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江西的春节【汇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3071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江西的春节【汇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江西的春节【第一篇】

除夕夜准备的晚餐,俗称“年夜饭”,江西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大门关起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夜饭后,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南昌人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吃的是“四盘二碗”。这四盘是:红烧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豆腐条烧鸡,条取意黄金条,鸡意指凤凰,取意吉祥、富贵;炒节节高,即炒冬笋,喻意来年步步高升;炒青菜,指清清吉吉、平平安安。二碗则分别是牛肉炒米粉,牛象征力量,米粉同白须,寓意老人延年益寿;炒年糕,求来年官运亨通、升官发财。

正月初一拜大年,不许睡懒觉。

江西人过年,除了年夜饭,早餐也是非常讲究的。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不允许睡懒觉。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6点多都得起床,7点多一家子要坐一起吃新年早餐。这顿早餐一般吃的是“素餐”,以青菜豆腐为主,以示新的一年清清吉吉,富贵有余。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大年初二回娘家,“伴手”礼一定要双数。

“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过了大年初一,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所以俗称“迎婿日”。这天,回娘家的女儿不能空手,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名为“带手”或“伴手”,且必须是双数。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彩头,他们还能得到外公外婆的“压胜钱”。

初三晚上早休息,初四“扔穷”迎“灶神”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赤狗”是“吓之神”,不宜外出。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

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是民间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起来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这天也是江西客家人探亲访友最热闹的日子。客家人对“四”并无禁忌,“四”被视为很吉利的数字,因为“四”是两个“双”合成的,初四出门也被看成“走四方”的好意头。

初五“破五接财神”,初六扔垃圾“送穷神”

“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到了大年初六,家中的妇女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反映了老百姓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愿望。

4.春节风俗。

6.春节的风俗资料。

7.春节风俗资料。

8.满族春节的风俗。

9.春节传统风俗资料。

江西的春节【第二篇】

一年只有一次,最热闹的也就是那个晚上,我盼望着那个晚上的到来,迎接着那个迷人的夜晚。

那个晚上的到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和乐趣。为了今年的“年夜大餐”,母亲和奶奶在除夕的前两天就开始“动工”了。因为母亲眼中的年夜饭是团圆饭,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一切都要十全十美,不能有半点马虎。每到这时候,我便会言语谨慎,生怕不经意间说出什么不中听的或是不吉利的话,招来母亲的责骂。对我家而言,这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已经不只是一顿简单的晚餐,更是全家都要参与的仪式。所以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保留了在家中吃年夜饭的习惯。我家的年夜饭讲究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母亲是总设计师,负责人员调度。为了年夜饭母亲会把消毒柜里的淡蓝色的精美餐具拿出来用。父亲帮母亲打小工,负责买配菜,买调料,拿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奶奶是总设计师的得力助手;爷爷则是烹饪几个他的拿手菜;我嘛,就负责“偷吃”,在有菜做好了后,我总以尝尝菜的咸淡,来偷吃做好的菜。

母亲做年夜饭有讲究,菜的数量必须是双数,有冷有热,有荤有素,各自成双,讨一个“好事成双”的彩头。每年年夜饭爸爸都会亮出他新学得几个好菜让我们品评,但有几个菜是爸爸的保留曲目,每年必不可少。“蒸蛋卷”、“清炖鸡”、“炸肉丸”、“红烧鱼”。爸爸认为有了这些菜预示着来年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在母亲的指挥和操持下,晚上七点整,我们的午夜大餐正式开始,一盘盘色香味俱全、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来,我看得眼花缭乱。开饭喽!我狼吞虎咽的把这美味佳肴往嘴里塞。妈妈把果汁和红酒拿出来,倒在高脚杯里。这是我们每年必备的一个节目——新年祝愿(每年的年夜饭前我们都要把自己认为的祝愿送给家人)。今年还是我第一个上场,我端起“酒杯”祝愿爸爸和妈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工作顺利;祝愿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把他们的祝愿送给了我,爸爸妈妈祝我身体健康,天天好心情;爷爷奶奶祝我学习进步。然后我们端起酒杯,“干杯”!我们的家真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我爱我家。

我家不仅年夜大餐丰盛,家庭也那么幸福,我既为有一个会做美食的的爸爸感到骄傲,也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感到骄傲。

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而除夕的重头戏就是年夜饭。这一天,人们除旧迎新,一家人相聚,共进晚餐,体现出中华民族互敬互爱的传统。而今年我家的年夜饭就是一顿团圆、充满亲情的年夜饭。

过年前,爸爸妈妈特意回老家接来了年近90岁的外曾祖母,还邀请了爷爷奶奶、叔叔一家、外婆、舅舅一家和我们一起过大年。哦,还有我家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这真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聚会。

