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汇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2607

【导言】此例“大学生与国防教育【汇集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第一篇】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 辩证观点 思考与举措

一、引言

大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又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举措。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该法将学校国防教育单独列为一章,明确高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随后,200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的48号文件,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明了学校国防教育和军训工作的方向。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很不平衡,还存在教育手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大学生久居和平环境,国防观念淡薄的问题,不断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力度,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我们认为,关键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创新和实践。

二、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辩证思考与举措

1.用联系的观点来调动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的联系。高校国防教育亦是如此。高校国防教育主体是“大学生”,而它的推动力和生命力也在于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没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国防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最佳教育的效果。要使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以此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则需要领导者和组织者的正确引导。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向的引导工作。一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读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国防教育是军事院校教育内容”的思想,用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观点去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国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而经济的发展是搞好国防教育的物质基础。同时,国防意识的增强是强大精神力量的源泉,它可以转化为经济建设生产力,只有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都搞上去,方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二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大仗一时打不起来,国防教育搞与不搞无所谓”的思想,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引导,使大学充分认识和平与战争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只要世界上存在阶级和国家,和平就只能是相对的,必须居安思危。三是针对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大学生存在的厌倦情绪,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观点引导、启发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是一项振奋民族精神的伟业,民富、国富不等于国强,从而树立起“民富不忘国强,国强不忘国防”的观念,变“要我参加国防教育”为“我要参加防教育”。

2.用发展的观点来正确把握高校国防教育的方向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的本质是发展,这样人类社会才会进步。但事物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国防教育亦如此。因此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内容与形式上要不断变化与发展。教育方法,其变化与发展必须保证教育不走偏方向。我认为,当前应着重注意四种倾向性问题。一是强调集中教育,忽视经常性教育。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主要是集中军训,军训过后则再不问津,虽然短期军训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国防教育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潜在性特点,再加上高校国防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器材都是有限的,因此应抓好经常性教育,在“结合”与“渗透”上下工夫,通过经常性教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二是强调教育形式,忽视教育效果。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与内容,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抓好国防教育,自然离不开形式,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现在许多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有的喜欢讲排场,场面颇大,效果甚微;有的一味以竞赛、演唱为形式,以“乐”代“教”;有的在总结国防教育工作时,将开了什么会,举办了多少活动,发表了多少文章当做其政绩,而不深入考究其效果。这些现象都应注意克服,应根据变化的形势与内容,找准最佳的教育形式。三是强调“热点”教育,忽视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理论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从感性向理性转变,从朴素感情的自发状态向理性思维的自觉状态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深化国防教育,首先要学好国防理论,特别要了解国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国防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人民战争理论和战时动员要求,等等。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中以时事形势“热点”教育为多,而对系统的理论灌输偏少,这种认识和做法不免失之颇偏,起码不够全面。四是强调目标“软件”建设,忽视培养“硬件”建设。所谓“软件”建设主要包括教师个体素质要求和完善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内容、规划等建设;所谓“硬件”建设主要指教学器材、图书资料和教育阵地等。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基础薄弱,在立足于抓“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创造条件抓好“硬件”建设。如高校内部必须抓好军事考研室、图书资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和武器库的“三室一库”建设,校外必须有教育阵地。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如果没有教育阵地或阵地不完善,就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高校国防教育要搞扎实,应着重抓好三块阵地。一是以民兵训练基地为依托的大学生军训阵地;二是以军营为依托的学军阵地;三是以烈士陵园、纪念馆为依托的传统教育阵地。要通过这些“硬件”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普遍国防意识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军弱则国弱,军强才能保证国强,国强才能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道理。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保证高校国防教育的延伸性

三、结语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应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培养和造就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意义,用辩证的方法和观点改进国防教育教学手段,完善国防教育设施,拓展国防教育途径,达到增强国防教育效果的目的。同时对一些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实际的发展之路[1]。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第二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78-03

国防教育与培育民族精神的最终价值的一致性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决定的,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关系。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国防教育有密切的联系,国防教育蕴含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与细化,培育民族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传统文化中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创新反映了国防教育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因此,不断完善国防教育机制在国防教育中坚持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效性举措和根本保证。

