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大全(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76896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第一篇】

“为逃避解决问题而忽视问题的存在,并指望问题自行消失的倾向,是人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当看到书中这句话的时候感触非常深,感觉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只是每个人受其影响度不同。

书名少有人走的路初次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会讲一个事情是很少人会去做的,但看完之后明白并非是这条路走的人少,而是这条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但真能走好这条路的人并不多。

书中通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看似长大成熟了,但心智缺还未成熟,说话做事都会给人感觉很幼稚,这类人只要有过接触大家都会不难发现。另外还有类人,看似各方面都表现的很成熟,但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或装作视而不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习惯推卸责任或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这些其实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发生问题是很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正确的对待和认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需要承担起责任,尽全力去解决问题。“观察”和“认知”这两个词几乎贯穿于这本书的始终,如果一个人以邪恶为目标,总是会拒绝观察事实的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却能深刻的意识到懒惰的存在。

因为解决问题是件痛苦的事,所以大家会选择逃避或不作为,大家都会习惯处理轻松、容易处理的问题。是否能做到心智成熟,也可以理解成意识的进化或者说是意识的成长,只有当你有了担当的意识、会自律,这样才会让自己不断的进化。

惰性很多时候是自己潜意识里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会觉得享受在前,所以才会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是就会产生惰性。书中介绍“推迟满足感”就能解决惰性、拖延症的问题。比如大家是东西总是爱比喜爱吃的先吃了,不爱吃的不是丢了就是拖到最后随便应付了事;读后感·做事总是习惯把简单的事先处理了,难的事情放在最后处理或者索性就不处理等别人来解决或到最后不了了之,这些毛病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然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需要我们去认知问题的根源,推迟满足感就是要让自己先解决难解决的问题,不能贪图眼前的安逸,要有先苦后甜的精神,这样自然就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会觉得你靠谱。

让心智成熟的这条路,并不是很少人关注,而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如果当你真的能走通这条道,肯定会让自己有很大的改变。好比自己以前看待任何问题都会有局限性,所以处理起问题也不顺,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且在问题的争论中总是按着自己额思路去辩解,忽略了其他客观的因素或者不承认客观条件的存在。

现在基本已经慢慢的做了改变,因为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能观察和认知问题的根源,继续在学习如何走好这条少人有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第二篇】

让人觉得“孤寂”的书名,是当初吸引我去翻阅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本书据说曾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还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停驻了近二十年。一翻作者简介,发现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难道这是一本心理学书吗?随手翻阅一下,却发现语言很平实,还有一些真实的事例,于是,我开始了此次阅读之旅。

一向以来,作为特教教师的我,当被其他人问起职业时,他们都会追问两句:是小学还是中学教师啊?是教什么的?当了解真相后,大都会“夸”上一句:很有爱心的工作啊!“爱”这个字眼似乎总会在我耳边响起。固然,在他人,甚至是自我看来,做教师的都要有一颗爱心,而做特教教师的,这颗“爱心”的分量应当还要重!所以,我也曾单纯地认为,只要抱着对学生的爱,就能胜任这份工作了。但当我读完《少有人走的路》第二部分“爱”时,顿时哑然失笑,我对于“爱”的理解看来是有失偏颇的。

诚如书的作者说道:“爱是自律的原动力”、“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我,也是爱他人”。看来,爱不仅仅是为了促进他人心智成熟,还是为了促进自我心智成熟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像这样,对于“爱”的一系列的阐述,顿时让我觉得心域宽阔了许多。这又让我突然记起导师在我们新教师带教会上提及的“爱”的意义:“用爱打开心灵”!是啊,要走上心智成熟的旅途,要让自我的心灵更充实丰腴,就必须要怀有“爱”意。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第三篇】

少有人走的路是我一直以来想读的一本书,今年给孩子在卓越网买书的时候,买了这本书。这是一本讨论关于人的心智与心灵成长的书,书大约写作于70年代,他和现在流行的一些励志类书籍和他一脉相承,想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潜意识的力量等。都和他有相同之处。

这本书主要论点,一是人的心智成熟需要自律,自律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处理人生中各种问题的四项基本纪律:延迟享受、承担责任、直面真实和保持平衡;二是自律背后的基本动力是爱,爱的实质不是单纯一种情感,也不是依赖,而是一种促成自我和他人的精神和人格不断成长的意志;三是个人的信仰的力量,(这里作者将世界观定义为个人的宗教);潜意识的力量,带来好运,通过承担责任、诚恳和坦率,使潜意识和意识统一起来,你就可以做一切事情。

另外作者将精神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自我的阶段,典型是两三岁之前的小孩,而有些人则终生没有超出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盲目信仰权威,将世界简单地划分为善与恶的阶段,典型者如稍为大一些,以父母为最高权威的孩子,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盲目信仰权威的“好”公民,还有对“上帝”坚信不移,对“信仰”从不质疑的虔诚者;第三阶段是“科学怀疑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人不会不加质疑地相信,而只是在被合乎逻辑地说服之时才相信,但是对精神性和超自然性的力量持怀疑态度;第四阶段是开始享受自然与存在的神秘与美的阶段。这些人虽然非常理性,却能够领略自然与存在中更大的意象,对于善与恶,仁慈与宽恕,热情和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力。他认为第四阶段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

总体来讲,这本书是一本励志的书,以自己的心理医疗经验为基础解决人生的困扰,分析人心理疾病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一定的治疗方法,就是自律、爱、尊重你的潜意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人生基本处于开放和未完成的阶段,致死未休。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第四篇】

在给父母讲座时,我会放一张图片:夫妻两个在吵架,孩子在旁边无助彷徨的坐着。

我会问家长一个问题:“你们希望孩子回忆父母的画面是亲密的、恩爱的?还是冷漠的、对立的?”

