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植物论文(3篇)

网友发表时间 666276

【导言】此例“植物论文(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植物学论文1

关键词: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35-02

一、科学设置植物生物学教学计划,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1.科学设置植物生物学教学计划。针对高校植物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修订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植物生物学的实践教学方安排,适当增加植物生物学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按照植物生物学理论教学进展和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将原来的开展野外实习时间调整到第二学习,采取这样的措施后,既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密切结合,还能有效缓解学生学习方面的压力,进而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并消化知识,和其他基础性课程进行有效协调。

2.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除了基础实验外,对具体生物实验内容根据特定的梯度来加以整合,例如植物细胞结构和质壁分离实验进行整合,种子活力和结构加以整合,还要对有丝分裂与根尖分区进行整合,尽量避免和别的课程出现重复,在学科内进行有序的衔接与互补的实验技能,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并且,还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想象力与整体思维。一般来说,是由职称高、学习高、知识面宽与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方面的工作。这样的话,植物生物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增强人文关怀,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植物生物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

1.植物生物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要突出设计性、综合性与创新研究性的实验,并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第二课堂时间,适当开放植物生物学实验室,积极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来设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展开全面探索;根据植物生物学教学情况,开展高低年级互助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好毕业生论文设计、植物生物兴趣小组以及科技创新课题等多方面的科技活动带动学生对植物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关注学生对标本的收集、制作与鉴定,并且适当增加植物学与生态学调查方面的任务。采用点面有机结合的方式,在实践中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植物生物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对植物生物实践教学有直接性的推动作用。

2.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为了更好地体现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的创新性,教师需要尽量减少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并根据教学进展增加研究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搭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舞台。学生在实验前需要提前进行预习,制定出相关的实验方案;积极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对比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和实验基本原理;采取必要的措施收集相关的新鲜材料,让学生从植物生物学实验的目标出发收集新鲜材料进行实验,并且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教会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及时分析问题,之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在开展野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鉴定植物;如果是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的话,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相互讨论,并且敢于探索;而对于植物生物学中研究比较少的植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做好引导方面的工作,结合相关的知识要点和经济用途,让学生能全面认识植物生物学的各个方面,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切实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所以,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发挥教学基地功能,规范学生实习实训

发挥教学基地自身的功能,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植物生物学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植物生物学教学质量,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切实发挥好教学基地功能,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对校园内的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并且编写植物记录,制作电子地图与植物标志牌,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掌握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还能促进校园建设。通过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形成植物生物学教学实践课程体系,并且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与衔接,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做到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一是,对与植物生物学相关的植物标本室、植物实验室进行开放,并且围绕要开展探究的课题实行自主实践活动,将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理论课与课外科技活动进行全面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去开展植物名录调研、中草药调研、植物园认识植物等活动等,训练学生能全方位运用其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今后开展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紧密围绕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系统,充分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启发学生参与植物生物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内,例如参与教师申请的课题研究,这能全面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性素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申请高校内的院级科研项目,既培养了学生开展项目操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逐渐完善植物生物学实践考核体系

植物生物学教学实践方面的考核包含实习与实验两个部分,实习单独计入学分内。实验考核的基本内容包含预习报告、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而教学实践考核主要包含实习期间的表现、采集与制作标本的数量与质量、考察实验标本的成绩等。也就是说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改革考核体系是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让学生去全面掌握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还能突出植物生物学的实践技能,激发学生更多有价值的新思想,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综合素养。

总之,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可以科学设置植物生物学教学计划,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使植物生物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教学基地功能,规范学生实习实训,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做到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逐渐完善植物生物学实践考核体系等,既能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植物生物学学习习惯,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对理论知识学习也非常有利,推动生物植物学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荣华,陈楚。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2]向珣,余小林,马云。《植物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与成果[J].现代教育技术,2009,(S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3篇植物论文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植物学论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植物学论文2

关键词: 日本 植物保护体系 植物保护人才 培养体系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植物保护事业非常发达的国家之一。通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由中央到地方、由政府到民间的非常完善的植物保护体系,其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也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即对人类及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需要。本文从植物保护体系的构成及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日本的植物保护体系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作为一个学科,其含义在不同的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别,在我国植物保护一词广义上指通过各种途径保护植物免受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而狭义上的植物保护仅针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即应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这些有害生物对农林业的危害,以保证农林业的健康生产。而日语中的“植物保护”一词,则是从植物生态、森林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水利土壤改造、土壤植物营养等角度出发保护植物,防止种的灭绝,维持种的多样性,与有害生物防治有关的词汇是“植物防疫”。为此,日本政府专门制定了“植物防疫法”,作为指导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根本法规,内容包括总则、国际植物检疫、国内植物检疫、紧急防治、指定有害动植物的防治、都道府县的防治、杂则,以及罚则等内容[1]。根据该法律,日本构建了一个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系统构成的完整的植物保护体系。