为了让忙碌一年的爷爷奶奶休息一下,今年的年夜饭我爸爸要亲自下厨。为了做好这顿年夜饭,爸爸早早就列好了菜单,还从老家带来了新鲜丰富的食材。大年三十一大早,爸爸就开始忙活了。择菜、洗菜、炒菜,忙得不亦乐乎。婶婶和我也在一旁帮着忙。下午5点多时,随着一股股香味,一道道散发着香气的菜肴端上了餐桌:清蒸鳜鱼、糖醋排骨、红烧仔鸡,还有白菜豆腐、油炸丸子……最后还有我精心制作的水果拼盘。

我们一大家人围坐在桌旁,享受着丰盛可口的年夜饭。我们轮流给长辈敬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吃着可口的菜肴。妈妈看着我和堂哥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问:“你们知道桌上的菜都有什么美好的寓意吗?”堂哥立即说:“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白菜豆腐象征着清清白白。”我也迫不及待地说:“还有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妈妈听后赞许地点着头。这时爸爸又意味深长地问我们:“那你们知道年夜饭为什么这么好吃么?”我笑嘻嘻地说:“因为是爸爸您烧的呀!”“还有呢?”看着爸爸那期待的目光,我静静地思索起来。“哦,我知道了!是因为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亲情的味道才这么好吃!”“对了,这就是我想要的答案,也是我想告诉你们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饭,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件事。”

哦,我明白了,我家的这顿年夜饭,我吃出了美味,吃出了陪伴,更吃出了浓浓的亲情。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故除夕年夜饭的意义不言而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花炮,到处是鞭炮声,到处是欢笑声,喜庆。热闹洋溢其中。

据我所知,春节的由来是“年”,年是当地的怪兽,每年都要出来作怪,伤害人,伤害牲畜,为非作歹。人们在那天不敢出来做农活,大门紧锁,可这丝毫抵挡不住年。后来,人们实在没有办法,可这时,一位老者想了个主意,在那天大家放鞭炮,挂灯笼,家家灯火通明,年看见了,十分害怕,以为是火,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后来这就形成了当地的风俗,每年都要过“春节”。

春节是热闹而隆重的,就说我的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吧!过年那天,外婆和妈妈早早地起床了,把灯笼挂在门上,贴对联。贴年画,之后就又开始忙活了,把准备好的年货拿了出来,做起了菜,而我和爸爸就负责买鞭炮。这时的家中糖果十分多,吃吃这个,尝尝那个,还没吃年饭,肚子就有几分饱了。到中午,厨房飘出了香味,我想一定很丰盛,还没见到菜,就已经垂涎三尺了叮咚门铃响了,一开门,原来是在外打工的小姨回来了,这一定是一个幸福团圆年!小姨一进门就塞给我一个大红包,我心情从高潮又到了另一个高潮。“起锅了,小馋猫有口福了!”小姨笑着说到。妈妈把菜摆上了桌,年饭真丰富,种类繁多。鸡。鸭。鱼。肉,各色各样,最具代表的还是鱼了,鱼做的最多,是不能吃完的,象征年年有余。此外还有饺子,饺子又称“小饽饽”。“更年交子”,象征金银小锞或元宝,十分有意义。晚饭后,正好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里面有惊心动魄的杂技。优美悦耳的歌声。搞笑的小品。优雅的舞蹈……我们全家沉浸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过春节真好,繁荣。喜庆!

我喜欢过春节的气氛!喜欢过春节时全家的笑容。开心。明年再见,我最爱的春节!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临近年末了,春节也即将来临。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节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喜庆的“福”大街上人们都忙着买年货,家长领着孩子在服装店里买新衣服。许多大人们忙着清洗着自己的房屋。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春节即将来临,好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春节终于到了,当钟声响起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遍每个角落,窗外的草地上已经有许多穿着新衣服的孩子在游戏。我重睡梦中醒来,第一反应是我又长了一岁,穿上新买的衣服,和屋外的伙伴们一起玩耍。

大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孩子都在旁边捂着耳朵驻足观看,鞭炮响完后,就是孩子的乐园。孩子冲到鞭炮堆里去寻找未燃的鞭炮,比一比谁找的数量多。看着伙伴们都认真的在寻找,我也拿着一根小木棍努力的找着。

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对联,看着一副副春联,我不禁想到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春节号长春”。家家的门前都被装扮成了红色,我不禁看到了节日的气息。还看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与祝福。

拜年是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每当到外婆家拜年时,外婆总会端来一杯用冰糖泡的冰糖茶,让我喝,接过茶一口下肚,那个甜味一下甜到心底,真想再喝一杯,接着就向外婆说着吉祥的话,拜完年后外婆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红包塞进我的手里,此时我不必像平时那样看父母的脸色,而是大大方方的把红包接过,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临后,人们都在屋外放烟花,,这激动人心的时刻,“3——2——1”瞬时,烟花四射,仿佛如惊雷般的响声出现,我忙出来观看,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现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灿烂的烟花,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紫的,蓝的,绿的,金的……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见一个金色的点,高高的飞起,这五彩的烟花仿佛就是印在天上。地上传出人们的欢声笑语,欢呼声随着烟花飘荡在节日的夜空中!

