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不以成败论英雄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28604

【导言】此例“不以成败论英雄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不以成败论英雄【第一篇】

至今思项羽。思那个两千多年前的楚霸枭雄,那个“力拔山,气盖世”“身经七十余战”的西楚霸王。诚然,项王败了,最后鞭笞天下的是刘邦。有人说他败在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最后乌江自刎,英雄一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自尊心,他的失败是必然的。但岂可以成败论英雄?历史不会遗忘,秦亡在破釜沉舟的八千乌江子弟兵手里,他们的首领叫项羽!他慷慨赴死成就英雄节气,在他不屈身躯訇然倒下之时他的功绩托着他的英名腾空直上,化为历史长空中的璀璨明星。

项羽是英雄,不是在金碧辉煌的宫墙内,而是在满目狼藉的阿房宫的废墟上。他凭借一身的胆略与功绩永驻几千年来思慕英雄的人心间。项羽,败也英雄!

往事越千年,华夏儿女依旧追寻英雄的足迹,凭借一腔的热血为理想而奋斗。孙中山先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为了推翻风雨飘摇的腐朽清廷,他搞改革,闹革命;为了维护共和,他讨袁讨逆,不辞辛苦;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他扶病北上,积极奔走。然而他失败了,他没能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愕然长逝。但他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他败得不屈不挠,败得毫不退缩,他凭借一颗赤子之心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不愧国父之名,不愧英雄之名!孙中山,败也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第二篇】

不以成败论英雄,也许,失败后的英雄更彰显英雄本色。

——题记

英雄的'一生多坎坷,没有坎坷,英雄就不亮丽。正如曲径,才能通向幽深之处;英雄的一生多波折,正如峻岭,才能创造醉人奇景;英雄的一生多荆棘,正如玫瑰,才能绽放妖艳的花。

奥运赛场上,有一位英雄,虽不及恒星的闪耀,但却有着月光的淡泊;虽不及白玉的亮泽,但却有翡翠的深沉。

伦敦奥运会,他重回赛场。他缓缓走到风起云涌的赛场,比赛是残酷的,他却是自信的——曾经的冠军。但他的道路并不*坦——**奥运会因伤退赛。那一刻他蹲下,昂首笑了一笑。

他赛场一笑,似乎是对自己的振奋。我猜:他是在告诉人们他的挫折与磨难,还是告诉人们他的梦想和坚强?

如果大海没有风浪,海燕就不会美名远扬;如果赛场没有失败,英雄也绝不会流芳百世。他在_110米栏的面前,忘却曾经的辉煌,也放下曾经的失败,如奔腾的骏马飞奔而去,而就在他跨出第七步时,他摔在了红色跑道上……一切是不是都结束了?不,一个英雄不会这样退场。于是,他挣扎起来,拖着伤脚一步步跳向终点。他跳到自己的最后一栏前,深情地吻了一下那最后一道栏……

他退赛一吻,似乎飘荡出一缕落寞与忧伤。我猜:他是在告诉我们他的挫折与磨难,是在告诉我们他的梦想与坚强。

谁能看穿这泯然一笑?他笑的是自己的艰辛,但告诉我们一种坚持。这一笑,也许正是灵魂的绽放。

谁能悟透这深情一吻?他吻的是自己的失败,但告诉我们失败也是英雄。这一吻,也许是精神的升华。

他是刘翔。

他退赛了,但这断然不是终点,而是感动、震撼、启迪、开始。我们已无憾,因为他是英雄。

英雄是面对挑战都能泯然一笑的人;英雄是面对失败也能深情一吻的人。

不以成败论英雄议论文【第三篇】

英雄,自有一股英雄气;英雄,不能以成败而论。有一些人,他们在历史书卷中吐露芬芳,虽然失败了,但是却被人们永远铭记。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或慷慨,或伟大,或荡气回肠。失败**不了他们的光荣事迹;失败**不了他们的一腔热血;失败**不了他们的满腹才华。成功固然可喜,但是失败有时也让人受到震撼。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良好的看法;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豁达的态度。因为,英雄自有英雄的品质。

项羽自刎乌江,却不失为一位英雄。

项羽与刘邦划江而治,最后战争爆发了,刘邦节节胜利,步步为营,最终把项羽逼到绝路,项羽逃到乌江边,只剩下很少的兵马。但是项羽还是命令他们冲杀,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的血性。因为刘邦兵多,项羽自刎乌江,一代豪杰就此**。虽然项羽不敌刘邦,但是我们可以欣赏项羽霸王举鼎的霸气,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拨兵给刘邦的大气。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是一位人间英雄。

曹操虽遭赤壁大败,却不失为一位英雄。

三国是一个充满刀光剑影的时代。那次,曹操举大军伐吴,孙刘联盟结成了。因为曹操的军士不适应于船上作战,于是曹操听人建议,把战船连在一起,如同陆地。但是招来了无穷的祸患。东吴大都督周瑜与诸葛亮一下就看到了破敌之策——用火攻。但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借来了大风,消除了不足之处。两军交战时,孙刘联军一把火把曹军烧的灰飞烟灭,在一片火海中,曹军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最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差点丧命。曹操遭受赤壁之败,元气大伤。虽然曹操败了,但他藐视天下的气概却让我们动容,不以成败论英雄,曹操是一位鼎鼎大名的英雄。

