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知识范例【精编4篇】
【导言】此例“汽车专业知识范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汽车专业知识【第一篇】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校企合作
0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正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孕育出很多汽车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包头及周边区域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相应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对人才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销售和维修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应当掌握相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现有的企业员工很少接受过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学习和培训,员工能力急需提高。现在国家推行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校企双方构建全新的企校合作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为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9年7月22日,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包头市财政局共同印发《包头市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为部署全面推进新型学徒制工作做出解答。新型学徒制以服务本土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适应培育壮大包头产业转型升级和本土企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结合生产实际需要自主确定培养学院。企业是学徒培养的主体,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技能型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质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
2包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包头市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概况。2014年2月,包头市列入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当年4月,青山区与上海申沃客车、哈飞汽车、上海众联能创科技公司等合作,形成公司资本与研究院技术联合、共同打造包头市新能源汽车项目。2016年,由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一机集团、北奔重型汽车集团3方共同出资组建的内蒙古青杉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成。在2020年包头市重点招商项目中还有:高新区2亿只镍氢动力电池生产项目、青山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青山区燃料电池项目、高新区氢燃料电池项目等,计划投资超百亿元。继续升级打造包头新能源汽车工业全产业链,也为呼包鄂城市群及沿黄经济带服务。
包头市新能源汽车服务产业概况。我市新一轮的市区巡游出租汽车更新工作将在2021年1月开始,市区5827台巡游出租汽车将在2021—2023年陆续更新完毕。目前包头市一共有70多条公交线路,近2000台公交车,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已经超过了50%。出租车和公交车的升级换代,也助推了驾驶员及维修人员的转型升级速度。包头有几十家汽车4S店和近2000家汽车修理厂、修理店以及二手车服务公司,从业人员有数万人。随着我市新能源汽车逐渐增多,再加上2020年9月,内蒙古工信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重点领域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实施方案》(送审稿)中指出力争到2025年,全区重点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车辆17万辆,其中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万辆;新能源重卡保有量达到10万辆。进一步扩大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人才的需求。
包头市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概况。通过对包头市汽车行业、产业和院校的调研分析,了解到我市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基本上还是传统燃油车的学历背景。对新能源汽车的学习和培训比较少,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不能很好的掌握,员工能力急需提升。我市已有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学生的培养工作,每年可以培养出200-300名毕业生。但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培养的学生数量不多,达不到行业对于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其次,大部分毕业生受高薪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去到我国沿海区域或南方地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达的城市工作,对我市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缺口补充不足。我市有2所中职学校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学生的培养工作,每年可以培养100名左右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毕业生,但是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升学,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选择就业。且中职毕业生年龄偏小,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掌握不扎实,不能马上上手工作,还需后期长期培养。
3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020年我市招商引资中的近百亿资金投到了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专业人才缺口进一步加大,企业技能人才不足,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提升。企业短期培训,还不能满足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市是传统工业城市,传统技术工人队伍庞大,让这部分人进行技术转型升级,不但可以满足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量的用工需求,也能解决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下岗再就业问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及时解决退伍军人、农民和牧民中贫困人口、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培训和就业工作,教授他们技术技能,防止再度返贫,助力国家脱贫攻坚。目前我市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有数万人之多,基本上都缺乏智能新能源汽车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一部分人急需进行系统的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不能让他们在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浪潮中掉队。职业培训方式相对灵活,但大多数培训都流于形式。很多企业采用上岗前或员工下班后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多,员工很疲劳,培训效果很差。企业培训还存在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弊端,无法满足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4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
