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旷世怪才辜鸿铭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85528

【导言】此例“旷世怪才辜鸿铭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旷世怪才辜鸿铭1

学贯中西、标“旧”立异、自相矛盾,这就是辜鸿铭。这样的怪才已“绝种”了。

五四时期,风云激荡,新旧杂陈,尤其是在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校园里面常常是一边有人宣扬新文化,另一边却有人极力呼吁维护旧传统,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其中就有这么一位身材高挑,体型干瘪,脸庞消瘦,鼻梁高耸,眼睛深蓝,封建儒生般的半百老叟,拖着一条久不梳理的小辫子整日穿梭于红楼内外。那辫子上面压着一面平顶红结的瓜皮小帽,下面是一身枣红色的,油光可鉴的旧马褂和破长袍,袖子上面斑斑点点,闪烁的尽是鼻涕和唾液的痕迹,让人感到既讨厌又可笑,其形象与整个学校的氛围极不和谐。这副遗老模样的老头就是于清末民初享有鼎鼎大名的怪才辜鸿铭。

负笈欧陆

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1856年7月19日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五四”前后,辜鸿铭时常把这样一段话挂在嘴边:

“辜”字在古代汉语里有三种意思:一是“罪”,一是“分裂肢体的一种酷刑”,还指“辜负”、对不住。三种意思均糟糕透顶。另据《元和姓纂》等书记载,百家姓中的“辜”姓,正是由其祖先“被辜自悔”而来,类似的姓还有救氏、赫氏、谴氏,等等。

辜鸿铭说出上述一番话,倒不是自贬祖先乃负罪之人,而是另有他意。因为他祖先自康熙初年便从福建同安移居英属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已渐渐淡忘了自己的祖籍。而辜鸿铭所言“被辜自悔”,其实就是以自己未能出身于中华本土为憾。

然而,辜鸿铭并没有在这个南洋小岛呆多长时间,1867年,年仅12岁的他便跟随其义父英国人布朗远赴苏格兰接受西式教育。在中国留学史上,像辜鸿铭这样出国时间之早,年纪之小,能与之相匹者,恐怕唯有容闳一人。此经历给辜鸿铭一生平添了几分颇值夸耀的资本,他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

在欧洲的十几年里,辜鸿铭废寝忘食地吸收西学,他先后在英国、德国、法国读书。其间还到过意、比、奥等国游历,肚子里装了不少西方的书和知识。更出色的是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九种语言,尤其英文,写成文章,连英国人也点头称叹,认为有维多利亚时代的风味,可以同英国的大文豪卡莱尔、阿诺德相媲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年少出洋,在檀香山学得一口好英语。他认为近代中国有“三个半”英语人才,其一是辜鸿铭,其二是伍朝枢,其三是陈友仁,还有半个他没说,有人猜是他自喻,有人则说指王宠惠,但无可置疑的是他将辜鸿铭誉为第一,由此亦可见辜英语造诣之高。辜获得过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欧洲著名高等学府的文、史、哲、理、工、神学科博士学位共计十三个,堪称“博士学位证书收藏家”。

辜鸿铭的留学生涯并非一帆风顺,那个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来到异地,往往受人鄙视,遭受不公正待遇。每当辜鸿铭走在街上,就会有人无所顾忌地跟着他叫喊:“中国佬,猪尾巴,蠢猪!”面对这种羞辱性的挑衅,他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借助智慧进行反击。他留学德国的时候,就曾小试牛刀,露过一手。有一次,他乘坐从维也纳到柏林的火车,因为旅途疲劳,闭着眼睛在那养神。这时,对面空位上新上来两三个神气十足的德国青年。他们刚一坐定,就对辜鸿铭品头论足,很是缺乏教养。辜氏先是装作听不懂,没加理睬,然后不动声色地拿起面前的一张德文报纸,若无其事地倒看起来。那几个洋小子延颈一瞅,一个个乐得五官挪位,又是挤眉弄眼,又是摇头撇嘴。

洋小子们以为辜氏不懂德文,忘乎所以地放声大肆哗笑。就连旁边坐着的几位有教养的欧洲人也听不过耳,几乎忍不住要挺身加以干涉了。这时候,只见辜鸿铭懒洋洋地抬起头,那张似张非张的嘴巴,冷不防像快速嗑瓜子一般地,突然流出一连串字正腔圆,地道得不能再地道的德语:

