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79776

【导言】此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心理课; 幼儿; 辅导理念; 辅导目标; 素材; 形式;

2012年, 由钟志农老师主编的《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丛书》出版, 在丛书中钟老师带领我们解构了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不同阶段孩子适合的活动主题, 也让我们的心理活动课有了整体框架与方案。但多数孩子的上学时代是从幼儿园开始, 那么幼儿园的孩子适合上心理活动课吗?

当我们去翻开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心中就会有答案:幼儿园的孩子也适合上心理课。《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健康领域中的两个维度目标 (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适应能力) 以及社会领域中的六个维度目标 (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表现、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和我们的心理活动课的内容框架是相符合的。所以, 如果能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和孩子们来聊这些话题,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最近的一次幼儿心理活动课评比中发现, 若要在幼儿园更好地落实心理活动课, 我们还要做好以下若干方面的准备。

一、辅导理念的把握

理念就是对于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想的, 怎么认识的, 怎么思考的。理念统领着设计, 统领着方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 简单地说, 就是在设计心理辅导课之前我们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上什么?我要上的内容学生需要吗?我要上的内容和我接触的这个学生群体相适宜吗?

面对第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不知道答案, 就到学生那里去寻找。去观察学生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或者事情, 如果学生们遇到的这些事情给他们带来了困扰或者以他们自身能力不能很好应对, 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成为我们设计心理课的出发点。

在此次评比中, 一节以“第一次”为主题的活动课, 通过讲述小女孩第一次独自上街买东西而让学生有所思考。但这节课听下来, 我不清楚老师是想把上课重心放在情绪体验上还是独立做事的成功体验、增强自我效能上。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频繁提及各类情绪, 但上课内容更多是放在成功体验上, 这很明显的就是上课之前主题范围的把握不清, 不知道到底要上什么。

“看得见的情绪”课上, 教师的整体主题思路是清晰的, 但是在具体的概念操作上还有待商榷。在上课过程中, 老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嫉妒:“嫉妒是指别人拥有的东西而你没有, 这时候你就会非常的生气、难过、郁闷。”而如果我们认真思考的话, 其实会发现, 当看到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没有时, 还有可能产生另外一种情绪体验, 即“羡慕”, 而非一定是“嫉妒”。羡慕和嫉妒之间的心理成分是不一样的, 而且处理方式也会不同。心理课我们强调体验, 但也有一部分重要功能是认知, 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 认识要恰当, 不要误导。

“第一次”和“看得见的情绪”这两节课还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第三个问题。在“第一次”这节课上, 老师在上课一开始便询问学生第一次做一件事时是否害怕和紧张, 之后又玩了一个活动“挑战十厘米宽独木桥”, 询问学生感受, 而大班孩子们的回答都是“不害怕很开心”,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个很尴尬的事情:老师的预设和孩子们的现场生成答案是不一致的。在“看得见的情绪”课上, 老师请学生把各类情绪的表情画出来, 包括嫉妒。但当老师刚说出口时孩子们马上的反应就是“老师, 嫉妒我画不来”, 而且在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再次提到不会画, 而老师都没有给予指导。所以, 当我们去呈现上课内容时, 我们一定要思考这个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在哪个层次上。同样的心理主题在不同阶段都可以上, 但不同阶段的内容层次、内容难易、内容范围是不同的。

在此次上课中, 很多老师都把主题放在了情绪上, 有害怕、有开心、有生气、有嫉妒。在情绪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把情绪分成初级情绪 (存在于人和其他动物身上共有的) 和次级情绪 (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而后期形成的) 。初级情绪包括喜、怒、哀、惧、惊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惊奇) , 我们可以在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上明显传达出来, 而次级情绪更多体现在内心层面上, 所以学生很难直接表达出来。另外, 虽然我们的很多老师把上课主题放在情绪上, 但在生活中我们对孩子们内心情绪感受的关注很少, 更多在乎的是成效, 孩子们即使有情绪也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进行情绪表达。所以, 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在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说“我不知道怎么画嫉妒”。

二、辅导目标的澄清

上课之前, 明确该阶段孩子的上课需要, 确保上课的内容和这个阶段孩子相符, 那么上课的主题也就确定下来了。之后我们要思考的就是辅导目标。辅导目标简单说就是希望这节课结束后达到什么效果。在这次评比过程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要求老师上课之前上交一份教案, 但是教案中没有一个人描述辅导目标, 上来就是辅导设计, 我们需要通过他们的辅导设计来推测他们上课的辅导目标。

