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新闻大事件摘抄范例【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6704

【导言】此例“新闻大事件摘抄范例【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闻摘抄十条【第一篇】

1972年初,长沙市碧湘街完小语文教师梅嘉陵,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创作出小戏《新教师》,写一位小学女教师俞英进行家访,对调皮学生陶利,循循善诱,实行“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帮助陶利树立志为革命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正确思想。后经长沙市戏剧工作室专业作者柳仲甫加工提高,更名为《园丁之歌》,由长沙市湘剧团演出。1973年,省湘剧院将其移植。导演姜豹红、吴月英,音乐设计陈飞虹,舞美设计欧阳琼深、章泽镇,主要演员有左大玢、何跃春。同年由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成了戏曲艺术片。没想到一出30分钟的小戏电影,只是写了一位女教师在学生家中补课,强调了一下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竟闯下了大祸。7月28日,“”审查后,首先指责:“这个片名就不合适,园丁应该是党的领导,怎能是教员呢?这是否定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剧中教师俞英有“没有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当”这样一句唱词,就给扣上“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招魂”、“否定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向无产阶级反攻倒算①”等吓人的大帽子。

1974年6月14日,指示:“《园丁之歌》的电影应上演,上演的同时发表批判文章。”7月19日,“国务院文化组给北京、天津、上海、湖南的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批判《园丁之歌》的通知,并抄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8月4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初澜《为哪条教育路线唱赞歌》长文,公开批判《园丁之歌》,接着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批判文章②。”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同年8月,在京举行上海、辽宁、广西、湖南四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湖南参加的主要剧目是话剧《枫树湾》,湘剧高腔《心红眼亮》、移植“样版戏”《杜鹃山·家住安源》一场。湖南省戏剧代表团一进入北京西苑饭店,那批判《园丁之歌》的大字报便铺天盖地而来,接着又放映了《园丁之歌》电影,规定四省参加调演的人要一个不漏地看,进行批判。“”还在北京展览馆圆形剧场里,召开五千人的“批园大会”,强迫女教师俞英的扮演者左大玢,进行所谓“现身说法”的“自我批判”。还说为了达到批判的效果,要求左大玢必须说普通话。不仅左大玢,全湖南代表团的人既感到沉重的压力,思想上又很抵触。比较有见解的左大玢想:老师诱导学生重视文化学习,究竟有什么错,犯了什么法?!她以不会讲普通话为由,进行抵制。此后,湖南在“”的压力下,从省到县都成立了“批园办”(“批园办”者,批判《园丁之歌》办公室也)。街头巷尾的墙报、黑板报,尽是“批园”文章。

“”在这时候发动对《园丁之歌》的大批判,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与当时的“批林批孔”政治斗争紧密相连。1973年4月,国务院科教组根据总理的指示发出通知:“高校招生在注重政治条件的基础上,文化课实行考试录取。③”而“”却明目张胆地对着干。三个月后的《辽宁日报》,按照省委书记毛远新的指示,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发表了交白卷的张铁生的一封信,并加了编者按语。紧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红旗》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责高校招生实行文化考查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是对教育革命的反动”,“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的反扑”。交白卷的张铁生不仅上了大学,入了党,还担任了辽宁铁岭农学院革委会副主任④。几个月后,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黄帅,因与老师有些矛盾,向《北京日报》写了封对老师提意见的信,“”抓住这信大做文章,12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编者按语说:“这个12岁的小学生,以反潮流的精神,提出了教育革命中一个大问题,就是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的流毒,还远没肃清。”《人民日报》随即全文转载。“”还通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北京日报》和《人民日报》刊登的《摘抄》和编者按语,这样就把“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复辟回潮”、批判“师道尊严”推向了全国⑤。随后不久,他们又把河南南阳地区唐河县马振扶公社初中二年级学生张玉勤,在英语试卷背面写了“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也能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⑥”。当成张铁生式的“反潮流典型”。“”这一系列反文化的倒行逆施,就把高考“文化课实行考试录取”了,并掀起全国性的所谓“大批判”黑浪,把矛头直接指向总理。

