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实用(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实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第一篇】
答: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作为“龙头之战”“最硬的一仗”,成立专门工作组,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研究和统筹协调。一是深入学习中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把握教育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二是开展全面系统调研。深入开展文献研究,分类开展专题研究,深度访谈专家学者,扎实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师生代表、有关专家和用人单位意见建议。三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文稿形成后,通过书面和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征求有关部委、地方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代表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意见建议。四是认真研究论证完善。文件起草过程中,同步就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政策点开展论证,对各方意见建议逐一研究分析,不断修改完善文本,形成《总体方案》。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方案》,近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答: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涉及到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进行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
《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虑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答:《总体方案》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着眼于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相适应,分两个阶段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第一阶段: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第二阶段: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五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3项任务。二是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改进高等学校评价5项任务。三是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5项任务。四是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7项任务。五是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相应提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2项任务。
答: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推动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的工作机制,《总体方案》提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主要设计了三项改革任务。
第一,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在健全领导体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第二,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提出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在评价方式上,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第三,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总体方案》在改革用人评价部分,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提出了相关改革要求。同时,《总体方案》还从抓好组织实施的角度,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
答: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动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总体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具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来说,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提出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三是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提出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四是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答: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总体方案》设计了一系列改革任务。
第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提出:一是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四是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第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提出:一是强调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二是在幼儿园教师评价方面,强调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三是在中小学教师评价方面,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四是在职业学校教师评价方面,提出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五是在高校教师评价方面,提出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的限制性条件;落实教授上课制度,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六是在教师工作量核定方面,提出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七是在平台建设和激励机制方面,提出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等措施。
第三,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提出:一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二是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三是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四是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五是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答:高校教师是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科研评价对于激发教师创造力、提升学术和社会贡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唯论文”“重数量、轻质量”等倾向在高校科研评价工作中还比较突出,不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为引导树立科研评价的质量和贡献导向,加快破除“唯论文”等突出问题,《总体方案》在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高等学校评价中分别进行了政策设计。
第一,突出质量导向。教师科研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第二,实施分类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第三,改进高校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
答:为克服人才评价中的“唯帽子”问题,树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促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总体方案》提出了5条具体举措。一是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二是改进学科评估,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三是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四是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五是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答: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正确的评价“指挥棒”,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扭转当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总体方案》着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设计了7项改革任务。
第一,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在理念导向上,提出“两个坚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在实施路径上,提出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第二,完善德育评价。在目标引领上,提出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评价方式上,提出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三,强化体育评价。在总体要求上,提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分学段提出具体要求,中小学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并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第四,改进美育评价。对中小学,提出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对高校,提出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
第五,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提出3条举措:一是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二是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三是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第六,严格学业标准。在学业要求方面,提出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在学业考评方面,提出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在学位论文方面,提出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在实习(实训)方面,提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