一个好的辅导目标有三个原则:辅导目标明确且清晰, 辅导目标集中, 辅导目标可操作。在此次评比中, 让人对辅导目标有深刻印象的是这两节课:一节是“想变勇敢吗?”, 一节是“我不怕”。两节课题目不一样, 但上课主题与内容完全一致, 讲述的是学生生活中害怕的内容。“想变勇敢吗?”一课上, 教师询问学生生活中害怕的事情, 并想出变勇敢的方法;而“我不怕”一课则把害怕的情景直接聚焦在孩子们害怕晚上独自一个人睡觉上, 而且通过情景设置加上音效配合, 学生有很直接的感受, 之后教师和学生交流有哪些办法可以让自己能一个人睡觉, 更加勇敢。

比较发现, “想变勇敢吗?”对辅导目标的操作是广而宽、泛而浅, 而“我不怕”对辅导目标的操作是小而深、精而炼, 后者的辅导目标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同样是以“害怕”为主题, 不同阶段害怕的情景会不一样, 幼儿阶段怕黑、怕鬼, 到了高中阶段怕考试、怕演讲, 而且不同阶段我们教授学生的应对方法不一, 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懂得害怕背后隐藏的积极意义。

此外, 一个好的辅导课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中的一个或多个:“这节课我想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什么”“这节课我想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什么”“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学会和尝试什么”。一节“小熊笑了”让孩子们体验到开心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并教会孩子们如何能够开心地欢笑;一节“小兔别害羞”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样的表现是害羞, 并引导孩子们如何从害羞变得在交往中更加主动;一节“我不怕”让孩子们感受害怕后的身体反应, 并学会如何克服自己的害怕。所以, 这三节课都完成了一定的辅导目标。

三、辅导素材和辅导形式的选择

在一个完整的辅导课程中, 我们经常引用很多素材来帮助我们呈现问题情境, 而素材选用过程一定要慎重。在一节“消气商店”的课上, 老师引用了“鹅小姐嫌自己肥而生气”, 邀请孩子们一起商量减肥的办法。如果老师上课之前对这个素材有所思考的话, 就会发现这个素材放在大班孩子们身上是不适宜的。且在这节课中老师不间断同时使用三个素材“鹅小姐嫌自己肥而生气”“熊大哥拳击比赛失败而生气”“小红帽和朋友吵架而生气”, 三个素材案例相似, 让人感觉课堂过于累赘, 问题多而又没有解决情境中主人公的根本问题。如果可以深度解决一个适合这个阶段孩子们的问题情境, 其效果将会更好。

在上辅导课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选用一定的活动形式让课堂更加有效, 例如经典AB剧, 让学生做出两种答案中的一种选择。在“第一次”的课上, 老师就使用了这个活动形式。AB剧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 但它需要孩子们有足够的自我思考能力并做出独立判断而非盲从, 我们需要思考这样的形式是否适合幼儿阶段。

不同阶段的孩子适合的心理活动形式是不同的:小学阶段以游戏为主, 初中阶段是游戏讨论结合, 高中阶段以讨论为主。按照这个的逻辑, 在幼儿阶段, 应用更多的活动形式应该是游戏辅导。比如“在看得见的情绪”一课上, 老师一开始教孩子们玩类似抢位置的鳄鱼岛游戏, 让孩子们直接体验情绪, 这样的环节设计比“想变勇敢”和“我不怕”的直接询问效果会更好, 因为孩子们直接在互动中增强了感受。

在“小兔别害羞”中, 老师让孩子们自己随机挑选一个手指玩偶贴贴在手指上, 并在配乐下玩“找个朋友碰一碰”的游戏, 孩子们很开心, 因为游戏的设置和孩子们的年龄段是相符的, 既暖心又可爱。所以, 活动形式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年龄阶段特点。

还有一点要注意, 如果活动形式给孩子们带来误解, 那还不如干脆不要选择使用。一节“猜猜我有多爱你”课中, 老师请孩子们伸开双手比谁的爱更多, 告诉学生“谁的手伸得长谁的爱就更多”。但是孩子的身体条件本身就不同, 有人手长有人手短, 是不能拿来比较的。活动不只是为了活动, 活动一定是为了活动目标而服务的。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儿家长 团结 自信心 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78-01

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对于幼儿自信心以及独立性教育的忽视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健康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幼儿家长以及幼儿教师的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没有被家长以及幼儿教师重视,家园合作的时候对于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以及养成独立性的习惯有所忽视,采取的教育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幼儿教育的意义。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不足,多数幼儿教师掌握的心理教育知识是零星的、不能形成体系的,多数的幼儿家长认为孩子的心性简单,家长采取的教育措施不能真正帮助幼儿成长,多数的幼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无法从系统的心理教育的知识体系指导之下,对于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以及教育,幼儿自信心以及独立性的培养在家园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一句口号,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使得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街教育水平一直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不足

