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伤感抒情散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9437

【导言】此例“伤感抒情散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伤感抒情散文1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指在作品中不用借托其他方式,直接表明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憎褒贬,这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的文章感情强烈,节奏明快,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李密的《陈情表》,《古文观止》评论它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情真意切的陈诉,不仅仅是作者对朝廷征召的委婉推辞,更是他至孝之情的由衷流露。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不直接抒发对人、事、物的感情,而是或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彩,根据感情的变化来叙述,使读者从叙述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或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或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叙事抒情。主要特点是把思想感情融入文章所描述的事件中,凭借感人或让人愤慨的事件抒发感情。对于这种叙事散文,叙事写人不是真正目的,抒情才是其要义。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睹物思人,这简短的两句交代中有多少悲伤蕴含其中啊!夫妻的恩爱历历如在眼前,植树的情景宛在昨日……真是言简意赅,感情抒发到了极致。

2.写景抒情。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即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使描写对象具有浓郁的主观情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郁达夫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抒发了作者向往、眷恋故都的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涂抹上了主观色彩。

3.状物抒情。这种写法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咏物,将情感曲折委婉地透露出来,使文章内涵深厚,情深意远。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从表面看,是对莲花的描写,是对莲花的热情赞美,但是作者为什么不爱和牡丹而“独爱”莲花呢?原来作者是借咏莲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质,来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他笔下咏的是莲,实际上是含蓄地抒发对像莲一样品格的赞美。

托物抒情,选择物象要准确,物与情之间应有某种共同之处,要抓住所咏对象的主要特征,不使人感到牵强附会。

4.说理抒情。借说理抒情是指在写文章时把自己的某种情感融入到对事物或事理的议论和评价之中。它和一般的议论不同,不需要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只是用饱含情感的语句写出自己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判断和评价,以达到抒情的目的。此时,理因饱含情感而变得更为犀利,情因蕴含哲理而变得更为浓烈,所作之文更能动人以情,晓人以理,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文之美,正在于后两段的说理抒情:先借对生死问题的议论,表明自己的生死观,抒发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另外,抒情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抒情要健康、积极,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情感。

2.抒情要真挚、实在。孔子说:“信,辞欲巧。”信,就是真实。我们必须在写作中杜绝虚情假意,无病,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

3.抒情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认真斟酌、选择抒情方式、方法,重视抒情技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这5篇伤感抒情散文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伤感抒情散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感抒情散文2

一、用情诵读,体验作者隐含情意

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有篇署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的文章认为:散文写作中必须以生活中真切感受为基础,抒发出真情实感,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在新课导入时应优先选择情感导入,引领学生用心去感受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并以情感朗读的方式,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理解和体验作者隐含在文章中的情意。在《陈情表》这篇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散文名篇中,教学时可以试着和作者的情感尽情沟通,直接把自己当作文章的作者,在朗读时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投入真情实感,用情朗读,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把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释放出作者复杂的内心感情。比如,在朗读文中表达作者对祖母孝敬之情的语句时,语调应尽量低沉,表达出悲伤之情,这样学生就会被作者的孝亲之情所感染。又如,在朗读李密忠孝不能两全,内心甚是矛盾的语句时,语调应显得矛盾而委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忧惧和为难之情。但又由于作者对晋武帝无比忠心,因此,在读“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句话时,则宜用忠诚的语调,学生会更容易体会。

二、把握情感,体会文章的意蕴

体会散文的美,我们应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感受,除了语言之美和整体之美之外,散文中的情感和意境,更是让读者感受和体验散文之美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欣赏和分析散文时,应该首先把握文章的情感,并从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来体验,再通过对散文语言的分析和品味,就会感悟到散文中隐含的意蕴以及内在的深刻哲理,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效果会相当明显。比如,在教学《指南录(后序)》这篇文章时,由于作者想要表达出爱国的情怀,夹叙夹议,时而叙述,时而抒情,直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用词直截了当,感情色彩强烈,语意直抒胸怀,让读者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奔走报国的坚强意志,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依然具有以身许国的坚定决心。而有些间接性的抒情散文,在抒发内心的情感时,往往会借助于所创设的情境,结合想象,抒发心中的情感,无论是情与景,还是物与理,都会达到情景交融的程度,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想要表达的情感,一切显得那么自然,容易把握情感,易于体会意蕴。