中央和政府层面有农林水产省消费与安全局下设的植物防疫课,主管全国植物防疫的行政管理工作,下设总务班、防治班(负责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防治指导、农林水产航空事业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进等)、国内检疫班(负责日本国内的植物检疫、病虫害的侵入警戒及经济防治等)、检疫计划班(负责国际植物防疫条约、植物检疫措施等国际标准的制定,病虫害危害度分析及调查研究等)、检疫业务班(负责与植物检疫有关的业务调整、进口植物检疫、植物防疫所的管理等)及专家组(负责与两国间进出口检疫条件协商有关的事务及出口植物的检疫)。通过对进出口植物的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取缔,对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植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对病虫害发生及时预警,加强对药剂和防治的保障。下设的植物防疫所主要承担进出口植物的检疫工作[2]。

而地方上,各都道府县均设有负责植物防疫的农林水产部(或农林部、农政部)及专门从事病虫害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所。目前日本全国共有病虫害防治所53个,平均人数在10人左右,其主要职责包括: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计划的制订,植物检疫,对基层市町村、农民和农民组织开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农药试验示范、药效试验,指导农药正确使用,以及农药市场管理等。病虫害防治所业务经费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基本上各负担50%。此外,全国还有病虫害防治员4200多人,多由农协、农户和基层政府职员等兼任,接受病虫害防治所的业务指导,负责各市町村的植保工作并在防治所和农民之间起一个技术桥梁的作用。各都道府县的病虫害防治所还与当地的农业试验场、园艺试验场等科研单位、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等农业团体合作设立“都道府县及市町村防治协议会”,制定整个都道府县的病虫防治实施方针[3]。

日本病虫害防治的民间系统主要是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JA),类似于我国的合作社。该组织作为农民的合作组织,在组织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购买、金融、共济、技术经营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基层,农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协的设立上至全国,下至各市、町、村,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触及面很广。各农协几乎都设有营农指导员,作为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普及员,以农协会员及其家属为对象,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农民以指导,其指导范围涉及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但以担任研究、制订农业生产与经营计划,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推广新品种和新的作物栽培技术等为主,并为农家购置农机和设施提供咨询,在会计业务、税务知识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向农民提销信息和相关服务。可以说,农协营农指导员是植物保护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在日本的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的植物保护工作本着测报先行、综合治理、安全用药、保护环境的原则开展,实现了由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专家咨询系统、远程咨询系统和远程诊断系统等现代技术构建的植物保护网络化,建立了JPP-NET植物防疫信息综合网,并适时进行大面积飞机喷洒防治[4,5]。

日本是世界上农药残留标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对各种农药在每种栽培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标准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乱用药、滥用药、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很少。在病虫害的防治中,非常注重化学防治以外措施的应用,很好地体现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的理念。其农药的流通也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进行。农药企业生产的农药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到达农民手中。其一为农协途径,即通过JA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经其投资的经济联合会到达或直接到达各地的农协组织后销售给农民;其二为非农协途径,即依次通过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两个环节销售给农民[5]。对农药的销售采取严格的许可制度。

二、日本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体系

日本的植物保护人才培养也分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由一些综合性的或农业高等院校进行,而专科生由设置在地方的农业大学校(2年制)完成。本文主要对本科生的培养加以介绍。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下含植物病理、农业昆虫、杂草和农药学四个方向,目前我国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杂草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6门课程,另有与四个方向有关的专业选修课多门,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共有《害虫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植病流行学》、《植物免疫学》、《农药环境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植物检疫》、《昆虫学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农田杂草控制》、《昆虫生理学》、《农药残留与检测技术》、《资源昆虫学》、《昆虫病理学》、《菌物资源学》、《生物农药》、《农药加工技术》、《植物病毒病害及综合治理》、《分子生物学》、《农药施用方法与技巧》、《植物细菌病害及防治》、《植物线虫病害及防控技术》、《贮粮害虫》、《农螨学》等25门课程,其中前15门为专业限选课。通过四年的学习,要求培养的学生同时掌握与三个方向有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敢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以及自我提高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与植物保护相关的各项工作。