为使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生源实现多样化,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竞争力和社会吸引力,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尝试开展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共同体”的思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水平为目标。通过“十个共同”实现“六个对接”,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实现企校深度融合,形成双主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组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委员会成员共同编制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新型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企业自主选拔参训学员,建立校企双导师共同体模式,即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轮训学习、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学员在岗位上积累的技能、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通过认证将学习结果量化为学分,记录进学分银行。
校企共建教学资源。编制便于学习和教学的活页式教材和实训指导书,把互联网+等富媒体资源融入到教材中去,让学员更直观更快速的学习。依据学员培养目标,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制定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新型学徒制教学标准和培训课程标准,将创新创业内容融入专业群学员培养方案中。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可以把课堂搬到企业,并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职教信息平台、云课堂、雨课堂、微信公众号)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扩展教学资源。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为继续提升专业教师的职教、课程改革和技术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各种技能比赛、进修学习和企业实践锻炼。企业师傅参与院校组织的教学能力培训,并积极联合学校专任教师参与教学能力比赛,提升教学能力水平。校企双导师联合进行科研项目、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教具开发、专利申请等活动,逐步提升“双师”队伍的综合水平。
完善学徒制管理制度。为确保新型学徒制教学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与新型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实际生产,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校企制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日常教学管理办法》。在教学管理、学员管理、考核评定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约束。
汽车专业知识【第二篇】
关键词:国际化视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
在国际化视野下,传统教学理念不再契合汽车类专业教学,高职院校担任传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所以,在对汽车类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确定人才培养计划,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学生素质等方面进行考虑,不仅可以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契合高职学生,提高其个人素质,而且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向汽车市场中提供更多优秀人才,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形象。
1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高职院校现有情况来看,主要采取“订单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院校与企业进行相互协作,教师了解企业生产相关需求后,以此制定培养计划,学生在学校掌握好理论知识后,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实践技能。尽管该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有实践学习的机会,但也存在一定缺点,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1]。对于汽车类专业来说,其需要学生有着众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这样才能提升汽车专业教学效果。但有的教师缺乏全面考虑,安排实践课时较少,使得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锻炼,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此外,有的教师水平没有满足实际需求,尤其在国际化背景下,汽车技术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最新内容,使实训课程也得到更新,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与市场脱节。但有的教师忽视该问题,没有及时获取汽车领域的最新信息,使得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正确认知,导致其就业受到限制。
2国际化视野下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本文以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17届中德合作精英班人才培养为例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下面对此具体阐述: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汽车类专业教学以国际化为视野已经成为学校发展必然趋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执行者,教师必须创新理念,以国际视野为出发点,在确保人才培养模式适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让学生可以从该模式中有所收获。把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情况相结合,使其正确看待本专业,从而高效学习[2]。近几年“中国制造”已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名片,其中中国制造的汽车也逐渐增多,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现象,增强学生信心,这样既可以建设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专业,还能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从而彰显出高职院校特色,提升整体形象。
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创新汽车类专业课程,创建具有国际化课程的相关体系。1)要重视汽车类专业,投入一定资金,把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请进来”,让学生从国际教育资源中得到学习,开阔高职学生视野,使其得到全面发展[3]。2)要明确自身办学特色,主动服务产业并“走出去”,并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让学生可以到国际化企业中学习及实践,这样既可以使院校与国际文化接轨,还能使学生受到国际文化熏陶,使其快速成长。高职院校国际化不仅仅停留在探索层面,更应该于实践中检验,所以,学校领导层应该先从课程体系为出发点,使其达到国际化标准。
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素质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作为汽车类专业的教育者,教师必须担负起自身职责,创新教学理念,具有国际视野,这样才能对汽车类专业更好的教学,使学生深受感染,从中形成国际理念,对汽车行业动态进行实时把握,提升汽车类专业地位。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进修,使其眼界得到开拓,掌握最新汽车专业相关信息,这样才能有效创新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乐趣[4]。另外,学校可以从社会中聘请国际化人才,让其到学校进行任教,把国际文化传输给高职学生,不仅可以使其思想意识发生改变,还能使其树立长远目标,从而努力学习。
3结束语
尽管目前汽车类专业国际化还处于探索中,很多内容不够完善,但高职院校必须把其与自身办学优势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可以加强对高素质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能推动高职院校可以长远发展,进而提升高校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龙艳,楼晓春,邱英杰。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8):85-88.
[2]张琛。企业融入式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2):155.
[3]温福军,黄俊刚,郭海龙。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38-42.
