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军事理论论文(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33128

【导言】此例“军事理论论文(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军事理论论文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1]。中国梦的有效实施,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无疑是保证稳定的强有力支撑。然而,国防建设并不是一簇而得,需要一代一代人接力前行与艰苦探索。不断推进强国梦的目标,关键在于人才的接力和承续。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

1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从1985年试点以来,高校国防教育已经走过三十年春秋。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有成就,也有困境;有经验,也有教训。整体来看,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向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虽然我们所处的社会阶段仍然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3]阶段,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身体素质、心理承受力和法治教育都有巨大的提升。具体而言,国防教育的特有形式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军事斗争的对抗性、复杂性和残酷性孕育着创造性思维方式;国防教育的技能训练能够增强体质,身体承受力和锤炼心理意志力,同时,国防教育的纪律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从而为严守法治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

国防教育始终以国家安危、民族融入为核心,通过古今对比,中西对照,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情怀。从历史而言,明朝的戚继光抗击倭寇十余载,书写了国家大义;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树立了壮丽诗章。从国外而言,美国对国防教育格外重视,把保卫国家作为“社会的第一勤务”,采用各种手段与方式向学生灌输国家至上的理念,在一些公共场合、体育活动等齐奏国歌,唱“星条永不落”以宣扬国防精神。此外,国际上的一些国家的不当做法也在反面提升着爱国主义教育。诸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修改安保法,军国主义大有抬头之势。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政府隆重纪念,为的就是要国人铭记历史,不忘先烈,要永远保持警惕意识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与自信。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国防教育事关对战争的准备与人才培养。国防教育并不是穷兵黩武,并不是一些西方人士叫嚣的“中国威胁论”,而是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增强民众的国防意识与危机意识,避免“暖风吹的游人醉”的慵懒心理。贪图享乐、居安忘忧,皆为历史教训。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人才精粹,一方面是国防人才力量重要的人才输出地和战略预备队,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也是现代军事之必须。大学生毕业后将会融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以后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由于对社会阶层集中进行国防教育难以实施,因此,在大学期间集中进行国防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在保障体系、组织领导、经费投入以及模式创新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面对国际和平发展的主题,社会多元思想的冲击,大学生对国防教育教育的认知态度不一;同时,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校国防教育资源显得捉襟见肘,造成一些学校对国防教育忽视抑或走走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国防教育思想认知的偏差

高校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以学生为对象,以国防现代化为目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提高高校学生的国防意识与保家卫国的本领。应该说,高校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非常明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不够准确,凸显出了诸多问题与不足。在国防教育的目的方面,一些高校把国防教育的目的仅仅理解为意志力的培养与锻炼,从而忽视了国防教育的重要价值,舍本而求末;有的仅仅把国防教育作为一种既定的程序,设置必修学分,履行国家法规要求,至于实现什么目的,则遭到忽视。更有甚者,一些高校把国防教育作为谋取利益的载体,以军训为依托,收取高额费用。在国防教育的基本方向上,一些高校仅仅是站站军姿,叠下被子就算进行了国防教育,稍微强一些的就是打几发子弹,从而使得国防教育变成了一种点缀,应付差事。在国防教育的布局与地位上,缺乏统筹安排,没有相应的学校与部队的持续合作,缺少实践场地,难以使得国防教育的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和文化课程相结合,更缺少评价体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遭到忽视。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短板

高校国防教育的课程建设存在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程目标的偏差。从2006年新修订的大纲可以看到,国防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从中不难发现,国防教育课程目标主要立足于传统安全,注重理论讲授,技能培养,提供后备人才。然而,随着国际安全问题日益复杂与多样,非传统安全观日益凸出,培养具有新的安全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要求。其次,教学内容设置的不足。当前国防教育内容设置主要有“国际战略环境、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5]五大方面,然而,这五大方面的内在关系并不严整,如果整体讲授,会出现“杂而不精”的缺点;如果单一设置课程,则会导致课程过多,学生任务繁重。另外,课程的设计在整体上过重军事色彩,这与重点培育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协调,容易导致课程违反设计初衷。再次,教学方法的单一。目前高校国防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主要采用“PPT”教学,这样以“点击——播放”模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原本应该生动的国防教育变得乏味,很多教师采用播放影视资料的方式加以弥补,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在于如果选择出现针对性,容易导致学生认为教师有偷懒之嫌。很少有老师采用书写论文,评点时政,分组讨论等模式。这样仅仅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很难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也难以对国家安全给予应有的重视。最后,教师培养严重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国防教育的讲师,大部分是兼职性讲授。高校国防教育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兼有政治学、历史学、地理科学、逻辑学与军事学等方面的基本基础,兼职教师基于自己理论的不足,容易出现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无法引导学生对国防安全的深入讨论,更由于学生多、课时短等问题,使得国防教育虚于形式。