“你们德国的文字真是太简单了。若不是倒着看还真是没什么意思。甭说这种通俗的玩艺儿,就是你们的圣人歌德那部《浮士德》,我也能倒着跟你们念个一字不差。”

末了,他还用最典雅的德语,大段引诵歌德语录,教训他们该如何尊重他人。羞得那几个洋小子面红耳赤,趁火车到站,赶紧溜之大吉了。

作为一名华人,虽然身在海外,但他依然对祖国文化情有独钟。每逢周末,辜鸿铭乐此不疲地“泡”在各地的图书馆中,如饥似渴地去寻觅、翻阅欧洲所藏的中国经典著作。不过,欧洲所藏中国图书毕竟有限,况且整日奔波于各国图书馆之间,实在是费时费钱费力,绝非长久之计。1878年,辜鸿铭决定结束留学生涯,返回家乡工作。也许是天假之缘,就在一次外出途径新加坡时,辜鸿铭巧遇中西通才马建忠(马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人,青年时即受西方影响,抛弃科举道路,致力于西学。1876年被派赴法国留学。1879年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帮助李鸿章办理洋务。马氏学贯中西,不仅旧学基础扎实、还精通英法语文及希腊、拉丁文字)。两人一见如故,把酒言欢,长谈三日。在辜面前,马建忠狂侃中国文化,旁征博引,令辜鸿铭大开眼界,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次谈话,对辜鸿铭一生影响极大,他感到自己再也不能呆在家乡过优哉游哉的舒适生活,而应当去国内“恶补”传统文化。直到晚年,他还意犹未尽似地回忆这段往事。

自此,辜鸿铭打点行囊,踏上了“返祖归宗”的道路。

襄佐香帅

回国之后,辜鸿铭先后在广东、云南、上海等地游历。1884年7月的一天,张之洞的手下杨汝澍赴福建办理公务,在回程船上遇见一人,正用流利的德语与德国人大谈伦理学,其间还不时冒出几句拉丁语,并且其人的中文功底也十分厉害。互报姓名后,杨方知他是辜鸿铭。杨汝澍感觉此人甚是了得,于是将所见所闻告知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张立即命人赴香港延请辜鸿铭。

关于张之洞接见辜鸿铭的情形,很有些戏剧化的色彩。一天,辜鸿铭在门房的引领下来到张府会客厅。张之洞从窗户缝间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人:他头上没有辫子,却戴着帽子,穿着一身洋服,脚下穿着一双用野兽皮做的鞋子,走起路来踢踏作响,甩着两只膀子,大模大样地走进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3篇旷世怪才辜鸿铭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辜鸿铭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国学骑士”辜鸿铭2

素材呈现一

学贯中西之才 推崇国学之心

辜鸿铭,福建厦门人,名汤生,号立诚。他南生于南洋,西学于欧洲,东娶于日本,北官于燕京,故又常以“东西南北之人”自命。他取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时,年方21岁。在英伦完成学业后,他又遍游德、法、意、奥等国,先后荣获文、哲、理、工、神学等博士学位,凡十三个之多。32岁归国后,他精研中国学术,穷四书五经之奥并曾涉猎群籍,因此认为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之冠,首家将许多典籍译成西文,传播国外。

辜鸿铭自幼即饱受西洋文化的熏陶,植基深厚,但毫无崇外的观念。他学成归国后,竟能就其学于西方者撷英汰芜,取精用宏,以发扬中国之学术,且又终归于儒家一路,躬行实践,迥非当时一般以口耳为学者所可比拟的。他与人谈及“民族精神的异同”之点,曾肯定地认为:“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唯有中国,既博大而又精深!”由此可见他对我国故有文化,是何等推崇!青年时期的辜鸿铭是在西方世界度过的,曾饱受白人世界的冷遇。这种精神压迫的反作用力,使他尤为赞美中华传统文化,仇视所有崇洋的思想。

