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16937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幼儿儿歌说课教案通用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第一篇】

《数鸭子》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数鸭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数鸭子》是一首颇具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形。歌曲前后皆有数板,说唱结合,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童趣盎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数鸭子》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在歌唱中清晰灵巧地咬字吐字,保持速度的稳定。

(2)通过欣赏《鸭子拌嘴》,感受打击乐器用不同的节奏与速度演奏时,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绪与音乐形象,并能有所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不同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场景。

难点:感受节奏与速度对乐曲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令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欣赏《鸭子拌嘴》时,我让学生随音乐模仿鸭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唱歌曲时,我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并指导他们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也发挥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达到共同进步。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音乐欣赏

运用故事导入法,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出音乐欣赏课题:《鸭子拌嘴》。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延续故事情节,思考鸭子为何拌嘴?也可以在观看的同时,模仿鸭子憨态可掬的形象。联想意识,诱发情感,把学生带进创设的情境中去,并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了解这一特殊的演奏形式——打击乐合奏。

第二步:故事贯穿始终,在合作中学习,在情景中探索。

过渡语:鸭子终于停止了拌嘴,它们一同游向热闹的集市,游到了大桥下。正好被一个小朋友看见,他兴奋地数起了鸭子。儿童心理学实践已证明:节奏活动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通过孩子们自己去创造,去发现,去实践,去体验,从感性到理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歌曲教学之前,设置二个声部的节奏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锻炼,培养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念数板内容,一组模仿鸭子的叫声。

甲:门 前 大桥 下│游过 一群 鸭 0│快来 快来 数一数│二四 六七 八 0‖

乙:ga ga gaga ga︱ga ga gaga ga︱ga

ga

ga

ga︱ga ga gaga ga ‖

第三步:学习歌曲《数鸭子》

(1)播放《数鸭子》,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

(2)谁听过这首歌?你能为大家唱一唱吗?(一部分同学肯定比较熟悉)

(3)请会唱的学生跟琴小声演唱歌曲。

(4)教师给予点评,并指导学生演唱歌曲中的难点。

(5)通过各种形式演唱歌曲:接龙唱,男生、女生唱等等。只是会唱还不行,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演唱过程中,极容易拖拍子,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清晰的咬字、吐字和正确的演唱速度来表现歌曲的生动活泼和趣味性。

(6)小组表演唱: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同时为歌曲伴奏。

②分小组练习后表演。(唱、跳、打击乐伴奏)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互动,共同学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歌曲,突破重难点。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在《数鸭子》的音乐声中有序走出教室。

五、说教学预想

这节课的设计,我本着推行教学民主的理念,从主宰变为主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对立变为和谐。在教学方法上变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数鸭子》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用听唱的方式学会歌曲。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数鸭子》。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能够自编动作。

3、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能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准确视唱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课题:《鸭子拌嘴》。边放音乐边讲故事。

二、学唱歌曲《数鸭子》

1、鸭子终于停止了拌嘴,它们一同游向热闹的集市,游到了大桥下。正好被一个小朋友看见,他兴奋地数起了鸭子。

那么有几只呢,想不想听听其他小朋友数鸭子”

2、初听歌曲《数鸭子》。“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数的。”师在学生聆听音乐时表演与歌词相符的舞蹈动作,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学生自编动作做好铺垫。

学生回答后集体学一学。

3、复听歌曲。“要求听出这些小朋友在哪里数鸭子以及歌中唱了那些话。”听后学生回答,然后出示儿歌集体学一学。

4、教师范唱。感受情绪

5、轻声用小鸭子的叫声哼唱歌曲曲调。

6、学生学唱。

1)先听录音,比较一些跟你以前说的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没有唱出四分休止符)2)教授四分休止符的知识 3)跟琴唱,再跟录音唱,4)简单加入表演。

7、歌曲表演。由学生自由选择唱还是用动作表演。

三、创编歌词

1、导入。“你还喜欢什么动物,我带大家去饲养场看看,你能不能象数鸭子那样唱一唱。”

2、分组创编。根据学生报出来的喜欢的动物,自由组合在所贴的动物画前讨论如何唱。

3、分组表演。

四、课堂小结

1、小结。师:“今天,我们在见到了许多小动物,小朋友们还能把小动物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来,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你们可真能干!”