高校国防教育训练组织还需提高

训练组织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保障,是高校国防教育成果的支撑。但是,一些高校的训练组织不容乐观,还需提高。其一,从军训领导机制来看,很多高校的军训管理机构规范性不足,军训采用学校与武装部合作,将军事教研部单列的高校很少,缺少配备的军事教师队伍,军训期间,仍然是辅导员管理体制。在硬件设施方面,“三室一库”建设滞后,许多高校缺少投入,致使出现无序状态,随意性很大,难以长期落实军训成果。其二,从后勤保障来看,由于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军训时间的集中,往往出现“撞车”现象。从军训的形式来看,存在两种模式,即:“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是进入军营,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军旅生活,真实体验军人作风。然而,随着学生的增多,这种方式在大部分高校很难实施。而“请进来”的方式,条件好的高校请军校学员给大学生军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但是公共实施的不足,军事场地、器材的短板,射击训练无法开展;缺少军事地理教学模型与战术教室,使得很多教学形成虚设,以走对列的军事模式很难让学生感受军训的真实生活。其三,从军训评价方式来看,军训的效果如何,有调查显示:“有34%的人认为‘体能得到了锻炼’,%的人认为‘培养了坚强意志’,%的人认为‘培养了协作精神’,%的人认为‘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的人认为‘增强了国防知识,培养了国防观念’,还有7%的人认为‘没有多大收获’”[6]。从中可以发现,调查显示的只有%的人认为增强了国防知识,这与军事教学的目标有很大差距。另外,在今天很多高校中,军训的评价体系相当模糊,整体队列展示,汇报演出成为主要模式,全员过关,缺少层次。这种评价方式,虽彰显了整体协调性,增强了整体荣誉感,但是在个人方面,难以做到有效测评。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寻求各种借口,逃避军训,但并不影响学分取得。正是由于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军训成果并没有得以承续,难以长久地发生效力。

3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应对策略

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还需寻求破解之道,从而使国防教育能够得到深入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服务国防

高校国防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防的具体实际,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规律,做到增强国防意识,服务国防,形成优良作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国防事业献计献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向,十八大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7]因此,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得思想政治成为国防教育强大的推力和助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做到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4]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建设国防教育实施平台,突出国防教育的特殊性,走培养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国防教育虽然具有多种功能,但是如果面面俱到,那么就难以把握重点,从而造成目标的迷失与错位,使得国防教育难以落实。在高校国防教育多重功能中,服务国防是其首要目标。在服务国防大视域下,提高政治素质、培养国防精神、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目的是为国防服务,而不能相反,如果国防教育成为一些院校的为了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意志培养,这就偏离了国防教育的方向,就是非常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仅仅是国防教育的一个环节。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风,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国防首位意识,才能本末兼顾,才能胸怀大局,关注国防,立志成才,保家卫国,才能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综合性人才。

突破传统教育课程藩篱,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专业人才

当今国防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多方面领域安全,并不仅仅是军事领域的对抗。例如,苏联的和平解体,美国空袭伊拉克战争,美国的窃听事件,都深层次改变着传统型国防安全。另外,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社会呈现出碎片化发展方式,在军事领域,表现为恐怖袭击等令人难以预防的新式安全。在这种传统与非传统相互交织的时期,在当今西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的步伐中,我们的国防教育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使得大学生要具有全局的视野、批判的眼光、进取的精神与危机意识,要突破传统国防教育的藩篱,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观,从而符合新时代国防战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的国防教育,如同列宁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此,国防教学的内容要根据时代变化,顺时发展,把握时展逻辑与主体,优化国防教育内容。诸如,增设非传统安全、网络安全、海洋安全、大国关系等方面的课程与专题讲座;调整教学模版,缩小浓厚军事色彩的篇章,增加信息化教学比例等等。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单一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首先,军事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教学上,不能以军事理论论军事理论,而是要打破学科壁垒,打破学生专业界限,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要运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实践优势,达到教学相长。例如,开展读书辩论会,小组讨论,对历史事件、当今热点进行案例分析,探究归纳,集中讨论,书写报告等形式进行,从而使得学生的课外与课内学习,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起来。在师资上,随着高校的扩招,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容乐观,这就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明确教师的从业资格,使得替代者难以达到相关要求,有学者指出可以试点国防教师资格考试,能够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使得有志于从事国防教育的优秀人才任教。第二,加强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目前,国防教育的研究生层次培养挂靠在高等教育学下,相关本科专业并没有单独开列。因此,可以考虑把国防教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培养具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层次化人才,实现专业化。第三,促进各省人民武装办学优势,发挥其特色优势与特色专业。

