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社会实践报告字精编3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报社社会实践报告字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字篇1
通过各种努力,我终于在7月15日这天,成为了华西都市报的一名实习生,并由此开启了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这和在学校很不一样,什么事都得自己掂量,除了眼和手,脑子是被用得最频繁的。此外,察言观色也是必须的。
初来乍到,我首先了解到的是,实习生并不是实习记者。仅仅是实习过程也是有严格的等级,实习记者,见习记者,最后才是最低级别的实习生。它们的区别除了是否有稿费外,其他方面还是很平等的。
负责教我的老师是我的同校学姐。她20xx年毕业,在报社已经工作两年了。因为年轻、活力、认真、业务好成为了报社教育事业部的骨干成员之一。学姐个子很高,白白胖胖的,很和蔼。因为她的一个同事怀孕了,所以她在带我的同时还要帮忙带那个同事负责的三个实习生,很辛苦。
也许创业之初特别艰难吧,华西报把自己称为“铁军”。报社的部门有很多,而且我发现每个部门都有一句口号。我们教育事业部的口号是:“读书找学校,就问华西报”。显而易见,我们部门就是专门报道学生、学校、学习这方面的事的。
我接到的那天看报纸到五点多,我就回家了,这时也有其他一些记者回家了,可是学姐还在工作。后来通过聊天才知道学姐一般七点才下班,经常还会忙到通宵,自己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写稿子,特别辛苦。学姐老家在河南,没有后台,也不拼爹不拼男朋友什么的,大学毕业后,就是靠自己努力,通过报社的考试,成为了一名记者。到了正式工作时,不偷懒,态度认真,努力工作才有今天的成绩——两年能够在市中心附近买起房子。
以前听人说电视台啊,报社啊,没有后门的人根本进不去。当时吓得我心灰意冷,甚至愧疚自己怎么能因为什么梦想就选择广播电视新闻这个专业呢?倒不如报个好就业的专业了。现在,我知道了,也许后门很有用,可以使你轻松就达到某些目的,但是自己的决心更重要。如果自己不努力不拼搏,成天好吃懒做,即使再大的靠山也会有被吃空的一天。所以,只有自己向着梦想不懈努力,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虽然这次的经历除了激励到自己外,还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记者,作为新闻人,可以像这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呀。我更坚定自己的理想了。
之后,也写了一些稿子。当然是有的见报,有的石沉大海了。
我实习结束前的最后1篇稿件是关于今年专科录取的。在录取场看到好多人被隔绝在守卫众多的房间里,公正而严格地履行自己的录取工作时,我深刻了解到高考是多么要命的事,以及记者的责任:真是而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这和学校老师教给我的道理是一致的。
虽然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段实习经历却让我受益匪浅。这经验是学校教学远远不能企及的,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做媒体、做记者来说,理论可以夯实基础,但是唯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其中的道理与奥妙。用自己的脚走一走,用嘴聊一聊,用手写一写,用眼看一看,最后再用心冷静的想一想,把自己融入其中,深深地感受。
这期间,我看到了一些,懂得了一些,领悟了一些,反思了一些,坚定了一些。别看只是“一些”,它们必定会在我今后的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字篇2
从第一次走进报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属于这里的。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有幸的来到了黄山日报社《黄山晨刊》,在这里开始了我难以忘记的暑期记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心,更重要的是使我体会到了一名记者的真正生存状态。记者无限光荣的外表下,他们所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觉到的无奈和遗憾。
其实《黄山晨刊》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学校的阅览室里总是会准时的摆放每一天晨刊的报纸。当初在看这一份黄山本地的'报纸时,总还会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觉得他们的新闻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简单的例行报道,新闻没有深度,让人读起来索然无谓。当时就自大的认为假如自己可以去做这份报纸,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当时的我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我真的来到了这里。