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同的个体,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例如:多数的幼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的许多做法都没有得到家长的切实支持,多数的幼儿家长对于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很大的不信任感,并且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很少,使得双方对于幼儿采取的教育方式体现出了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例如:一些幼儿教师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以及天赋,多数的幼儿家长都没有看到,使得幼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了家长“恨铁不成钢”的教育信息,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鞭策与幼儿教师之间的教育方式相反,对于完整的塑造幼儿的自信心以及独立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多是随意且不成体系的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机会是较少的,建立的家园合作的教育方式多数都是停留在口头的口号之上,没有切实的落实到实践之中,多数的幼儿家长参加家长会的时候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与幼儿教师达成合作教育的体系,使得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家长采用的家庭教育方法没有真正的契合科学的教育理论,无法与幼儿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教育默契,也使得幼儿教育的环境无法得到切实的改善。

2 完善幼儿教育家园合作的措施

幼儿教师与家长应当转换幼儿心理健康的观念,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应当认识到从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以及独立性的重要性,在这一阶段应当积极地学习幼儿心理教育的理念,对每一个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以及个性发展肩负起责任,使得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新鲜事物乐于探索,对于陌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拥有自信心以及乐观的心理品质。不仅如此,幼儿教师也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增强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实际地位,经常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幼儿家长参加学校创办的“家长接待日”、“家长育儿教育沙龙”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活动,使得幼儿家长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与幼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得幼儿家长的视野不断扩展,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合作合作教育行为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引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与家长共同合作,创造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家长应当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家庭生活之中树立作为家长的榜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榜样,使得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并且幼儿家长可以在科学的教育理论之上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在家庭生活中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温馨、自由以及仁爱的情感环境,鼓励孩子大胆的创新,积极地探索未知的环境,树立起自身的自信心以及生活的独立性。在幼儿园内,幼儿的教师也应当积极的配合家长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园内,为孩子的成长创建积极的条件,在幼儿园的学习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环境的和睦氛围,幼儿教师对于每一个孩子都平等以及关爱,这样幼儿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够学知识,还能够感受到自由、舒畅以及温暖幸福的情绪,从而使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对于任何事物都有自信心,勇敢地适应陌生的环境,自信地对待之后的学习生活。

3 结语

在幼儿成长的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于幼儿的成长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为了真正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应当建立切实的合作关系,帮助幼儿自小便养成自信、独立自主的个性,使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幼教教育心理健康必然联系

目前,随着人们不断的在幼儿教育上发现各种问题,幼教教育的问题日渐白热化。曾有位著名的教育学者曾论断:“幼儿出生后4~6年,是幼儿形成健康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习得是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关切、最为深刻的社会”。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幼教教育的重要性关乎未来幼儿的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搞好幼教教育是教育走向新旅途的关键。

一、幼教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教教育,不仅包括对幼儿素质教育、技能教育、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对幼儿的心理教育也是幼教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总的来说,主要是教育中幼儿能呈现出一种高效而满意的一种心理健康状态。从具体的来说,心理健康则是指幼儿的心理活动能协调一致和过程内容的完整,也就是说,不管在情感上、意志上、行为中。幼儿都能与社会相适应,也能保持着与社会并肩齐走。所以说,幼教教育不仅要关注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还要高度注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志:健全健康的意志品质。在幼教教育的过程中,当幼儿面临这困难时,不应该插手阻挡幼儿就解决问题的意志,而是在幼儿旁边不断鼓励他要自己解决难题,以至于培养幼儿面对问题时不依赖别人,而是通过自身的意志和智力来化解难题。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幼儿的意志品质肯定对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的。也对幼儿未来路上面临难题时能用智慧和个人意志解决。

(二)通过帮助幼儿提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来健全个人的心理健康。人是社会中的一员,脱离社会这个大家庭,人就不能得到完整全面的发展。所以,与人交往已是对幼儿教育不可少的必要阶段。从幼儿开始,让其体会到能在同学和朋友中友好相处的快乐和重要性,让其在相处过程中,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的方法。以此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才能使幼儿避免形成孤僻冷傲的性格,才能让幼儿对整个社会充满着生活得乐趣和意义。

二、探索幼教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在幼教教育中,幼师扮演者重要角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幼儿的健康教育大部分还得依赖幼师的教育。由于最近各地不断爆出幼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虐待幼儿的行径,幼师揪住幼儿的耳朵提起幼儿的身体等这样的图片不断在网路上爆出,这些幼师的行为怎能得到社会的谅解。被虐的幼儿此刻心理不仅充满着对社会的恐惧,这种恐惧怕是几年也不能化解的吧。

