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三全育人具体实施方案思路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19176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三全育人具体实施方案思路最新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思路【第一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支部领导、部门专业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1、以新思政观引领综合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构建“校部二级”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专业部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结合专业部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育人品牌,树立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专业部层面的综合改革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身板硬、腰杆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让师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校部二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优化顶层设计,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为根本,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针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校园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等重点、难点问题,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提出在若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工作目标;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平台,切实将“十大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

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各项要求,推动中央关于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动立项单位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设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健全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实行校、院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情引导机制。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马克思主义专业部建设标准,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对现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进一步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对未包含课程育人内容的“一票否决”。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专业部每年定期要在学生中开设有关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机制,加大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校园体艺大赛等专业赛事,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工业园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深入开展好志愿服务等等传统经典项目。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中职好班长”“最美教师”“十大师德标兵”“十佳辅导员”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建设美丽校园,大力推进厅(主题文化展厅)、院(书院式学生公寓)、馆(校史展览馆)、廊(校园文化长廊)、墙(校园文化主题墙)建设,不断深化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报”“网”“微”“端”为重点,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实现差异化传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加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发建设《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专业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工作有制度,管理到位。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学校支部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贯彻落实到位。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明确育人职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档,大力建设绿色校园,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在图书资料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师生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按照“经济扶贫、精神解困、服务育人”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两化四心三教育”资助育人体系,实施文化资助和精神资助“双提升”计划,以认定精准为前提,以需求精准为导向,以帮扶精准为核心,开展“物质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多元资助育人模式。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假期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以学生素质评价为依据,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学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结合党建质量年工作目标,深入实施“党建+”工程,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推选展示一批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学校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

组 长:

副组长:

各专业部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落实。

建立健全学校校长负责制的制度规范,明确工作任务和落实责任。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及工作规范,确保中央和教育部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制定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文件,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教学评估范围,作为各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上。

设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设立专门预算科目,做到专款专用。设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和课改课题,支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

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思路【第二篇】

为深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枣庄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创建特色品牌深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枣教发[2010]48号)和滕教字[2010]98号文件为指导,为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育人管理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全员岗位育人工作新机制。具体措施:①实行育人导师制②实行全程跟进制③实行首遇责任制

(一)三全

1、全员育人

(1)明确育人职责。学校所有教职工在学期初明确岗位育人职责,层层签订全员岗位育人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努力营造“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育人氛围。

(2)拓宽育人渠道。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有机统一。

(3)改善育人方式。利用网络、广播、板报,校报,宣传栏等,加强宣传教育,运用谈话了解,谈心交流,心理咨询,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全程育人

(1)以校内育人为主线。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月、安全教育月、才艺展示月、理想信念教育月活动等。

(2)以家庭育人为支线。教师积极走访家庭,既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情感,又可以直面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各级部也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3、全方位育人

(1)扩大育人载体。学校积极推进“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生本课堂,高效课堂,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巩固课堂育人主渠道。要开展好“八项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安全教育月,习惯养成月,才艺展示月等,抓住活动育人主阵地,提升育人效果。

(2)整合校内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做到有机结合,达到育人的目的。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各班级开辟各种专栏,创造出一个主题文化,浓化育人氛围。

(二)三制

1、育人导师制

育人导师制就是在保持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及时对所属小组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品德等全面负责,全程指导。导师实行一岗双责,即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

(1)育人导师制的操作方法。

可概括为一种理念、两大目标、三个步骤、四项原则、五项制度、六大职责。一种理念:任课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得到关爱。两大目标:①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②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三个步骤:①教师人

人争当导师,师生双向选择结成对子;②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成长计划和导师工作方案;③导师利用有效时间、不同场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导育”活动,即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学习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

四项原则:①个性化原则。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②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③渐进性原则。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④实效性原则。加强过程管理,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全面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五项制度:

①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记录,分析对照。

②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每两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或辅导一次,每次谈心、辅导内容要有记录,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