第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中高考方面,提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方面,提出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在招生秩序方面,提出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在促进终身学习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
答:社会选人用人对于引导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牵引作用。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有的甚至非名校、海归不要,这是一种现代版的“出身论”,不利于实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破除“唯文凭”的弊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正向牵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总体方案》提出5条具体改革举措。一是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二是提出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三是提出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四是提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五是提出用人单位要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答: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为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总体方案》对组织实施、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要落实改革责任。重点提出了6条举措: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二是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和督促落实。三是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及时制定配套制度。四是各级各类学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五是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学校和单位进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六是教育督导要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予以督促纠正,依规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
第二,要加强专业化建设。重点提出了8条举措:一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二是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三是各地要创新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指导方式,严格控制以考试方式抽检评测学校和学生。四是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五是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六是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教育评价、教育测量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教育评价专门人才。七是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八是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国际合作,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实施监测评估,彰显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方案。
第三,要营造良好氛围。主要提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二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三是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四是各地要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扩大改革受益面。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第二篇】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10月16日,陈宁川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
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第三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第四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
计划。
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
计划。
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转载自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创新。
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第五篇】
深刻理解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的具体要求和深刻内涵,坚持以道德培养人才为主线,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成长观。
提高办学质量。教学质量控制需要从教育评价改革入手,对教师、学生学习质量、开设专业等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进行系统改革,对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科学的质量体系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遵循办学规则。在教学教务方面,遵循办学规则,改变违规思路和做法,使学院工作更符合办学规律和成人继续教育学习规律。
坚持学生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教师素质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制定教学评价方法。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强调,做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总体要求,不断为实现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刻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结合我院的情况,我认为要坚持三性并重,不断突出大学继续教育的延展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从重量和规模向学生质量转变和质量转变。
首先,坚持延展性,从终身学习的视角,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体的、整合的,两者共同构成终身教育知识体系;从学员角度,只有坚持教学内容的延续、衔接性,才能保障学员个体构建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是坚持社会性,紧扣社会需求,转变办学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与生产联系,形成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模式。
三是坚持应用性,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第六篇】
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第七篇】
论坛是由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一种非结构化和自然的方式与一小群受访者进行的访谈。主持人主持了讨论。主要目的是从合适的目标市场中抽取一批人,通过听他们谈论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话题来获得他们的意见。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实用(8篇)”,要学会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宣传解读贯彻《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强化组织、抓住班级、带队、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导力、大众组织力、社会呼吁力。要巩固村(居)两委的交替成果,确保基层党组织听党话和党走路,发展良好团结会,稳定财富,在有什么不混乱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要坚持最严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边境小康村建设、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和肉、禽、蛋、奶、粮等产业发展,全面摸清土地利用现状和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科学规划乡村建设。重点抓好就业工作,重视技能培训后续联系,加强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各种重点就业群体,促进农牧民富裕。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工薪阶层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更专题教育,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发挥工薪阶层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研究具体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带着感情解决各族群众现实问题,使全区广大劳动者为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抓住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开始建设,发挥西藏技术人员学院的作用,依托各种职业技术大学统一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技术人员教育,加强技能训练,加强劳务输出力,使各族人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会议充分肯定了今年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强有力领导、亲切关怀,是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我们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的强有力支持,也是全区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客观辩证看待成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三赋一利高质量发展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结构,牢牢围绕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正确处理十三对关系,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方方面工作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大事件,抓住重要机遇,精准定位置,加强整体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施优化环境,加快基础设施优化、建设施优化、环境优化等重点。正确处理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关系,以改善农牧民大众住宅质量条件等为我为大众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使大众感觉更加充分,幸福感更加可持续,安全感更加有保障。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强边境地区对口支持工作。分类推进各种国有企业改革,引导企业承担稳定就业、增收等社会责任。要全面了解农牧区扶贫产业基础,做好合作整合等工作,确保各类产业健康发展,惠及民生。要强调重点组就业,想办法持续增加农牧民的收入。要结合巡视整顿抓住各项工作,以实际工作效果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绝对忠诚。