辜鸿铭虽是学贯中西,足迹遍天下,但他为人怪诞,不但力主保存我国的旧文化,甚至连辫子、小脚、姨太太等也在他的保存范围之列。而他因着好辩善骂,尤被时人列为金圣叹一流的人物。中日甲午之战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解职到中国漫游,游至武昌,时值辜鸿铭在湖北总督张之洞的幕府任幕僚,当他将所翻译出版的英译文《论语》送一本给伊藤时,伊藤笑问:“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如孔子之教能行于数千年前,而不能行于20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不假思索地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好比是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在20世纪,其法仍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的。”伊藤听了,一时也无言以对,只能含笑首肯。

作为东方文化捍卫者的辜鸿铭,声誉逐渐显赫起来。在北京大学讲课时,他曾公开对学生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用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作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辜鸿铭晚年,曾应邀讲学日本,主讲“东西文化”,留东瀛十余年,迄民国十六年(1927年)归国。翌年,以疾复发不治去世,享年七十有二。

素材运用示例

立意一:捍卫传统文化

运用点拨:援引事例,并与同类素材并列使用,共同论证“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守护”的观点。

运用示例

是的,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去捍卫属于我们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曾记得在大炮枪口前流泪奔走于两军壁垒的梁思成,他无畏地辗转于战火硝烟间,终使一座座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免于沦为炮火下的粉尘的劫难。曾记得那敢说敢做,大胆预言几十年后西方文化的衰落并终将向东方文化学习以寻找精神寄托的“国学骑士”辜鸿铭,他虔诚地维护着国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他们的身体中流淌着龙的血液,历史的责任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着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才让中国的古老文明以不同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世人赞叹。

(《守护传统文化》)

立意二:以另类表现对抗绝望之现实

运用点拨:先提出论点,运用同类素材叠加的方式,以排比句式呈现,以增强论证气势。

运用示例

中国的学人是一个另类的群体,他们或清高,或狂狷,或孤傲,但掩藏不住的是他们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和向往。因此,另类之于他们,不是对生命的拒绝,而是对生命的选择。

另类是对绝望的反抗,是以怪诞的姿态对令人失望之现实的嗔笑。

清末民初的中国正值“万古未有之巨劫奇变”,舶来的激进者不顾千百年前屈原写下的《天对》,试图以西方思想改造中国来作“天对”,其结果自然是“此路不通”。可怕的窠臼与新上的枷锁让中国学人,尤其是国故派,奋起反抗。于是辜鸿铭留着长辫,笑谈学英文旨在以中国之礼晓喻四夷之邦;黄侃摆架子,不再给中央大学授课;章太炎仍要钱玄同等尚已名满天下的学生在上课时为他端茶倒水。“学统”不可弃,“道统”不可丢。绝望的阴霾笼罩了中国大地,他们作为中国人的代表,身体力行奋起反抗,另类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姿态。

(《中国学人的另类》)

素材呈现二

狂放的姿态 带泪的表演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要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便对他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他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他对于当时权倾中外的袁世凯与富甲海内的盛宣怀极感不满,他们自然也逃不过他的讥笑怒骂。原来骂人不但要有艺术,也需要有胆量,辜鸿铭之骂人则兼而有之,他对袁、盛二人,不但背后骂,当面也骂,而且骂到入木三分,挖苦得痛快淋漓,甚至还编入他的《幕府纪闻》中,广为流传。辜鸿铭这一类的骂世讽语,大多是有因而发,却不是无的放矢。这使我们觉得这位狂狷之士,实寓劝世于骂世之外,含妩媚于辛辣之中,殊非当时一般泄泄沓沓的士大夫可比拟的。袁世凯死后,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辜鸿铭的狂放之姿还表现在他言辞敏捷的雄辩之才上。一次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他前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他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素材运用示例

立意一:心态平静

运用点拨:单取人物素材,援引具体事例,旨在证明“面对事情保持心态平静,才能把问题彻底解决”的观点。

运用示例

世间的万事万物总在发展,我们总会遇到诸多不顺和挫折。面对这些不顺和挫折,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因为只有平静,我们才能理性地思考;因为只有平静,我们才能微观地进行分析;因为只有平静,我们才能把问题彻底解决。

辜鸿铭在民国初年,拖着辫子走上北大课堂时,学生们哄堂大笑。然而他并没有愠怒,也没有大声训骂。相反,他等学生笑完,才说出“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话,课堂顿时一片寂静。这平静的话语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力量,掷地有声。辜鸿铭面对嘲笑他的学生,并没有“狗急跳墙”之举,也没有训斥学生不尊,而是心静如初。正因为他面对嘲笑时所保持的平静心态,才更彰显他的大度和睿智,让人更为敬佩。

(《平静的心态》)

立意二:人立世的底气缘于思想的伟岸

运用点拨:先铺陈论点,再运用同类素材叠加的方式,在突出共性的基础上有力地论证观点。

运用示例

立身之本,立世之气,是所谓财富、权位、长相,还是其他物质?