湘剧《园丁之歌》就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创作、排演并登上银幕的。剧作者只是按照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根据人之常情,在剧中强调了学生要努力学习文化,通过青年教师俞英,用启发式方法,教育她的学生“没有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当”。这就与“”反文化的本质,与他们树立的“白卷英雄”针锋相对了,必然成为他们攻击的靶子,批判的典型。

1974年10月11日夜里,离开武汉,于10月13日清晨到达长沙,住进省委九所一号楼。他对省委负责同志说:“我这一次到这里,是来养病休息的⑦”。“休息时,他还常看电影和电视中的文艺节目⑧”。有一天,想看电影,负责接待的同志送上一份电影名录,看后,在湘剧《园丁之歌》影片名上划了个圈,当即放映。在看完之后,他就鼓起掌来,陪同观看的接待人员无不感到诧异,服务员曾彩谋立即走过去,在耳边轻轻地又是紧张地说:“主席,这是部受批判的片子呀!”“哦”了一声说,“受批判?错在哪里?为什么要批判?我看这是一出好戏。”说完就站起来鼓掌。这时,陪看的工作人员一齐站了起来,跟着热烈鼓掌……⑨。这消息不胫而走,“为《园丁之歌》了!”一时传遍长沙全城。

主席这时点看湘剧《园丁之歌》影片,我以为也不是偶然的,决不仅仅是对一出小戏的评价,这是与他当时想调整党的文艺政策相关。我们从下列事实可以得到印证:

1975年7月,同邓小平谈话时提出:“样板戏太少,而且稍微有点错误就挨批,百花齐放都没有了,别人不能提意风,不好⑩。”不久,他亲自找谈话,指出:“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 ”。电影《创业》是描写中国石油工人形象的作品,放映第二天就被“”打压,并罗列十条“罪状”。在剧作者张天民来信上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的文艺政策。 ”以上事实说明:对湘剧《园丁之歌》的肯定,赞扬它“是一出好戏”,正是他决心调整党的文艺政策,走出的第一步棋。

“”后,中共湖南省委于1976年12月召开批判“”扼杀《园丁之歌》大会,为其。不久,此戏及其电影在全省公开演出、播放。

注释:

①、②:《湖南地方剧种志·湘剧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42页

③、④、⑤、⑥:刘冰《冒险上书——向揭发迟群的前前后后》,载《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1949—1980)》第262—264页

⑦、⑧:《传》下卷1701、1715页。(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编,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⑨、1969年12月,笔者采访中共湖南省委警卫处于处长笔记。

新闻摘抄十条【第二篇】

邸报的内容主要有臣子奏疏、官员升降、宫廷生活等,它对宋代的新闻信息的传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这种官报的发明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服务,因而受到朝廷的严格控制。为了巩固皇权、维护统治,宋代的统治阶级尤其注意对邸报的监管。为了加强管理,宋代建立了完善的发报制度,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确立了控制邸报发行的“定本制度”。

所谓定本制度,是指进奏院进奏官将采集而来的发报材料,每隔五日向枢密院申报(南宋每日一审),经枢密院或当权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最后经奏院根据样本发报。

北宋初期,雕版印刷术逐渐普及,加之交通条件改善,新闻信息传播发展较快,民间或官方的信息传播活动活跃,邸报作为官办刊物发展更是迅猛,由此,统治者也对邸报的发行尤为重视,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作为监管邸报的禁令之一的“定本制度”应运而生。历经宋代的兴衰存亡,定本制度屡经存废,在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邸报内容多涉及政治生活,有的甚至是关于国家机密,这就要求它在发行上为政府绝对控制,在当时,邸报的发行主要由进奏院负责,作为“判报’’的进奏院给事中官员在邸报发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辽军南下侵宋,国家形势危在旦夕真宗下诏,要求将进奏院的报状每五日向枢密院抄送一次,由枢密院决定是否向各地抄报,即“定本”。