初次来到报社,就给我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诺大的一间办公室里已近10点了,竟只还有寥寥数人。我们的到来似乎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致,办公室里的电话此起彼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虽然报社的工作时间写的是早晨几时至几时,下午几时至几时,但除了个别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记者会在办公室里,多数时间他们都是不会在报社里的,有的记者我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见他们一面。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新闻不是可以做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我经常会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间和晚上已经7、8点的时间里看到仍然还有很多记者在工作,他们甚至会把饭菜拿到报社里来吃。这些都深深的触痛了我,后来随着记者师傅前去很远的地方去采访,我在车里受不住路程的颠簸吐了,身为女子的师傅也是很难受,但采访还是要必须进行,此时我真的体会到了记者的敬业和辛苦。
除了辛苦之外,记者给我的另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记者向来被称之为无冕之王,但在这个称谓的背后他们担负的是更多的责任。在我的实习过程中做过很多次的采访,每一次的经历我都是很珍惜,但对王先生邻里纠纷一事的采访印象极为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邻居堵死一事,从协调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间他4次借助媒体,可起到的只是简单的推动而不是根本解决的作用,但他还是依然相信媒体并且找到了我们,看到王先生信任与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光荣。期间我们为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还受到了一点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对我们的信任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事情终于解决了,王先生开心,我们也为此喜悦。此时是真的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存在的意义。在其他的采访过程中,还有几个类似的经历,其中歙县xx村民修路一事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还可以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来到xx,近十位村民围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后因为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们特意准备了一间最凉爽的房间给我,那时我是真的感动。我知道他们如此对待我是因为我是一名记者(实习生),是记者的身份让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还知道我必须在今后的采访中对得起记者这个身份也才可以对得起xx的村民。
此次暑期实习除了带给我很多的心灵震撼之外,一些学校里很难体会到的采访技巧也使我受益非浅。首先就是要善于从别的媒体,无论平面、电视或者网络里获取新闻线索,必须时刻关注并且要从自身的新闻需求中去发现。就好比最近整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欣弗注射液事件”,虽然黄山并没有受到很明显的干扰,但是报社的记者迅速来到我市各卫生相关部门进行采访,虽然结果仍然是未受到影响,但此次的采访也安抚了民心。在我的采访过程中,也有过几次类似的采访活动,如“格美”台风对于黄山的影响以及在“反百日盗版行动”在我市的开展情况。其次就是要重视从人民身上去获取新闻线索,《黄山晨刊》有一个“强哥热线”,而且报纸有一正版都是做热线新闻的。据我在报社实习过程的观察中发现,晨刊所刊登的新闻线索有差不多50%是来源于人民或者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记者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因此线人以及群众热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还想多提一下网络bbs以及其他网络信息中市民所提交的新闻线索,个人认为对此应当同样重视。但前提是必须要把网络事实放在现实中重现,在现实中搞清网络事实。我也曾经通过网络线索做过一个采访,但我只是仅仅是依存于网络现实。我还又在网络上留言并联系了这个当事人,在现实中接触到他,并且在现实中让他再一次的把事实陈述。网络上的东西大多很随意,真实感较差,但却也不能因此放弃,所以通过网络来到现实是我学到的很好的采访技巧。再次,在获得新闻线索的过程中,应该特别留意“提示性(预见性)报道”也是我很有感触的一点,此次“七月半(鬼节)”我在做采访的时候,稿子写出来投到编辑那,但最后还是没有发出来。