会议强调,从政治上看体育和体育援助工作,利用足够的体育援助政策,积极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等体育事业,教育进一步巩固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追求文明进步,淡化宗教的消极影响,使更多的时间精力强化身体,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区政法队队教育整顿的效果,坚持学习教育贯彻,教育广大政法干部建立思想防线,实践行为民宗旨,依法文明工作。坚决打好顽固的疾病整顿攻势,认真调查政法队伍中的两面人和腐败者。要加强成果运用转换,确保教育整顿和业务工作不错,促进两项。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为顺利推进教育整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1月18日至24日,西藏自治区文化文物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系列主题活动在拉萨举行。
此次系列主题活动包括“健康中国、奋斗有我”主题运动会、“坚定信念跟党走、担当作为感党恩”主题演讲比赛和“弘扬新时代精神,展现文化人风采”主题晚会。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凝聚力,营造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氛围。
以“健康中国、奋斗有我”为主题的2020年西藏文化文物系统干部职工趣味运动会于11月18日至19日在自治区文化厅举办。比赛设置了男篮、象棋、绑腿跑等项目。区文化厅工作人员王玉说:“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我们不仅增强了体魄,还增进了与同事之间的感情。”
演讲比赛于11月23日在自治区图书馆举行。各参赛选手围绕“坚定信念跟党走、担当作为感恩党”这一主题,结合对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理解进行演讲,他们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言语表达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参赛选手拉巴卓玛说,通过比赛锻炼了自己,更加理解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相关内容,以后会将本职工作做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11月24日晚,主题晚会在藏戏《盛世赞歌》中拉开帷幕,晚会有小品、歌舞等精彩节目。自治区文化厅政工人事处副处长任亚君说:“通过一系列文体活动的举办,在西藏文化文物系统掀起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的热潮,展现了文化文物系统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提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信心和士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全面概括论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即: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西藏工作的具体体现。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对长期以来党治藏稳藏兴藏经验的继承和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援藏政策作为针对促进西藏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一种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中央和国家部委、援藏省份、中央企业的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对口支援西藏政策,短期内是为了迅速改变西藏极为落后的发展面貌这一历史课题,中期内是为了实现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现实课题,而长期内是为了实现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中华水塔”“地球第三极”。
在国家的特殊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构建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为全面掌握青藏高原生态机理,西藏先行一步,推动开展第二次青藏科考,主动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战略。
二是为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西藏实施了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工程。
三是为有效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四是明确了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
五是为全面修复生态脆弱区域,开展了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作。
六是在不断完善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草原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专门把“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要求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把“美丽”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这就把西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
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胜利召开为标志,西藏迎来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一个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必将昂然挺立在世界之巅!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10月30日,在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的联合协作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成功举办。市委副书记马春波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亚东县等5个县委党校副校长、优秀理论文章作者代表等共80余人参加研讨会。
此次理论研讨会经过两个月的精心筹备,征集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共收集各类理论文章91篇,为深入开展理论研讨奠定了坚定基础。
研讨会上,市委组织部等7家单位和周国起、次仁措姆两名作者代表,分别围绕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各自学习工作实践作了交流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为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重大意义,在走深走心走实上下功夫,大力营造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浓厚氛围。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全市理论工作,马春波同志提出五点要求。
二是要注重挖掘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丰富内涵,凝聚起日喀则各项事业行稳致远的各项事业行稳致远的奋进力。全市理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阐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力量渊源、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善于引导党员干部认清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提振信心和决心,凝聚智慧和力量,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五是要注重把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与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在谋划“十四五规划”中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好、广泛宣传好、全面落实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融会贯通,把两个会议精神相结合,为我们全市“十四五规划”的谋划建言献策。
连日来,我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吃透会议精神实质,掌握中央战略部署,以新时代党的治藏策略为领导,在新起点推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区党委宣传部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十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相关会议精神。会议要求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工作功能,采用理论宣传、新闻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方式,在全区迅速掀起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发挥党员模范的领导作用,深入大众,深入第一线,将会议精神讲述全区各族大众的心灵,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送到各族大众的心灵,切实实现会议精神的家喻户晓人皆知。
自治区广播电视局组织局系统青年党员学习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邀请草原英雄布德子孙同珠扎西讲党课,弘扬老西藏精神,温暖草原英雄布德的爱国主义事迹。听了布德的英雄事迹宣言后,区广播电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索南卓玛说:我希望今天的学习成果融入工作实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会议精神,贯彻,继承旧西藏精神,在工作中发挥党员模范的领导作用,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应根据区党委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十大深刻理解要求,以多种形式抓住学习,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本质,结合厅党委工作安排,把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确保工作方向不丧失,工作干劲不丧失,为西藏长治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应急管理保障。