组织体系要责权分明,保障有力,评价科学

高校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军训,深刻认识到军训是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自觉把军训与学生学业统一起来,高等院校作为组织大学生的主体,要积极主动与承担军训部门的军队沟通,成立分管领导小组,诸如采取联席形式,有学校校级领导、武装部、保卫处、学生处与辅导员等相关人员参与,制定军训计划,做好管理协调工作,从而使得各司其职,责权分明,确保大学生军训的顺利开展。抓好大学生军训,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组织保障的效果关乎学生军训的质量。因此,军训的保障要在经费投入,硬件设施的配置上做好文章。在经费保障上,要把军训经费纳入高校经费予以保障,实行全额拨款,确保军训的顺利进行;在硬件设施上,首先,搞好场地保障,扩大基地投入力度,尽可能地改善军训条件,为军训以及后期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射击项目,可以向部队和军训指导小组申请使用枪支,购买所需器械。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检测军训的实施效果。军训的实施效果评价要涉及到军事的思想、技能、知识与素质,这里面既要显示整体,又要关注个体;既要单方面测试,又要进行系统性评估。在方法上,可以进行整体性的汇报演出,也可以进行个人展示;既可以进行文化测试,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多种方式。另外,要实现军训效果的长期性,就不能仅仅关注目前效果,同时也要有后期规划,主要包括对高年级大学生的后续培训,诸如开展国防报告、军事讲座,提高大学生对中国国防安全的关注度与责任感,使得高校军事教育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为实现中国的强军梦、强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俞念胜 操国胜 单位:池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国防教育篇2

国防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就是为了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脊梁,加强对其进行国防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的大学生的军事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中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必须要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国防教育思想认知存在偏差

高校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对象,以国防现代化作为目标,以爱国主义作为重点,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目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高校把国防教育的目的仅仅理解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忽视了其原有的价值。还有的高校甚至只是把国防教育当作一门必修课程来看待,只为了完成国家的要求,也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觉得上完课程就可以了。甚至还有的高校把国防教育作为谋取利益的载体,以军训作为理由,收取学生高额的费用。这些都是目前高校中对国防教育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国防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国防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大部分的高校还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主要是对国防教育的理论进行介绍,尽管大部分课程都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换汤不换药,依然是纯理论知识的介绍和讲解,缺乏案例讨论、模拟战争等一些互动性和游戏性的课程教学设计,并没有真正做到课堂的生动化和多样化,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的,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别提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了。另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合理,教学的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也没有系统化和针对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都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是极为不利的。

二、应对策略

(一)更新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观念

作为高校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立足我国国防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的规律,不断更新传统国防教育的观念,创新教育模式,积极建设国防教育实施平台,在教学中突出国防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正确把握国防教育的目标、重点和目的,将服务国防作为首要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国防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抑制作为目的,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要求,必须要寻求突破,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要打破学科的壁垒和学生专业界限,与其他专业有效的结合起来,各自发挥个自己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应用启发式、引导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师引导。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读书辩论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对历史事件、当今热点进行案例分析,探究归纳,集中讨论,书写报告等形式进行,从而使得学生的课外与课内学习,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起来,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高校要明确教师的从业资格,确保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够符合国防教育的要求,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作为高校应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完善国防教育的评价标准,有效的检验学生国防教育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效。在评价中要设计到军事思想、技能、知识与素质,既要对个人进行评价,也要对集体进行评价,既要做单方面的测试,也要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同时,还要完善评价的方式,确保评价的方式合理化、多样化,这样才能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效。

作者:张俊辉 单位:常州工学院

高校国防教育篇3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更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我国的相关文件也明确规定: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高校国防教育,也是高校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是以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为主要教学方法[2~3],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也依然潜藏着诸多弊端。若这些弊端不能及时全面的改善,不仅会影响高校国防教育的推广,而且也不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1论述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缺乏重视