③建立家长联络制度。导师每月至少一次对学生进行电话家访,每学期至少一次上门家访,及时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状况进行了解,并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作出相关判断。

④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个案分析做到有主题、有案例、有剖析,并提出诊断方案,指导个体实践。

⑤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对师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定和质性评定。以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

品德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主要依据,建立和完善师生绩效评定内容和评定方式。

六大职责:

①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防止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②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④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⑤善于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

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2)育人导师制的管理与考核

①导师的选聘:教导处和各班主任具体操作,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班主任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名单并通过一定渠道向学生公布任课教师的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教师的情况;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若干名受导学生;学校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导师和学生的前提下对师生的互选做适当调整,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每位导师带徒计划的完成;导师和受导学生见面签定协议,规定师生双方承担的义务与职责。并记入档案。待优生,首先由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中的班子成员、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承包,其次由一般任课教师承包。具体承包分工由班主任负责。

②考核评价: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学校建立导师评价激励机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学生成绩、学生行为习惯、教师帮扶常规。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

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导师工作手册》。学校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时一并进行,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德育处负责评价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等的检查,量化赋分,纳入班级及教师考核。教导处负责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考查,通过量化记入教师量化,依据导师过程性材料检查标准,将导师的过程性材料纳入量化。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全员岗位育人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导师和优秀受导学生,获得优秀导师的人员在师德考核中加计2分。思想品德高尚,有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检举揭发坏人坏事,阻止重大恶性事件发生等受到学校表彰的给该生导师加1分,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者按规定给该导师加1-5分。班主任既要参与导师系列考核,又要参与班主任系列考核。考核数据的来源:学校领导、级部领导、值班教师、学生会等。检查记录应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检查记录公开透明,每月向导师反馈一次。

2、全程跟进制

全员岗位育人要求学校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位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生活状态,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情况,采用全程跟进的措施,做好工作周记,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进步,不断提高工作时效性。

①学校管理的全程跟进。实行帮包制度,各科室要开辟育人渠道,定点联系所帮包的级部、班级、导师,,了解学校育人落实情况;多点联系学生,加强育人实践,获得育人体验;定期联系家长,增强沟通与交流。一是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精细高效、面向全体、全面质量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二是进一步创新机制建设,努力推进科学管理的各项机制创新,建立符合科学管理要求的政绩导向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督导监督机制,科学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科学评价学生的发展;三是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基础,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督查,彰显管理特色,提高管理效能。

②育人导师的全程跟进。要求广大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向你提出的疑问,不要推诿、冷漠;要坦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你指出的缺点,不要掩饰、反驳;要善于与每一位家长沟通,共同研究学生的发展,不要做简单的学生在校情况的汇报;要全力做好家长的工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

要作用,不要抱有偏见,以偏盖全;要经常与同事交流,探求新知、吐故纳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要固步自封、自行其事。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倡导者;弘扬传统美德的宣传者;维护公共环境的劳动者;摒除社会陋习的先行者;学习与创新的开拓者;校规校纪遵守的垂范者;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督促者;学生情绪变化的掌控者;学生心理调整的指导者;学生学习与提高的同路者。时时处处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学会“十句话”,即:为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的话;为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的话;为胆怯的学生说句鼓励的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的话;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的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的话;为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的话;为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的话;为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的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的话。导师要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进行规划指导,跟踪管理。

3、首遇责任制

学生出现突发事件,附近的应当能够首先发现的教师即为首遇教师,首先应当及时妥善处理,并及时向相关领导或部门汇报。所有教职工都是“首遇责任人”,都负有保护、教育学生的责任;建立教师值勤制度,每天每个级部都安排一名值勤教师,全天负责本级部学生的安全,纪律,卫生,学习习惯等,负责接待学生家长和联系社区活动,及时处置一些突发事件,学校定期检查值勤教师的上岗情况,并及时进行通报。

(三)三育人

1、教书育人

(1)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维护好课堂秩序,对教学质量负责;要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在备课时应广泛了解学生,努力提高课前预习、上课、作业和辅导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同时要注重了解教和学两方面情况,批改作业要仔细认真,以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影响学生。(3)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

