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和我的家说课稿【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我和我的家说课稿【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我和我的家说课稿【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我的家》(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我和我的家》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来到我家”和“我的家人”两个栏目,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两个栏目,我将课堂教学主题定位为:在认识家人的基础上了解家人,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仔细剖析这两个栏目,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孩子基本上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家人,树立了家的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家庭关系体验。因此,第2课时应该着重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利用照片,通过猜、找、指、说、演、画等方式,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爱好、待人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人,感受家人间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
2.借助课前调查单了解家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增进与家人间的联系。
3.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感受家人间的快乐和温馨,感知“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从外貌、性格、爱好等多个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产生家庭认同感。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活动一“相亲相爱一家人”之“我的小家”
师:同学们,我们家里一定也有很多这样透着幸福的照片吧,快拿出来晒晒我们家的幸福吧,说说照片里快乐的故事。
(视频:几个同学拿着照片分别介绍自己的三(四)口之家,讲照片中的故事)“相亲相爱一家人”之“我的大家庭”
师:瞧,这是小明家拍的“全家福”,看这张照片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组成一个小家,爸爸和爷爷奶奶也组成一个小家,妈妈和外公外婆又组成一个小家,一张照片里有三个小家。正是这一个个小家组成了一个大家
庭,也就是我们的家族。其实家族里往往不止这些人,让我们一起唱唱《家族歌》,了解一下家族的成员吧。
(视频:《家族歌》)
师:哇,原来我们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成员呀,大家相互问一问,看看我们知不知道这些称谓?
(同学之间互动)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有根,就如同一棵大树。大树会分出很多枝丫,我们的小家就是家族大树分出来的一个枝丫。看这些同学制作的“家庭树”多么形象地展示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呀。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做做自己的“家庭树”。
(视频:制作“家庭树”(两种))
师:聪明的同学,相信你也做好了“家庭树”,快给大家展示一下!活动二“我和我的家”之探寻“那一刻”
师: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关爱。虽然是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但有些经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开展一个活动,“探寻成长中的那一刻”,通过探寻活动,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的“那一刻”,比如妈妈孕育我的那一刻;我出生的那一刻;家人给我取名字的那一刻;我上小学的那一刻……请大家去了解一下,你的“那一刻”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探寻妈妈孕育我的那一刻;探寻我出生的那一刻;探寻给我取名字的那一刻;探寻我上小学的那一刻……
(每一个探寻活动分别出示小标题。分别展开……)
(探寻妈妈孕育我的那一刻)
师:当我们还是小小的胎儿时,家人就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关爱。让我们先采访一下自己的妈妈,当我们还在她的肚子里时,她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家里其他人又是怎么样的呢?
(视频:妈妈怀孕时的不舒服、不方便;爸爸悉心照顾;爷爷奶奶煨汤……)师:啊,妈妈为了孕育我们是这样辛苦呀。让我们来体验体验妈妈当时生活中的不方便吧。
体验活动1:请同学们把书包背在胸前,试着系鞋带、拖地、捡东西……。师:看来真是不方便呀,体验到这些真应该对妈妈说声“谢谢您”。体验活动2:“护蛋行动”活动规则:准备一个生鸡蛋作为自己的宝宝,要求随时带着自己的“蛋宝宝”学习、活动,一天时间过后如果“蛋宝宝”没有任何损伤就算行动成功。
师:让我们通过这个活动来体会一下,妈妈在孕育我们时每时每刻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我们受到一点儿伤害的那份心情吧。
(探寻我出生的那一刻)
师:其实,当得知家庭里即将多一名成员时,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样是那么高兴。他们都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我们的关心。特别是妈妈们进入产房准备生产时,他们都焦急地等在外面,而当护士把我们抱出产房时,他们都争相来看襁褓里的我们,然后又将我们出生的消息告诉亲朋好友,那个兴奋劲呀,大家都会跟着高兴呢。
师:亲爱的同学,你出生的那一刻是什么样的呢?你探寻到了吗?(探寻给我取名字的那一刻)
师:在我们出生前后,家人会围绕一件事情召开多次“会议”,那就是给我们起个什么名字。我们的名字往往集合了全家人的智慧,寄予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在起名字的过程中,说不定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呢,同学们你能讲讲关于你的“名字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
(探寻我上小学的那一刻)
(出示一上教材页面有父母的场景,动态呈现)
师:(通过“探寻那一刻”你有什么新的认识与感受呢?说出来大家分享分享吧……我们的生命来源于我们的家人,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所以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我们的家庭。
“我和我的家”之“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师:有时,我们和爸爸妈妈走在一起碰到他们的熟人总会听到这样的话,“哎呀,这孩子长得跟爸爸一个样”,“小家伙和妈妈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同学们找一找自己和父母的合影,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学生活动—看照片)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猜猜谁是一家人”。请大家观察照片,猜猜谁和谁是一家人。
师:同学们都猜对了吗?看来子女与父母的确有很多地方长得相像呀。其实,除了长相,我们的性格、脾气等等都有与家人相似的地方。请大家说一说,你的性格或是脾气和那位家人一样呢?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家人的影子呢?