不,都不是。财富、权位、长相以及其他物质,在人这根苇草面前都是虚幻的、表面的、浅层的。帕斯卡尔的话像只无形的手扼着我的喉咙,“人是能思想的苇草”,那么我们的思想呢?我喘着气,说不出只言片语。“中国人没有个人的自大,却有民族的自大。”鲁迅说的话,我以为是对的。他执笔从文正是为了救赎国人的思想,可惜,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沉浸在历史的骄傲中回不过神来。我们总说我是个中国人而不说我是个人,好像非得依靠点什么我们才能称之为人,那么为什么偏偏是外物而不是你的思想呢?人的底气应该来源于他自身思想的伟岸啊。

人立世的底气缘于思想的伟岸,见之于辜鸿铭是最深刻不过的了。洋人求见,他可以充耳不闻;三邀四请,他可以驳其面子;登门拜访,他可以拄拐怒斥。身处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他就凭他遗世独立的思想对洋人横眉冷对而不是俯首称臣。狂士,儒士,辜鸿铭绝对配得起,因为他的思想为他呵着一口气。放眼当今,我欣赏的狂人只有韩寒。作家富豪榜,他排不过郭敬明。但他的义正词严、慷慨激昂绝对比各种奢侈品堆砌起的文字城堡更具审美价值。人真的该让思想为你捧一下场,那些歪打正着或是投胎出身所带来的金汤匙、大房子真的盛不下一个人思想灵魂的阔大。

(《底气》)

辜鸿铭毁誉参半的台岛讲学3

1924年底,正在日本讲学的辜鸿铭,应台湾实业家、宗弟辜显荣之邀,辗转来到台湾讲学。

辜鸿铭是清末民初享誉世界的文化怪杰、语言大师。作为西方人尊崇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孔子学说的最大权威”,1913年与泰戈尔同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者(此为中国第一人),尔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专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其祖父辜龙池与辜显荣的祖父辜安平为亲兄弟,同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辜安平自幼便被父亲辜礼欢送回国内读书,考中进士后,在林则徐手下为官,曾奉调台湾任职。他的子孙除少数留在大陆外,其余皆随他同往台湾,并定居下来,辜显荣是其孙辈中的佼佼者。他体格魁伟,胆识过人,二十出头便独立经商,往来于福州、上海各地。还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辜显荣便与湖广总督张之洞有过接触,商讨煤炭供给契约事宜,翌年因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而解约。辜家从日治时代兴旺以来,留下了许多传说,当日军开赴台湾时,正值盛夏,辜显荣以手遮阳相看,被日军误以为行礼致意,从此深受当局厚爱。因与日本名策士杉山茂丸等过往甚密,辜显荣从此一两拨千斤,四年后出任台北保甲局总局长,后为日本上议院议员,被日本天皇封为贵族。辜显荣在清末前往大陆作生意时,与辜鸿铭已认了宗亲,尊辜鸿铭为“同族之先贤”,辜鸿铭送辜显荣的照片上,题款“耀星宗弟”。清亡后,在得知辜鸿铭贫不能自存时,辜显荣几曾相邀其携家小赴台生活,却被辜鸿铭谢绝了。辜显荣以事业发达、名声显赫而出任台湾公益会会长,特地邀请红透日本的族兄辜鸿铭来台巡回演讲,阐述孔子学说,教化事业。

孩提时代,辜鸿铭就到过台湾。父亲辜紫云和英国义父布朗经商时,常常往返于中国与南洋之间,辜鸿铭跟随他们曾在台湾不少地方小住过。当拖着辫子的辜鸿铭历经海上颠簸抵达故地时,受到了殖民当局和台湾各界的热烈欢迎,比十几二十年前章炳麟、梁启超来台时的礼遇有过之而无不及。台湾总督伊泽多喜男亲自恭迎并主持了西餐宴会。