一个已经做了很多年的记者告诉我:“像这种报道单单是简单的叙述事实多半意义是不大的,而如果你提前一天做关于提醒市民在鬼节的时候祭祀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那意义就有了。同样像一些灾难性报道等对市民有很大影响的事情就需要新闻有预见性,这样市民才能爱看。”因此现在我理解到了新闻不仅仅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了,对没有发生而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最后再讲一点感触也是很深的东西,这也是我在采访过程中所遇到的。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多的场合特别是在对于一个集体行为的采访都免不得要应酬,如实习的过程中我有过对xx乡、歙县公路局的采访和对于黄山市桃源大酒店的采访。虽然觉得很别扭,但还是跟着我的记者师傅吃了两顿饭。后者是一个很平常的例行采访,虽然吃了别人的饭感觉怪怪的,但也不多说些什么。可前者的采访却是因为他们与xx村民的矛盾,虽然最后饭吃了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后来一位报社的资深记者对我说:“政府和村民发生矛盾时,无论孰对孰错,决不可因为应酬推脱不过而吃,看似只是政府很平常的对于记者采访的一次接待,但是如果让村民看到他们就会以为是什么‘勾结’,采访不好进行下去,但村民的饭还是可以吃的,当然最好也不吃”。对于他的话,我的理解是,虽然现在很多的应酬不好推辞,但涉及到被采访双方发生矛盾时,一定还是要坚持原则的。
除了很多的采访技巧外,我还学到了一些新闻写作上的技巧。首先,必须要树立这样一个概念,新闻价值永远是最重要的,不必太过于担心稿子写出来的质量,当然这也还是很重要的。其实如果你的稿件有新闻价值,就算你只是很简单的白描一下,这也就足够了。当然,新闻写作的质量也还是需要注意的。我曾仔细的把我所写的所有初稿和被编辑修改过的新闻稿做过对比,发现自己稿件很大的一点不足之处便是不够简洁,很多“的”“了”等等口语化的用语太多,还有就是太罗嗦。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不能做到“敢于放弃”,即虽然采访的过程中你会得到很多的资料,也许都是能用的上,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必须取其新闻价值最大的一点,敢于抛弃那些“累赘”。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比如我曾经写过1篇关于夏日幼儿患病人数增多的报道,但是没有登出来,可是在后来有一位记者又一次的写到了这个题材,不但登出来了,还是作为头版头条登出来的。我比较了我们稿件的差别,发现我们所提供的新闻事实以及所采访到的医生、建议都是雷同的。但不同的是,虽然我们都表达了患病人数增多这个事实,我用的是医生说,他用的却是具体的数据,今年的与往年的比较;虽然我们都展现了病人多这样一个场面,但我也就只是展现,他不仅说多了,而且把病人的具体数字给了出来,又详尽举出了一个例子。我想她的稿件之所以比我的优秀,正是因为她的准确性,从而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所有的采访过程中,一次关于盗版问题的采访使我感触最深。因为那一次的采访我受到了表扬,也因为那一次的采访使我感到深深的内疚。受到表扬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细心”,点抓的好;内疚的原因是因为我太卤莽,事实判断可能出现错误的前提下就贸然发稿。事实证明表扬我是错的,我是太卤莽的。关键在于那一个条形码的问题,因为我坚持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条形码,否则的话便是盗版。因为“自以为已经查过了很多的资料”,可事实证明可能出现错误。其实我在做这个报道之前是有这个责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让权威部门出来说话的,而不单单只是自己查了资料,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现在把它写出来,引以为戒!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便要过去,现在的我拿起一份《黄山晨刊》,似乎能感觉到每1篇的报道中记者们为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发现晨刊上的新闻是那样的可贵。也许晨刊还不成熟,但它毕竟还不到两岁。晨刊有一个传统,每个星期都有两次的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晨刊的一个编辑曾说道:“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习的终结语。
报社社会实践报告字篇3
我是文化产业管理系的学生对新闻写作这是有些感性的认识,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初来乍到心里十足的是勇气,缺少的却是扎扎实实的知识。
第一天是在读报的“无聊”中度过的。因为之前来报社实习我看过不少关于新闻写作理论方面的书,于是我企图找到1篇正规正矩的财经新闻给自己补充点养分,然而却一切皆惘然。带着疑问我问我的老师,老师告诉我:“在认识一份报纸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把握定位,我们的报纸是都市报,受众是普通群众,并非专业的经济理财类报纸,所以格式语言内容都是通俗化的。”第一天一堂简短且深刻的职业课——晨报的宗旨:永远和人民大众在一起!书本上的理论好似一副模具,而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差异性、特殊性、创新性、求同存异有生命的报纸,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做灵活的文章,这就是进步。