我国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课程中,由于对国防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之在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4],因而造成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作用未能全面的体现。我国高校也普遍认为国防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不大,与培养素质人才也没有过多的联系,部分高校只是敷衍式的开展一些军训来训练大学生,或开展一些低层次的军事理论教学来教导大学生,这些错误的观念都导致了国防教育的教学效果不能全面的体现。高校国防教育本应是一种高意义、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其目的是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在帮助大学生树立保卫祖国、热爱祖国、奋斗不息、勇于献身的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建立起一种献身祖国国防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85%以上的高校已建立了军事教研室,但仍有15%左右的高校还未建立独立的军事教研室[5]。同时,在已建立军事教研室的高校中,仍有超过40%以上的军事教研室,是从属于高校武装部而不是独立存在的,这种从属关系致使国防教育不能有效的开展国防教学。此外,还有一部分军事教研室已着手与高校其他部门进行合并。此举不仅要求高校军事教研人员要负责日常的科研和教学外,还要负担与军事教研无关的工作,最终致使高校军事教研人员分散了精力和时间,影响了军事教研人员正常的科研和教学。

缺乏高素质的军事教研人员

我国高校虽然都配备了军事教研人员,但从整体上来看,目前的师资力量依然很匮乏。在我国157所高校中[6],一部分高校甚至还没有配备专业的军事教研人员,军事理论课的教授还是通过外聘军事教研人员进行国防教学。笔者通过对全国157所高校的942名高校军事教研人员的调查发现,全国高校的军事教研人员均存在职称或学历偏低的现象。如表1,表2所示。

2对策

重视国防教育

我国高校应关注国防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军事教研人员不仅健全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且还帮助大学生树立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为我国的国防事业提供优秀的国防生。

全面建设国防军事教研室

在健全国防教育机构上,部分高校应尽快成立单独的军事教研室。而已成立独立军事教研室的高校,则需确保高校军事教研室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我国相关政策已明确规定,军事教研室是高校领导的主要军事教研单位,而不是从属于其他机构的附属机构。因此,需完善我国国防教育体系,加大建设国防军事教研室的力度。

提高军事教研人员素质

我国高校在面对缺乏高素质军事教研人员的问题时,首先,应招揽一匹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且与国防教育相关的人才,来壮大军事教研人员的队伍,构建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军事教研人员队伍。力求使军事教研室的职称比例与国家要求的相符合,并对军事教研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其次,高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现有军事教研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并使军事教研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为更好的开展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3结语

笔者深信不疑的坚信,只要我国政府高校重视高校的国防教育,并加大投入力度,就可以为国防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各级部门与军事教研人员的相互配合下,也一定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来促进国防教育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我国培养出优秀而全面的国防生。

参考文献

[1]冯军,李凤紊。大学生国防教育宜“去教育”——北京六所高校专武干部热论高校国防教育[J].中国民兵,2010(1):24-25.

[2]黄乐。浅析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3):97-98.

[3]任宏权。高校国防教育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92-93.

[4]贺幸平。信息化战争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问题的症候透视[J].湖南社会科学,2009(4):153-156.

[5]陈永光,曲涛。高校国防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56-58.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上5篇军事理论论文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军事理论论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2

关键词 高校大学 征兵 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in adapt to construct information-based troops and win information-based war, our nation have drawn up and carried on policies of encourag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join the the process of pushing forward these policies, we have also discovered some poor aspects tha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enlisting soldiers; policy system

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赢得战争的是人而不是枪”。①军人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是未来战争中致胜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兵员主要以没考上大学的初、高中青年为主,这就造成了我国军队兵员文化素质和水平较低的状况,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征召高学历、高水平兵员参军入伍,提高兵员素质,是我们必然选择的一条道路。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的实施,大量高校大学生走进军营,充实到军队建设的各个岗位。大学生参军入伍有效地改善了部队官兵的知识结构,解决了我国兵员素质较低的状况,对于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信息化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高校大学征兵政策落实和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不断改进的方面。

1 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高校大学生征兵相关政策体系的设计和制定无疑十分重要。其设计和制定水平的高低、相关内容是否全面、细致,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对于能否有效、高标准地开展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从目前国家层面的政策看,涵盖了征兵标准、基本程序、思想教育、培养使用、保障措施等环节,在宏观指导和具体操作环节都进行了原则性的、规范性的规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征兵对象的专业、学历层次、学业成绩和在部队如何使用缺乏具体标准和规定,致使专业不对口、学习成绩一般以及大量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参军入伍到部队,许多大学生士兵并没有分配到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也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使自己在高校所学没有用武之地,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与制定和实施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的初衷有较大落差;二是对地方制定本地区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方面的监管和统筹缺失缺位。各地方高校大学生征兵措施和有关规定有所不同,导致地区性差异,不利于统筹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项政策的权威性。例如高校大学生征兵的优惠政策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富裕地区各项经济补助、资助比较丰厚,比如深圳大学,2016年大学生当兵两年可享受政府优抚金、职业补助金万元,深大四年学费代偿或免交万元,退伍复读可享受研究生标准的生活津贴每年6000元,如读3年就是万元,还有其他津贴和奖学金等。而有些地区则没有。关于优抚金如何发放、额规定各地政策也不一样,有的省规定高校大学生士兵的优抚金由学校所在地政府发放。而有的省则规定优抚金由学生原籍政府发放。三是退伍时间与大学生复学时间衔接不紧密。非应届毕业大学生参军入伍的退伍后还要返校^续完成学业。学好专业知识、顺利毕业是高校大学生士兵的核心利益。目前,我国现阶段军人退伍时间为每年冬季11月底,而入伍时间为每年的8、9月份,两者恰好错位半年,给大学生士兵返校复学带来不便。