(教材中学生讨论的场景,三句话配音)
师:为什么我们身上有着家人的影子呢?原来父母在孕育我们时给了我们一串密码,这串密码里藏着关于他们的长相、血型、性格等等大量的信息,爷爷奶奶、父母的影子也就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这是其一;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和家人长时间的生活也会让我们在生活习惯、表情、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方面也逐步相似,所以从别人看来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身上就有家人的影子了。
我和我的家说课稿【第二篇】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四课《草原就是我的家》
这是一首2/4拍子,情绪欢快的内蒙古族民歌。旋律优美、节奏类型简单,具有蒙古民歌深远辽阔的韵味。通过学唱内蒙古民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风土民情。歌曲学唱起来并不困难,期中出现了一个大跳八度音程,学生将进行小组讨论或教师指导解决。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为歌曲创编动作和伴奏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集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音响
教学方法:情景法、讲授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先不告诉大家,一会你就知道了!我们不坐汽车不坐火车,让我们骑上马儿出发吧!(这时将运用多媒体播放内蒙古的风光和民俗的画面,并以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师问:到站了,我们刚刚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小结: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他们热情好客,勤劳善良。那么大家知道蒙古族有个一年一度的盛会,叫什么吗?那就是那达慕盛会。你知道关于那达慕盛会的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生答,师小结:每年的七八月份蒙古族人民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盛会。谁来模仿一下盛会中的3个项目。(边展示摔跤、骑马、射箭的图片,边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为表演配上声音。此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此环节我以情境法导入,提高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在表演创编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表演欲,使之在玩中体验民俗,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创编过程中,采用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提前熟悉歌曲旋律,为下面歌曲学唱做准备。
(1)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善良勇敢,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我们祝福他们为他们献上这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好不好?老师还为它配上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请大家一起欣赏。(生欣赏歌曲,观看老师表演加深歌曲印象)
(2)熟悉歌词。(由于二年级学生认识的字有限,教师将领学生读歌词,请大家看看有没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
(3)学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民歌风格特点。
①学唱歌去之前,发声练习。
②老师范唱,学生仔细聆听。
③师分句教唱或学生跟琴演唱。(唱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八度音程可以分组寻找解决办法或求助老师)
④师生对唱、学生齐唱或表演唱等形式达到熟练演唱歌曲的目的。
(4)生跟伴奏完整演唱,引导学生对歌曲加入感情处理。
由于之前导入的充分铺垫,学唱部分占用的时间并不会太多,加上歌词旋律简单易记,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
三个环节完成:“练一练”“比一比”“评一评”
1、学生讨论按自己的方法怎样给歌曲伴奏?引导学生用身体为歌曲伴奏打拍子。如:拍手、跺脚、拍肩膀等都可以。也可以自选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合作,边欣赏歌曲边为歌曲伴奏)
2、为歌曲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边唱边为歌曲创编动作和伴奏)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个“擂台赛”看看哪一组赢得大家的掌声最多,哪组就是擂主。此时以学生互评评和师评为主,师评时多给予鼓励。对于二年级小同学应多用肢体动作进行赞美:如:竖起大拇指,一个惊讶的表情,和满意的微笑等等。大家参与热情很高,气氛达到高潮。
这部分是集情感体验、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前面的影响铺垫,学生对蒙古风情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这时已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编过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比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啊?