伊泽多喜男自然了解辜鸿铭在日本名动公卿的盛况,加上他又是辜显荣的宗兄,对他自是恭敬有加,亲自把盏斟酒,殷勤备至。

在台湾殖民当局的邀请下,辜鸿铭用英语作关于中国文化的公开演讲。当他以一身醒目的辜记服饰跨上讲坛时,欢声雷动。

针对东亚崇洋的风气,辜鸿铭在演说中指出:养育滋润我们的东方文明,即便不比西洋文明优越,至少也不比它们低劣。但他又说,中国或东方的文明是道德、精神的文明,是真正成熟的文明,西洋文明则是物质和机械的文明,是不成熟的,基础不牢靠的文明。东方文明绝不能囫囵吞枣地吞下整个西洋文明,而只能是吸取可以吸取的东西,排除应该排除的东西,就好比禽兽无法遵从人的道德一样,让人去穿马之靴,人何以堪?!有人笑我是老古董,可我要说,要是没有中国文化这老古董,真怕要万古如长夜了!

辜鸿铭谈兴不绝,讲到四书五经的精妙处,口若悬河,妙语珠玑,层出不穷。直让一旁的翻译,听得目瞪口呆,久久翻不出一句话来。

辜鸿铭这次演说给伊泽多喜男为首的殖民当局要人,给在座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和有特殊身份的台湾人,以美满的形象。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听,辜鸿铭真不了起啊,他对西方文明,真可谓观其要而会其通,怪不得得过那么多博士学位。他确实是这世上罕见的天才、独一无二的语言大师。

辜显荣为这位“同族先贤”产生的效应倍感骄傲。在他和台湾公益会的安排下,辜鸿铭接连作了多场演说,有时用英语,有时用国语,有时还兼用闽南话。半个月下来,演说的地点不同,听众对象不同,西餐中餐京菜闽菜粤菜日本料理也各有更迭,惟一不变的是他那身奇特的衣冠。看他老是一套长袍马褂和红顶瓜皮小帽,谁敢相信这竟是中国留学老前辈呢!大大小小形形的听众冲着他的名气,请他题字,他也不摆名人架子,拿起笔写英文一挥即就。有的团体和个人偏要他的中文题字,他虽然觉得有点难为情,但还是毫不客气地写了。拿到他中文题字的人左看右看,难以相信,这春蚓秋蛇般的所谓书法,竟出自鼎鼎大名的辜鸿铭之手。

辜鸿铭和蔼是和蔼,但如果让他动怒,不论什么人,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要骂个痛快。比如有人嫌他的中文字体不好,还具体而微地指出其签名中,“辜”字的“十”和“口”,或者“古”与“辛”字相离过宽,约摸有二三分阔,他便开骂说真是明珠投暗,暴殄天物,连辜体书法都不懂欣赏!如果有人要对他的服装指指点点,劝他剪辫易服适应时代潮流,他更是怒目相向:你们以为穿着西装,留着分头,便够摩登吗?当然,碰到他心情好时,他也会引用辛弃疾那句“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来相对。头发重泰山轻,这本是辛弃疾讨伐的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情况,却被辜鸿铭反用了,倒让人听得哑然失笑。

台湾报纸对辜鸿铭演说进行了大力报道。台湾著名史学家林献堂在《台湾诗萃》撰文云:

辜鸿铭先生此次来台,颇多讲演,而其论断,多中肯语。如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语,谓今日之旧学者,大都学而不思,而新学者又思而不学。又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义。可为治国平天下之本,施之古今而不悖者也……

台湾虽已由日本统治了近30个年头,但辜鸿铭仍觉这还是中国的土地,所以一到这里,骨子里那套固有的“春秋大义”一夜之间就倏然复活了,不分场合地鼓吹中国文化中的躯壳君主复辟之类。今日在这里大讲忠君,明天到那里大谈尊王,好不快活。他这一套,虽有既亲日又忠君的辜显荣等人捧场,但也不免常常受到台湾新派人物及进步青年的攻击。