2 培养使用的相关政策不够健全

当前我军正处于改革调整的关键时期,其核心目的和宗旨就是要实现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提高部队战斗力,打赢未来战争。现代军队高度技术合成、高度数字化水平、高度信息化程度、高度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指战员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背景。从当前情况看,高校大学生征兵只追求高学历,甚至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接触专业学习即参军入伍,对高校大学生士兵的使用、培养、管理缺乏相应细则。导致应征入伍的高校大学生只是呈现出学历高、专业多的表象,而实际上在操作层面没有达到按需设岗,按岗征兵,学用一致。一个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校入伍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与普通士兵没有太大差别,从入伍基础训练,再经过技术培训后充实战斗岗位,从实践操作层面上看,大学生士兵并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同样会耗时长,投入成本大。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士兵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从岗位分配、评先评优、推优入党、考学提干都不同程度的向大学生士兵倾斜,容易使非大学生士兵产生失落情绪,甚至对大学生士兵产生不友好、敌对情绪,影响部队健康、团结、友爱、纯洁的内部关系,不利于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另外,部队对高校大学生士兵的管理体制不够成熟和健全,对高校大学生士兵大量参军入伍带来的部队内部关系影响缺少对策。大量高校大学生参军入伍进入军队是我军历史上所没有的新的现象,既要看到大学生士兵所具有的良好文化素质给军队带来的积极因素,也要看到对高校大学生士兵的管理教育必然是对军队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挑战。高校大学生士兵年龄大、经历相对丰富、视野较为开阔、思想活跃、心理隐蔽性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成型,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方式势必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增强针对性、有效性。目前,一些基层带兵干部延用惯性思维管理大学生士兵,甚至使用早已过时的“土方法”,应该看到这些“土方法”、老经验、旧套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许能发挥作用,起到良好效果,但是对于大学生士兵这个群体和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不合时宜,管理效能低下,不能有效激发和提高大学生士兵的积极性。

3 国防教育的法规制度有所缺失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对大学生参军入伍认识不到位,片面以完成征兵任务为目标,并没有把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当成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爱军尚武风气的契机,缺乏了解和学习征兵政策的动力和热情,在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时重视程度不够,形成了征兵宣传教育八月来了九月走的局面,没有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应有的功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校国防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爱军习武精神的主阵地、主战场。然而国家征兵政策与高校国防教育的衔接、规范、指导不够,往往形成高校国防教育和征兵政策“两张皮”的现象。在高校中,特别是非军警类、非军工类高校普遍认为国防教育可有可无,与人才培养没有必然联系,开展入学军训走过场,开展军事教学走形式,开展技能训练不认真,没有投入应有的人力和物力,国防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防历史知识淡化,课堂上对于国防历史知识的授课和讲解不够,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高校大学生难以形成正确国防历史观;二是军事理论和军事知识灌输少。高校大学生对国防和军事知识了解少,仅限于从网上和影视作品中得到的一知半解,小初高阶段,课堂教学中军事常识几近空白,高校阶段又不能进行有效补充和加强,那么大学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国防观念,难以形成爱军习武的良好风气;三是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弘扬缺失。高校外来文化气息充斥校园,相应地爱国主义精神有所淡化,当兵卫国、保家卫国情怀培育的土壤和氛围不浓,崇尚英雄、建功立业的话题在高校鲜有耳闻。四是高校军事训练少。入学阶段的军训结束后,大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再接受军事方面的专门训练。而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既是作为一名现代公民应具备基本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的国防观念。五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不够齐全配套。从事国防教育教学要求有良好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例如行军地图、沙盘、射击场、400米障碍场等。这些设备设施是提高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条件。开展防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国家及各高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加强了国防教育教学设备和设施的建设。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保障经费不足;投入跟不上学校国防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学器材、设施、场地不足;难以保证正常的训练及教学任务完成,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软硬件不配套;教学设备更新不及时、不先进、不前沿,教学容量小,科技含量不高等。

注释

① 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领导干部国防知识简明读本[M].北京出版社,2002:221.