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你年一定充满朝气,一定充满着希望。

这一天是初一,我和家人来到老家——淇县。我穿上新衣服,就跟爸爸妈妈去张近,那是我的第一个家。那虽然没郑州好,但在我心中早已定了位置。来到家我就跟表姐、爸爸、三伯父去拜年。因为我的这家在一个村,所以压岁钱不多,只是一元和五元、十元、五十元。这我就很满足了。表姐找我去广场玩,我说:“行呀!”我们就去了,但是怕家人担心,我们就提前回家了。谁知爸妈找我找的很心急。

第二天就是初二,我的哥哥和二伯父一起从鹤壁回来了,我的姐姐也回来了。姐姐和哥哥都回来了,他们都来齐了我就说:“明天是我的生日。”他们就让我上姐夫的车去买礼物,我挺高兴。就和他们去淇县,我想买小熊猫,怀表,文具袋……他们和我去超市,给我买了一个一对小熊猫和这文具袋,真不巧,卖怀表的没有来,就买了存钱罐。我高兴极了,回家以后,大姑和小姑来了,过了一个小时,大姑和小姑走了。崔志伟也走了,丽君姐也回家了。家里空荡荡的,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的时候你不珍惜,失去了才懂的珍惜;在的时候热热闹闹,走了就变的冷冷清清。我去找表姐玩,她比我大几个月,她黑黑的,是姐又是要好的朋友。我记得去年过生日很冷清,今年的生日对我说是很好。都是我想要的,我的喜悦在礼物上,心思却不在家,我想另一个地方,那也是我的家。小时候在那里生活。那里有我两个好朋友。不过我很开心,生日蛋糕上有我喜欢的向日葵,很漂亮!吃玩蛋糕我就看电视。

初五,我们就一直待在家,我很想堆雪人,打雪仗。

初六,去二舅家半年了,我们在那待的时间不长就回家了。

初七,就回郑州了,这里下了一场雪,家人不让我下去,爸爸带了一些雪我存在了冰箱里。

初八,雪快化完了,也让我下去了。可就一点雪,我就分成两份,把一份堆的圆圆的,下半身长圆,我用彩纸做成帽子,眼睛,扣子。雪人化了,我好伤心。不过我想让天再下一次雪,那就好了。

初九,我们家来了客人就一起到饭店去吃火锅。我吃了肉片和肉干,等家人都吃玩。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春节这几天让我品尝了许多美食,让我享受到了快乐。真希望能过的慢一点!

江西的春节【第三篇】

从腊月二十三起,南昌的春节就正式开始了。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角落、屋顶清洗一遍,为的是在过年时整洁干净。这一天就算在大扫除中过去了。

将屋子清理一遍后,自第二天起,直至腊月二十八都在准备年货,因为店铺在初一到初六都不会营业。买年货时,一次性买不少鱼肉,把它们放在大缸里保存,足以吃上十天半个月的。菜都是自家种的,随时都可以去摘。

到了二十九,每一家都准备停当,迎来了春节的大戏——除夕,在除夕那天要换好门神,贴好对联,做好年菜。天黑下来时,窗外火树银花,和白天一样热闹。除夕夜是要给祖宗上香的。家中的男丁都要去,几百口人聚在祠堂各自端着供奉的食物,场面像开盛会一样隆重。上完香大家一起点燃鞭炮,给祖宗驱鬼辟邪。

回到家就可以吃年夜饭了,小辈的不让先动筷子,要等晚辈坐好。吃完团圆饭就发红包了,拿到红包的孩子像春天的燕子一样兴奋,连忙把压岁钱藏在贴身口袋里。在宽敞的客厅里,小孩们打打闹闹,大人们就敬酒喝酒,一派和谐。就这样,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除夕谢幕了。

正月初一就要拜年了。家中的男人们在午前去全村拜年,女人们就在家里送糖、香烟,不管在过去的一年里,邻里之间有什么纠葛,都在这一天化解。这一天小孩子们是最开心的,因为这一天不仅可以拿到吃的,下午还可以去山上拜佛。他们为的不是拜菩萨,而是为了撞钟,“当——当——”好玩极了。村里的有钱人还会请舞龙队来,别提多热闹了。

到了元宵节再玩一天,春节就收尾了,该上班的上班,该种地的种地。

一想到江西人过年的热闹、隆重、喜庆,一种浓浓的年味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江西的春节已成了我最珍贵的记忆。

一民族一春节,一地方一春节,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当然过春节的方式也会不同,江西自然不例外。