教学反思:

《数鸭子》这首歌曲,是一年级下册的表演歌曲,由于这首歌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唱了,所以在整个学唱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一听到音乐就迫不及待地唱了起来,而往往就忽视了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这是我在上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我在备课中没有预料到了问题。于是我就放录音让同学们自己听一听,进行比较,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趁机渗入四分休止符的只是,利用拍手来解决。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学听

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河边,让我们一起来唱歌、跳舞、做游戏吧!小朋友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一个住在这边,一个住在那边,说话都能听见,就是从不见面!”打一人体器官。对,是耳朵!那耳朵有什么作用呢?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耳朵的作用很重要,能听各种各样的声音。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耳朵灵不灵,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出音,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嗓音学出来。锣声,用一条直线表示;双响筒声,用点线表示;三角铁声,用小圆点表示,好像告诉我们几点了?

3、哇!我们终于来到了鸭子们的乐园了,(出示鸭子图)好可爱的小鸭子啊!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鸭子吗?谁来说说你知道小鸭子的一些什么情况?

4、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表演得真棒!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关于小鸭子的歌曲,曲名是《数鸭子》。(出示歌词)听范唱。、听唱法学唱歌曲。

小朋友们,已经会唱这首歌曲了,而且唱得非常好,那老师想问大家,你能把它表演出来吗?

6、表演歌曲。(1)、小组讨论。(2)、自编自演。(3)、教师优化组合。(4)、集体表演。(5)、个别表演。

四、做游戏。 小鸭子回家。(请十个同学上台前,学小鸭子走路回家,要求要和别人的姿态,动作不一样。其他同学监督,如果表演得好,我们就掌声鼓励,如果和别人的动作重复了,我们就唱“门前大桥下……”表演的同学就要重新想过一个动作。)

1、2、唱儿歌,找朋友。(唱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到底有几只?一共有……只。教师说几只,就几个同学抱在一起。没做到的同学就表演节目。)

五、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和小鸭子们过了一节愉快的音乐课,小鸭子们要老师告诉大家,你们都是聪明可爱的孩子,祝你们学习快乐!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小鸭子们的祝福吧!最后,让我们唱着这首歌曲,跳舞出教室吧!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第二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拔萝卜

一、说设计意图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而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他们喜欢唱歌,而且对音乐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赏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能有兴趣地听赏乐曲,能感知不同的节奏;并学会用点头、拍手、跺脚等动作来表示,能用语言和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与音乐相应的节奏。在音乐活动中,能做些简单的律动如兔跳、鸭走、大象走等,也能参与跺脚、拍手、捻指等简单节奏型的重复动作。

《拔萝卜》是一首旋律上口易唱,行动活泼,富有动感,反复吟唱,非常适合幼儿的口味。这首歌的音乐材料十分节省,全曲只有六小节,旋律、节奏完全重复。虽然全部用重复的手法展开但是又不感到单调、乏味。歌曲容易上口,唱几遍就能背了。它对孩子特别有吸引力,重复的段落中包含各种形象,这样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引起幼儿不自觉的动作。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

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乐意通过想象和模仿歌曲中的各种角色。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

1、学习歌曲表演《拔萝卜》,并在乐曲句首重音处开始,合拍地做拔萝卜的动作。

2、想象和模仿歌曲中各个角色的行走动作。

3、能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活动,体验歌唱表演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内容,掌握歌曲中的角色,能进行歌曲表演。活动的难点是:通过想象能模仿歌曲中各个角色的行走动作。

三、说教法和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情境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用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到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此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表演法、游戏教学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表演《拔萝卜》,体验歌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表演歌曲。

四、说活动准备

1、《拔萝卜》歌曲和视频

课件中鲜艳的颜色、丰富的动画内容吸引幼儿的眼球,能把幼儿的兴趣自主地吸引过来,主动集中注意力。

2、歌曲中各角色的头饰及萝卜的头饰。

头饰的运用是让幼儿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活动,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表演欲望。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拔萝卜》的视频和歌曲

播放视频,结合视频画面讲述歌曲《拔萝卜》。之后播放歌曲《拔

萝卜》。教师可提问:

(1)萝卜拔出来了吗?

(2)谁来帮忙拔萝卜了?