一、国防教育是大学生了解国家整体实力的最佳窗口

(一)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对全体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战术和体质及国防形式等诸多方面施以影响的一切教育活动,是立国之基。

中国文化与民族发展历史证明: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生存与发展、安全与稳定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大事。国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摘自《新编大学生军事教育教程》)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不难看出国防教育的效果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兴衰。春秋战国时期,“政府”便把“射御”作为军事理论教育在全国开展,“射御”也成为评价个人是否有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名著《孙子兵法》也从作战技巧和作战战术方面体现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思想。回顾历史,不重视国防的历历在目。唐玄宗时期,国内歌舞升平、弃弋牧马、罢将休兵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不攻自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为加强国防建设,政府提出“防务之事是全民之事”,并把防务教育纳入大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之中。事实证明,国防教育在国家防御、国家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体系中,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是严谨的,有利于对国防知识的深入的学习。

(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时代,国防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军事信息化、科技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国防教育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重要的任务,国防教育也成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国防人才的途径保证。有效地开展国防教育,抓住大学生这个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能够更深入、持久地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治、经济和国防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虽然目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是我们要清楚地、敏锐地意识到目前的国际形势并不稳定,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仍然有扩张的意味。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从伊拉克战争到伊朗核问题,这一切无不警示我们大力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才能把当代大学生培育成为社会主义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这也为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二、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强调:“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必然是落后挨打的民族。物质是基础,而精神正是催进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既可以让我们领略祖先的才智,引导国人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增强当代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为祖国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源泉和力量之基。

(二)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培育民族精神是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五千年不倒正是因为有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新时期,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项艰巨而艰苦的伟大事业,而当代大学生又是这项事业的人才储备和未来接班人,只有培育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才能让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拥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培育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创新时代精神的需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历史的优质积淀,是时代变迁的产物。发展民族精神,必定要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历史潮流。

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各民族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归根结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塑造和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为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型人才,更要格外重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三、传统文化在国防教育与承传民族精神的教育功能

(一)传统文化对兵戎与民族和国家安危高度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左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典籍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与诗文保存和承传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智慧,重视兵戎――正义战中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传统教育重视防卫和进攻等智慧与技能的培养与考核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和人才培养思想中倡导“六艺”,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保氏》)其中的“射”为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御”为驾驭马车的技术。这是古代战争中必备的军事技能和修养。传统文化教育中设武状元,选拔全面发展的军事人才,举行比武竞赛,提升整体军事能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军事教育传统与机制。

(三)传统文化尚武崇智和爱国传统是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充满浓厚文化底蕴的军事文化传统,如《诗经・秦风》中的《无衣》高吟“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的军人在战争中同生死、共患难和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人际关系;曹操之子曹植《白马篇》中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勇于为国捐躯的生死观;初唐四杰之一杨炯擅长五律,其《从军行》借用汉乐府古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五言律诗表达从军的自豪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代豪迈雄阔的边塞诗派高昂的爱国保家的情怀,唐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塞上曲二首》),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笔力雄浑、深沉含蓄而被后人推崇为“唐人七绝诗中的压卷之作”的豪情之作,令人回肠荡气;宋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和屈原一样感人至深。

传统文学艺术包括小说、戏曲塑造和歌颂赞美智勇双全的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智慧超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军师诸葛亮;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女扮男装的女英雄木兰形象成为爱国女性的代表;著名爱国诗人巾帼英雄秋瑾,也用诗篇表达报国忧民的情怀:“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凡此种种,都是生动形象富有文化底蕴的当代国防教育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好教材。

四、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国防教育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从校方来讲,部分地方院校并没有切实实行国防教育,而是把国防教育流于形式或是单一的填鸭式教育,没有实质性举措和措施。从学生角度来说,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学校建立军事理论课程,课程枯燥无味,会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分散学习精力进而不能在专业课上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高校的国防教育形式单调让学生感到只是军训、《军事理论课》的学分任务,并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国防教育。

2.高校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在高校实行国防教育,由于大部分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国防生,这就为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与挑战。教师本身的国防素养不能及时适应时展要求,高校又缺少对这部分教师的理论基础培养。在课程建设和科研上缺乏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这也为国防教育的实施制造了困难,客观上限制了国防教育在高校的发展和推进。