大年三十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拜祖宗,为的就是祈祷家家平安,学习天天向上,健康……站在墓前弯腰,双手合拢,重复三次,就当拜完了祖宗,但拜完后要记得烧纸钱,放爆竹。

晚上,大家围在桌子前吃饭,一桌子的饭菜,必不可少的是鱼,鱼不可吃完,为的就是“年年有余”呀。

春节最重要是关财门,十点前必须回到家,把门关紧,谁都不可以出去,因为一出去,就会让这一年的财富流出去。到半夜十二点,一刻不差,放起爆竹来,“噼里啪啦”一整响,再过十五分钟,又是一整响,就这样循环重复着,直到雄鸡报晓。

到了正月初一,最热闹的是白天,一群人围住一个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头狮子在活蹦乱跳,一会儿转圈,一会儿抬头,一会儿又仰起头,像是在吼叫,这就叫“舞狮”。黑夜,该放烟花,几簇花儿在天空中竞相开放,露出了张张笑脸,又是一个个炮弹似的烟花升上天空,一张张笑脸在天空中绽放。

江西的春节,就是这么独特,就是这么的快乐!

“啪啪——啪啪——”随着鞭炮声,春节又到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也从广州回到江西赣州老家过年了。

春节前,那里勤劳的人们会制作腊货,如:香肠、腊肉、板鸭、腌鸭腿、猪舌、猪肝等,在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将腊货蒸熟、切好、摆盘,拼成赣州人春节招待客人的“九龙盘”,从大年初一一直摆到出元宵。赣州人年前户户动手准备红瓜子、煎油馃子、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

而大年初一,是最为热闹的时候,就是我的大伯及其它爷爷、大伯、叔叔们,都会敲锣打鼓的在村里走一圈,各家各户提着鞭炮及要祭祖的鸡鸭鱼肉、丸子、豆腐……排着整齐的队伍,最后走到村里设立的财神庙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天地同辉,声震八方,祈求平安、健康、顺利。

年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年初二会走最亲的亲戚,叫做“拜年”。说“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吉利话,主人随即用腊味、糖果招待来客,陪客饮酒喝茶。

我的老家江西就是这样过春节的,而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因为他有着独特的方式,独特的风情,来诉说着他的过往。

我的故乡——江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节日习俗也饶有一番风味!虽然江西也已渐渐步入城镇化,但还保留着正宗的农村味儿!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最为隆重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当然,我们江西过年的年味儿绝不比别的地方差!这不,腊月才刚到,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江西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认门还有一个这样的'顺口溜:“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八,打糍耙;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照传统的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乡邻们家家飘香,户户欢腾,为新年打一个结实的底座。

过年时,孩子们最开心了!可以放鞭炮,吃好吃的,还可以穿新衣服。最开心的是——收红包!哈哈!但是,守岁却好像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一家之中,除了周岁未满的小婴儿,其他人必须得守岁。熬到了午夜,虽然会有好吃的东西吃,但还是倒头就睡了!天明了之后,总是会有“熊猫眼”的。

到了春节临近尾声的时候,大人们照常做事,小孩子又将开始上学,盼着下一个年……。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江西的春节虽然普通,但也别有一番风味呢!

一早上,就会被那连绵不断的鞭炮声惊醒,这代表春节的到来。哪一家的鞭炮声最响,哪一家的福气就越多。早餐必须吃白米饭,一粒一粒的米聚在一起,寓意团团圆圆。

到了正午,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寿”字包子,来做一个丢包子的活动。许多的小伙子和小姑娘都会来参与这个活动,谁接的“寿”最多,家中的老人就会长寿最久。这似乎是一种半开玩笑的寿法,但每家每户都会认真去对待。

夜幕降临时,天上的星星格外多,眨巴眨巴眼睛,仿佛在说:“我也想过春节!”村里的小径12点前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因为都在家中吃年夜饭呢!

“咚!咚!咚——”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人们都从屋里出来了,除了很小的孩子,大部分的人都在守岁。有的人家还会放烟花,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多姿多彩,别提有多美了!当然,你一定会看到几个妇女往河里丢银币。这并不奇怪,她们只是在祈求河神保佑自己的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康成长。

从腊月二十三起,江西的春节就正式开始了。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角落、屋顶清洗一遍,为的是在过年时整洁干净。这一天就算在大扫除中过去了。

将屋子清理一遍后,自第二天起,直至腊月二十八都在准备年货,因为店铺在初一到初六都不会营业。买年货时,一次性买不少鱼肉,把它们放在大缸里保存,足以吃上十天半个月的。菜都是自家种的,随时都可以去摘。