接下来的几天老师给了我一个独立的短评栏目做,本以为很简单,却每次都会被改动很多,有时候是全篇的抹掉重写。老师告诉我我还是没有很好地把握报纸的定位和短评的精要,于是我反反复研读老师的短评发现:我的语言文化气息太重丝毫没有幽默感,很多是从人的意识方面找抨击点太空虚,有时候太讲究逻辑而忽略了报纸短评“毛毡上方针”的风格。我想这是我们学生普遍存在致命的死穴,在这之后我的短评开始慢慢自圆自满,最后1篇短评一字不改被采用,这是令人及其兴奋的事情,我开始走对路慢慢成熟起来了。
短评经历之后我随老师跑新闻,第一次是为做蔬菜市场价格涨幅采访市物价局,这一次又出乎我意料。在物价局办公室内没有访谈只有聊天,大家不是业务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没有采访记录,只有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对当前蔬菜市场的分析和判断。“与采访对象做朋友,这样才能得到你意想不到的线索,而且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你必须要找到你的新闻伙伴”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
物价局风波之后我随老师采访菜市场,在这里又是一种别样的采访方式,这里没有高谈阔论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嘘寒问暖专注倾听,老师告诉我对生活在菜市场里的人不是要展现自己不是要助你做新闻与你谈话更多的是发泄气氛或者分享喜悦,谈天的方式更能拉近双方的距离给他们信任感。而且我们的新闻并不仅是表现冷冰冰的数据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表现群众的生活状态来掘出社会的问题。
接下来我按老师的指示自己出去跑了多次生活新闻,没有直接表明来意不用干巴巴的问题我的采访可以说很成功,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当与人聊起来就忘记我的采访意向,为了全面不得不很多次换采访对象,这样浪费时间也不够深入和贯通,所以在采访前定要做好提纲且记牢自己的采访目的。
采访完的写稿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每次几乎都要重写几次再改几次才能出稿,这有点让人耐不住性子。老师几乎没篇稿子都能动个大手术,在这里我很荣幸找出自己常有的弊病,并接受老师的专业指导:稿子多用被润色过的当事人话语,融入故事情节,点题清楚,反问形式多运用整篇稿子都必须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可感性、启迪性。在经过多次写稿磨练后我刷新了自己对新闻稿的认识,写新闻若绣花。
在经历采访、写稿的分层训练以后,老师让我自己独立跑新闻。找线索是新闻工作者最核心也是最难的事情,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善于透视生活还要对经济数据有相当强的敏感性。几次我寻到的线索都没有经过老师的批准,起初我真的有点恼,老师告诉我多次的被否是在锻炼我的新闻感他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找财经新闻的线索最重要的并不是关注数据而是关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财经新闻,经济的变动往往是潜在的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对人生活得影响往往是一两拨千金。在此之后我根据钢铁涨跌想到关于铁质废品的市场变动,这是我的第一条可行的新闻线索。
接触财经新闻我最难过的莫过于对经济知识知之寥寥,像“同比”“环比”的区别等我还是要现上网查询,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涉及的社会层面会广之又广,所以我们在夯实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涉猎各个社会知识,或许不能精通但最起码是要了解,这是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职业素质。
在实习期间我也学习了起码的摄影功夫,配图的新闻往往更生动,现在的社会图像的影响远远大于文字,所以实地考察出新闻的记者必修摄影。本以为用卡片机拍照不是难差事,但是我们真的不了解新闻图片的拍摄技巧,从那种角度,拍那些东西,拍摄对象的形态,主体客体的分层等等都是我们陌生的。而且作为新闻工作者ps等技术也是需要我们熟悉的。技不压身真的觉得学海无涯。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和许多很好的领导,他们都是过来人以经验授之真的很令我感动,老师告诉我新闻工作离不开策划,策划为我们铺长远的路。他是我接触新闻并爱上新闻的孔明灯,让我充满了希望。
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经历一个月的学习我坚信我可以再新闻这条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