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建设(精编3篇)
【导言】此例“内控建设(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内控建设范文1
一、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银行是我国最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内控制度是比较完善和健全的。刚刚组建初期的××银行××支行,在内控制度建设上不仅仅停留在按上级行规章制度办事的层面上,他们立足于自身实际,整合现有业务管理模式,面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考验,先后制定了信贷管理、资金管理、会计管理、安全管理、行政管理等二十项规章制度,强化了会计、出纳、联行、计算机系统等重要岗位的自身监管,对印章、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的交接和保管进行了再保险。建立了合理的组织架构,使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转移。同时还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在案件多发的票据业务、集团客户与关联交易等风险集中的重要业务上,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建立了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内部业务台帐与会计之间的适时对帐制度。这些制度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所有风险点,使××银行××支行各项工作一开始就纳入条理化、规范化的轨道,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特色,培育企业内控文化
为了保证内控系统有效运行,提高员工对内控制度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培养严格、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银行××支行面对成立时间短、业务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积极组织员工学习内控知识,采取多种方式,强化风险识别量化意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目标、企业精神教育员工。一是开展“纠树”活动。今年以来××银行××支行开展了一次“纠正不良习惯,树立无缺陷工作作风”的主题活动,号召全行员工从小事做起,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树立“违规操作就是制造风险”的理念,全局至上,力求和谐完美。二是实行工作日志制度。××银行××支行规定所有员工每天要利用班后时间记录一天的工作情况,对自己当日工作中执行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情况进行总结,对麻痹大意、违规操作要深刻反思,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改进办法和措施,以达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三是坚持内控自查评审会议制度。支行每月都要召开内控评审会议,每个岗位、每个操作环节的具体工作人员对其上游和下游岗位和操作环节执行内控制度情况都要进行评价,提出看法和意见,互相监督,明确责任。各部室对当月存在的风险隐患要进行分析总结,行领导每次对内控自查评审情况进行点评,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高管层对内控管理的重视,促进了××行××支行内控管理文化不断完善,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是每个员工的职责,深刻理解风险防范是银行发展永恒的主题,形成了“内控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银行求生内控先行”“执行制度没有特权”等个性鲜明的内控文化。
三、规范自律行为,强化内控执行力
制度建设固然重要,然而把制度落到实处,增加执行力,使内控机制运转有效,乃是重中之重,××银行××支行在执行内控制度方面,规定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制定铁律,不管是谁、无论是谁,在遵守规章制度上一视同人,没有特权,不搞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力求达到纠正问题,排除风险,规范业务的最终目的。营造一种层层设防、处处把关、事事对照、人人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银行××支行坚决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坚持资产运行的可控制原则,以质量求发展,健全了贷款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考核标准,出台了客户资格准入意见,制定了客户优选标准,并且一律公开,不搞暗箱操作,凡是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无论是什么人、哪个部门推荐的,坚决拒绝,不予考虑。从源头上有效的规避了风险,避免了以贷谋私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资产质量。截止到今年九月末该行全部贷款余额×××××万元,无一逾期,无一欠息。此外,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该行领导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全行员工认真对待,积极查改,保证了此次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共计发现问题九十个,其中一般性问题八十六个,较严重问题四个,有效整改七十九个,整改率百分之八十七点七,没有整改的体现在会计、出纳专业流程上,已构成差错事实,只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彻底杜绝。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警示教育,防范道德风险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人是关键,不解决人的问题,再好的内控制度也无济于事。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加大对员工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力度,按照“规定动作”规范员工行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3篇内控建设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内控建设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内控建设范文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高校已经摆脱了只靠国家单一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开始进入了多渠道筹集资金办学的高速发展轨道。高校办学自也在逐步扩大,在高校从事传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高校还积极开展了创办高科技产业、对外投融资等经济业务,资金使用逐步扩大到基本建设、后勤保障、物资采购、校办企业产品生产等各方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合并与不断扩招,使得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急速扩大,资金规模急剧增长。
但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高校的资金和资源浪费、和职务犯罪等现象日益严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高校没有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重要的经济业务的各个关键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机制是指单位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运行制约关系;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防范经济风险,促进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项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当前,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健全,许多高校还存在内部管理比较混乱、违法违纪等问题时有发生的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都可以在高校的内部控制方面找到根源。因此,高校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势在必行。本文就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二、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只依靠国家单一的财政拨款方式办学,很多高校形成了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许多规章制度,但不落实、不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致使高校的经济业务活动处于监督不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支出核算项目失控,会计控制不完善,会计信息不完整,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合规范等,给高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这都是高校内部控制缺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由于很多高校长期以来重分配,轻管理和考核,内部控制观念模糊,造成内部控制系统紊乱。在我国现行高校的领导体制下,如果学校领导层面不重视、不推动,那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就很难进行下去。尽管有些高校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往往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学校整体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二,实施内部控制缺乏主动性。随着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已有所了解,但还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全面理解,高校内部控制规划、设计的参加者,无论是从参与者的层次来说还是从参与者所从事的工作范围来说都过于狭窄,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内部控制时缺乏主动性。