到了二十九,每一家都准备停当,迎来了春节的大戏——除夕。在除夕那天要换好门神,贴好对联,做好年菜。天黑下来时,窗外火树银花,和白天一样热闹。除夕夜是要给祖宗上香的。家中的男丁都要去,几百口人聚在祠堂各自端着供奉的食物,场面像开盛会一样隆重。上完香大家一起点燃鞭炮,给祖宗驱鬼辟邪。回到家就可以吃年夜饭了,小辈的不让先动筷子,要等晚辈坐好。吃完团圆饭就发红包了,拿到红包的孩子像春天的燕子一样兴奋,连忙把压岁钱藏在贴身口袋里。在宽敞的客厅里,小孩们打打闹闹,大人们就敬酒喝酒,一派和谐。就这样,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除夕谢幕了。

正月初一就要拜年了。家中的男人们在午前去全村拜年,女人们就在家里送糖、香烟。不管在过去的一年里,邻里之间有什么纠葛,都在这一天化解。这一天小孩子们是最开心的,因为这一天不仅可以拿到吃的,下午还可以去山上拜佛。他们为的不是拜菩萨,而是为了撞钟,“当——当——”好玩极了。村里的有钱人还会请舞龙队来,别提多热闹了。

到了元宵节再玩一天,春节就收尾了,该上班的上班,该种地的种地。

一想到江西人过年的热闹、隆重、喜庆,一种浓浓的年味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江西的春节已成了我最珍贵的记忆。

我的故乡——江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节日习俗也饶有一番风味!虽然江西也已渐渐步入城镇化,但还保留着正宗的农村味儿!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最为隆重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当然,我们江西过年的年味儿绝不比别的地方差!这不,腊月才刚到,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江西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认门还有一个这样的顺口溜:“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八,打糍耙;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照传统的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乡邻们家家飘香,户户欢腾,为新年打一个结实的底座。

过年时,孩子们最开心了!可以放鞭炮,吃好吃的,还可以穿新衣服。最开心的是——收红包!哈哈!但是,守岁却好像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一家之中,除了周岁未满的小婴儿,其他人必须得守岁。熬到了午夜,虽然会有好吃的东西吃,但还是倒头就睡了!天明了之后,总是会有“熊猫眼”的。

到了春节临近尾声的时候,大人们照常做事,小孩子又将开始上学,盼着下一个年……。

江西的春节【第四篇】

春节终于要来了,我的心情实在是很高兴,因为每到春节,我们家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应该是奶奶家比较大吧,所以说我们的亲戚好友都到我们家来玩,可是,正是因为这个,让我又高兴又烦恼,高兴是因为有好多人来我们家玩,还有很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玩。烦恼呢?是因为他们走之后,也不帮忙打扫一下地上的垃圾,就这样就走了,我们只能自己打扫了。

春节到了,我们终于可以放鞭炮了,在我经过小花园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学生现在就已经开始放鞭炮了,弄得小花园噼里啪啦的,谁走都得捂耳朵,要不然会吓你一大跳。我在心里就想:“他们为什么这么早就放鞭炮,为什么现在就已经有卖鞭炮的了。

我这次春节要过得非常高兴,我还记着上次过年,大人们一个劲儿的看联欢晚会,上午看了中午看,中午看了晚上看,没完没了,“他们没有看腻吗?”我心里想。我想春节计划是这样的:早晨做作业,把每天该做的做完了,然后可以玩电脑、看电视、出去骑自行车、放鞭炮。然后晚上就使劲的放烟花,我们大家拿出板凳坐在门口看烟花,不想看了可以看联欢晚会。

我盼望着春节赶快到来,那样我就可以尽情的放鞭炮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西的春节【第五篇】

春节于中国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但对于这个节日,人们并不将之捧得如神仙下凡的日子一般,只要有一间温馨的小房,一桌小宴,几位家人,就能把这个节日过得有声有色,有味有道。

江西的新年,与中国许多其它地区一样,在新年时有着强烈而浓郁的年味儿。每当春节到来,许多城镇村庄,都会为一抹艳丽的红色所覆盖。

首先便是春联。虽然超市中售卖的春联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且鳞次栉比的小店铺中也挂着不少的春联等着出售,但人们还是热衷于提起一支毛笔,蘸些蕴着暗香的浓墨,在长长的红纸上自己亲笔书写春联。而且春联的内容大多是自己编写的,有的也是在网上搜罗而来。但无论内容如何,亲笔写出的春联挂在门口,总是看起来令人更加愉悦,其色彩也觉着更绚丽、红火些了。

鞭炮爆竹自然也是过年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江西老家,每逢过年时分,尤其是除夕跨年的时候和大年初一早上,鞭炮声总是响彻云霄,日夜不绝,从不间断。大人和大些的孩子们多半是点可以一飞冲天的烟花,烟花多以红色为主,加一些黄、蓝、银之类的托衬,在黑漆漆天幕上炸开,十分绚烂;小些的孩子呢,则点一些小爆竹,或者玩摔在地上就会炸出响声的“摔炮”。这些小玩意儿一炸开,便将春节打扮得有声有光,更加红火热闹了。斗胆改一改毛主席的词句,便是:飞起“赤”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响”彻。