日本与我国不同,其大学均未设植物保护专业,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往往结合在农学专业里面,虽然能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植物病、虫、草害有关的知识,但对农药知识的学习较少,农药相关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与化学及应用化学相关的专业来实现。以日本唯一的一所农业本科院校东京农业大学为例,其培养目标瞄准“次生代农业”(即对人类及环境友好型农业),通过学习次生代农学理论与技术,培养能够应对粮食自给、食品安全、地球环境等问题的能力,在农业经营方面敢于挑战现有生产方法,围绕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够对今后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人才。根据需要在该专业内设置了农学与园艺两个培养方向,其中农学方向共设置课程103门(含毕业论文),即必修课29门,任选课74门。实习从大一开始,《农业实习》课程要求学生深入校办农场,体验食用作物・工艺作物、草地・饲料作物、果树、蔬菜、花卉及农机等领域的农业生产,领略农业生产的快乐与困难;大二开始以解决食品及病虫害问题为目的,通过《生物学实验》等掌握研究的方法;大三开始进入研究室,与指导教师及研究生一起进行专门的研究[6]。该方向的具体课程如下。

第一学年:有《作物生产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园艺学》、《农业实习》、《农学原论》、《信息学基础》、《英语》、《共通演习》和《新生seminar》13门必修课及《健康福祉概论》、《心理学概论》、《艺术》、《日本国宪法》、《经济入门》、《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国际学习》、《英语听力》、《体育》、《基础生物》和《文章表现》24门任选课。

第二学年:有《生物学实验》、《农业实习》和《英语》3门必修课及《农业气象学》、《植物营养学》、《农作业系统论》、《资源植物论》、《食用作物学》、《工艺作物学》、《草地饲料作物学》、《植物育种学》、《植物工学》、《植物病原微生物学》、《昆虫分类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动物福祉》、《植物生理生态学》、《生命伦理》、《文化人类学》、《现代社会的问题》、《国际关系思考》、《地学》、《英语会话》、《中国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职业设计》等26门任选课。

第三学年:农学方向有《作物学实验》、《遗传育种学实验》、《植物病理学实验》、《昆虫学实验》、《作物学演习》、《遗传育种学演习》、《植物病理学演习》、《昆虫学演习》8门必修课及《实验计划法》、《杂草学》、《农产物市场论》、《植物防疫论》、《植物病原微生物学》、《昆虫生态学》、《昆虫机能利用学》、《动植物园论》、《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知识产权论》、《实用性生命有效利用》、《农业与生态系》、《农业经营学》、《植物生长调节论》、《民族植物学》、《自然再生技术论》、《地球环境政策论》、《科学与哲学》、《TOEIC英语》、《实习》及《商业礼仪》22门任选课。

第四学年:农学方向有《作物学演习》、《遗传育种学演习》、《植物病理学演习》、《昆虫学演习》、《毕业论文》5门必修课及《商业英语》和《科学英语》2门任选课。

毕业后以就职者占多数,为%,其次为攻读研究生占%,自主创业者占%,其他占%。就职者中,以综合最多,技术次之,其他依次为营业、销售、服务、公务员及研究,分别占%、%、%、%、%、%和%,其他%。其中,就职最高的5个行业是零售业、服务业、食品加工业、批发业及教育,各占%、%、%、%和%。

根据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该校的农学方向还设置了作物生产与植物保护两个领域,前者下设作物学和遗传育种学,后者下设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各两个研究室,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三、一些思考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由量向质的转变阶段,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大力发展,以解决温饱为主的农业发展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正在向绿色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出口创汇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农产品加工型农业等现代农业进行转变,因而对植物保护人才的素质及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与植物病理、农业昆虫、杂草及农药学等有关的基本知识,而且具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先进理念,善于从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农林业病虫草害的防治问题,这一要求与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所遵从的“次生代农业”理念相一致,因而其培养体系对我国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环境科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动物福祉、生命伦理、昆虫生态学、昆虫机能利用学、农业与生态系、地球环境政策论等课程的设置强调了维系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大一开始的农业实习,以及随后各年级的实验、演习课则着重于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的不足正是困扰我国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人才乃至整个农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7],今后必须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日本植物防疫法,#8.

[3]邵振润,赵永谦,王明勇,等。日本的农作物病虫害防疫体系).中国植保导刊,2004,24,(12):41-42.

[4]邵振润,赵永谦,王明勇,等。日本的农作物病虫害防疫体系)续。中国植保导刊,2005,25,(1):39-40,38.

[5]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的农药事业,.