生举手回:最后在播放歌曲的旋律中结束这堂快乐的音乐课。
我和我的家说课稿【第三篇】
1、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四课<音乐会>里的一首歌《我是小音乐家》。
2、教材分析
《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
歌词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
3、教学目标
①通过听,唱《我是小音乐家》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了解“吉他、提琴、法国号”几种乐器的音色,及几个地区所在的国家。
②引导学生唱准歌词的弱位起唱;掌握八分休止符。
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想象,自编歌词。
4、教学重点
准确完整地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
5、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自编歌词。
1、综合运用示范法、讲解法、听唱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主动性。
3、以正确的范唱和伴奏,用艺术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美,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了解"吉他、提琴、法国号”几种乐器的形状,音色和伦敦、柏林、巴黎及歌地区所在的国家。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在教学中领会到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就必须好好学习文化课,长大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服务于社会。
第一环节:导入<讨论"说说自己的理想”>
这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实现自己的理想,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有真本领,有了真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了理想才能服务于社会。
第二环节:聆听范唱
教师放录音范唱,请同学们注意听,然后告诉老师歌词唱了些什么?教师课再用手风琴伴奏范唱一次。
采用聆听范唱可使学生熟悉旋律,了解歌词的内容与情感,为后面的学唱和表演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学习歌曲《我是小音乐家》
1、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板书:英国→伦敦;德国→柏林;法国→法国号;
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
2、歌曲欢快、活泼、速度较快,弱起节拍贯穿全曲,演唱时尤其注意弱起节怕(每句开头)
3、用听唱法,分段学唱,在学习中插入八分休止符,让学生能在歌曲中感受其效果。
4、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演唱多遍。
5、自编歌词、老师指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歌词,发挥想象编写新的歌词,并唱出、
第四环节:小结、采用这一环节,可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总结一节的情况,表扬表现较好的同学,要求学生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服务于社会、
我和我的家说课稿【第四篇】
《我爱我的家》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学生的生活舞台为范域,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本课注意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与时空相结合,引申出相关知识,以逐步形成学生看问题的整体视野。本课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总目标为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本课由两个话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和两个活动天地组成四部分内容组成。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家庭的了解和对家深深的爱。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德与社会》教材作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看温馨家的图片情境导入、介绍家庭生活、讲述我家的故事、汇报家庭调查表等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加深对家的了解,认识到人的生活离不开家,激发爱家的情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确定本课的知识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讲述日常家庭生活,
了解家庭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观察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家的情感。
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 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学生:画一张自己家居的图画或拍摄自己家居的照片,并做好介绍自己家故事的 准备。
教师:搜集人们的家居图片、准备音乐《回家》、《让爱住我家》、家庭资料、照 片;做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预计用时7分钟)运用多媒体幻灯再现一个温馨的家居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在优美 的“回家”背景音乐下,展现温馨的家居图片,引导学生谈对家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之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贴出家的图片,说一说自己、家人什么时候最想家?
[这样的设计,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相结合,用直观的图片、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体验,获得对家的认知与感悟。]
(二)活动二介绍自己家的环境与日常生活。(预计用时11分钟)先由老师拿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介绍自己家庭的环境,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课前搜集并分享的“2024年我和我的家说课稿【8篇】”,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将家庭的图画贴在黑板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又要到生活中去。此设计紧扣“生活”二字,同时,让孩子们从同伴的情景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来,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家的认识、了解,]
(三)活动三讲述“我家的故事”。(预计用时12分钟)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师要注意从照片和学生的语言中找到深挖下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人之间的关爱、家庭的温馨。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在与教师的平等互助交流中,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本设计根据这一思想,设计了师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四)活动四
汇报调查内容,主题升华。(预计用时10分钟)首先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对家人的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接着明确这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家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那我们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做一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呢?再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品德与社会课程,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去指导学生的生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以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我和我的家说课稿【第五篇】
大家好!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的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的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说说我的家》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等方面谈谈对本课的构思过程。
《说说我的家》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一道以介绍自己的家庭为内容的一种言语交际训练。目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家是每个孩子最熟悉的环境,最温馨的港湾,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同时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儿童和家长的沟通。《说说我的家》要求学生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激发学生对家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并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对自己的家人是熟悉的,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只知道享受父母带来的舒适,这与父母们对孩子的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父母对他们往往只是一味地给予,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关爱家人的教育。我班的学生家长大多父母都是个体户,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基本情况不清楚,当然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和父母生活的时间较少,了解也相对较少。因此,这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父母,让学生更深一步地认识家人,体会家庭的温暖,感激家人的关心。
1、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培养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好习惯。
3、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说话有条理,有中心。
口语交际能力,能积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说真话,诉真情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自己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音乐熏陶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一个小短片,以学生认识的“家”字入手,再由一首儿歌引出新课内容:《说说我的家》。提到自己的家,同学们兴趣较浓厚。
[设计理念]初步感受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一环节,我首先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说到“家”,你们都想到了谁?孩子们很自然的就说出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还有和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就会说想到爷爷、奶奶。这时,我会告诉大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都是我们的家人。
接着,课件展示课件“亮亮的一家”,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她们的家里人情况,以及家人的正确称呼。
[设计理念]通过提问、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合,从感观和心里上体会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然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那家里人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还会有哪些人呢?你是怎样称呼的呢?