(3)谁第一个来拔萝卜?他拔不动的时候请谁来帮忙的?

(4)谁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来拔萝卜?

(5)谁最后一个来帮忙拔萝卜?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看课件、听故事,幼儿知道了故事情节,对角色的先后出场顺序也有初步的了解。幼儿从一个简短的故事中理解了内容,对歌曲节奏也有初步的认识,为接下去的环节打下了很好的伏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学唱歌曲。

1、出示课件中老伯伯在拔萝卜的画面。

教师提问:第一个先来拔萝卜的是谁啊?(通过提问再次明确第一个出场的角色。)

2、教师范唱第一段。

师:老伯伯可开心啦,他还哼着歌儿呢!

教师完整示范,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师:老公公是怎么拔萝卜的?

让幼儿初步学一学拔萝卜的动作,教师边唱下面的几段歌词边带领幼儿拔萝卜。让幼儿感知在重音处做拔萝卜的动作。

3、分角色演唱。

将幼儿分成五个组,每组分别扮演一种角色,轮到哪一个角色就

请哪一组的小朋友站起来演唱,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在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通过听唱、跟唱、分唱三大方式,幼儿基本会唱本歌曲,并能正确知道角色的出场顺序。幼儿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幼儿欢迎。同时,幼儿对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进行分小组进行角色演唱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积极参与的兴趣,更好地巩固歌曲旋律。

(三)想象并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动作

1、分段练习表演

师:老公公是什么样子的?他说话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模仿、学习老公公走路的样子及说话的语调,这时可请个别表演能力强的幼儿演示一下。最后带领幼儿总结:老公公要弯着腰,手背到后面,说话的语速慢,语调低。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老公公去拔萝卜。

带领幼儿扮演老公公进行表演歌曲。让幼儿初步体验歌表演的乐趣,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按着角色的顺序,带领幼儿学演每个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1)学演老婆婆的动作、语言、表情。(走路的动作、语速慢、语调低)(2)学演小弟弟的动作、语言、表情。(蹦蹦跳跳走路,语调高)(3)学演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动作、语言、表情。(动作、叫声)篇2: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拔萝卜

一、说教材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而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他们喜欢唱歌,而且对音乐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赏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能有兴趣地听赏乐曲,能感知不同的节奏;并学会用点头、拍手、跺脚等动作来表示,能用语言和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与音乐相应的节奏。在音乐活动中,能做些简单的律动如兔跳、鸭走、大象走等,也能参与跺脚、拍手、捻指等简单节奏型的重复动作。

《拔萝卜》是一首旋律上口易唱,行动活泼,富有动感,反复吟唱,非常适合幼儿的口味。这首歌的音乐材料十分节省,全曲只有六小节,旋律、节奏完全重复。虽然全部用重复的手法展开但是又不感到单调、乏味。歌曲容易上口,唱几遍就能背了。它对孩子特别有吸引力,重复的段落中包含各种形象,这样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引起幼儿不自觉的动作。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乐意通过想象和模仿歌曲中的各种角色。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

1、学习歌曲表演《拔萝卜》,并在乐曲句首重音处开始,合拍地做拔萝卜的动作。

2、想象和模仿歌曲中各个角色的行走动作。

3、能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活动,体验歌唱表演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内容,掌握歌曲中的角色,能进行歌曲表演。活动的难点是:通过想象能模仿歌曲中各个角色的行走动作。

三、说准备

1、与《拔萝卜》内容相关的课件。

课件中鲜艳的颜色、丰富的动画内容吸引幼儿的眼球,能把幼儿的兴趣自主地吸引过来,主动集中注意力。

2、歌曲中各角色的头饰及萝卜的头饰。

头饰的运用是让幼儿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活动,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表演欲望。

四、说教法和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 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情境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用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到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此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表演法、游戏教学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表演《拔萝卜》,体验歌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表演歌曲。

五、说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课件,听故事《拔萝卜》。

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画面讲述故事《拔萝卜》。我会将歌词根据节奏说出来编入到故事中。如:拔|萝卜、拔|萝卜,哎|哟哟,哎|哟哟,哎|哟 哎|哟,拔不动。欣赏完故事,教师可提问:

(1)萝卜拔出来了吗?

(2)谁来帮忙拔萝卜了?

