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悯农读后感一年级【参考4篇】
悯农读后感一年级【第一篇】
当我们把剩下的饭菜倒掉时,是否想到那些在炎炎烈日下勤劳劳动,在绵绵细雨中不忘耕耘的劳动者呢?当你厌恶他们那黑黝黝的皮肤和长满老茧的手时,是否知道我们吃得喝都是他们汗水的结晶。
现在我们生活富起来了,不愁吃,不愁穿,但也不能铺张浪费。虽然我们吃得饱、穿得暖,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可能还有一些因饥饿而导致营养不良或死亡的人。还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给我们看了几组贫困山区孩子的照片,当时我就哭了,我实在不敢相信我们的很多同龄人还生活在那样贫困落后的环境中,他们衣衫褴褛,啃着黑石块一样的馒头,住在露着天的房子里,年龄还那么小,就到砖厂打工挣钱……而我们,却还在无休止的浪费。
作为小学生,我们不是财富的创造者,而是纯粹的消费者,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小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反对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节约粮食,爱惜资源,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爱惜每一粒粮食开始。
悯农读后感一年级【第二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开《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映入眼帘的又是这催人深思的古诗。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
这首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侯就会背了。今天,又看到了它,心里又有了一点新的收获。
可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许多人都不注意小节,非常浪费:在餐厅里,我们吃着大鱼大肉,不管吃饱喝醉,拍拍屁股走后,桌上还剩余了一大堆的美食;饭堂的垃圾桶里,人们每天往里面倒掉了大量的饭菜……每当我看到这些现象,就会想起那些贫困的家庭,山区的小朋友们,他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他们倦缩着身子挨饿的样子,他们躺在妈妈的怀里张着小嘴,好像在说:“我饿了,给我点吃的吧!”
《悯农》这首诗就是告诉我们食物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所以,我们以后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悯农读后感一年级【第三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诗词告诉我们:中午太阳当头,农民仍在锄地,一串串汗珠滴进了禾下土中。有谁知道餐桌上盘中的香米饭,一粒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苦。
但是,我们有些同学在中午,饭吃了一半,菜吃了一半,汤喝了一半就倒进了垃圾桶。有的甚至说不好吃,只吃了一两口,就不要了。一餐午饭,浪费的粮食和蔬菜多可惜呀!我不知道,这些同学知道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不知道爸爸、妈妈工作、劳动得来的钱来之不易?据资料显示说,每年我国浪费的食物,可以供2亿人吃一年了。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同学们,我们不因该浪费粮食,盘中的食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有吃、有喝过着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积极响因学校提倡的“光盘”行动,从自己做起,不浪费我们盘中的餐。
悯农读后感一年级【第四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我妈妈和老师教我学的一首古诗。
四岁时,我对古诗的意思只是一知半解。吃饭时总会在餐桌上撒下些许饭粒,妈妈常说我的嘴是“漏斗嘴”,家里人哈哈大笑,我偶尔也会傻笑。
七岁了,我在一年级的课文里读到了《悯农》,经过老师绘声绘声的分析讲解,亲眼所见让我感受到农民伯伯在炎炎烈日下劳作的辛苦,知道颗颗粒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我懂得了要珍惜粮食,对浪费粮食的行为产生了反感。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位叔叔抱着一位大约四五岁小女孩走过烧烤店,女孩吵着要吃烤鸭腿,叔叔毫不犹豫从口袋里拿出钱包付了五元钱。小女孩刚吃一口,就皱着皱头说:“不好吃!”“不好吃就扔了吧!”叔叔也很干脆地说了一句话。小女孩随手把鸭腿一扔,叔叔急忙抬起脚狠劲地把鸭腿踢入路旁的水沟里,亲了亲小女孩红扑扑的脸蛋,“走啦!”说完话扬长而去。
此时此刻,我真想上前劝说叔叔:不要浪费那个鸭腿!可是看到那位叔叔不屑一顾的神情,他还在乎一个鸭腿吗?还在乎那五元钱吗?我想到《金色的鱼钩》中饿死在草地上的红军老班长,想到了在大年夜饿死在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中国西部的孩子们忍饥挨饿的情景,想到海地这个国家的穷人用黄泥和面粉做饼干……满嘴流油的人怎能理解饥肠辘辘的人对粮食渴望的焦灼心情?我的眼圈红了。
前天晚上,我上网得知:中国人一年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位贫困同胞的口粮。我要呼吁:让我们共同珍惜粮食,伸出援手助贫困地区的人们一臂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