台湾民众武力反日的抗争早已被镇压下去了,日本欲使台湾殖民化的“共荣”计划也收到了不小效果,但受大陆新文化运动和“”的影响,民族自主的思潮又渐渐地在台湾萌芽了,寂静无声的台湾文学界,也有了一场新旧文学之争。大力主张新文化的台湾青年,对辜鸿铭腐朽不堪的陈词滥调纷纷予以反驳,《台湾民报》陆续刊发了张我军等进步青年的讨辜檄文。其中1篇《复辟之辜博士》,给了辜鸿铭最重的棒喝:“其来台也,说其大有造于台人,要作台人思想之先导,而台人亦渴望其有以教之导之。吾不知其缘何以教之导之也。若以其思想以教导之,而其思想已陈腐不堪用矣。若以其东亚文明以导之,而东亚固有之文明,吾等已知之深,而识之熟矣。何由其导为?”针对辜鸿铭尝谓欲统一中国必须武力,宣统帝之放逐,虽属遗憾,然必有反对之运动,而促复辟之成功之论说,该文作者猛烈开火:“其为中国人,中国之内容,中国人民之志向,岂亦不之识耶?在今日之中国,复辟可能再现,武力尚可期于成功于否?虽在中国之妇孺,亦已知其一二……何况为大名鼎鼎之辜博士乎?其发此言,乃梦想中之呓语耳。”

辜鸿铭的到来,给台湾不温不火的新旧文化之争加了温,他成了两派交攻的目标。对这场因他而起的战火,辜鸿铭始终不置一辞,只是一如既往地四处演讲,宣扬孔孟之道和中国文化救世论,发表对中国时局的看法。老兴勃发时,叨叨不绝地谈些令人捧腹的话。因了他的辩才和语言天赋,还是很有些人前来听其演说。

相对于捧场,讨伐的舆论更为激烈,有人写诗云:“辫发忠犹寄,齐眉愿竟虚。还将尊王论,远寄海东隅。”

看到辜鸿铭日益受到攻讦,辜显荣担心他年老受不住刺激,乃出面减少了演说场次。怕他闲得无聊,不时请人来家,陪他玩牌。日据时期的台湾赌风极盛,麻将牌已是家喻户晓,而作为舶来品的扑克牌也甚为民众欢迎。辜鸿铭却不喜玩扑克,说扑克是洋人发明的,干嘛要把祖宗的麻将牌忘掉,数典忘祖可耻。于是,每有娱乐,他都要建议搓麻将,这也正是他喜欢的活计。他老兴勃发起来,一连几天大搓麻将,顽童之态可掬。只可惜多年来技艺无甚进步,所以总是败北的时候多。

辜显荣因要为中日亲善与经济提携事,前往朝鲜,尔后转赴大陆,访问段祺瑞、林长民、熊希龄等显要。他劝辜鸿铭安心留在台湾待他回来,还说日本统治台湾多年来,全岛太平无事,比起大陆的混乱来,有天壤之别,你既然想家,我这次就把老嫂子一家人接来台湾住吧,我的看法是,宁为太平狗,勿为乱世民……

辜鸿铭对此话十分生气,认为是“混帐话”,他近乎交心地对辜显荣说:在异族统治下,你处于这般地位,免不了要应付一些场面的,这我理解,但不管怎样,千万要对得起良知,时刻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总之,切莫愧对祖宗,遗羞后世!

辜鸿铭这话留在了辜显荣记忆深处,留在了辜氏家族的后人心里。

辜鸿铭怀着使命未成的愁绪作别了台湾,相比于欢迎场面,送别气氛冷淡多了。《台湾民报》以1篇极尽嘲弄的《欢送辜博士》,给他的渡台之行写上了一个粗大的感叹号:“他(指辜鸿铭)的思想的腐朽,在中国老早就有定评,所以也不用我来批评。然而他这次的渡日、渡台,就是带了一种使命,是欲在日本、台湾提倡东洋文明,鼓吹东洋精神……反过来说,便是要排斥西洋的精神、西洋的文明……”

辜鸿铭于1928年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他的孙辈后人多去了台湾。辜鸿铭虽以保守著称,但他长期用英文向西方译介了大量中国经典,享誉文化学术界。七十代,辜显荣之子辜振甫(曾任中央常委、海基会会长)曾创议重刊辜鸿铭已经绝版的英译《中庸》(在美国图书馆找出)等书。文学大师林语堂专为重刊辜著写序,称:“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彩。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8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