(3)谁第一个来拔萝卜?他拔不动的时候请谁来帮忙的?

(4)谁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来拔萝卜?

(5)谁最后一个来帮忙拔萝卜?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看课件、听故事,幼儿知道了故事情节,对角色的先后出场顺序也有初步的了解。幼儿从一个简短的故事中理解了内容,对歌曲节奏也有初步的认识,为接下去的环节打下了很好的伏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学唱歌曲。

1、出示课件中老伯伯在拔萝卜的画面。教师提问:第一个先来拔萝卜的是谁啊?(通过提问再次明确第一个出场的角色。)

2、教师范唱第一段。

师:老伯伯可开心啦,他还哼着歌儿呢!

教师完整示范,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师:老公公是怎么拔萝卜的?

让幼儿初步学一学拔萝卜的动作,教师边唱下面的几段歌词边带领幼儿拔萝卜。让幼儿感知在重音处做拔萝卜的动作。

3、分角色演唱。

将幼儿分成五个组,每组分别扮演一种角色,轮到哪一个角色就请哪一组的小朋友站起来演唱,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在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通过听唱、跟唱、分唱三大方式,幼儿基本会唱本歌曲,并能正确知道角色的出场顺序。幼儿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幼儿欢迎。同时,幼儿对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进行分小组进行角色演唱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积极参与的兴趣,更好地巩固歌曲旋律。

(三)想象并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动作

1、分段练习表演

师:老公是什么样子的?他说话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模仿、学习老公公走路的样子及说话的语调,这时可请个别表演能力强的幼儿演示一下。最后带领幼儿总结:老公公要弯着腰,手背到后面,说话的语速慢,语调低。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老公公去拔萝卜。

带领幼儿扮演老公公进行表演歌曲。让幼儿初步体验歌表演的乐趣,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按着角色的顺序,带领幼儿学演每个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

(1)学演老婆婆的动作、语言、表情。(走路的动作、语速慢、语调低)(2)学演小弟弟的动作、语言、表情。(蹦蹦跳跳走路,语调高)(3)学演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动作、语言、表情。(动作、叫声)

2、整体表演,巩固各角色的动作。

在分析每一个角色的形象特征之后,带领幼儿完整的表演一遍,加深对角色形象的巩固。

本环节是活动的难点,在此我并没有直接将角色特征灌输给幼儿,而是让他们自由模仿,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幼儿熟悉的,易于模仿的。先按出场顺序带领幼儿做一做、学一学每一个角色,除了再次让他们巩固角色先后的顺序,更是帮助幼儿准确的掌握每个角色的特征,再进行完整表演是对角色特征更好地把握,能把每一个角色通过动作更形象地表现出来。

(四)分角色表演

1、集体中分角色表演

教师为表演者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并提出表演要求:

(1)各角色要大声应答“哎,来啦!”并在应答中,模仿该角色的走路动作,站在前一角色的后面。

(2)努力做到从第一个强拍开始做拔萝卜动作。

2、自由结对分角色表演

请幼儿自由组合,5人一组,互相商量分配角色,进行表演,表演要求同上。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力和自主性。先进行集体中分角色表演,让幼儿明确表演要求,再进行自由结对表演,照顾到了每一位幼儿,让他们都能参与到歌表演的活动中,解决了只有个别幼儿参与表演的状况。两种不同的表演类型,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充分激发了每一位幼儿的表演欲望,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尊重了每一位幼儿的选择。

(五)结束

师: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他们一起用力把大萝卜拔出来了。看!集体的力量多伟大。那他们会用大萝卜去干什么呢? 师:如果你有这么大一个萝卜你会用它干什么呢?

通过简单的提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一说萝卜的用处。

(六)活动延伸

1、将头饰投放到表演区,供幼儿区域活动时进行表演。

2、开展区域活动“萝卜变变变”,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把大萝卜变成自己想变的东西。篇3: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唐老鸭减肥记

导读:音乐这种借助旋律来诠释意境的艺术方式,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执教者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意境表现了出来,且那么自然和谐,听来让人感觉仿佛音乐叙述的原本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浓郁的环境中,既享受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

2、初步学习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以及做运动的动作。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及图谱。

4、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小图谱纸人手一份,绘画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胖鸭图,幼儿观察讲述。师:嘎嘎嘎,谁来了?他长得怎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动作表示大肚子)

评:肥胖唐老鸭滑稽、幽默的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大胆夸张地用动作表现这一形象。

二、基础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探索a段动作

故事:自从唐老鸭住进迪斯尼乐园以后,它就开始懒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你们听,它来了!