刘翔虽然没有跑完,却不失为一位英雄。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110米跨栏的赛场,被亿万观众聚燃。刘翔因为脚伤跑了几步就停下来,可令人意外的是刘翔没有退后,而是坚持跑完了比赛。我们可以看到别人的矫健英姿,但也可以看到刘翔的体育精神,我们可以记起2004年刘翔的惊人表现。不以成败论英雄,刘翔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气概。

不以成败论英雄【第四篇】

[关键词]项羽 英雄形象 性格缺陷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又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它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发展的最高成就。司马迁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写作手法,而最有文学价值的就是人物传记。

《史记》作为我国写人艺术的开创者,向人们展示了一道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最为撼人心魄的是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项羽便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集中全力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其实“本纪”是《史记》中以主宰天下政局帝王为纲,以编年形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项羽并未称帝,司马迁却用《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并且篇目顺序还放在《高祖本纪》之上,从中可看出司马迁对历史史实的尊重,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但司马迁毕竟是一个史学家,不管他多么钟爱项羽,始终不叫感情溢出史实之外,对项羽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中我们可看出项羽性格上特点:既所向无敌又凶残暴戾,既勇敢善战又缺少权变,既仁慈爱人又犹柔寡断,这些相互对立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形成了他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一)所向无敌与性格暴戾

《项羽本纪》中“年二十四”的项羽一出场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学万人敌”自信足以力征万人,看到秦始皇游会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豪言壮语,震人心魄。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莫过于“巨鹿之战”他先是“帐中斩宋义头”号令军中,接着是置生死于度外,破釜沉舟,身先士卒“杀苏角,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诸候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写出了一个盖世英雄的万丈豪气。楚汉战争中,面对善射的楼烦,“项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一瞪眼吓退了楼烦。垓下之围,项羽率领二十八骑逃至东城,“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候“人马俱惊”倒退了好几里。已处于穷途末路,气势尚且冲天盖地。然而勇敢无敌过多,性格就显得凶残暴怒。《史记》中多次写到其残暴一面。从攻襄城“已拔,皆坑之”,再到“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以致于后来,当他“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时,“齐人相聚而叛之”,使得“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于是在最后时刻,阴陵田父的一个“左”,熄灭了楚军东山再起的最后希望。正是由于他的残暴,使他失去民心,进而葬送了自己。

(二)英勇善战与不善权变

作为一代英雄,他勇敢善战,让人敬畏,但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即缺少机智,不善权谋。

纵观项羽一生,从起事后,绝大多数时光在战场上度过,他擅长的是战争,自称起兵八年“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最典型的实例莫过于垓下之围的东城快战,项羽被阴陵田父骗入大泽,只剩下二十八骑,被困于数千汉军的追击之中,为了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许诺“为诸军快战,必三胜之”,接着“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又“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这一战虽是英雄末路,却仍旧酣畅淋漓,表现出永不妥协勇气。

项羽喜欢用堂堂军队与敌作战,却不善于用“谋”,至于如何巩固战争成果,如何笼络将士,收买人心,很少去做。他身边谋士很少。从史料看真正称得上谋士的只有范增。亚父范增以七十高龄跟随项羽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可谓是尽心竭力忠心耿耿了,可是在项羽那儿并不受重视。公元前208年4月项羽在河南荥阳包围了刘邦,这是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范增劝他急攻荥阳,项羽未置可否,陈平略施小计,就离间了二人之间的关系。项羽由此开始疏远怀疑范增,拒绝采纳其正确意见,范增愤而离去,结果客死途中。项羽因此失去了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也失去了这位忠诚谋士。

项羽性格刚直不阿,特别讨厌为人不真诚,他的善恶感很强,完全凭感情决定一切。如司马欣对项家有点好处就封他为王,不管他是不是那块料;对田荣有怨就寸土不封,不管他是不是有实力。只因彭越对人不够忠诚,就讨厌他,尽管后期作战中,粮食补给屡受拦截掳掠,仍不屑与之交好。项羽打仗可说是无往不胜的战神,但缺少政治家的精明谋划,又使他最终走向失败。

(三)仁慈爱人与儿女情长

项羽是残暴的,又是仁慈的,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又时常考虑百姓疾苦,但这种仁慈恻隐之心又是他失败原因之一。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剔除心腹之患的鸿门宴,却因为叔父一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而停止进攻,并且相信了刘邦的辩白,把必然敌意一下子化解了,对范增的几次示意毫无反应。在他看来,刘邦是来谢罪的,又无抵抗力,胜之不武,何况还有之前的兄弟之约战友之情。一念之仁,顾念义气,动了恻隐之心,放虎归山,失去胜利机会,导致了最终失败的结局。

对英雄末路的出色描写当属垓下之围,项羽在丧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担心的只有女人和骏马。这不是贬项羽,只是写他勇武莽夫的另一面:儿女情长。他失败了,但他并不服气更不服输,反复强调“天亡我”。正因为是天亡我不肯过江东重振旗鼓,不肯舍弃那些跟随自己出征却战死疆场的战士苟且偷生,而把头颅送给了追杀他的故人吕马童。这种盖世英雄的气概,正是项羽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

在项羽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的每一项长处都伴随着性格上的缺陷。这些缺陷使他在楚汉相争中功败垂成,留下了让人怆然涕下的千古悲剧。项羽失败了,却成了历代文人咏叹不绝的英雄形象。他展示的悲壮人生,永远闪亮在人类的精神领域。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2005.

[2]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一).修订本,199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2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