吃,也是春节的一大特色。在除夕当天夜里,吃年夜饭时,人们先在碗中倒上一些酒或茶水,恭敬地请已故的先祖来回家过年;过一阵,方能把碗倒干净,动筷子吃饭。这样做,一方面也寓意着让一大家子团聚在一起,幸福美满地过新年。说到饭桌上的菜,较之于邻居广东人,江西人能吃辣得多。桌上的菜几乎都会有些辣味,加些处理好的红剁椒,抑或是普通的辣椒,大概也有红红火火的意味在其中吧。除了象征着“年年有余”的鱼外,晚饭桌上会摆着几盘鸡肉、猪肉,做法各异。清蒸的则清香可口,爆炒的则香气扑鼻,煎炸的则外酥里嫩,酱卤的则咸香可口……还有拌着肉末的酸豆角,炒得色味双美的`青菜等等。这些本是家常便饭的菜肴一道道摆在桌上,也能勾得人垂涎三尺,忍不住敞开胃口大吃特吃。这便是春节独有的味道。

新的一年,穿的自然也要讲究。赶上本命年的,一身红衣红裤必不可少;就算不是本命年的,图个吉祥把浑身打扮得红火十分的人,也不少。等正月初一,个个在街上奔走拜年的人们,都穿着新衣新裤,红、黄、橙、绿、蓝、紫……各种款式的新衣,各种模样的打扮,叫人眼花缭乱,大街小巷里好不热闹。

春节,是迎着新年而来,送走旧岁而去。春节过了,新的一年便来了,整个世界仿佛焕新了,春天便到了。而这段欢快惬意的时光,也让人们忙碌劳累了一年的身心的得到了歇息。

这个人们共同静悄悄地休息,闹哄哄地度过的节日,是段多么美好的日子!

江西的春节【第六篇】

新年到了,家家户户忙着大扫除。

每一个人都忙各自的事情,爷爷奶奶在家里大三出,白发苍苍的也有站在凳子上拿着鸡毛掸子打扫着天花板上的灰尘。奶奶拿着毛巾,擦擦椅子、桌子……过了一会儿,爷爷奶奶打扫完了。地板干干净净,连我美丽的影子也映了出来。

妈妈开始做饭了,妈妈穿着围裙、带着白色的帽子。做着团年饭,那蒸气像青烟一样,弄的妈妈满头大汗。我拿了一张纸帮妈妈擦汗,妈妈说:“谢谢你,宝贝女儿。”我说:“不用谢妈妈。”爸爸在窗外贴对联、贴福。我看见爸爸把福贴倒了,说:“爸爸,你把福贴倒了!”爸爸说:“把福贴倒了,也就是“福”倒了。”这下我明白了。

到了吃年饭的时候了,大家都聚在一起吃饭,有牛排、凤爪……大家都福着自己的家人。

我祝大家永远开开心心的。

江西的春节【第七篇】

跳傩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的,一般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初一叫“起傩”,十六叫“搜傩”。“起傩”之后,傩班开始四处巡回,十六日回村“搜傩”。“搜傩”仪式极其热烈隆重,四邻八乡的乡亲们在这一天夜晚往往都要赶到石邮村自己的亲戚家中来,村里往往也要摆上几桌到几十桌,集中招待一些来此地观傩的“上面人”。

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傩文化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含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南昌。

春节:我们南昌人说: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话)。是因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所以,南昌人过年的日子不同、时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过年的,有的早上过年,有的是中年、晚上过年。

拜年: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

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视上七,这天要好好地吃一顿,还要吃“糊羹”,象征步步高,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元宵节:(南昌话)“过了元宵罢了灯”,过了元宵,年事活动就基本结束了。(南昌话)“三十晚上的火、元宵的灯”,元宵观花灯、耍花灯、猜灯谜,异常热闹。

宜春。

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团圆饭以后,一般来说户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围在火盆旁一边喝着茶,嗑着瓜子,一边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筹划来年的生产生活,这样一直坐到天明,此俗为辞旧迎新。正月初一凌晨开门,叫“开财门”,每家每户对此极为慎重,至初一凌晨,户主首先洗脸,着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摆供品,点燃香烛,烧纸钱,之后在鞭炮声中大开门户,念叨“恭喜发财”,有的村民开门后,还出门向大利方向烧香作揖、敬天地,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灾避祸,大吉大利。回屋后拜祖求神,祈求祖神保佑全家人平安,生财发福。今“出方”拜天地之俗已废,初一开财门习俗沿袭不衰。