幼师在幼教教育的地位作用是不可言喻的。但是,幼教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大多数幼师面临的难题,也是其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大多幼师的观念一直停留在传统教育的观念上,大多数幼师只注重对幼儿的生理保健和技能传输,却不能很好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因此,幼师再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尝试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还要对新的有利幼儿教育的观念进行尝试。相信,幼儿在幼师的健康教育下,幼儿的未来成才才能更完整和更快乐。

(二)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不断的再向前迈进,幼教的教育也不只是停留在原地,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改革。但是,对于青少年的各种问题的出现,人们还得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只有幼教教育的成功,才能把幼儿的未来引到正途上,也才能让幼儿的成长避免现今的状况。所以说,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个刻不容缓的工作。在幼教教育中,作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更要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时放在心里,不断的在探索研究中向前进。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深切的体会其中乐趣,不断开发幼儿的潜能,改善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把实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让幼儿的在幼师的完整健康的教育下快乐成长。

三、家庭和校园环境的统一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成长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心理学家也多次向我们证明,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可以调整幼儿的不良心理。所以说,在幼教教育中,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对一个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多重要。

(一)家庭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基础的环境,家庭是幼儿来到这个世界中的第一个接触的环境,一个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极其家庭结构都是影响幼儿成长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生活步伐的加快,家庭环境的变化也在加快,类似单亲家庭、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孩子和家长对孩子的期许过高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这些对幼儿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说,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是孩子第一接触的环境,而家长则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关键作用。教育是一个繁杂而长期的工作,由于家长的观念和水平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统一对孩子教育的认识是重要的。

(三)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固然重要,但在未来的十几年,孩子多接触到的是都是校园环境,所以,幼儿时期,幼教教育与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幼儿只有在健全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悉心教导及校园教育完美结合下才能才会在未来路上走得更远。

结语:

幼教教育不仅仅是幼师的主要责任,也是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幼教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对其成长的关键还得是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这项工作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只有在幼师、家长还有社会完美的配合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幼儿的成长关乎国家未来的健康发展,他们是祖国未开放的花骨朵,只有悉心的呵护和栽培下,他们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因此,只有让幼儿接受健康完整的教育,我们才有可能在将来目睹这些未来之星绽放的风采,也才能培养出在生理和心理完整健康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欧新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四篇】

我区在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进一步拓展社会家庭教育阵地,加强村(社区)家长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各村(社区)的特点,我们通过“假日讲堂”、“周末讲堂”、“小候鸟图书室”、“儿童快乐家园”等,开展常态化的指导服务,把家庭教育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开展 “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一天游”、“妈妈,我向对您说”演讲比赛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尊老、爱幼、勤学、谦让等优秀品德的培养活动中,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学习、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好习惯。同时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组织开展优秀家庭教育论文征集、“优秀家风家训征集”等评选活动,深受家长欢迎。

人才队伍是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作为区级层面,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没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可以借力。对此,我们一方面外请高层次的专家授课,并通过聘任心理咨询师、顾问、兼职讲师等方式建立关系,定期授课、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对内挖掘潜力,完善人才库建设,加强系统化培训和专题培训,培养“土专家”。如优秀家长队伍,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在组织专业化培训的同时,指导撰写亲子教育案例和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家长论坛、观摩互评、专家点评提升后,到家长学校现身说法,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实例启迪家长,一些课的欢迎程度不亚于外聘专家的课。比如我区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为家长和孩子演讲的《怀感恩之情,为感恩之行》,心理老师周有玉为参加中考学生的父母讲的心理辅导课程《助孩子放飞梦想》,都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欢迎。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如果孩子的身心不能健康成长,幸福家庭就无从谈起。下一步,我们将以我区新成立的“幸福家庭服务中心”为载体,重点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引导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树立理想,勇于实践,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1、成立青苹果之家。与区未成年人指导中心联合,在相关家长学校建立青苹果之家,购置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工具,打造宣传阵地,设置心灵热线,近距离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为未成年人排解心理困惑,从而更好地调适亲子关系。

2、开展团体辅导。针对未成年人普遍存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问题,在学校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团体授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以丰富的形式,帮助父母和孩子得到精神体验,共同实现精神成长。

3、开展个案咨询。针对一些问题相对严重的孩子,充分发挥“馨语”工作室等专门的心理咨询志愿组织的作用,对孩子和家长开展个案咨询,让这些家长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尊重、接纳、转化的方式,积极帮助这些孩子宣泄情绪、改变认知、纠正行为,促进他们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7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