参考文献

[1] 徐敏。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学位论文,2007.

[2] 徐益。全日制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创新思路与管理模式探讨――以上海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硕学位论文,2010.

[3] 梁清荣。高技术条件下在校大学生入伍制度研究――以武警某部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2013.

军事理论论文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however, in the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faced and solved.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engaging in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optimization principle in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ing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military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问题;原则;优化对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ilitary theory class;teaching;problems;principle;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44-02

1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鉴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以及机构设置和编制体系不够科学等,造成我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军事教师培训途径相对单一,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比较困难。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不断丰富并更新其理论知识,同时应经常创新教学方法,然而,在近些年,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对此项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造成军事教师培训途径不丰富,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师的的岗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工作,在教学方面,军事教师单凭自身的学习,不能及时地更新知识,难以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在我国军事理论课的研究中,学术研究的浓厚氛围难以形成,缺少与此相对应的学术期刊,没有理论研究的条件,并且缺少学术研讨活动和横向交流的机会。大部分军事教师并没有自觉地进行理论研究,有些教师甚至还未公开发表相关论文,不但不可以形成自己的学术成果,而且还会使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高职院校军事教师队伍建设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其一,军事理论课教师缺乏深厚的军事素质。作为高职院校理论教师最主要的业务素质之一,军事素质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军事战略知识、现代战争知识以及军事思想知识,然而,多数军事教师的军事素质并不博厚,继续提高,从现实情况看,军事理论教师还没有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军事知识,缺乏以活跃的灵感、创造性的想象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为特征的创新性思维;其二,军事教师编制难以落到实处。有些高职院校有编制无人员,其他人员占了军事教师编制或者有编制有人员,但是军事教师数量十分不足,且多数是兼职,同从事军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最后,军事教研室建设不规范,军事教研人员结构不合理。有些高职院校将军事教研室设在学工部或保卫处,有的合并到体育部或者将武装部降格为科级,设置直接撤销,将军事理论教学列入人文教育范畴;同时,高职院校还有根据年龄、职称、学历以及科研组织能力对人员进行梯次配备,导致从事军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难以担负教学任务;同时部分军事教研室办公条件有待提高,所购买的相关教学资料经费难以落实,同其他教研室相比,具有较大反差。

对军事理论课计划安排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很难纳入教学计划。有些高职院校对军事理论课的开设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措施不力,使得军事理论课在教学计划中很难同其他课程有同等待遇与地位;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后,仅仅借着短期军事技能训练期间对学生讲解些基本军事知识或者开设军事理论讲座;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军事理论课中,不能够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相关规范,存在压缩课时的情况,军事理论课被“边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教学质量。

2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优化原则阐述

军事理论课教学不应整齐划一,要灵活多样,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军事教师要科学认识军事教学的特点,结合自身因素,发挥整体优势。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以下三条原则:①时效性原则。根据我国相关教学规范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只有36学时,对于庞大的军事理论体系而言,授课时间不多,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收到效果,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军事理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②系统性原则。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军事理论知识体系的的内在要求,系统地运用教学方法,在军事理论教学中逐步形成以某些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体系;③内容和方法内在统一原则。军事理论教学的优化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中心,有针对性的、科学地采取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内在统一。

3 加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优化对策研究

加大军事教师培训力度,理顺军事教师编制体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做好军事教师培训及其进修工作。鉴于军事理论的特殊教学规律以及对教师军事素质的要求,应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才能适应。军事教师培训机构的设置能够通过军事部门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机联合的形式,对军事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负责,并对培训计划进行共同研究,同时,为有效提高军事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也可采取“轮训”的方式对军事教师进行培训,此外,高职院校为适应军事理论课学科发展的需要,还应逐步确立国防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落实军事教师的编制。具体而言,在军事教师编制体制理顺过程中,基于政治高度,将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并且在配备军事教师中,应按照其自身特点,并以其他教师的任职条件作为参照,秉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担任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军事理论知识,加强教学理论研讨,增强学术研究氛围。

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高职院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其突出特点是传授军事知识和进行国防教育。鉴于教育目的的综合性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受到教学课时的约束的影响,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要创新其教学模式,以适应军事理论课特点。军事理论是有关战争与军队的概念、原则、原理等的理论体系,其每一章节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军事理论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传授国防法规、国防历史和国防思想等基本知识,内容多、涵盖面广,军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依据各章节的具体特点,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选择主要章节,以讲授法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有的内容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进行教学实施,科学优化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军事教师与派遣军官的合作,聘请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军官到校,将新的思想理念同高职院校军事教师进行交流,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针对军事理论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要将趣味性、知识性和理论性相结合,通过战例和相关事例说明所讲授内容,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且通过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军事理论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例如,在讲解一些高技术武器装备时,军事教师可以将讲解同影音材料相结合,可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增强教学效果,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此外,如果学校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军营和一些实用的武器,以此培养他们的国防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素舟。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科技信息,2012,35.

