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5685

【导言】此例“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第一篇】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2]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9(01)

[3][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冯婉桢,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德育政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8(12)

[5]孙国友,黄孙庆。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进展与趋势[J].基础教育研究。2008(11)

[6]谭琳。从人教版小学品德教材对比看我国德育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08(40)

[7]卓晴君。改革开放30年学校德育政策回顾(上)[J].中国德育。2008(07)

[8]鲁洁。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中国德育。2006(09)

[9]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03)

[10]吴慧珠。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02)

[11]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

[12]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04)

[13]郑新蓉。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课程与教材建设[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02)

[14]鲁洁,高德胜。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J].中国教师。2004(01)

[15]鲁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3(09)

[16]詹万生。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3(01)

[17]程材。编写一流教材推进素质教育——调阅中小学教材并作重要指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0(06)

[18]孙少平。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

[19]孙少平。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4)

[20] 余丽 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D], 华南师范大学 2003

[2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2][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3]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 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 《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4]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5]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第二篇】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11]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4]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5]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第三篇】

一、教会学生必要的文明礼仪,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是道德培养的助燃剂,正确的礼仪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要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团结友爱、尊重他人,让学生学习文雅的谈吐、和善的态度,并且让学生由衷地领会礼仪的内涵,切身体悟礼仪的益处,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运用,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学会礼仪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是他律。学校要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督,严格执行,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制能力。

二、加强道德法制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技工院校的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有所欠缺,教师应该加大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教学。德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注重时效性、真实性,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发挥各方力量的优势,形成合力,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技工院校办学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在德育教育时应突出职业特点,加大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的技能锻炼中逐渐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通过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强化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操守,帮助学生排困解忧,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不成熟,波动较大。学校和教师要创造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波动的苗头,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品格。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美好,疏解自己的内心。教师还要合理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消除技工院校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

四、结语

育教育是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技工院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改进德育教育。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第四篇】

一、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匾乏。在对本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中笔者发现,德育的教材脱离实际,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没有对生活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精神集中,也没能对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做出积极地反应、回答。在实际的问题中,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关注和行为做出改变的内容少之又少,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难找出可以涉及社会热门话题、热点新闻的案例内容。对于这种匾乏内容的德育教材,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就更别说达到教育目标,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单一。在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分析、价值观、道德观的直接授教。讨论课,也变成了学生之间的“课间休息”,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发言,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德育课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点是课堂。德育课的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教师用严肃的态度步上讲台,在学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下进行,就算展开德育实践课,教师也只是出于形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当前,各个高中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方针,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学校对德育课的授教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部分的学校及教师都把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应试化、按每个考核所需内容让学生进行吸收,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于学生,把德育变成单纯的考试知识点来迎接考核的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的评估在措施、制度、条件等方面都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变得无章可循。

二、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成效有效途径。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利用环境、情景的氛围来融入教学,可用情境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富有一定感情情绪的场景。如在本班中,教师把学生带到英雄纪念馆中参观历史英雄的雄姿,在过程中以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现身述说,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

2.加强对德育教材的改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教材也应适时地更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教材,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优良的德育思想观念,进而保障德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我国德育领域的规范化,因地适宜,制定一些与本土有着实际联系的家长、学校、乡土、人际交往、美德等一系列教材,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使德育教育变得既有特色又有意义。在高中阶段,德育的教育变得更加迫切,德育教材的内容应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品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涵盖,从而令学生对社会有着正面的认识。

3.创造良好的德育育人的环境。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各种活动和课程实践为载体,让道德教育和思想上的修养做到情景的交融,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对德育教育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对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产生优质的变化。在对德育教育的评估中,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定的道德规范,从而令学生进行落实执行,再根据此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和评估的结合中吸收德育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是现代教育中的必然要求,以此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做出优良的导航,令学生在汲取知识、利用知识的同时,也能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完善,为将来踏入社会、工作、生活做出充足准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65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