第三,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随着我国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规模办学的高速发展,高校的经济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展,由于许多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健全或不执行、 不完善, 造成高校在物资设备采购、 学生教材代购、 基建修缮工程发包、对外投资等领域不断发生各种问题甚至案件。还有的高校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时,内部控制程序不规范,职责权限不牵制,形成了管理上的漏洞,为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创造了便利条件。还有一些高校的管理工作者由于对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强,在实际操作中,会借口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和程序复杂而片面地将其简化,造成有章不循、执行不力、违章不究的现象,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第四,内部控制设计缺乏全面性。目前高校内部控制规划和设计所应用的内部控制理论还局限在“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的设计缺乏在全校各个部门的相互沟通与协调的基础上,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控制目标还仅仅局限于防错纠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未能把控制风险确定为内部控制目标,只重视对钱、财、物的控制,而忽视对人员素质、道德标准、信息等的有效控制。
第五,未能有效执行已建立的内部控制措施、方法、程序。高校管理工作虽然越来越强调内部控制,但已建立的一些控制措施、方法、程序在执行中还是难以保证全面执行,实际执行中的灵活性使得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再加上由于内部控制措施、方法及程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执行的效果。有的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做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不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执行。
三、高校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可采取以下措施完善高校内部控制:
第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设定了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高校应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科学合理地划分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不断顺应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设置独立的风险评估部门,定期为学校的管理层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将内部控制理念作为学校的大学文化理念,在师生员工中广泛宣传和推广。要不断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改变高校现行的上令下行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各级管理层和员工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权责利明确的组织构架;建立监督有力的机构,并形成畅通的信息反馈通道,使管理信息在各管理层之间及时传递,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要提高学校最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涵盖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分工方面的制度、经济业务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重点要强调单位责任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负总责。
第二,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加强责任控制。在学校内部广泛开展以“深化内部控制理念,落实内部控制措施”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学校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对各部门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分解、确定内部风险控制环节,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职责,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各岗位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加大推进全员风险管理、落实岗位责任的力度,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提升为整个学校的整体行为,实现从单个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员整体防范,使学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授权批准制度,学校各级管理层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学校各部门管理人员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办理相关业务,对于超出授权范围的特殊业务应经过特别授权才能处理,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方才可接触资产和记录,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科学合理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并划分职责权限,以确保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职责分明、相互监督和互相制约。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控制原则,对一些关键性岗位,比如货币资金收支、资金审批和拨付、物资设备采购、基建修缮工程等,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
第三,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这就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督,这种监督通常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实现的,在高校整个监督、评价体系中,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运行质量。从另一个层面讲,内部审计其本身也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部审计要不断增强独立性,高校的管理层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对高校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使内部审计人员安心工作。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应由高校的行政一把手亲自领导,赋予其独立的地位,在组织上给予充分的保证;要给内部审计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施保障,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加强风险管理职能。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不断的发展变化,高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小环境,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职务犯罪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种风险在不断加大,高校只有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针对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的问题,其对策可以是在规划设计学校的内部控制目标时,就应从加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判断、风险防范出发,加强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在这样的要求和背景下,通过引入预警机制,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加强对学校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全面考核和评价学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