军事理论论文4

Abstract: Presently, university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profession existence question, serious influence university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quality. Must improve the university military theory class quality of teaching, must strengthen the military teacher troop the construction; Must aim at university student's characteristic, the renewal, the enrichment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content, enhances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The improvement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s ways and means that cause the military theory class become more spirited. Improvement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st content and form, through test promotion military theory class quality of teaching enhancement.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课 教学创新 教学质量

Key words:University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innov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作者简介:陈世利(),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国防教育系)讲师,本科, 主要从事国防、军事理论研究。

一、加强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普通高等学校应尽快落实军事教研室的编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军事教师。”。[1]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把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军事理论课应按什么样的比例配备教师,现在还没有规范性的文件规定。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军事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按学校年招生人数和学校军事教育具体情况配备,比较符合高校军事教育实际需要。年招收2500―3500名新生的学校配4―5名教师;3500名新生以上的学校配6―8名教师比较适宜。

二是切实搞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师培训和进修工作。军事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可采取教育行政部门或军事部门依托军事院校直接进行培训。也可利用现有相关专业招收国防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或举办在职攻读国防教育方向的硕士学位班,培养高层次军事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的对军事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短期轮训,特别要加强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把计算机知识、技能和辅助教学能力的培训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突破口,提高教师获取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军事课教学水平和任教能力。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把军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实施规范化管理,切实解决军事老师职称评聘问题。

二、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共同中介,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供智力价值高的教学内容。[2]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2007年2月教育部、总参、总政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规定了五个方面,有18项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为36学时。在一个时期内,《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相对稳定既符合课程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实施课程教学和评估的客观需要。但是,随着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加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新军事革命正朝着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宽度的迅猛推进。教学内容超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和教材,则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教学内容不变则不利于教学的深化和教学目的的最终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远不足以详尽地讲授这五方面的全部内容。同时大纲也规定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课特点,适当调整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3]这就客观上存在着要科学设计军事理论课课题问题。

一是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世界政治军事密切相关,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此它的内容、知识体系是动态的、发展的。应该对现行教材进行梳理,对军事思想、中国国防等基本知识部分予以保留的同时,删减与时展不适应的内容,把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外军事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进去,尤其是增加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具时代特色,让学生在军事课上了解最新的军事动态。例如,大纲上规定的精确制导武器、电子对抗技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等课题,目前都与信息化战争这个课题相关联,可以合并到信息化战争课题中。

二是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涉及的内容、知识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科学设计。精选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各章节的具体特点,各有侧重,科学加以优化。军事思想部分,应以军事思想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发展史和主要人物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古代与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国际战略环境部分应以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热点问题重点,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国防意识;军事高技术部分应以我军的高尖技术为主,鼓舞学生士气,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信息化战争部分应以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为主,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中国国防这部分,以了解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为重点,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

三是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军事理论课的内容大多与各专业教学内容不直接挂钩,要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必须把学生最关注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使军事理论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军事教师要及时跟踪了解时事形势,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发展变化,及时搜集、整理有关时事性资料,为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改进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是对理论性强,抽象思维多的课程内容,宜采用教师讲授与提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地、系统地阐述知识,学生可以用较少的精力,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掌握课程的理论体系,把握学习重点。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讲一些本专业在军事上的应用的问题。如给计算机专业学生讲军事高技术,可重点介绍计算机网络信息战理论;"黑客"、计算机病毒在信息战中的运用等内容。由于有了专业基础,学生会觉得亲切,理论即使适当深一点也容易接受。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制作指导型多媒体教学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图解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还可充分运用视频动画技术,插播影像资料,提高教学软件的动感和流畅性,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二是对常识性的课程内容,可采用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施行辅导的模式进行。军事理论课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将一些理论性不太强、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避免教学浪费;对当代热点问题,则采取讨论与探究结合的方式,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探究中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里只起辅导作用。

三是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上课堂,开展网络教学,采取“讨论式”、“解答式”、“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在网上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学生通过网上课堂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该课程的学术研究动态,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实践证明,军事理论教学实现网络化教学,不仅节约财力、人力,而且提高了军事理论教学质量,必将成为军事理论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同时将自学、讨论、观看影音材料、探究式、实地参观、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四、改进军事理论课考试的内容及形式