(4)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以现场为基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5)教师要认真研究教书育人规律,撰写教书育人心得,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2、管理育人

(1)管理工作者要重视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树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刻苦钻研本职业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管理工作者要做到既懂得管理规律,又懂得教育规律,工作中要服务和服从于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创造性地做好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处处严以律己,模范地遵守校规校纪,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模范的行动带动学生,以出色的工作影响学生,将育人工作贯穿于言传身教之中。

(4)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严格管理与耐心教育结合,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5)牢固树立“育人是根本、教学为中心”的思想,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主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使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育人效果。(6)实行领导干部帮包级部制度,落实帮包责任制,学年末进行量化考核。

3、服务育人

(1)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工作失误,避免责任事故,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2)服务热情、周到,积极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做好排忧解难工作,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言谈举止,把服务育人落实到工作中去。

(3)服务质量高,工作中不断改善教学、生活设施和工作条件,加强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管理,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4)广泛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满足学生的要求,并将学生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协同做好育人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将把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成立全员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全员育人工作的策划领导、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二)、建立健全各岗位职责。制定并落实各岗位的职责,从校长到中层管理人员,从班主任到全体教师都明确自己的全员育人责任,进而更好的落实全员育人的措施。

(三)、加强督导检查。学校将不定期对教师全员育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家长满意度测评,防止工作流于形式。根据检查测评情况适时召开会议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检查测评情况计入教师考核成绩。

(四)、定期组织活动。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育人案例、论文、反思、家访随笔评选等活动。

(五)、建立评价体系。学校将出台全员育人工作考核细则,把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参与全员育人情况、所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等联系起来,把考核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

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思路【第三篇】

育人是学校第一位的重要工作,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人人都要参与、人人都不得不与之发生联系的工作。为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结合我校“三全”育人活动方案,根据总务处的工作实际,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以服务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总指导思想。各类服务人员以出色的工作、良好的形象,通过为学生、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美环境,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运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力图使学生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全员参与。

学校所有后勤管理人员、员工、教学辅助人员等要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主动对接育人工作,在提供服务和工作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二)全程育人。

总务处、安全办将密切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与社区、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谋求社会力量对育人工作的大力支持。全程育人还必须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利用班会、团课等时间,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效整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让学校的育人工作充满整个校园。倡导并构建“和谐、清净、文明、向上”的校园。在学校总的育人方案的指引下,打造独特的餐厅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等。同时,通过开展各类评优评先活动,树立典型和榜样,形成具有一中特色的校园育人氛围,真正达到“学校无闲处,处处能育人”的目标。

(三)全体成长。

全体成长是指是指在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最终使学生达成所倡导的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终极目标。

1、每学期开学前、期中、期末各举行一次全体后勤工作人员工作会议,分配工作任务,强调工作纪律,集中学习后勤工作注意事项。

2、每年组织一次相关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参观交流活动。

3、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后勤工作各项制度:制定和落实《总务处工作职责》、《总务处日常巡查工作制度》、《内控制度》、《安全办工作职责》、《课室空调使用和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制度》等。

4、切实做好后勤常规管理工作:(1)做好开学前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安全检查及维修工作,为迎接新学期做好准备;(2)每天开展对学生食堂和小卖部的巡查和监督,严防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3)每天对保安人员的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安全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4)每天组织人员做好校园卫生清洁工作,加强督查,细化各部位保洁的任务和人员分配,确保教学区域全天候整洁;(5)每天安排水电工进行安全排查工作,夏天严防超负荷用电;(6)每月两次对全校所有消防器材进行排查,及时更新维护好,确保能正常使用;(7)继续抓好学校资产入库、出库等各环节,加强对资产管理员的培训,熟练掌握计算机程序操作和登记,防止学校资产流失、浪费;(8)严格服务大厅值班制度,尽量做到当天报单,当天维修,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9)配合教务处,安排引进的新老师、实习生、代课老师等住宿问题;(10)定期抓好对校园绿化带进行除草、施肥、杀虫、修剪等各环节的工作,确保环境净化、绿化、美化。(11)每月(非常时期每周)开展两次灭“四害”、灭蚊虫及灭红火蚁工作;(12)配合好其他部门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和保障;(13)每天对生活区学生宿舍进行督查内务、水电照明、消防安全等。