集体听音乐探索表现胖唐老鸭的动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现出唐老鸭摇摇摆摆,笨重的样子。)节奏为:xx|xx|

2、探索b段动作

倾听b段音乐,a、师:唐老鸭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运动)那它会做哪些运动呢?

b、幼儿创意绘画图谱,探索多种运动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将唐老鸭可能产取的运动方式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把这种运动进行了几次也用简单的图谱进行记录表现。c、师:你的唐老鸭在做什么运动?他是怎样运动的?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绘画的图谱单独表现(根据音乐的节奏)

d、选择几幅有创意的图谱进行集体表演。(强调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

评: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把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图谱的方式,结合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表现,要求教师必须能用非常简短、清晰的语言进行引导,教师在这一环节所运用的教育技巧表现娴熟,特别是在幼儿第一次图谱绘画不是很成功的情况下,用简短的话语就把幼儿的困惑给化解了,让幼儿在创编和聆听的结合点上有机整合,创作出了各具个性和新意的作品,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的。

3、探索c段动作

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

1、师:唐老鸭经过了运动锻炼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们看,现在的唐老鸭变得怎么样了?走起路来会怎么样?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唐老鸭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xx|xxxx|

2、减肥后的唐老鸭参加了“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你们猜,他得了第几名呢?(冠军)鼓励幼儿能用快速的奔跑动作和得冠后的激动表情表现乐曲的结尾。

评: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以螺旋型上升式的旋律结构正好相得益彰,满足了幼儿情绪上逐渐高涨的表现要求,音乐的高潮和幼儿情绪的高潮有机整合,让幼儿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宣泄和满足。

三、结束部分。

1、完整表演。(根据幼儿设计的不同情节进行2次以上不同表演)

2、提示: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

延伸活动:

1、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2、在表演区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装饰,并表演。

评:音乐这种借助旋律来诠释意境的艺术方式,必须通过静静地欣赏才能感受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执教者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原本比较难以表达的意境表现了出来,且那么自然和谐,听来让人感觉仿佛音乐叙述的原本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趣味性和游戏性浓郁的环境中,既享受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熊妈妈,几点了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熊妈妈,几点了》它是大班数学认识单双数第二课时的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它来源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领域。我发现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对单、双数的掌握还存在个别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目标定位:

以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判断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自操作,能作证明10以内的任意一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

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数字卡片、实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头饰等:此外,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还要求幼儿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如:掌握序数、相邻数等。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单双数的区分以及把握单双数的排序规律。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教也正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根据『纲要』精神:数学教育要“引导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着增强、游戏水

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幼儿通过听数做反应,复习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我以可爱、笨拙的熊妈妈形象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边和他们玩“熊妈妈,几点了”的游戏,边进入教室:当熊妈妈说到“天黑了”的时候,幼儿回位坐好。愉快的游戏氛围给整个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把游戏引入课题,提出新的游戏规则:当熊妈妈说单数时它会回头,这时幼儿站好不动;当说到双数时,熊妈妈不回头,幼儿可以自由活动。新游戏开始,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游戏后请个别幼儿操作数字和实物来证明10以内的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二)幼儿通过观察数并用肢体动作表现10以内的单、双数。

皮亚杰在认知学说中提山:“幼儿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概念,思维变得灵活,能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游戏由浅入深:当幼儿问几点时,熊妈妈不回答,只出示数字让大家判断:看到单数,就独自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相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游戏的难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浓厚了,好奇、好动是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白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三)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幼儿就能真正地掌握单数、双数了。于是,老师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字:

(1)谁能翻出所有的单数?准能翻出所有的双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归纳出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教师再次把数字反扣在黑板土:请幼儿翻出最小的单数;最人的单数:最小的双数;比2大的双数;2的大隔壁邻居;翻出6的小隔壁邻居:从1——10还有哪些数字没有翻出来,它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呢??(难点一个个的被攻破,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巩固单、双数。