在持续推行了70年之后,公元1069年,王安石进行变法,改革旧制。当时的枢密院检查史房文字刘章世极力推崇新法,向宋神宗请求取消“申枢密院呈定”改由“本院监官逐月抽摘点检”,理由是有利于避免五日送审的麻烦,提高行政效率。这一提法得到了宋神宗的批准与支持,于是“定本制度”于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在改革派的反对下被废止,当然这一废除举措遭到了不少反对新法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保守派当权朝野。高太后因宋哲宗年幼为由,临朝称制,再次启用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新法的旧臣,为了抵制新法,维护旧制,在保守派的强烈支持下,“定本制度”在废除十七年后重新恢复。保守派企图以此巩固政权,继续发挥其加强邸报管理,贯彻传报禁令之用。

公元1093年,掌控大宋王朝九年政治局面的高太后因病去世,年轻的宋哲宗赵煦即位,主持政局,而宋哲宗因为高太后多年掌控朝政早有不满,一登基就表明绍述,继承神宗新法。追贬司马光等顽固旧臣,企图推举新法,改革旧制。重新执行熙宁时代的抽检制度,废除了“定本制度”。

宋哲宗死后,其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2年)下诏规定:非定本事辄传报者,令尚书省以降指挥,别行处置。“定本制度”宣告恢复。1126年,金兵再度南下,攻汴京,掳二帝,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北宋宣告灭亡,而定本制度这一百年历史的新闻检查制度也在国家灭亡中消逝。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于应天府南京即位,改元建炎,称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权,加之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当权,高宗极力重用投降派并打击抗战派。在保守派的支持之下,高宗决定恢复“定本制度”,并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又作补充,完善了对邸报的监管。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秦桧病死,饱受压制的言官们纷纷向高宗进言,要求废除“定本制度”,广开言论。理由是“之星定本制度后,动辄年旬日,俟译报行,方敢传承,而官吏迎合意旨,多是删去,正传常程文书,而州下已往往很久不问朝廷诏令,害怕管理,安全过虑,有害制体”高宗迫于形势,诏令取消“定本制度”。规定由给事中判报,尽管对邸报仍有管制,但相比与某些权臣操纵已经进步不少。

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江浙地区水旱灾祸不断,为稳人心,朝廷决定邸报的内容由六曹进行判定,“定本制度”逐渐恢复,等到宋光宗即位之时,国家仍然动乱,主和派的大臣渐渐占据上风,为避免泄露国家机密,尤其是外交方面。为了加强对言论的控制,“定本制度”重新确立。

南宋末年,政治动乱,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臣相继执政,国家一日日衰亡,“定本制度”也伴随着宋朝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当然,在后来的朝代里也有不少类似新闻检查机制,例如明朝不设进奏院,而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三方共管、清朝的各类关于新闻检查的条例,这里不再赘述。

纵观宋朝的“定本制度”两百多年的曲折发展,屡经存废。我们发现:一、在宋朝的时候,我国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并且产生了专用做新闻检查的“定本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二、“定本制度”并不是用来检查新闻信息传播的专用品,而是被统治者用来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这从它的数次存废便可以看出端倪,“定本制度”的出现、发展和宋朝历代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三、“定本制度”作为管控言论的检查制度,不仅仅推动了宋代新闻信息传播的发展,它也为后来历朝历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它是我国新闻信息传播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但就今天的观点来看,它为封建王朝统治舆论、禁锢人民思想所服务,具有历史倒退性。

新闻大事件摘抄【第三篇】

1.时事政治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时事政治教学要坚持以思想政治课为载体。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走科教兴国之路》时,我让学生课下搜集近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并特别指出:2011年10月,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而且使学生为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产生自豪感。将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既让学生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又做到了以理服人,使时事政治教育渗透到了学生思想的深处,充分发挥了时事政治教育的思想导向功能。