除此之外,军事理论教材更新缓慢,教材本身缺乏形象、直观的教学图片。国防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具体实施方案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国防教育设施不够完善,抑制了学生对于国防的兴趣等因素也导致了教育效果不佳。

(二)针对高校国防教育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和完善国防教育体制和机制。国家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国防教育在高校实施的具体体制和制度,使高校的国防教育有律可循,有规可守。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使高校国防教育成果有章可从,具体把成果落到实处,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的检验和评估。

2.加强师资队伍的合理化组建。国家和学校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培养国防教育新型人才,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帮扶,带动整体国防教育的水平的提升,培养更多的国防人才,完善教育成果。搭建部分部队师资与高校师资资源共享,增加培训的层次与质量。实现部队部分师资力量与高校共享。

3.打造高校的国防多元化软环境。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法了解军事理论和军事信息。利用国家为高校提供财政拨款,改善国防建设硬件环境。让大学生走进部队体验高科技的训练技术与战术。将单一的课本教学方式转变为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多点教学,丰富教育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国防知识素养。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书籍资源与网络资源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条件,利用大学生渴求知识的提点,以国防教育为主线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建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通过突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将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培育民族精神以国防教育为手段,借鉴其他国家把加强国防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程,把国防观念作为一种崇高的社会公德进行培育,让国防意识深入人心。高校是教育的最大阵地,在新时期下要有效利用国防教育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而高校的国防建设核心和灵魂正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要以国防教育为手段培育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他们的自身实际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自身信念。了解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国防教育中国防方法和手段的高科技创新处。实现国防教育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培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民族精神,从而为国家输入优秀的人才。

《环球时报》在讨论“什么是未来主流社会”的问题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罗援少将这样认为:“未来主流社会除了应该是一个物质极丰富、法制非常健全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激荡着阳刚之气、充斥着尚武精神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高扬安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旋律的英雄时代。”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培育的载体,是实现培育民族精神重要途径。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科学知识、塑造大学生高尚人格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崇高使命。而承传中华文化精华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是评价国家国际地位和实力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实力等各个方面,而所有实力都来源于精神动力和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表现。

参考文献:

[1]罗援。环球时报[N].

[2]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第三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64-03

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国防教育,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活动,可以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为内容,培养以国家领土与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和居安思危意识的精神根基的。能够激发起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进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国防教育不仅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品德教育,同时还包括科技、文化、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以及射击、越野、救护等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国防教育可以并且一定会成为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规范言行、明礼诚信、团结互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敬业奉献的社会道德规范,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同时也让大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并将一大批优秀的各族青年紧密联系在我党周围,为我党在国防、经济建设、教育体系等各方面补充新鲜血液,成为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国防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每个高校建设的重点之一。

一、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协同关系

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是以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素质为基础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的培养、文化科学的培养、心理和身体素质培养等多方面。通过国防教育,大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战役理论和基本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居安思危的意识,增强集体纪律观念,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为大学生成长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铺垫了切实可行的道路。通过国防教育的意义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二者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对实现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有协同的作用。

1.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德育素质培养相互关联。大学生德育培养要求大学生按照社会主义道德标准与规范长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稳定与国家各民族安定团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其目的就在于使大学生产生个人利益与国家荣辱间关系的强烈心理共鸣,迸发出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最强音。培养青年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舍小家为大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艰苦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和系统规律的军事理论培养磨炼自己的意志,强健自身体魄。通过进行高校国防教育,进而体现和促进了大学生德育机制的完善和德育素质的培养,全面深化了德育工作。

