白,红色――陆幼青”,色之性,人之性在淡泊,沉郁,灿烂中交融,这绝非是“妙手偶得”,而是得益于长期的阅读与冷静的思考。

预测四

作文材料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从“父王——亚历山大”“唐诗——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如:(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2)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

参考范文

从“亚历山大的担忧”说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43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