一是考试内容遵循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原则。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知识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的载体。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茫然实践是“空中楼阁”;但没有广泛、深入的实践,而一味地学习理论是“无源之水”。因而,军事理论课考试的内容,应遵循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原则。

二是试题的形式遵循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侧重于主观题的原则。主观题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主要以论述题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国际军事形势、军事高科技的发展趋势等问题的阐述,谈自己的观点和设想。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的实质是考查学生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是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侧重于主观题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其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分析,理性地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三是考试成绩遵循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侧重于平时成绩的原则。考核成绩是指军事理论教学结束时以试卷形式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平时成绩指在军事理论教学期间及非教学期间参加涉及军事知识的校园文化活动情况。随着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军事教育的形式、手段、途径多元化后,撰写课程论文将成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方式,得到普遍运用,届时平时成绩以课程论文的水平为主,是最为理想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第八条。

[2]王高生,吴道全。浅谈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整体优化。《学生军训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41-249

军事理论论文5

关键词 军事理论课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军事理论课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理论课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多方面育人的功效,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教育活动,具有其它教育形式不能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军事理论课教学活动,可指引当代大学生加强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纠正学生“盲目西化”的风气,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军事知识的同时,拓展军事领域视野,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现代化国防观念。

在高校长期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足、学时有限、教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当前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普遍偏低,部分军事理论课老师照本宣科,存在“填鸭式”教学,出现说教、单向灌输的局面,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很大程度上遏制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地位应得到重视,如何改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而探究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也显得尤为必要。

1科学制定教学体系,确立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对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缺少足够重视,部分高校的军事理论课大纲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甚至没有大纲,这将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军事理论课教学,并不断构建科学的、健全的教学体系。

科学规划,完善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课主要包括军事思想、战略环境、等教学内容。可对军事理论课课程组教师进行分组,将军事理论课分章节分配到各组教师,由各组完成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授课形式等。此外,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严格落实好军事理论课36学时的教学时间。由于军事理论课的学时比较少、内容较多,因此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例如,军事思想部分应重点讲解主要人物的军事思想和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国防部应以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和国内外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意识。教师应避免教学内容陈旧,要以最新的时事和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注重开发学生的明辨能力和创造精神。

健全机构,强化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一个稳定健全、科学合理的机构是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托。首先,要成立军事理论课教研室,并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配备一支多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其次,要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就要有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团队。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严格建立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理论水平精的教师队伍,并依托军事理论课教研室开展教学活动。

严格管理,健全军事理论课管理、监控制度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探讨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对军事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讨教学大纲、授课思路和重难点,讨论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课件制作等。

2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军事理论课教学新途径

当前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数以传统的单向灌输式为主,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进行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探索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积极创新,努力探索新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

钞群英等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运用所有教学要素和资源,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即教师要综合运动多种教学手段、立体化措施,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感染力、辐射力。它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使教师传授、学生反馈、双向交流有机统一。

以学生为本,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讨论、主体演讲、启发式提问等形式,在课堂上注重引用具体事例和战例,调动学生自主地分析判断,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可摆脱“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思维定势,激发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融入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来。此外,要积极构建教师辅导、指导的主导角色和学生主体性角色模式,在倡导教师的指导性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抵御状态”,努力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3改进教学方法,健全军事理论课考核体系

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下转第59页)(上接第51页)。在教学方法上,对于一些需要运用抽象思维、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制作形象化、图解化课件,播放影像视频资料,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形象。对于一些理论性不强、容易理解的常识性内容,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方式进行。

强与军事院校的合作,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军事院校的教师军事理论素养高,掌握最新的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对当前军事形势有着独到的理解和看法。邀请专业的军事领域专家讲授军事理论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军事相关信息。通过与军事院校教师的交流,也必将提高地方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质量。

多措并举,完善军事理论课考核体系

考试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教学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军事理论课的考试形式及内容。考试遵循的原则为理论与实践并重,侧重于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考查。其中,理论知识以主观题考查方式为主,以简答、论述、辨析等形式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国内外军事形势、时事热点等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考查学生运用军事理论知识的能力,以考试为契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军事理论课最终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可由上课出勤、撰写论文、参与军事知识竞赛等部分组成。

综上所述,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统筹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完善军事理论课考试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为国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水根,钞群英。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9(6).

[2] 恽安平。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现状及对策初探[J].文教资料,2009(11).

[3] 潘建美,赵保宁。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1(7).

[4] 陈世利。关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09(8).

[5] 钞群英,徐水跟。高校军事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长沙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

[6] 朱晓峰。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创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7] 白国仁。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创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3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