汽车专业知识【第三篇】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开设一门专业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是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的。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水平,那么他们无法结合专业内容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在这种情形下,就导致了目前的教学存在问题。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本身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目前很多学校的一些师资力量还比较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相关的学校领导者而言,需要针对于具体的师资建设队伍进行思考,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进行专业授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一代人才。
1简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开设的专业,这一专业本身是依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业群,从传统技术到先进智能化技术的一种演变,涵盖了智能汽车制造、汽车智能系统装调、车联网产品应用等相关的领域。在这一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汽车智能控制理论知识,并且熟练运用一些现代的汽车设备来对智能汽车进行组装测试以及故障维修和诊断,具备从事智能汽车产品的一些辅助调研或者是一些传感器检测、调试以及系统性能调试等多种工作。所以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同时难度也是非常高的,对于相关学生而言,他们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以及高素质的技术复合技能。而就这一专业而言,其实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因为在目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对于相关学生而言,他们在专业学习完成之后可以从事关于一些智能网联零部件的一些组装调试、整车制造以及汽车相关的一些修理和维护等工作。
2分析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虽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就目前而言,其实可以发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现状不够理想。第一点就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相关的师资力量非常匮乏,虽然目前我国正大力普及推广智能网联汽车,但是很多学校还未拥有充足的教师资源,一些教师虽然可能学习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技术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可能不具备更多的实操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还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学引导,并且本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起步还比较晚。所以目前各大学校开设这一专业的数量不够多,在这种情形下,专业从事相关汽车研究的人才是比较缺乏的;第二点是在目前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能学校所选择的一些建设方式是不够合理的,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没有起到很多辅助性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学校而言,可能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培训来让教师去学习一些专业的技能,但是本身理论和实践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的,即便教师有机会去学习理论知识,但是在未亲身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很难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所选择的教师力量培养方式是非常封闭的,只是让学校的一些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给予教师更多的机会,也没有为教师提供平台去针对相关专业内容的进行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交流,以此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探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法
在上文简单地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这一专业,同时也分析了目前关于这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这一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下文将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几点可行建议。
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质师资力量
为了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其实对于相关的学校领导而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因为本身教师在开展相关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之后,能够将这些人才输送到不同的企业之中。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加全方位地去了解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一些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针对于具体的一些技术操作要领,在师资建设阶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去完成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去参与企业所制定的一系列考核测试,也需要完成上岗实操。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让他们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岗位实操之中。在这种情形下,能够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成长和提升。并且在教师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自己在专业内容上的一些不足点,结合自己的弱项不断进行攻克,以此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并且考虑到目前某些学校可能用人需求比较迫切,而相关技术专业的一些师资力量又不够充足,在目前的教学阶段,其实学校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方法,如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进行一些兼职教学工作,让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学清晰地传授给学生,以此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
进行有效培训规划,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对于学校而言,为了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带动专业发展,学校必须要选择有效的方式去对教师进行培训,因为在之前的培训过程中,可能主要是让教师去参加一些基础的一些培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很难促进教师的多元化成长,因此,在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阶段。为了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学校需要针对于不同教师拟定具体的培训目标。例如,对于有些教师而言,他们自身的一些知识技能掌握得不够完善,所以在培训阶段,他们需要重点攻克一些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而针对于有些教师,他们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掌握都比较扎实,但是在具体的一些行业动态上可能不够了解,所以这类教师就需要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多加了解一些行业的变化。同时,针对于教师所参与的这些不同培训,学校需要进行一个定期的考核,从教师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综合素养等四个维度来设定一个基础的考评等级,优秀的教师可以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而未顺利通过考核的教师需要继续去完成自我提升。借助这一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打造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且在具体的人才培养阶段,学校领导除了在校内来进行一些基础的培训之外,还需要带领教师到校外去进行专业化的学习,以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所需要的一系列优质人才。
采用团体提升模式,发展教师专业素质