时事政治教学以反映我国各方面建设的正面积极事件为原则。

正面教育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积极的手段、因素或力量,对学生进行以肯定为主的心理诱导,促使学生身心获得健康成长的教育。在时事政治教育教学中我重视学习内容的正面诱导性教育。例如自2009年6月以来,重庆掀起了打黑风暴,14个横行多年的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受到致命打击,近200名团伙骨干成员全部被缉拿归案;文强、彭长健等多名涉黑官员相继被抓,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法律的严惩。这样消除了学生错误的思想和态度,使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进而激发了学习、创造的欲望,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时事政治教学常态化

“新闻”――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课前教师指定学生进行3―5分钟报道国内外大事。具体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学生后,由其他同学补充或指正,然后教师作简要评论。这种会一般每周举行两次,每次近两天的重要新闻,能较好地体现时事教育的及时性和经常性。学生为了准备课堂上的新闻报道,在课余时间必须看报纸杂志、看电视、听广播、搞摘抄、整理要闻等,有利于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等。

“学法指导”――把握关联、提高效率。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这是进行时事政治教学最主要、最具操作性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联系时事政治,重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点,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中考形势。

例如,“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设问和思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当代青年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在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等内容时,可联系讲解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在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可利用北京等地沙尘暴的新闻,加深学生对具体事物与抽象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和把握。在讲“三个代表”时,可利用《时事》提供的廉租房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和关于党的“三个代表”论述的情境材料,使学生对党的性质、任务、宗旨有深刻的认识,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3.随堂重要的时政评论

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可以依学号轮流)做本班的时事评论员,评论员可以针对本周内国际国内大事发表自己看法。针对时事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而这一活动正好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可以敞开心灵之窗说出心里话。针对评论员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作为学生思路的开拓者和引导者,给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帮助学生弄清事实真伪,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

4.适当地举行时事政策知识竞赛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切泼曼和佛得尔曾对两个小组学生进行10天的加法练习对比实验,其中一组是竞赛组,另一组为无竞赛组,由于有竞赛诱因的存在,竞赛组的成绩保持着不断进步,另一组不断退步。实验表明:竞赛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由于电视普及率的不断上升,一些电视台的知识竞赛节目使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参与意识。据此,我在班级定期组织时事政策知识竞赛,通过小组选拔赛在小组选出一个得分最高的选手参加抢答赛,根据实绩对参与抢答赛的选手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这项活动适合年少活泼的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时事政策的热情,强化了时事知识的传播效果。

5.思想品德教师要具备一些必备的知识

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尤其是经济地理、政治地缘的知识。

时事,一般指发生在某一地域、空间、国家的重大事件,它同一定区域内的资源、民族、人口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分析国内重大时事时,一般需要了解国内地理环境状况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因素,如:太湖出现的蓝藻事件,反映了太湖周边的工业、生活环境问题。而在分析国际重大时事时,则需要了解有关的国际地理环境知识,如:巴勒斯坦地区问题,就需要了解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地理位置,民族的资源分布,以及二战后地区的历史发展,等等。再如伊拉克问题,既涉及资源、恐怖主义,又涉及伊拉克的两大教派之间的一些简单的历史知识。

具备必要的国际关系的知识。

新闻摘抄十条【第四篇】

第二条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必须自觉遵守保密法规、规章,接受保密教育和监督,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第三条本机关成立保密领导小组,由常委会一名领导担任保密领导小组组长,设立专门保密室,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密干部。

第四条保密领导小组在区委保密委员会的指导下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照国家和上级机关制定的保密法规、规章,结合工作实际,负责和开展本机关的保密工作。

(二)指导和监督本机关各部门执行保密法规、规章,对要害部门(部位)及重点人员开展保密检查。

(三)开展经常性的保密宣传教育和专、兼职保密员的培训工作。

(四)查处本机关失、泄密事件,并及时采取补救和安全防范措施。

(五)研究分析本机关保密工作,及时向上级保密委员会汇报保密工作情况。

第五条对机关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严格依照《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并报区委保密委员会审核。

第六条文书保密

(一)文书是指涉及国家秘密的公务文书,即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

(二)收发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由保密室专人负责,对收发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严格履行登记、编号、签收手续。