[设计理念]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困难,旨在拓展和家庭有血缘关系,农村的孩子知道的稍微多一些,当有个别学生答出来一点后,我及时给予肯定,同时相机告诉大家一些比较近的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称呼。
首先请一名勇敢的孩子上台来介绍自己的家。(因为课前已经叫孩子们回家了解过自己的家,以及住址了,所以大家很活跃)
然后请全班同学来评价:听了他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大家讨论得出结论:他是从姓名、住址、几口人三方面介绍的。(课件展示)
接着请2名学生上台来照样子介绍自己的家。再拿出带的全家福照片分小组交流,相互介绍自己的家。最后是评价,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评价谁说的好,并给予奖励。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自己的总结归纳,自己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学习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而且学会评价别人。
我首先拿出我家的全家福,向孩子们介绍我的家人,家人的职业,以及家人的喜好,生活习惯。让孩子们来评价我的介绍。无论好坏我都表示接受。然后引导孩子们归纳:通过老师的介绍,知道了老师家里人是干什么工作的,喜欢干什么等等。然后请2名学生照老师的介绍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人。接着是游戏“击鼓传花”,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我设计以我作为活动的一个参与者,与孩子们共同突破完成。游戏有利于帮助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大胆的进行交流。
[设计理念]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后,让学生再来读儿歌,体会家庭的美好,感激家人的关心。
[设计理念]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得到放松,在轻松之余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带领孩子们随音乐拍手,哼唱,通过歌曲中的词,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感受家的美好,体会家的温暖。
《说说我的家》是以介绍自己的家庭为内容的一种言语交际训练,目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在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倾听习惯。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交谈中进行有趣的活动,加深对家人的了解,懂得要去关注、了解家人,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课堂设计上,依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看照片介绍家人,击鼓传花的游戏介绍家人,并引导他们如何进行介绍,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又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知道从哪几方面了解家人,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过程中,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总结,自己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评别人,评自己,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加强了情感交流,拉近了学生与长辈间的距离,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也为下节课的教学作铺垫。
通过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时要有一定的预设。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对此课,我预料到学生可能说不清自己的家庭住址,所以提前布置他们回家询问清楚,孩子们准备得充分,课堂教学自然顺利完成。
2.《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培养这些能力,评价很重要。激励性评价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而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课的教学中就是通过老师评,学生互评,互相促进,达到交际目的
3.此次口语交际,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入课堂,尤其是对学生来说,最亲近、最轻松的口语交际环境“家”的介入,能使心情完全放松,从而激发起他们交流的兴趣与意愿。当他们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制约时深埋心底的一些言语就被唤醒,思维也被激活。特别是那些在学校沉默寡言在家里却很活跃的学生,这样的情境,对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无疑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4。“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都开口,在说话的条理性上可随机引导,适当点拨,不作过多要求,只要学生能积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就成。
说说我的家
我叫——— ——— ———大方
我家在—— ——— ———准确家
爸爸是——— ——— ———
妈妈是——— ——— ———响亮
(幸福的家)
[设计理念]板书简洁大方,一目了然。
我和我的家说课稿【第六篇】
1、教材分析:《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创作歌曲。歌曲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旋律简洁,自然流畅。歌曲是2/4拍,曲式结构为一段体。全曲只有四个乐句,音域为八度,而且每一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其旋法运用了音阶级进的创作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对幸福家庭的热爱之情。
2、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2)创编歌词,不同形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亲切、甜美的声音演唱《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体验一字多音歌曲的优美。
(2)学生自己感受歌曲情绪,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歌曲旋律。并且能够懂得爱家人,关心他人,尊敬老师。
(3)愿意和同学一起进行歌词创编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唱给大家听。
4、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用亲切、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根据生活实践进行歌词创编。
(3)一字多音处。
歌曲比较简单,可以采用随录音哼唱、完整学唱、有感情的演唱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掌握和理解。注意一字多音处音值要唱准确,而且要连贯、流畅。创编歌词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讲讲家人对自己的爱心故事,自然创编。唱歌时,要启发学生用亲切、自然、甜美的声音进行演唱,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热爱。
本课运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这节课我是分四个步骤进行的:
首先是创设情境。听歌曲《吉祥三宝》进入教室,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紧紧抓住本单元“幸福的家”这一主题,选择了这首同一题材的歌曲。然后师生打节奏问好,很自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渗透时值的长短,同时也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第二步学唱歌曲。这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虽然是点睛,却不占用太长的时间,学生只要是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在歌曲的感染下很快学会演唱歌曲,目的也就达到了。这首歌并不难演唱,有了前面的铺垫,感受情绪也是水到渠成,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提示、指导学生用亲切自然甜美的声音、怀着幸福快乐的心情演唱歌曲,以此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热爱。注意一字多音处唱准确,而且要自然、连贯。
第三步进行歌词创编。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创编歌词,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并唱给大家听。
最后是拓展。将爱延伸到对班集体、老师和同学的热爱,学会懂得珍惜他人对自己的爱,并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课后让学生回家唱给家人听,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给学生用歌声表达感情,让音乐美化生活。