在之前的师资队伍建设阶段,可能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个别化的培训模式,如教师缺乏某项专业能力,就让教师去进行集中的学习。但是本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行业,对于一些教师而言,他们对于行业的一些发展态势以及未来的方向可能还是不够了解的。因此,在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阶段,学校其实可以选择团体提升模式,当一位教师不具备较强的行业动态观察能力时,其余的教师可以与其进行交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于一些专业、具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产生新的看法。比如,针对于目前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高校之间可以共同地去进行合作搭配,建立一个师资培训基地。在基地内,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围绕着这一专业的内容展开交流,并且制定可行的一些教学建议。同时,在基地内,也可以邀请一些行业内的专家大拿来对教师们进行一个集中的授课。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进广大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同时,在这种情形下,也为教师的自我提升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发展平台,对于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结束语
汽车专业知识【第四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合作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2]。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推出《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教职成发〔2016〕8号]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黔教办职成〔2016〕53号)等文件精神,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7年10月成功申报“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并获贵州省教育厅50万项目经费支持。首批学员共计30人。本项目从实施从2017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于2019年5月结束,项目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就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相关院校和相关人员在实施该类项目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教学运行模式简介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和贵州省第一批“优质高等专科学校”合作企业:贵州汽车修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贵州全省规模最大的一家以汽车销售、维修为主,兼营机动车检测、二手汽车销售及租赁等多种业务的综合型汽车服务企业。学院与公司从1996年开始深度合作,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并创新形成了“岗群轮训、平行交替”的“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模式,公司为满足企业高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双方经协商,引入“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相关合作要素,启动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汽车修理公司”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7年9月,双方组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试点班“双主体育人”时间周期为2年,培养对象为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二年制大专学生,该部分学生由于在中专阶段有过汽车服务企业顶岗实习的经历,对汽车行业比较了解,选择该类学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保障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利益。结合公司的位置(毗邻学院)和该批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以下培养流程(如图1):第一学期:学生(学徒)除职业体验一周外,其余时间均在学校学习基础平台课程(含公共基础课、与中职衔接的专业基础课);第二学期: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学徒制合作企业调研得知,汽车售后服务部门每周末属业务高峰期,每周前半段,特别是周一,属业务低谷期,因此,学院安排学生(学徒)每周一、二、三在学校上课,学校老师教授专业课,周学时18节;每周四、五、六在企业跟师学习生产,逐渐熟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三学期:继续实行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学徒)每周一、二、三在学校上课,由学校教师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核心课程,周学时18节;每周四、五、六在企业跟师学习生产,逐渐能配合完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第四学期:学生(学徒)跟师顶岗实践,逐渐能独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或独立思考完成任务的方案,并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完成实战考核。
二、“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建设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核心建设内容为“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机制的建设,建立校企认同的培养机制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汽车修理公司”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重点建设任务,在整个试点工作过程中,双方创新建立以下几个合作机制,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机制
首先公司根据企业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确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规模和用工标准,学院根据企业要求,在学院汽车工程系2017级学生中开展学徒制宣传、招生,组建学徒制班。企业和学院双方共同制定相关的课程计划、学习内容、考核标准,明确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学习和考核后将正式成为该公司准员工身份,增大了本试点班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为了明确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培养中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各自的责权益,学校与企业通过签订联合培养框架协议,学徒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二)“校企互聘”团队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管理机制。选拔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责任和待遇,并将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达到要求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激励制度,该合作机制有力的确保了校企双方人员全程参与该项试点工作的积极性,确保了工作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新型的“师徒”关系建立机制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核心的要素为“以师带徒”,因此为建立明晰的“师徒”关系,在试点工作过程中,学生从进入该试点班就明确了指导教师(师傅)。并借助“拜师礼仪”,确立了新型的“师徒”制度,从形式上增强了“师徒”关系,促进了“师傅”的责任感。
(四)校企“共建课程”机制
学院和企业通过建立了课程建设工作组,共同负责试点班的相关课程资源建设及开发工作。其中企业负责新技术、新工艺,评估课程教学资料,并提供课程改革的建议;学院负责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和需求,负责开发相关课程教学资源。通过该机制,确保了试点班学生所学的为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总结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汽车修理公司”校企共建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项目目前已经进入项目收官阶段,整个培养过程效果良好,经验总结如下:
(一)遴选优质企业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合作企业的选择为第一要务,主要考虑因素有:企业应有强烈的合作愿望,并具有一定规模和长远的发展规划;企业毗邻学校,便于学院全程参与管理和开展教学工作;企业应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具有良好的效益,确保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三方权益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