当代大学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道德缺陷,在校园内规章制度上却很难自觉遵守;在社会上道德秩序混乱,对于物质层面贪图享乐,没有明确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意愿和动力;在集体中倾向于“索取”,却不注重“奉献”,养成了不好的价值取向,集体荣誉感缺失,实惠性与功利性太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就显得更加必要。通过弘扬中国革命史上勇于摸索的精神和宣传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改变当代大学生个别思想行为颓废、不思进取的状态,培养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在思想行为上入党,一定程度通过为人民服务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德育素质。通过国防教育让大学生真正参加军事训练和体验军旅生活,坚定团结地克服一切困难,摒弃享乐主义,树立宏伟目标,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国防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高等教育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长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包括德育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国防教育帮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光荣历程,掌握国防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忧患意识,有效促进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强健体魄的巩固、坚强意志的树立都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以后为社会创造财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有着新的教育体制。高校国防教育只有和大学生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优良作风和社会竞争力的优势养成,才能实现体制发展,引领观念进步,从而保证素质提高这一主线的可行性和贯彻性。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实现素质提高、观念增强、视野开阔、遵纪爱国等内容的实现,践行时代要求,努力完善自我,进而形成一种浓厚的教育氛围。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与目的

现阶段,国际局势将较长时间不会爆发世界大战,全面普及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全国国防体制,善行全军国防职能依然是一种全社会的教育活动。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0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都对学校国防教育做了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军事课必须列入教学计划,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法律制度的颁布明确界定了国防教育对于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形式包括:学期军训、军事理论课以及日常国防知识、时事政治、军事素材文体稿件、兵役招录等方面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其中军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觉纪律性,通过艰苦的军训生活磨炼意志、强健体魄,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热爱集体和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经过集中军训后的学生往往充满着奋斗的原动力、果敢的判断力和整齐的统一力。军姿队列练习磨砺着每一位参训大学生的心智,只有有着铁一般的纪律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战斗力。军事理论课则可以系统翔实地为同学们拓宽眼界,弥补军事方面的知识,养成远大的战略眼光和分析能力。用古今国内外经典战例生动实际地进行国防教育往往能够触碰当代大学生的兴奋点,进而提高国防意识,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本来目的。日常国防知识普及和时事政治的宣传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心系民生热点,践行青年使命,履行兵役义务。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使大学生养成良好优质的生活习惯,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杜绝不文明行为,形成追求“真、善、美”的校园风气。增强忧患意识,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忧患意识培养的理想课堂,我党革命历程宣传的中间载体正散发着它独特的闪耀光芒。就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道德水准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德认知不完全和社会行为不和谐,知行脱节、眼高手低,随意、散漫、懒惰、空虚、低俗等违背青年基本道德要求的不良行为。行为上是非善恶的辨别力差是直接表现,而这一切都需要在规章制度的熔炉里重新冶炼。通过高校国防教育这一次重要的人生补课,相信高校会树立新的道德教育观念,充实和拓展大学生思想、身心健康教育的内容,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荣誉的关系,建立完善良好的社会荣辱观。

三、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国防教育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性和理论指导性,初步建成了综合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育人系统。在高校广泛开展的国防教育确确实实是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以军事教育为主的爱国教育唤起了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使同学们真正意义上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国防教育,大学生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尽管如此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现如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机构设置不完善。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国防教育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在职能上存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2.教育训练系统差。在我国,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军事训练设置没有系统逻辑性,系统差就会直接影响到国防教育的效果和引导思潮的作用。

3.课程设置随意性太大,管理考核力度不够,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密切,教育体系不够成熟。

4.经费保障不足,没有国家专项拨款投入,使得很多课程的开展延误甚至是取消,影响到了高校国防教育的整体质量。

5.教员与参训学员之间关系的维系以及矛盾的避免还依然是军训中很难处理好的问题之一。训练日程安排、食宿安排、奖惩制度等都是会引起矛盾的导火索。

6.高校国防教育成效的学生反馈制度尚未完善,基层参训学员对于训练项目、日程等的安排有好的建议不容易在会议上提出且给出明确解决方法及时间。

7.如今军训课程以及军事理论课的出勤率不高,因而需要明文明确伤病请假制度,既要保证身体条件不允许参训的同学及时休息,又要防止隐瞒、虚报病情的逃避训练的现象发生。

四、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为使高校国防教育趋于规范化、持久化和制度化,每一所高校都应该设置独立的国防教育管理部门和机构,同时应该配备或者要求、聘任一定数量的专职军事教员。

2.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国防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课程的内容,做成包括课时长短、主辅任务等。通过系统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来提高当代大学生参与军事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设置专业的授课老师,系统化课程考核制度。