春节,我们南昌人说: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话)。是因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所以,南昌人过年的日子不同、时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过年的,有的早上过年,有的是中年、晚上过年。南昌人当然也包括江西人的家庭,过年时间并不都是大年三十,而且吃团员饭也并不都是晚上。南昌县广福乡的个别村子,有在农历26过大年的习俗,甚至实在早上吃团圆饭,有的是早上7点的有的是早上9点,抚州唱凯有不少村庄是农历29过大年,总体说来,江西农历29过大年的家庭还真不到,如果你呆在南昌,你会发现24小年开始,鞭炮声就天天此起彼伏了。都市的家庭不少还保留着老家的习俗,也就是上面说的过年的时间。具体原因,全省人民基本都认可的是由于秦代建长城,抓劳力去北方参与建设,当到了年边上,就分批回家过年,当家里的男丁一回到故乡的时辰就是这家人过年的时候到了,就这样传下来。据我了解好像外省少有这种情况。按照全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域来统计,江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省份,汉族率有%,江西也是保留汉族民俗比较完整的省份,像汉族的傩舞,在江西最多最完整,怪不得有本书叫《中国最后的汉族》写的就是江西南丰。

南昌人过年吃什么?

牛肉炒粉:牛有力量、米粉长得想寿星的胡须,所以预示着来年身体健康、长寿美满、

和菜:和和气气一家团员。

另外还有:糊羹、杂素、鸡鸭鱼肉等等,不得不提到鱼,南昌人大年三十会摆上整鱼,但不会吃,据说是鱼听人说话把人们的愿望带给龙王爷。大年初一吃素或者吃剩菜,这都是南昌人过年的习俗。

开财门、关财门、财神爷。

吃过团圆饭,就开始娱乐,但不能过12点,到了12点就得把大门关了,并放一挂鞭炮,这叫关财门,然后休息。初一一大早就要开大门放鞭炮,这叫开财门。夜间如发现有老鼠,千万不能打,那是财神爷。

板凳龙。

南昌的农村地区都有在元宵节那天玩板凳龙的风俗,板凳汉着灯笼,家有几个男丁就放几个灯笼,然后出街和族人的板凳拼接上,就开始走街了,可见这龙有多长了。我的祖籍在南昌县向塘镇的若渚村,我公公告诉我民国的时候还有玩板凳龙,我家男丁多,板凳所以也多,灯笼上都写着:“太原王”的字号,说明我们来北方,我认为这是所谓的“客家先民”,我喜欢谈客家,因为我认为客家不过是赣的分支,不管是丛流源还是方言都是血浓于水的。我公公告诉我,小时候玩板凳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晚上这条巨龙走过河边,那小河水倒映着板凳龙,很快乐。

拜年: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初一儿子给父母拜年,幼辈依次给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邻居贺年。初二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三女儿回娘家要给邻居分糖饼,体现邻里关系融洽。初一:在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红枣、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之后就开始拜年的活动,晚辈向长辈或亲友间互相拜年恭贺。年初一也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不要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的。

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

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地道的南昌方言把过年招待客人的点心和糖果叫做“换财”。大年初一,一大早小孩子就要在脖子上挂一个小红布袋,去族人家拜年并索要“换财”,直到把小布袋装满才回家。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有贪吃好玩者,把里面的糕点吃掉,换上石块或沙粒)。

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视上七,这天要好好地吃一顿,还要吃“糊羹”,象征步步高,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七菜羹只在南方流行,各地七菜配料不同,仅南昌就有甜咸两种做法,咸的配菜是白萝卜、芥蓝、菜心、大芥菜、春菜、大蒜和芹菜,煮成浓浓的羹,而甜的则是大菜、香菜、菜心、芹菜和芥蓝等食用的蔬菜用油爆炒,然后加入酱青和糖调味。

这几种菜都有特殊的含义,芹菜代表勤劳、大蒜代表会算钱、春菜代表生机、大芥菜代表新春发大财。而七菜羹是不允许倒掉的,否则就会倒掉福气。

另外,七菜羹还对身体有益。过年大家都大鱼大肉,而七菜羹能够缓解油腻。

元宵节:(南昌话)“过了元宵罢了灯”,过了元宵,年事活动就基本结束了。(南昌话)“三上晚上的火、元宵的灯”,元宵观花灯、耍花灯、猜灯谜,异常热闹。

的春节就要来临――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集市上横挂叫卖着的春联、“福”字,让南昌城流淌起了年的味道。但在信息化、市场化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似乎一不小心,便离传统的、散发浓浓年味的“南昌年”愈走愈远。到底什么菜是最正宗的南昌年呢。

“一进腊月就是年”

“一进腊月就是年。”旧时的南昌,腊八是个传统的黄道吉日。俗话说:“腊八日子不用拣,大吉大利福寿锦。”因此,这一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腊八粥”,还常举行定亲、娶媳、嫁女之类的“腊八婚”。据传,“腊八粥”的由来,缘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小时在田间放牛,饥饿难耐,便挖鼠洞,想抓只老鼠充饥。没曾想,挖到深处,不见老鼠,但见大米、玉米、豆子等物,于是和在一起熬粥,吃得津津有味。后来,小朱成了朱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常令御厨将五谷杂粮放在一起熬粥,并赐名“腊八粥”。