音乐游戏《伦敦桥》的欢快气氛可以使本次数学活动达到新的高潮。请来到的所有单数宝宝到前面站好,请最大的单数和最小的单数宝宝搭桥,游戏开始,捉到一个数字宝宝就要请它的人、小隔壁邻居来救它,游戏继续进行。

请今天来到的所有双数宝宝到前面站奸,游戏玩法如上所示。

结束环节:熊妈妈和大家玩了这么多游戏,它要带着数字宝宝们(全体幼儿)去数学王国

认识更多的朋友„„本次数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游戏使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让孩于们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图形找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找家》,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活动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活动延伸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

《图形找家》出自贵州人民出版社,新编学前班教材数学上册27页。这一活动属于操作型活动,关于图形认识及图形分类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组织练习,图形教育多与实物相结合,促进幼儿具体技能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的活动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认识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和含义。

2、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用不同的图形及不同的颜色拼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学会分类,分清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把图形送回家。

四、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老师带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个(家门分别为各种图形)

2、幼儿自带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巩固数字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交流挂图中有什么(房子树卡车花)

3、板书主题《图形找家》,教幼儿认识图形,说明图形的特点。

4、出示物品,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的物品。

5、指名幼儿来认识图形,或从众多的图片寻找老师需要的图形。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第三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拔萝卜

一、说教材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而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他们喜欢唱歌,而且对音乐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赏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能有兴趣地听赏乐曲,能感知不同的节奏;并学会用点头、拍手、跺脚等动作来表示,能用语言和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与音乐相应的节奏。在音乐活动中,能做些简单的律动如兔跳、鸭走、大象走等,也能参与跺脚、拍手、捻指等简单节奏型的重复动作。

《拔萝卜》是一首旋律上口易唱,行动活泼,富有动感,反复吟唱,非常适合幼儿的口味。这首歌的音乐材料十分节省,全曲只有六小节,旋律、节奏完全重复。虽然全部用重复的手法展开但是又不感到单调、乏味。歌曲容易上口,唱几遍就能背了。它对孩子特别有吸引力,重复的段落中包含各种形象,这样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引起幼儿不自觉的动作。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乐意通过想象和模仿歌曲中的各种角色。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

1、学习歌曲表演《拔萝卜》,并在乐曲句首重音处开始,合拍地做拔萝卜的动作。

2、想象和模仿歌曲中各个角色的行走动作。

3、能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活动,体验歌唱表演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内容,掌握歌曲中的角色,能进行歌曲表演。活动的难点是:通过想象能模仿歌曲中各个角色的行走动作。

三、说准备

1、与《拔萝卜》内容相关的课件。

课件中鲜艳的颜色、丰富的动画内容吸引幼儿的眼球,能把幼儿的兴趣自主地吸引过来,主动集中注意力。

2、歌曲中各角色的头饰及萝卜的头饰。

头饰的运用是让幼儿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活动,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表演欲望。

四、说教法和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情境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用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到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此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表演法、游戏教学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表演《拔萝卜》,体验歌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表演歌曲。

五、说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课件,听故事《拔萝卜》。

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画面讲述故事《拔萝卜》。我会将歌词根据节奏说出来编入到故事中。如:拔|萝卜、拔|萝卜,哎|哟哟,哎|哟哟,哎|哟 哎|哟,拔不动。欣赏完故事,教师可提问:

(1)萝卜拔出来了吗?

(2)谁来帮忙拔萝卜了?

(3)谁第一个来拔萝卜?他拔不动的时候请谁来帮忙的?

(4)谁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来拔萝卜?

(5)谁最后一个来帮忙拔萝卜?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看课件、听故事,幼儿知道了故事情节,对角色的先后出场顺序也有初步的了解。幼儿从一个简短的故事中理解了内容,对歌曲节奏也有初步的认识,为接下去的环节打下了很好的伏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学唱歌曲。

1、出示课件中老伯伯在拔萝卜的画面。教师提问:第一个先来拔萝卜的是谁啊?(通过提问再次明确第一个出场的角色。)

2、教师范唱第一段。

师:老伯伯可开心啦,他还哼着歌儿呢!

教师完整示范,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师:老公公是怎么拔萝卜的?