3.课程设置应以高校国防教育目的为出发点,首先是要切实提高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想要提高自身军事素质和综合素质,养成忧患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军事理论课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学生意志品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和他们的三观。另外也要严格要求学员参加军训,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严格的动作标准、严格的生活习惯来完成军事训练。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轻武器射击训练等项目提高参训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生活阅历,留下很好的军训感受和体会。可以安排拉练,在大山中进行越野、宿营、野炊等,培养同学们野外生存能力和身体素质。安排篮球赛、拔河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作为训练间歇自娱自乐的方式,既能丰富同学们的军营生活,还可以使同学们互相了解,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一个铺垫。

4.现阶段部分高校的部分新生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困难,难以支付起较为高昂的军训费用,而课程的设置是需要适应大部分人的,所以我们可以向上级反映情况,尝试申请国家拨款补助。经费问题有解决的方法后便可以设置更多更生动有效的课程和项目,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和提高受训效果。

5.首先在选派教官的时候要认真筛选,避免没有带兵经验的士兵进入大学生军训体系。另外需要带队老师积极配合,协调解决老师与同学、教官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的矛盾。可以安排教官第一晚住宿在学院宿舍,经过一夜的寒暄,教官与教员相处会更融洽。对于经常违反纪律的学员应该交由辅导员老师监督执行,教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6.经过将近两周的军训,同学们都变化了好多,但是肯定对刚刚过去的军训有不满的方面。一方面是设置项目问题,另一方面是硬件设施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往往很难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建议在军训结束和军事理论课结课后召开学生代表大会,会上提出自己及自己周围同学对国防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满意之处,如果可以修改及时上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多加注意;如果所提问题存在客观困难,那也要及时反馈给同学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7.完善病假制度。在军训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请假,如何完善病假制度,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如能确定常见伤病类型,与基地医务室沟通协作,健全病假条制度,可以施行“三证一令”的管理办法,即需要医务室出示病历单、带队老师出示报备单、教官出示知情单三证同时存在,才可以在非休息时间向巡查人员说明情况,免除受训内容。但是这三证的签发尽量要人性化设置一些,比如可以捎假,不需要病人本人找两位负责人(医务室老师除外)开具单子等。

五、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需要我们借助高校国防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来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高水平、全方面、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常思武备兵事强军强国家。只有做好国防教育这个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爱国报国热忱、振奋兴国强国热情、提高民族素质与能力的基础工程,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两者相辅相成,作为两股灯芯儿,拧成一股绳才能被点亮,照亮大学生未来成长的道路,也照亮了我国以后的发展方向,如此这般,我中华民族就将永远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李科。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5):102-104.

[2]刘健。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9(1):95-96.

[3]许定雄。高校国防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文史博览:理论版,2010,(9):72-74.

[4]周伟。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J].高校论坛,1999,(11):28-29.

[5]张旭东,吴文华。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2):134-136.

[6]李科,张正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理论研究[J].理工高校研究,2008,27(2):78-79.

[7]陈新喜。浅析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职业教育,2011,(19):209.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第四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重要性紧迫性

[作者简介]李伟(1972- ),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075-02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世界形势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斗争从未间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等敌对分裂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邻国印度日益增长的国防科技力量;“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挑衅,军国主义复苏步伐的不断加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停止,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始终不死。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残酷战争、忽视了价值观培养过程中潜在威胁和危害,国家的和国防安全就得不到应有保障,社会就必然会出现动荡,人民群众所享有的改革开放成果顷刻间就会化为乌有。所以,我们必须对当代大学生切实加强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强化他们头脑中的国防意识,借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使命感。

2.我国当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代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加强培养他们现代国防的意识培养是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

3.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党的十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当代人进行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艰苦劳动。这就要求当前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现代国防意识教育,不断培养、造就出具有强烈国家安全意识、坚定政治立场的优秀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守卫者。

4.抵御当代西方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侵蚀的现实需要。网络文化的流行,在加剧信息交流和沟通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当前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载体,有计划地对我国进行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当前高校是计算机网络比较集中的区域,大学生又是接触网络文化的重要群体。在以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主宰网络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极易受到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现代国防意识教育将会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逐渐失去其导向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在国防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国防意识淡漠。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事业和平建设时期,三十多年没有战争。长时期处于和平环境,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较突出的有:当今大学生对国防安全的了解还停留在战争、军队、间谍破坏等传统领域,而忽略了互联网、文化、信息等新兴领域。比如,目前在一些举办的部级社会考试中使用高科技设备作弊,就涉及盗窃国家机密,影响国家信息安全。

