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23637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第一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理清故事情节,同时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讲授法讨论与点拨法

二、时代背景简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三、作者与作品:阿尔封斯·都德法国19世纪后半期小说家。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生字词预习检测

五、预习思考题: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

2.小说以什么为顺序来展开的?

3.故事情节按照课前﹑上课﹑下课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六、理清课文情节,根据图片提示,学生进行复述课文

七、研读第7-10自然段,完成预习表格

八、谈论与思考:

质疑: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围绕着一个字“变”而发生那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从文中找出来并归纳)

提示:环境的变化—心理变化

九、拓展延伸:看视频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发爱国激情

十、布置作业: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第二篇】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课时目标: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1篇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2、解题

早读课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课文,是谁的“最后一课”呢?(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

二、感知主要人物

1、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

快速浏览课文,请大家谈谈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学生自由谈,爱国,但也有一些不足,但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

2、很明显,人物前后存在着一些“变化”(板书),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具体说说这两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笔在文中做一些批注。

(学生读、画、评、说)师归纳板书

最后一课

小弗郎士变韩麦尔先生

幼稚的孩子普通的教师

可怜的学生爱国者可怜的朋友

3、这一变化的导火索就是——最后一课,插入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作者就是借助这些人,表达了所有法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爱祖国、恨敌人。(板书)

最后,我用《马赛曲》的第一句歌词结束我们这节课: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1篇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2、解题

早读课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课文,是谁的“最后一课”呢?(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

二、感知主要人物

1、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

快速浏览课文,请大家谈谈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学生自由谈,爱国,但也有一些不足,但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

2、很明显,人物前后存在着一些“化”(板书),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具体说说这两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笔在文中做一些批注。

(学生读、画、评、说)师归纳板书

最后一课

幼稚的孩子                            普通的教师

3、这一变化的导火索就是——最后一课,插入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作者就是借助这些人,表达了所有法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板书)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第四篇】

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教学目标”的后一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练读课。通过复述、评议、旗图表、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2课时。

(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教师用投影幻灯映出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幻灯图片,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

2.教师映出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幻灯图片。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一)在默看课文有关部分的同时,讨论人物思想性格。

分析“上学路上”这部分。

(二)精读“上课经过”(即“最后一课”)部分,研讨如下的问题:

怎样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个比喻的深刻含义?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文字也是民族的标志。此外,字帖挂在铁杆上,上面写的是“法兰西”“阿尔萨斯”,从书写的内穿和摆挂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国旗。这正是韩麦尔先生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心设计的。)

小弗朗士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他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一个“也”字,清楚地表叹了小弗朗士对取消法语改学德语是非常反感的。这一方面表达了他对学习祖国语言的留恋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普鲁士的文化侵略的极端仇恨之情。总之,他的爱国情感在韩麦尔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升华。)

(三)品读“宣布散学”这部分。

1.品读基础上讨伦:钟声、号声对韩麦尔先生产生了怎样的震撼?

2.纵观全文,韩麦尔先生是个怎佯的人?

(四)按小说的要素。请同学总结全文。

情节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经过 宣布散学

人物 小弗朗士(心理) 贪玩 幼稚 诧异

难过 懊悔 忘不了

韩麦尔先生 穿上礼服 度和? 耐心

语言、表情、动作) 哽咽

郝叟老头 坐在教室后面听课,激动。

(表情)

环境 自然环境 天气 画眉 草地

社会环境 布告牌 普鲁士兵出操收操

(五)朗读指导(主要指导要领):

1 以小弗朗士的眼光、心情和口吻朗读;

2 边读边想象一幅幅连续的画面;

3.把握小弗朗士感情变化的层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