总之,内部控制是高校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是保护高校资产安全完整、防止风险行为发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强化高校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教育事业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对于促进现代办学体制的改革,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促进高校健康、有序、高效运行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内控建设3
关键词企业; 内控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责权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它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加强内部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
一、内控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合规原则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务实合法、积极灵活地制定本企业的内控制度。
(二)相互牵制原则
在设置岗位时必须考虑到授权岗位和执行岗位的分离、执行岗位和审核岗位的分离、保管岗位和记账岗位的分离等,通过不相容职责的划分,使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三)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要合理地测算出控制成本和企业利润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内控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即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这就要求内控在全面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控制,同时要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到高效率运作,低成本支出,使企业在各个方面都能良性发展,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协调配合原则
在内部控制中相互牵制是基础,协调配合是升华,协调配合原则要求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避免只管相互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做法,导致不必要的扯皮和脱节现象。为此,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保证经营管理活动连续、有效地进行。
(五)整体结构原则
各个控制点设立要齐全,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控制之下,点点相连、环环相扣、不能脱节。同时建立必要的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督机制,随时适应新情况,适时调整不适合的控制点,以保证整个内控体系的控制点连成一片,使各部门具体控制的分目标与企业整体控制的总目标相一致。
二、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组织机构内控制度
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为了便于内控作用的发挥,横向控制上,要求来自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协调运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证明;纵向控制上,需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二)货币资金内控制度
企业的货币资金要按现金管理办法,建立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包括现金定额制度、现金管理牵制制度、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现金支付审核制度。建立主管领导定期查库制度、银行对账制度,并明确货币资金收支的审批权限。
(三)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预算的编制与审查,使企业财务预算更具科学性;二是严格预算的执行,这是财务预算的重要环节;三是做好财务预算的调整,这是保证财务预算执行的重要措施;四是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要定期加强财务预算的检查与监督。
(四)成本费用内控制度
一是对企业内部费用制定相应的定额,加强费用定额的管理;二是对费用支付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并按预算拨付各项费用支出;三是建立费用支付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对费用支出要按审批权限和程序,由审批人审批并按审批程序办理支出。
(五)对外投资内控制度
一是实施对外投资项目,必须经单位负责人批准,由被授权的单位或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二是单位应当加强对投资收益的管理和控制,严禁设置账外账,并定期和不定期地与被投资单位核对有关投资账目,保证对外投资的安全、完整;三是投资资产如由本单位自行保管,必须执行严格的联合控制制度,即至少要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控制。
(六)债权债务内控制度
一是建立各项应收款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对外发生应收款。建立应收款管理新机制,即实行销售人员风险抵押金制、以回收款为主的销售激励机制以及应收款损失赔偿制度;二是建立应付款内部控制制度,发生应付款要讲效益,要有投资回报,同时建立逐级审批制。
(七)财产物资内控制度
一是要建立对外采购审批和审核的程序,会计人员在采购结算之前,要对采购合同及原始凭证进行认真审查核对;二是建立财产物资保管责任制;三是定期或不定期抓好财产清查,保证财产物资账实相符。
(八)电子信息管理制度
一是实现内部控制手段的电子信息化,尽可能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变人工管理、人工控制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控制;二是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既要加强对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控制,还要加强对数据和文字输入、输出、保存等有关人员的控制,保障电子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
(九)风险防范制度
企业在经营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客观上要求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种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如,为防范合同风险,单位应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约监督与违约应对控制措施,以及设置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和风险报告等措施,全面防范、规避和控制企业所面对的筹资、投资、信用、合同等风险。
(十)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应根据各岗位业务性质和人员要求,相应地赋予作业任务和职责权限,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使职、责,权、利相统一,做到控制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以此定奖罚,以增强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监督机制是提高内控效果的保障
(一)重视企业文化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有了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无相应素质和品行的人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纸空文。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经常进行员工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有共同的意愿、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奋斗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二)加强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由于它对企业的管理风格、会计核算、控制程序等方面均熟悉,可以渗透到企业的各方面,使其对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性成为可能。但因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内部机构,独立性相对较弱,为了全面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还必须借助外部的监督力量,如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审查,逐渐形成一套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监督体系,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运营效率。
(三)做好内控评价
企业的内控评价机构首先要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样才能保证在执行评价事务时不受干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公开、公平。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重点是测定内部控制各个组成部分是否按规定的控制步骤、方法运行,各控制环节运行与其内容是否相符,特别要对差错、浪费、损失、非授权使用或等敏感问题进行评价,找出失控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和补救措施,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使企业的发展能够在不断改进中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