三、学会鉴赏,感受散文语言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个基本理念:语文在具备一定的审美教育功能之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在学生受到了美的陶冶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自觉审美的意识与情趣,审美感知与创造力。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对散文类文章进行教学时,对学生注重引导,注重以情感投入,让学生学会鉴赏,学会感受,学会体验。在《荷塘月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教育,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整体感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内容,再重点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几幅想象中的画面,学生一定是兴趣盎然。我们可以把每幅画进行命名,如“徜徉明月夜”“荷塘月色中”“月光下的荷塘”和“忆莲返途中”等。这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将学生的简笔画投影放大,进行集体评价,在感受绘画美,传递一种自然的思想的同时,感受散文语言之美,进而延伸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鉴赏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达到教学效果。

四、披文入情,实现情感的共鸣

伤感抒情散文3

1、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2、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来源:文章屋网 )

伤感抒情散文4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17岁的初恋故事,没有青春片里惯有的华丽镜头,没有刻意营造的小清新气氛,迎面而来的是每个年轻过的人,都曾经感受过的荷尔蒙躁动的气氛,那是青春真实的面目――幼稚、焦躁而又荒诞不经。

浅淡的画面颜色,波澜不惊的叙事手法,这就是典型的“台湾系”。朴实的文艺片却击中了无数人深藏于心的青春热血,这部电影不仅在台湾本土创下了了三亿新台币的票房,即使在见多识广的香港,也打破了历年来《无间道》《盗梦空间》等大片的各种票房纪录。

从2008年的《海角七号》开始,紧接着《艋》《男孩》,直到今年的《翻滚吧!阿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几乎部部卖座。曾经,在远道而来的好莱坞面前溃不成军的台湾电影,已然强势复兴。

台式小清新的坐标轴

台湾电影,一直对“文艺”二字情有独钟,但暗含了两种不同的派系,一种是青春热血的“杀伤力”,另外一种叫做有小清新之感的“治愈系”。而这两种派系的不同,其实早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就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不过不是电影,而是片头、片尾曲。

周杰伦作为台湾系流行音乐掌门人,片头曲《黄金甲》、片尾曲《台》均出自其手笔。对于这两首歌,周董曾作过如下评价:“《黄金甲》这首歌的气势和《台》的抒情有很大的反差!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前者气势,后者抒情;先杀伤,后治愈。但是,经过KTV的一番考验,满城尽唱《台》,《黄金甲》全军覆没。抒情秒杀气势,治愈完胜杀伤。归根结底,原来东方民族虽然喜好气势和面子,但骨子里流淌的依然是含蓄抒情的文艺范。

于是,小清新的治愈系脱颖而出,成了压制好莱坞大片的“东方药方”。好莱坞似的打打杀杀只能娱情,却没办法为东方人怡情。《海角七号》,情书颠沛流离、飘洋过海的剧情和结局,才符合东方的审美倾向。

那么我们不妨以周董开头,把台湾的文艺精髓细数开来琼瑶、三毛、邓丽君、张明敏、余光中……谁不是影响了一代人?把这一系列名字串连起来,我们就可以为台湾式文艺电影的复兴画轴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加上小清新的外包装为原点,X轴叫“感情”,Y轴叫“时间”。

台湾系电影的复兴,正是得此精髓。

X轴线: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讲感情的电影,四处皆有,却不成派系,更谈不上担起一个“复兴”的使命。唯独台湾电影,却在感情上玩出花样,甚至让人无法剧透,因为它对于感情的表达,已不再是情节,而是情愫。