(三)传递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须由保密员负责,并履行登记、签收手续。取送文件不准乘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执行机要任务遇到危急情况时,必须保护秘密文件的安全。

(四)印发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除标明密级、保密期限外,还应在末页标明发送范围、印制份数。印制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统一由办公室负责并严格按审批的份数印制,严禁多印;腊纸、废纸应当及时按要求销毁。

(五)收发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应当按照制发单位规定的发行范围和阅读范围发送和传阅,不得随意扩大发行范围和阅读范围。

阅读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一律在阅览室进行,不得带回家阅读;传阅文件由保密员负责,上班送阅、下班收回,阅文人员不得留文件过夜。

(六)不得擅自携带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外出。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机密、秘密文件外出的,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并装在公文包(箱)内,妥善保管,做到文件不离人,人在文件在。

(七)凡参加各种会议的人员,所带回的会议文件一律交保密室登记管理,个人不得私留。

(九)无保存价值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一般应在下一年度3月底前清理并退回区委保密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出售给废品收购站和其他收购人员。

(十)保密员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内将上年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刊物、文稿等收集齐全,移交档案室整理归档。

第七条复印保密复印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登记制度,控制复印份数,严禁多印、私留;复印件必须标明复印单位、份数和日期,并同原件一样管理,严禁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刊物和案件材料拿到社会上复印。

第八条会议保密

(一)凡有涉及国家以及机关内部秘密的内容,办公室必须采取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二)讨论秘密事项的会议,应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与会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会议内容。会后整理的会议纪要由专人负责保管,防止泄密。

第九条通讯保密

(一)严禁使用普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传送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信息。

(二)不准使用明传电报和普通邮政传递或邮寄国家秘密件。

(三)严禁使用未经加密的传真机、计算机传递秘密信息。

第十条计算机信息的保密

(一)计算机在没有配备加密设施时,不能进行任何密级文件或数据的传送和接收。

(二)对的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加强对秘密信息载体的管理,在使用、借阅、传递、携带、保管、移交等各个环节,应当与秘密文件、资料的管理相同。

(三)计算机的数据库系统,应指定专人操作,选配政治素质好、保密观念强的人员管理和使用网络服务器,重要的数据库系统和各网络工作站应设置帐户名及密码口令,加强管理,明确保密责任,严格保密纪律。

第十一条新闻报道保密向传媒发送涉及本机关工作的新闻稿件,必须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常委会分管领导审批。任何人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等进行改写,向报刊投稿或者编发刊物。

第十二条档案保密

(一)借阅档案的人员,不得擅自将档案转借给无关人员,不得擅自摘抄、复制密级档案材料,如确因工作需要摘抄、复制,须经分管领导批准,严禁擅自携带档案到宿舍或公共场所。

(二)外单位人员借阅档案一律凭所在单位介绍信,经办公室分管领导批准,必要时请示常委会分管领导批准方能借阅。

第十三条本机关工作人员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减轻泄露程度或者避免泄露事件发生。

(一)发生失、泄密事件,当事人应当立即将事件的具体情节如实报告机关保密领导小组,保密领导小组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区委保密局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泄密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凡拾获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等,应及时送交机关保密领导小组妥善处理。

(三)当发现有出售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行为时应立即制止,并及时报告机关保密领导小组。

第十四条根据本机关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能,确定秘书科为保密要害部门。保密室、档案室、文印室为保密要害部位。:

第十五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管理工作由本机关保密领导小组负责,保密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各秘书科负责。

第十六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实行保密责任人负责制。被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科室的行政负责人为保密责任人,担任内勤工作的为保密员。

保密责任人的职责是:

(一)对本部门(部位)工作人员经常进行保密教育和组织学习保密知识。

(二)认真执行保密规章制度,经常检查保密工作情况和督促落实保密措施。

(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失、泄密漏洞,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

(四)如实报告和积极协助保密领导小组查处本部门(部位)发生的失、泄密事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6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