总之,这是轻松、充满了感情色彩的一节课,通过一节课的艺术活动,师生都对家这个概念产生了新的感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家庭,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身边的幸福呢,我觉得,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了。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简单设计,其中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和我的家说课稿【第七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我认为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草原》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一组第一课,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给我们展现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也给我们展示了热情的草原民族,文章条理清晰,作者从风景到人情的描写展现了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最后用一句含义深刻的诗结尾,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依依不舍。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对这样写景抒情类型的文章并不陌生,但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这样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风光,顺势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
首先,让同学通读全文,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适时讲解生字“渲”字,并板书:风光,人情,渲。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最后,引入赛读: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且对于文章的语言有了初步的感悟。
(三)深入研读
这一环节是逐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学生通过刚刚的朗读比赛,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样一句,“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并且体会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并且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下面我会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引导学生由景色入情,体会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引导学生思考,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最后,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上所学,同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我的板书抓住了文章的两个重要部分,草原和人情,并且各选一处的进行精讲,最后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难舍难分”的感情。这样的板书清晰直观,重点明确。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和我的家说课稿【第八篇】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选自新课程中二年级音乐三册中的第四课《跳起舞》。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藏族的文化,感受藏族歌舞的特点。其中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起这首歌,眼前仿佛出现了藏族同胞歌唱家乡、载歌载舞的情景,课本中只为学生选用了歌曲的主体部分,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课内容的安排,我将这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4点:
(1)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大胆表达、敢于交流、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
(2)通过师生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大胆、自信的健康心态。
(3)通过对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的学习,认识xx、x节奏并进行节奏创编练习。达到鼓励音乐创作,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创作性潜能。
(4)能准确表现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进一步了解藏族歌舞音乐的风格,培养学生喜爱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
本课时我分为“情景导入”、“创造表现”、“引导体验”三大部分。
情景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中也是这个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否在导入部分就抓住孩子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情景,教师带领小朋友再次到藏族做客,和藏族小朋友一同享受快乐和幸福,边演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边跳起藏族舞蹈走入课堂,
紧接着,我利用班内正好有一位藏族小朋友的优势,我设计了“介绍自己的家乡”的谈话情境,既让学生轻松的步入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控制能力,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为后面创编家乡的歌词这一环节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程的特点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两次播放了《我的家在日喀则》,学生初步聆听歌曲的基础上再次设置一个悬念,故意把乐谱的次序打乱,注意边听边领着学生找次序,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运用拍手、拍腿的方法,让学生积累了关于四二拍的强弱规律的感性经验。学生在演唱是既能跟上节奏,又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知识。
引导体验:让他们的表演基于这种发自内心的爱。然后是歌曲的演唱,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歌曲力度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理歌曲,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听范唱时,感觉到它的欢快情绪,以学生自我的体验为出发点。再者,在学生演唱时,我总要边作舞蹈动作,让学生体会到这首歌的舞蹈性,最后是歌曲的表演,有了前面的这些基础,无论是打击乐器的同学,还是演唱的同学,还是舞蹈的同学,他们都是在表演,都是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方式不同,但效果相同,这也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总的目标。
最后就是节奏的学习,我先让学生用手里的打击乐器,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这也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但我又提出了书中的建议节奏。我刻意这样说:“书中建议”目的就是不否认学生自己创作节奏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创作的足够信心。接下来就顺利成章的以一种成熟的合奏方式,来表演歌曲。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和声的感觉,使歌曲更完美。
创造表现:这部分的内容是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再创造,老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要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现。例如:让学生分组表演要求队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表现,既能发挥集体合作的精神,又能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模仿、谈话法,示范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法: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重点: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的歌舞就象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深邃莫测、琳琅满目、浩无际涯。藏族歌舞就是其中最瑰丽的珍宝之一,它烁烁发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关注不同民族的艺术,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呢?因此,在本节课教师将带着学生走出自己的“家”,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学到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创作简单的踢踏舞旋律,并进行表演。总之,这是一节集听、唱、动、创为一体的综合课,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将自己自己在音乐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同时,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表演,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多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