[6]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课程,/agri/

插花插花艺术论文3

学习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插花艺术和创作作品前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些诗歌艺术知识。诗歌艺术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插花的主题表现,深化意境的创设,并且有助于构设插花命题,使插花作品更富诗情画意。特别是中国的咏花诗词对插花有着直接帮助,以花明志、借物咏情的构思与主题表现方法值得插花者深入学习与借鉴(图1)。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与绘画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无论是构思、造型还是设色,基本上都是遵循中国画画论的原理和法则。比〈WWW.〉如,中国画画论和美学思想极其注重表现物象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气质,不满足于形似,而是强调以形传神,以景抒情,借物写心,追求“迁想妙得”、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插花也以此为最高的艺术追求,要求不仅表现花材组合的形式美,而且更要强调花品花格之美,强调通过花材的自然美及其象征意义表现内在神韵之美(图2)。插花与绘画艺术有共同的美学原则、艺术语言和艺术追求;不同的是,绘画是在二维空间描绘形象,而插花是在三维空间创造形象,近似雕塑、盆景,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性。中国插花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深受中国画意与画风的影响。所以,学习插花,尤其是深入研究中国插花艺术,认真学习绘画知识和理论是十分必要的。插花构图时可用绘画的方法,先将造型画出来,然后按画插作,就能更准确地把握造型与花枝之间的协调性,更好地体会插花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亲缘关系。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与色彩植物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色彩和特性,能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与想象空间。四季更替和植物自身的新陈代谢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花从蓓蕾初绽到枯萎凋零,叶片从新芽翠叶到枯黄落地,颜色都在不断变化。—般说来,花朵初开时浓郁鲜艳,随后颜色逐渐变淡,最后失去原有美丽的色泽;叶片最初呈嫩绿色并带有鹅黄色,然后逐渐变为墨绿色,到生长末期转黄;果实也是如此。花卉的这种生理特征为插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中国插花,在色彩的表现和应用上都是以和谐为重要原则。正如清代名画家方薰所言:“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以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中国传统插花遵循中国画画论的原理和法则,追求淡雅清新,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性。色彩以其特有的“雅”而独树一帜,起到以色彩传情达意的作用,给人以醒目、强烈的愉悦感受。

中国风格的探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插花风格,一味照搬沿袭并不可取。在插花创作时,应在承接传统插花风格的同时注入当代的设计元素,以形成独特的中国现代插花风格。是用旧木桶还是CD架,同一件器具,可以有不同的“身份”,守旧与时尚其实也只在一线之间。分寸的把握,就在品位。作为插花创作者,不可只停留在现代人的情感上,而应当积极努力地去学习历史文化,把我们的国粹一一挖掘出来。中国现代插花艺术的风格是什么?特点何在?什么是中国风格?笔者认为,中国风格应该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的基础且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整体形象。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和顺应世界发展的审美设计潮流,从而建立起合适的体制和环境,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而作为现代的中国,除了继承历史和文化,还要吸收外国好的新事物,表现新形态。现在的中国是面向世界的中国,插花作品的观众不仅是中国人,还有外国人。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加入中国元素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不同视觉效果的中国元素在插花的应用上也带来了不同的认知。在许多插花表演上,不少花艺师都在花艺创作中融入中国元素,诸如中国红、藤编团状造型等,中国元素的生动运用,为插花世界带来了一股新风,例如,“西关映像”局部这件插花作品,古老文化背景里藏着时尚元素,带着岁月的痕迹,不露声色地将古典与现代融合起来(图3)。如果说,西方式的插花曾是精致生活的标志,那么因新东方古典的优雅和宁静致远的处世哲学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称道,故如今中国式插花显得更有品位。“中国风格”不是将中国元素简单拼贴,而是要表现打动中国人心灵的中国精神、中国气血。它与符号无关,与时尚无关,只与中国人的精神源流和现实苦乐密切相关。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受到本地区本民族的地理环境位置、历史传统、文化素质、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制约。如果创作中失去这些特质,也就无法或无从发扬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也就自然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也不会受到海外观众的重视。那么现代的中国插花应该怎么做?就是先确立了自己,再充分地融合有利因素。因此,当前的插花创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民族的风格,去掉洋味,消除不洋不中的现象。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弄懂什么是模仿、什么是创新和如何继承与发扬等问题,必须认识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认真钻研中国古典插花艺术。模仿不是创新,创新必有本,而本就是本土(本地区本民族),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中,在优秀中华文化的哺育下,吸取营养、形成动力并认真学习外来艺术之长,取长补短,加以消化,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师古不泥反得古,创新有本始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逐渐形成我国现代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色,开拓既有中国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感的中国插花新体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6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