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目标(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48976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小学语文教案目标(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小学语文教案目标【第一篇】

1、研究意义

创新能力,是人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一定民族和作为一定民族成员的个体的创新能力,总是在本民族文化的背景和根基上,特别是在掌握运用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言的教育,或母语教育,与培养中华民族新一代成员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研究中小学语文教育为什么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初中语文教育应该怎样深化改革,实现自身的创新。这是本课题的要义所在。

2、现状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学生满堂问,淹没了教学的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提升。

3、解决问题

要让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在课堂这一主渠道上得以落实,就得实现一个根本转变:要由重串讲串问、重知识结论的传授灌输给予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结合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参与,主动求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研究目标

教师通过课程内容,运用启发创造思维的方法,鼓励、激发学生运用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特殊才能进行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合作探究,从而使知识更具有完整性、丰富性、深层性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为: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各施所长;自主研究——质疑问难;合作探讨——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2、学生目标

(1)认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创新动手实践。

(2)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探究,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的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3、教师目标

(1)加深教师对创造教育意义的认识,提高坚持实验的自觉性。

(2)提高教学效益,以及实验研究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1、学习创造教育理论,搜集典型经验材料,学习优秀教师实践经验。

(1)阅读有关创造教育资讯的杂志期刊,重点内容作摘录。

(2)充分利用杂志、期刊以及网络资源搜集创造教育典型案例,学习经验,取长补短。

2、将理论研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新热情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和发展的心理环境。

(2)引导创新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性学习,鼓励学生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在表达中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挖掘学生身上的创新潜能

(3)、及时总结反思,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时总结经验,不断积累经验。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可计数,有几点特别需要改善的的地方:教师的主导角色把握不准,尚未达到收放自如;课堂教学重形式,轻质量,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华而不实;缺乏教学机智,教学艺术性等等。针对这些弊病要对症下药,逐一攻破,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

(4)、注意实践资料及成果的积累,凡重点实验内容的教案及课后反思都细心保存,为自己建立资料库。

(5)、成果形式:撰写实验课例以及科研论文。

小学语文教案目标【第二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 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 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诵读,咀嚼涵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

⑵ 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感,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3、德育目标:

这五首诗,或忆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深刻体会诗人的胸襟抱负。

多媒体

二课时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迭出,可谓是中华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么请多读读诗吧。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1、简介作家、作品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出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谢。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2、指导朗读,初步感受

⑴ 教师播放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请字音、节奏。

⑵ 教师指导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重音。

⑶ 师生对擂,比赛朗读。

师:同学们,生活中挑战无处不在,敢于挑战,勇于超越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哪位同学有胆量跟老师比赛,比一比谁朗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欢迎挑战,携手前进。(师大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概述诗意。

4、品味名句,感受哲理美。

师提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为人们传诵的名句。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师引导学生见仁见智,从不同角度欣赏,品味名句)

师总结:这两句诗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诗句具有普遍意义。它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的事物必将代替用旧的事物,前景是无限美好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5、小结。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句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的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借题发挥。

3、学生借助注释,感知诗意。

4、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多媒体显示)

⑴ 请用自己的话概述诗意。

⑵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⑶ 全诗最精彩的是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5、小结

这首诗是咏史诗,由“折戟”的发现引发议论,作者的见解独特,眼光敏锐,诗中也反映了作者的豪爽胸襟和非凡见识。

6、学生齐读,进一步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

1、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历史故事。

师: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这首诗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以此诗明志。

2、学生推选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范读这首诗。

教师提示: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应重读加点字。

注意读出情感。全诗交织着忧国之痛和愿为国捐躯的满怀豪情,语调慷慨激昂。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合作研讨,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任选这首诗的任一联,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师提示:可从词语的锤炼、修辞的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重点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联。