2.意志力脆弱。新形势下,一些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研究的优秀大学生,因为自身的意志力薄弱,在面对金钱、美色、名利的诱惑时,往往明知错误,却甘愿不惜出卖人格,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密去满足自己的贪欲。

3.对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缺乏充分认识。冷战结束后,当代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冷战思维的影响依然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从未改变,他们一直在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来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不时释放“中国”来妖魔化中国形象,遏制中国的发展。我国在南海、东海和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依然存在;以达赖为首的分子和境内外“东突”势力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依然妄图分裂我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些当代大学生麻木不仁,对周边安全形势缺乏足够认识。

三、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缺失的原因

1.当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正确判断。在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数学生看不到明显的威胁。现阶段以经济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加剧了当代大学生思想中经济意识的增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国个别地方的国防教育基地已经被改造成市场经济条件下营利性的娱乐场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意识教育。

2.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从对自身利益出发来界定国家利益是否是最高利益。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价值观。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超过了对政治信仰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中经济因素的考虑呈逐步增加趋势,对献身国防事业持消极态度,最终导致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现代国防意识在他们头脑意识中的削弱和淡化。

3.当前各高校国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第一,专职教师相对缺乏。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负责军事教学的教师队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高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目前,多数高校没有担任国防教育课的专职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武装部、保卫处抽调人员或从外面聘请武警教官担任。由此看出,当前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相对比较缺乏,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这就使得国防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方向发展。第二,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设置不够规范,教学课时数较短且比较仓促。因此,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缺乏军训实践与军事理论教学的有机协调,多是各自为战。第三,缺乏专门的军事教学管理机构。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许多高校以临时性的军训工作组来代替国防教育管理机构。带来的结果是导致国防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混乱,使国防教育的系统性、持久性无法保证,对学生进行现代国防意识的教育培养也无法得以圆满实现。第四,目前多数高校尚未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些因素都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新形势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教育的对策

1.在整个社会营造培养国防意识教育的文化氛围。当前我们应该首先在全社会营造国防意识教育的舆论氛围。国家应充分利用现代各种有效传播媒体,使之成为对国民进行国防意识教育的主阵地。然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真正形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现代国防意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现代国防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2.成立专门的高校国防教育管理机构。当前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各高校应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成立专门的国防教育教研室,明确教学任务,切实保障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效果。

3.尽快建立高素质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首先,尽快建立一支专职的高素质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并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其次,创造条件鼓励这些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并有计划地对其每年开展业务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需要。最后,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独立或参与各项创新与科研活动,不断探索当代国防意识教育的规律,推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4.依托校园文化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把国防意识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利于国防意识教育作用的广泛体现,有利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学报、广播、各种社团活动等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寓国防意识教育于娱乐活动之中,注重开发隐性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在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5.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积极拓展国防意识教育空间。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不应仅仅满足于基本军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相关的网络技术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了解国家最新的国防动态。

[参考文献]

[1]卞卡。论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的培养[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2]王树平。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江西教育,2010(3).

[3]刘毅,刘知学。大学生如何终身展现国防意识[J].华章,2011(33).

[4]张仲福。新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DB/OL]./KCMS/detail/?dbcode=CMFD&QueryID=0&CurRec=1&dbname=CM

FDLAST2013&filename=&urlid=&yx=&v=MjM4MTFuRmk3aFY3

N09WRjI2SExlOUY5WEVySk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NmZaT2=,2012-03-01.

[5]何碧如,何坚茹,叶柏霜。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温州地区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6]李莉。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意识教育[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7]李江波,魏蔷,罗雅璐等。浅析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3).

[8]胡会燕。西方网络文化霸权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影响[DB/OL]./KCMS/detail/?dbcode=CMFD&QueryID=4&CurRec=1&d

bname=CMFD9908&filename=&urlid=&yx=&v=MDY4Njg3RGgxVDNxVHJXTTFGckNVUkw2ZlpPZG5GaTdoVkx6QlYxMjdGck84SHRMSXA1R

WJQSVI4ZVgxTHV4WVM=,2007-12-20.