让幼儿初步学一学拔萝卜的动作,教师边唱下面的几段歌词边带领幼儿拔萝卜。让幼儿感知在重音处做拔萝卜的动作。

3、分角色演唱。

将幼儿分成五个组,每组分别扮演一种角色,轮到哪一个角色就请哪一组的小朋友站起来演唱,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在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通过听唱、跟唱、分唱三大方式,幼儿基本会唱本歌曲,并能正确知道角色的出场顺序。幼儿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幼儿欢迎。同时,幼儿对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进行分小组进行角色演唱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积极参与的兴趣,更好地巩固歌曲旋律。

(三)想象并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动作

1、分段练习表演

师:老公是什么样子的?他说话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模仿、学习老公公走路的样子及说话的语调,这时可请个别表演能力强的幼儿演示一下。最后带领幼儿总结:老公公要弯着腰,手背到后面,说话的语速慢,语调低。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老公公去拔萝卜。

带领幼儿扮演老公公进行表演歌曲。让幼儿初步体验歌表演的乐趣,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按着角色的顺序,带领幼儿学演每个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

(1)学演老婆婆的动作、语言、表情。(走路的动作、语速慢、语调低)

(2)学演小弟弟的动作、语言、表情。(蹦蹦跳跳走路,语调高)

(3)学演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动作、语言、表情。(动作、叫声)

2、整体表演,巩固各角色的动作。

在分析每一个角色的形象特征之后,带领幼儿完整的表演一遍,加深对角色形象的巩固。

本环节是活动的难点,在此我并没有直接将角色特征灌输给幼儿,而是让他们自由模仿,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幼儿熟悉的,易于模仿的。先按出场顺序带领幼儿做一做、学一学每一个角色,除了再次让他们巩固角色先后的顺序,更是帮助幼儿准确的掌握每个角色的特征,再进行完整表演是对角色特征更好地把握,能把每一个角色通过动作更形象地表现出来。

(四)分角色表演

1、集体中分角色表演

教师为表演者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并提出表演要求:

(1)各角色要大声应答“哎,来啦!”并在应答中,模仿该角色的走路动作,站在前一角色的后面。

(2)努力做到从第一个强拍开始做拔萝卜动作。

2、自由结对分角色表演

请幼儿自由组合,5人一组,互相商量分配角色,进行表演,表演要求同上。

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力和自主性。先进行集体中分角色表演,让幼儿明确表演要求,再进行自由结对表演,照顾到了每一位幼儿,让他们都能参与到歌表演的活动中,解决了只有个别幼儿参与表演的状况。两种不同的表演类型,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充分激发了每一位幼儿的表演欲望,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尊重了每一位幼儿的选择。

(五)结束

师: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他们一起用力把大萝卜拔出来了。看!集体的力量多伟大。那他们会用大萝卜去干什么呢?

师:如果你有这么大一个萝卜你会用它干什么呢?

通过简单的提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一说萝卜的用处。

(六)活动延伸

1、将头饰投放到表演区,供幼儿区域活动时进行表演。

2、开展区域活动“萝卜变变变”,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把大萝卜变成自己想变的东西。

幼儿儿歌说课教案【第四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好听的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发展,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好听的歌〉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本教案,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物体发出的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把语言、科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加深了幼儿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学活动的能力。还使他们对优美动听的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平时更加善于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幼儿交流——观看多媒体——欣赏诗歌(游戏)——音乐游戏(好听的歌)——延伸活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准备了很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这些东西可好玩了,还能唱出好听的歌呢?而且每个东西唱的都不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听?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丰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动手探索

根据小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动手探索,为每组幼儿提供了很多能发出各种不一样声音的物品,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比较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的经验是很零碎的,单一的,那怎么给幼儿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呢,让他们了解每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呢?

(三)、幼儿交流

于是,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让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玩了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和别的声音一样吗?这样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物品在幼儿的手里,幼儿模仿的声音和结合实物进行,还可以请其余的小朋友学一学,说一说,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单一性。

(四)、观看多媒体

小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除了这些物品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呢,那他们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小朋友想不想听听?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学一学。能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五)、欣赏诗歌(2遍)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2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音乐游戏奠定基础。

(六)、音乐游戏(好听的歌)

把〈小动物怎么叫〉改编成(好听的歌),和幼儿表演唱,使幼儿情绪到达最高潮,艺术融入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16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