5、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1)在宣传栏固定板块长期张贴《消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传染病与防治》、《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等宣传教育海报;(2)每月开展一次全员消防安全逃生演练;(3)每周配合德育处召开一次德育例会,布置相关安全与后勤工作教育任务;(4)利用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5)每学期邀请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专家等进校开展主题教育或培训讲座。

6、积极开展各类开源节流活动:(1)与德育处、团委等部门联合开展“节水节电”、“文明餐桌”、“地球一小时”等活动;(2)开展餐厅文化、办公室文化、厕所文化等宣传与教育活动,制作和张贴各类“温馨提示”;(3)每月对饮水机、净水机、空调等电器进行检修登记,规范使用制度;(4)加强对生活区学生宿舍风扇、照明、用水、用电进行监控,避免由于学生疏漏造成水电浪费。

7、进一步规范基建维修与采购工作:(1)准确做好年度经费预算工作;(2)配合学校加快推进各类建设和维修项目;(3)严格按规范做好各类采购、报账、支付、结算等工作;(4)督促生活区做好学生宿舍门窗、床架、风扇、空调、供水等维修维护工作;(5)认真审核好日常各类经费申请,按规定流程做好报账手续,服务好师生。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加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修养;要尊重教师,爱护学生,对师生服务要做到语言文明、行为端正、礼貌待人、热情周到;要虚心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2、全体总务后勤工作人员要增强育人意识,把服务育人贯穿于言传身教之中,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言谈举止影响教育学生。

3、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工作失误,避免责任事故。

4、不断改善教学、生活设施和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的管理,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容校貌,努力为学生及广大教职工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以一流的文明环境影响教师,陶冶和教育学生。

5、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并将学生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6、提高工作效率,勤俭办事,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热爱劳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7、直接为学生服务的员工,要深入学生、关心学生,做好深入细致的育人工作;间接为学生服务的员工,要立足本职,搞好服务,要通过联系学生班级等渠道主动开展育人工作。

8、开展优质服务评优评先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不断提高服务育人水平。

1、构建“三全”育人总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总务后勤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总务后勤及安全办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开展和监督此项工作。

2、将此项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进行管理,每月作为评价总务后勤及安全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依据。

3、学期末,将优秀典型工作者报送学校进行表彰。

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思路【第四篇】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6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一体化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将“三全育人”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2.坚持遵循规律、因材施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梳理挖掘各群体、各领域、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实施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融合化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把握特点、精准发力,不断提高“三全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

3.坚持创新发展、务实高效。深入推进“十大育人”专项工作,注重学校社会配合,网上网下融合,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创新工作模式、载体、方法和途径,始终保持“三全育人”工作生机和活力。构建校院两级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将学校各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真正落到育人效果上,加快实现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的建设目标。

4.坚持齐抓共管、凝聚合力。进一步深化校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推动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有效互动、责权明晰、全员参与;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着力形成“三全育人”工作的良好态势和格局。

1.强化全员育人新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引领改革,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努力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学校全体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和优秀品质塑造的育人职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育人工作融入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营造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全员育人氛围。

2.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3.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一体化构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

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任务,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自觉树立育人意识,夯实责任,以德为先,将育人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将育人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环节,把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融入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1.强化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校党委委员和有关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在学校层面聚焦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三全育人”工作理念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

学院层面主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学院党委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2.完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让师生充分感受到“三全育人”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个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简称“十大育人”体系),构建校院两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3.创新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施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制定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切实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

4.加大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推动学校“三全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及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核定落实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编制;专业技术职称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实际需求出发,推动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