[9]张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改革方法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2).

[10]艾跃进,朱旭。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11]时太伟。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13(1).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第五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掌握简单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培养国防建设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二、工作措施

1、开展国防教育“五个一”活动,营造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即:每天唱一次国歌,每周升一次国旗,每月上一堂国防教育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国防知识竞赛或国防知识讲座,每学年开展一次军事技能展示活动。

2、落实各学龄段国防教育内容,提高国防教育质量。一至六年级教育内容:(1)知道中国人民是祖国的保卫者、我军的主要创始人、“八•一”建军节的来历。(2)知道一些著名的战斗英烈的事迹或故事,培养热爱、尊敬的思想感情。(3)进行简单的队列训练,培养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养成良好的道德,自觉遵守校规、校纪。(4)了解我国的疆域、周边国家的名称,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5)认识中国人民军旗、军徽,区分海陆空军的服装等。七至九年级教育内容:(1)知道中国人民是祖国的保卫者、我军的主要创始人、“八•一”建军节的来历。(2)了解有关国防法规,使学生初步懂得作为一个公民应履行的职责。(3)了解中国人民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学习不畏艰难、英勇做战的优良作风。(4)了解世界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了解当前国际军事形势及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居安思危”的国防理念。(5)了解中外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军事家。(6)根据列队条令,组织列队训练,学习军人的仪表作风,增强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7)组织学生学习“人防知识”,养成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德。高中教育内容:(1)学习、邓小平、有关国防建设、国防教育的论述,初步了解一些国防理论,认识有国必须有国防、有国防必须有国防教育的道理,认识加强国防教育,搞好国防建设的深远意义。(2)了解古今中外国防历史,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主要事件及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3)学习和了解《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人防法》等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4)学习兵器知识,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重大作用。(5)了解国防及我国周边的军事形势,增强忧患意识,不忘国防建设。(6)进行射击动作、战场救护、野外生存、国防体育等军事训练,掌握其基本技能。(7)运用各种方式进行队列、技能等各种军事训练,同时结合国防知识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严守纪律的作风。

3、注重三个结合,拓宽国防教育渠道。

(1)做好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旨在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全面素质。它与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及数理化等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内存联系。坚持国防教育以渗透教育为主,既不打乱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也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做到国防教育和学科教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各学科教师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和国防教育,在活动课中和研究性学习中结合国防知识,组织物理、化学、生物科技兴趣小组和政治、历史、地理兴趣小组等,开展军事模型设计制作、国际、国内形势报告会等活动,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不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

(2)做好与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体现国防教育。国防教育要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相结合,将军队的规范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学校管理之中,特别是住校生的内务管理可以参照部队《内务条令》,实现半军事化管理,做到内务统一标准,物品摆放整齐,卫生管理定期检查评比等。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做好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国防教育。国防教育要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校要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如清明节、“七•一”、“八•一”和“国防教育日”(9月20日)等,举行革命歌曲比赛、国防知识竞赛、祭扫烈士陵园、演讲比赛等等以“热爱军队、情系国防”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国防教育实效。

(4)做好与学校文化宣传教育相结合,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国防教育。结合学校文化宣传阵地,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在学校广播开辟国防知识专题节目;在校报中开辟国防教育专栏。同时,在校园设立国防教育宣传牌、设立教育浓厚的国防教育宣传氛围。定期组织班级黑板报专刊评比等,积极利用舆论宣传阵地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

(5)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创建国防教育阵地。学要要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学习英雄事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进与县中队和武装部军地共创活动,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文化拥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精心组织军事训练,提高学生军事技能。组织学生开展军事训练是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高中学校要每年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军训活动,如队列训练、内务、操枪瞄靶、国防知识、军事知识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等内容,保质保量完成军训任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军事夏令营的活动,通过夏令营活动,使学生接受到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在他们的心灵中萌发了热爱、学做的思想感情。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各校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国防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日常工作,将国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坚持真抓实干,抓出成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1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