5、拓展延伸

请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学生尝试自己制作配乐朗诵带,互相听读、品评。

个体抽查与集体背诵相结合,全篇背诵与名句背诵相结合。

1、导入新课

以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渲染情境。

2、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⑴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风格独特,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⑵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写的,苏轼与其弟自幼感情深厚,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先后被贬出京,到宋神宗熙宗九年(1076年),兄弟俩已有七年未能见面。中秋之夜,苏轼仰望天上一轮圆月,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压制,仕途不得志,与兄弟远隔一方,不能团聚,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3、初读全词,感知内容

⑴ 教师范读,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⑵ 学生明确节奏的划分。(投影显示)

⑶ 全体朗读,师指导点评。

4、再读诗作,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研讨。

5、品味诗作,体会诗情(多媒体显示)

⑴ 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二者的联系何在?

⑵ 诗人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想到了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⑶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诗句上?

6、想象意境,赏析名句

⑴ 学生反挥想象描绘意境(师可示例)

⑵ 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

(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7、拓展延伸

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苏轼本人,请配合表情、动作、内心独白等再现诗人赏月的意境。

8、小结

1、作者及背景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本首选自《金元散曲》,是张养浩散曲的代表作。潼关,古代关名,在陕西东部。此关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怀古,对古人的事迹有所追念和感慨。

2、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分组讨论释疑,小组无法解答的问题请全班解答。

3、悟诗,体会诗情。

教师提问:这首散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明确:这首诗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全诗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无论是兴是亡,都给老百姓带来沉重苦难的事实,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4、品诗。用审美的眼光鉴赏诗歌,选取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

学生自由发言。

5、学生背诵这首散曲。

6、拓展延伸

请学生结合有关历史资料,纵观各个朝代的兴衰以及该朝代的人民生活情况,谈谈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这一课学的五首诗歌,它们或沉郁豪放,或慷慨激昂,或乐观旷达,或深沉感慨。它们似乎把我们带进那历史的长廊,与诗人一起忧伤一起嗟叹。让我们虔诚地接受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诗情将会更加勃发,前进的脚步将更加稳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坎坷遭遇──凄凉地 弃置身

慨叹身世──沉舟

归来感慨──闻笛赋 烂柯人 病树

席间赠言──歌一曲 长精神

《赤壁》

前两句──兴感之由

后两句──借题发挥

《过零丁洋》

回顾一生──沉痛

国破家亡──悲愤

慨叹眼前──恐惧

以死明志──慷慨

《水调歌头》

问──归──舞

旷达

怨──释──愿

《潼关怀古》

凭吊古迹──峰峦、波涛、宫阙

抒发感慨──兴,亡 百姓苦

小学语文教案目标【第三篇】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六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

5、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习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6、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四字格里书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愿意与别人交谈,声音清楚,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6)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5、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7)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8)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9、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周(9月1日-4日) 入学教育a o e i u y w

2周(9月5日-11日) b p m f d t n l复习一

3周(9月12日-18日) g k h j q x z c s zh,ch,sh,r,

4周(9月19日-25日) 复习二,ai,ei ,ui ao,ou iu

5周(9月26日-30日) ie ue er复习三

庆祝国庆

7周(10月10日-16日) an en in un ,ang eng ing ong

8周(10月17日-23日) 复习四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9周(10月24日-30日)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10周(10月31日-11月6日) 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1周(11月7日-11月13日) 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期中考试

12周(11月14日-11月20日) 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

13周(11月21日-11月27日) 这样做不好比一比,有选商场,

14周(11月28日-12月5日) 菜园里,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5周(12月6日-12月12日) 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6(12月18日-12月24日) 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平平搭积木

17周(12月25日-12月31) 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庆祝元旦

18周(1月4日-1月10日) 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

19周(1月13日-=1月17日) 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20周复习期终考试

小学语文教案目标【第四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第一楼。

2、赏析课文,体会江南第一楼的壮观雄伟。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赏读课文,领悟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质疑了解课题。

三。预习反馈。

我能读。

我知道。

四。欣赏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引导学生赏析全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4、与对子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5、引导学生展示喜欢的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

六。当堂检测。

1、填一填,读一读。

2、说一说。

七。总结课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4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