张艺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也是关于青春的讲述,但那种感情却在纯洁中浓烈,甚至不曾牵手,却已生死永隔。这样的情感,波澜壮阔,惹人热泪盈眶。可在台湾系电影里书写的青春暗恋,哪怕结局同样遗憾,却没有“重口味”抒情的加入,只有“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的格调和主题,安静美好,治愈人心。

这便是以小清新为原点的感情,没有浓墨重彩的悲怆和伤痛作衬托,也无关沉重和繁复的哲学思考,只有如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一样,随意、率性、自我,而又有些许的生活感怀。在感情轴上的起伏,从初衷到目的地,皆因温暖常在,所以从容不迫。正所谓“朝如青丝暮成雪”,情感轴上那些恍若隔世的穿越力度和能量,混搭着美好的青春,在直抵内心的同时,不仅不会刺痛你,反而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一种可以捕捉,却无法触及,那是属于青春独有的凄美追忆。

一如《海角七号》中沉睡了60年的情书,安然送达信件主人后,故事主人公们重新出发;又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怀着对过往的纯真怀念,朝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独自前行。

唯独不是《山楂树之恋》般痛不欲生,哭天喊地,生死两隔,阴阳穿越。

Y轴线:一场光阴的故事

没有冗沉的美学原理和压迫感十足的人生思考,并不代表台湾系电影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星空》,以年龄为视角,描绘了一类无法和世界沟通的孩子,从对社会的恐慌、逃避到逐步认识自我的过程;《翻滚吧!阿信》以上世纪90年代的时光为剪影,讲述着光阴逝去和对青春热血的无限回忆;《男孩》里,当被挥霍的童年,在记忆中不知不觉地渐渐消散、褪色时,在“”异的世界里,却和童年时那个勇敢追求梦想的自己再度相遇……

斗转星移的青春年少,虽然貌似在时间轴上进行着松散的穿越,但事实上却从来不是人物和事件地简单拼凑和叠加,也更非《宫》们胡乱更换时间、地点、人物,把事件复制粘贴、张冠李戴可以比拟。

归根结底,台湾系电影一直耐心讲述的,是关于光阴的故事,各种平凡小角色的成长和情感历程。因为没有轰轰烈烈的宏大叙事参与其中,文艺而带点神经质的散文笔触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极致。

伤感抒情散文5

我无法解释,

的确,我的文章好和看文章有很大的关系,我喜欢看的文章就是有些伤感,抒情,写景的文章,我不喜欢看漫画,甚至看不懂,不喜欢看校园小说,言情小说。不喜欢沉浸在主角的幸福当中,不喜欢它们带来的快乐。我喜欢散文,哀伤的散文,深刻的散文,也许有人会问“你看这个快乐吗?”,确实,看散文时,让我回忆一下,几乎不笑,更谈不上快乐。但是“为什么还看?”因为我喜欢。喜欢听着伤感的音乐,看着伤感的散文集。自己的表情也是忧郁的,心情也是伤感的。但是在我的思想看来。一个女孩,用她的纤纤素手抚拿着散文集。披着重黑色的头发,忧郁。多愁的神情浮现脸上,.....是一幅我喜欢的图画。我喜欢,但是我不快乐

这可能也是我喜欢秋天的原因。“秋是淡泊的季节,是善感的季节,亦是多愁的季节”想做一个属于秋的女孩。

今天上网实在无聊,就进了一个自己同学的空间,呵呵,和我想的一样,明星的FLASH,和同学出游的日记,开心游戏。.....真的和我想的一样,因为她是一个。......属于夏的女孩。我一直相信每个女孩都有属于她的季节,回到我的空间,我突然有了一种冷清的感觉,身体微颤,没有笑容,脸是忧郁的,耳边依旧是分手在那个秋天。

也许我的文章不适合呆在QQ空间里,但是我却不想再把她们转移到别的地方,因为这个Q伴了我很长时间,我想以后我也不会换的,我希望在网络这个大世界里离我最近的地方帖上我亲手写的文章,似秋的文章,多年以后自己再看,12岁的彬彬,写的文章原来是这样的,这不是一种幸福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69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