5.改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评价管理模式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三全育人”工作专项检查考核机制,对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三全育人”工作进行常态化检查,修订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

五、主要内容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研究生课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学习。

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和专业概论课建设,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挖掘各专业、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鼓励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育人育才资源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育人育才表现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将“三全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落实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突出体现对教师教学中育人内容的考核与评价,完善对教师教案设计中育人内容的规范、引导、评价机制。制定课堂教学管理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

校党政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执行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推行大学生学业辅导制度。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微信、微博公众账号等学习平台,打造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育人课程。

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改进科研方式方法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育人思想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统筹安排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配套设计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奖励、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学院每年定期在学生中开设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3.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发挥学校社会品牌的示范作用,把思政教育融入到社会调查活动中,加强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园、实践实训中心、城市社区、校地合作点、定点扶贫村、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教学实践,拓展完善协同育人渠道;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服务、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短学期实践、政府各类第三方评估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内容,在学年内或寒暑假推行劳动月、劳动周制度;做好学生在定点实习基地实习工作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覆盖面;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军事训练实效;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全面提升“第二课堂”育人质量,推行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第二课堂”奖励制度。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构建全方位的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课程体系;落实《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广泛开展精准扶贫、科普、社区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建立一批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完善志愿服务考核机制。

4.深入促进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传统节假日、暑期、重要节点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现场教学活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创新“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举办读书月、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法学、新闻学、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培育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成果,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师生。加强原创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劳模大讲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深化校训、校歌、校史育人功能,开展“传校训”、“唱校歌”、“讲校史”等活动;发挥“党史校史知识竞赛”的普及教育作用,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开展“阳光体育”、“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族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活动。按照“一院一品”建设思路,推进院系以优秀文化活动为抓手,培育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引领师生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打造一批具有西财大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三全育人”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强化师生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以学校新媒体中心为平台,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积极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创建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开展优秀网络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打造一批网络思政名篇、名栏、名师,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加强新闻网、主题性教育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利用各学院建立的官方微信平台及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育人工作融媒体矩阵群,打造共享模式下的网络教育生态圈;优化成果评价,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体系,适时推进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并将其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充分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培养网络力量,培育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加强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按照1:4000的师生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培育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立校级专家队伍,加强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强化咨询服务,坚持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度,提高业务学习与督导的系统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水平;加强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活动,各学院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品牌活动,初步形成了心理宣传季的“一院一品”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建设,形成家校联动机制,完善干预体系,加强干预手段。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持续开展管理部门联系师生党支部活动,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学校党委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在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评聘和考核环节,基层党组织要做师德鉴定,对师德不合格的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查处相关问题。持续开展“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做到管人先管己,育人先正己。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爱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要明确育人职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大力建设绿色校园,实施后勤职工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增强学生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切实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在校园基础设施服务中,夯实基础文明建设,加强校园景观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在图书资料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师生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建设平安校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就业指导服务中,着力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专业化建设,完善就业指导帮扶体系,健全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拓展就业创业市场渠道,努力开展就业基地库的建设,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每年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以“精准资助”为主导的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进一步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深化诚信教育建设,完善诚信教育体系,用好“诚信基金”,推进诚信特色教育,推选展示“自强之星”先进人物。积极开展劳动最光荣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把劳动是解决生存和发展之道的理念植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实施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开校、院(系)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开展管理部门教工党支部与各学院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探索管理干部担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实施方法。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以校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开展共青团工作“众创众筹众评”,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团培优计划,建好一批精品学生社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六、工作要求

1.深化改革驱动。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构建精干高效的素质教育平台、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活动基地平台、学生工作队伍平台,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2.加强组织保障。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规划,“十大育人”体系组建由各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参与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十大育人”体系的组织实施,保证《实施办法》的推进落实。加强顶层设计、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健全“三全育人”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三全育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

3.强化责任落实。加强“三全育人”工作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将《实施办法》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纳入党的纪律监督范围,切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1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