腊月二十四日,便到了“小年”。这一天,旧时的南昌人要把食糖涂在灶门上,叫做“胶灶神牙”。而老板若要辞退雇工,这一天还得请被辞退的雇工“坐上席”吃饭。从这天起,南昌人开始正式为新年张罗,各行各业开始格外繁忙,大小市场异常活跃,在外地工作的人纷纷赶回家中团聚。而在小年和除夕之间,几乎每天都有过年的气氛,正所谓:“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

接下来几天,人们要用莲藕扎龙,用松枝、白果、金箔纸、银箔纸以及大红纸剪成的元宝和铜钱扎成摇钱树,安放在供桌上,祭拜财神。还要在祖宗牌位前供奉猪头、鸡、鱼、肉、年糕等祭品,祭拜祖宗。此外,大家相遇,不但口头要说吉利话,还要在堂屋贴上用红纸裁剪成的三四寸宽、一两尺长的小纸条,写上“童言妇语,百无禁忌”、“东成西就,南通北达”之类吉庆语,以图吉利。

“青青吉吉”与“年年有余”

热热闹闹地准备了近一周,终于到了大年三十。除夕这天,南昌人的过年热情积累到了一个顶峰。

说到除夕,不得不讲讲团年饭。团年饭是南昌人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饭,一般都有十几道菜,比较讲究的应该有十八道菜,各菜自有深义。如炒青菜象征“青青吉吉”,炒年糕寓意“年年高升”,红烧全鱼表示“年年有余”,炒米粉象征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另有一道南昌独有的特色菜――“和菜”,它是由肉丝、笋丝、芹菜、豆条、大蒜、胡萝卜丝、黄花、墨鱼丝等菜和在一起炒成,象征着“和气生财”。

酒足饭饱后,全家团坐于炭火前,守岁至深夜。可别小看了炭火,俗语说得好:“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里的灯。”此风俗起于古时烧火驱赶那个叫“年”的怪兽的做法,后来则更多寄寓来年生活越过越好的期望。而除夕之夜,长辈还须给晚辈“压岁钱”,以“压邪守岁”,防止鬼怪作祟。南昌人给的压岁钱常为双数,寓意如:二为好事成双,四为四季发财,六为六六大顺,十为十全十美,十二为一百二十岁。

守岁至深夜须放鞭炮关上大门――即所谓“关财门”,意在关住自家的财气,送走旧的一年,之后全家休息。初一子时又起床开门放鞭炮,意为“开财门”――迎接新的一年,开启自家财运。这一关一开,便将滚滚财运随新年送入了家中,为招财进宝讨了个吉祥。

“换茶”、“送穷”以及闹花灯。

初一起来之后,幼辈依次向长辈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拜年。早饭后,人们三五成群结队拜年,拱手作揖,互道“恭喜发财”等吉利话。拜年的时间也各有讲究,“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初三初四女看娘”。而正月期间,亲戚之间无论亲疏远近,也多会走动拜访,否则“新春不拜年,素日无来往”。

初二去亲戚家拜年时,讲究个“换茶”。即去亲戚家拜年时,要带上糕点、果品等作为礼物。主人在送行时也要以糕点、果品等回赠。这一来一回,就象征着大家把财富与自己的亲戚朋友分享,所以“换茶”的寓意是“换财”,即大家都发财的意思。

最后的热闹当属元宵节闹花灯了。旧时的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各种舞龙队会舞上大街,从洗马池、中正街、府学前、瓦子角、万寿宫直到西大街一带,鼓乐喧天,人山人海。入夜后,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了彩灯,整个南昌城里彻夜烟花、鞭炮声不断。当天,南昌人还喜欢用糯米粉作皮,花生仁、黑芝麻、白糖、冬瓜糖作馅,做成洁白浑圆、皮嫩味美的元宵果,当晚,全家人围坐一起吃元宵,象征着合家团圆、幸福。

而“过了元宵罢了灯”,过了正月十五,为期一个多月的年事活动才宣告结束。

江西的春节【第八篇】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非常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等许许多多的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我的老家江西的春节了。早在腊月初旬各家各户都开始准备春节需要的物品,例如:在家做腊肉、腊鱼,买麻花,炸耳子等各种小零食。还要买各式各样的香烟鞭炮,红包等物品。

初一这一天,在别的地方可能是休息,讨红包,拜年。可是在江西,这几天人们要早早的起床,从做一桌美味,然后把他们放在院子里的桌上。这是干什么呢?原来呀,是祭拜天地。祭拜天地也是为了祭拜天上地下的神仙以求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5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