自治区文化厅开展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专题宣传,深入解读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要意义、西藏工作取得的全面进步、历史成果、新时代党的西藏管理方法等6个方面的内容。会议要求深刻理解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学习忠诚,学习信仰,学习负责人,学习干劲。要切实推进文化工作,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挖掘优秀革命文物资源,建设非遗产研讨会,创造文化产业品牌。
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集团学习会,专题学习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议要求,将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宣传贯彻区党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相结合,加快推进新时代西藏司法行政改革发展,与法治西藏、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相结合,采用个人自学、集体学习、专家指导等方式,在原着学原文中理解原理,既知道又知道原因,切实把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特殊爱情转化为新时代西藏司法行政工作的强大动力。
连日来,人民银行拉萨中心分行立足于西藏区情实际和中央银行履行职务要求,以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推进新时代党的治理方略。人行拉萨中心分行通过在线学习强国组织立即收看收听,微信号公众信号立即转发学习,在线制作6板专题宣传栏,大幅展示中央第七届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举办见证伟大跨越感党恩广阔步光明街铸造新篇主题徒步解答活动,贯彻学习与解答测试、政治理论治理论和兴趣,掌握知识和徒步健身,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第六次、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富有原创性和开创性的新观点新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充分肯定了新时代西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化。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党的治藏方略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保稳定,取得了经济长足发展、社会持续全面稳定、民生极大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民族关系和谐、党的建设深入推进的显著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西藏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极大地鼓舞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信心。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西藏实现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是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贡献。
进一步提出并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大政治命题和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总结60多年党在西藏工作的成功实践,科学提出了党的治藏方略的重大政治命题,用“六个必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治藏方略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这“十个必须”是在原“六个必须”基础上,党的治藏方略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许多内容都是第一次提出的,在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具有原创性和开创性的理论贡献,是党的西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凝练、总结和升华,是新时代西藏工作的顶层设计,开拓了新时代党的西藏工作的新境界,更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进一步指明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座谈会上从“高举一面旗帜”“两个坚持”“一个着眼点和着力点”“四个坚定不移”“四个确保”等方面科学回答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面对新时代西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这就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既有继承,又有新的丰富和发展,是做好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行动指南。
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体现为西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国家统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次提出了“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从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推进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做好西藏工作的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这不仅是新时代西藏工作成败大问题,更是我国边疆工作和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问题。
进一步指明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扶持吸纳就业的能力、培养更多理工农医等紧缺人才等方面,深刻阐述了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新时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具体指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民生改善的基础上,自治区党委把“管脑子”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各族干部群众在充分享有发展成果的同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进一步突出强调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极端重要性。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了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多次作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完善补偿方式、加强边境地区建设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以及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极端重要性,从科学考察、研究保护、修复、治理的方案和举措、促进生态保护同民生改善相结合、构建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边境建设、特殊支持政策方面系统阐述了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指明了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进一步指出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科学地阐述了在西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从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在西藏工作中具体体现,特别提出了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等要求,这对于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明确了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一贯的政策,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口支援是中央着眼西藏工作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涉藏州县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命题,其科学内涵十分丰富而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边疆民族工作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决心信心和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远见卓识、高超政治智慧,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集成。
-->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第八篇】
4月29日,先进制造部全体老师在深入学习《总体方案》后,针对实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的研究和讨论,会上讨论总结如下:
1、实训指导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和师风:《总体方案》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会议上,先进制造部全体老师一直认为,应该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比如说:实训过程中热爱学生认真指导学生实训对学生有耐心、对于学生违反实训纪律的应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上课期间认真指导实训不抽烟不玩手机等。
2、对于实训内容和课程应尝试改革:根据工程训练中心实际的设备情况,统一工程实训各个工种的加工任务,设计一套能体现各工种特点的标准零件,将学生的加工任务标准化,每个工种之间相互联系,整个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完成两到三个成品。让学生根据老师和课程的安排,成功的完成各个工序。学生走完从传统机械加工到现代加工的全过程,就可以加工出几个指定的零件。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有利于统一和规范教学,也使得学生之间产生无形的竞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每个工种的标准考核零件,考核零件应具备该工种的主要工艺特点,零件不宜过难,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根据各考核零件特点,设计统一的考核标准。教师按照打分标准给学生评判实习成绩,进而对学生的实训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
3、规范学生实训的评价标准:方案提到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对于实训教学也是一样,不能单纯依靠学生完成加工零件为单一考核标准,还应加强安全实训、文明实训、劳动纪律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工程素质和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