所有家长都回答是前者,但实际上却表现的往往是后者。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榜样,而且孩子越小父母在孩子心中越是权威,因为所有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因为这种爱而无条件的相信父母。

我们经常会见到孩子为人处事方面很像他的父母,这是因为孩子爱父母而潜移默化的受到父母的影响,吸收了他们为人处事的行为和观念。

但却有一种现象,孩子和父母的行为恰恰相反,比如父母其中有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经常打骂爱人孩子,甚至有不良嗜好,而孩子却出奇的脾气好,对谁都好,甚至好到让人受不了。

阅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我明白了,这种好只是一种畸形的好。因为他们小时候,父母没有给到他们正向的榜样,他们只是把自己的需求当成别人的需求,把自己认为的爱当成是正确的爱。所以,他们会用自认为的爱去对待别人,其实这是一种自私的爱,这种爱的动机实际是“恨”。

作者把这种人叫做受虐狂或虐待狂。也就是说,他们既是虐待别人的人,也是被虐待的人。

我想起我的婆婆,我结婚之后跟她相处了7年,07年她去世了。她给我的感觉是又可恨又可怜。

她就有很强的虐待性,比如,她看到家里的摆设不舒服了,她立刻就会召唤我公公来搬动这些东西,公公动作慢些她就会开骂;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她把油盐酱醋都是锁起来的,如果做饭的时候缺了什么,我必须得张嘴跟她要,类似的让人感觉有些变态的做法还有很多。

而她同时又经受着“被虐待”的经历。比如,她会说很难听的话刺激她的儿女,或者在儿女跟前互相拆台,所以儿女们都不愿意到她跟前多呆。我是一个比较中立的人,所以,我的姑子、侄儿、外甥,都比较喜欢跟我聊天儿,导致出现一种现象:他们回来以后,不进婆婆的家门,反而先去了我那个家。这让婆婆很是不舒服,她曾经无数次的抱怨过孩子们对她不亲。

婆婆16岁就嫁给了公公,她的姐姐被送人,兄弟们四分五裂,她的父母经常吵架。这就是她的原生家庭。

她自己没有得到优质的爱,自然就不知道怎样爱别人。现在我就能明白,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她没有得到想要的爱的仇恨,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这种仇恨成为了她的潜意识,所以她就会虐待最亲的人同时也在虐待自己。

我的爱人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他们的婚姻都不幸福。他们也都不会经营家庭教育孩子,所以孩子们也各自在为父母的不会爱而买单。

实际上,我走出来学习,就是因为处理不了家庭矛盾了,人生走到了无望的地步。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走出来,我的家现在一定已经不存在了。

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但是,错误的爱带给孩子是终身的伤害,甚至这种伤害会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生活了将近20年,活生生的缺爱导致心理畸形的例子就有很多,我自己也曾经是这种畸形的爱的受害者。所以自从从事家庭教育之后,我有一个强烈的使命:

让来到我生命中的所有的人都学会爱,学会真正的爱。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父母怎样“爱”,孩子也会传承他们的“爱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真爱呢?

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此刻,这本书读了1/3,但是我似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把书名定为《少有人走的路》。我想,少有人走的路,就是一条心智慢慢成熟的路,一条寻求真爱的路。

就像作者说的,爱是无法定义的。所以,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一起在寻求真爱的路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第五篇】

人不仅对别人撒谎,也对自己说谎。但很多时候我们又需要限制性地表达个人意见。

为了放弃,首先必须拥有某种事物。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扬要过简单的生活,但是,你体味过什么是复杂,什么是简单么?这种无思考的吃饭、睡觉、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种无知呢?你无知,又怎知这种简单生活是最快乐的呢?这种选择仅仅表明你没有选择吧了。

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机遇,也有很多挫折。“人生苦难重重”,派克先生在开篇先点明了这句话,意味深长。作为一名具有二十多年从业生涯的心理医生,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句话我很赞同。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犹豫、或从容、或焦急、或谨慎、或突兀、或潇洒、或无奈……,有太多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使我们成长,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沟通、多些勇气、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会变得迎刃而解。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第六篇】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自己内心感觉彷徨无助的时候看的,我想这本书,它给予我最多的是勇气,它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人生悲喜参半,它告诉我应以勇气,以责任感,直面属于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逃避他。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超越自己,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里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接受挑战,才可以爱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里疾病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然而让人觉得释怀的是,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

然而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就绝对不可以去选择逃避,但是懒惰,抱怨,借口,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时不时的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以我们总是在和我们的弱点抗争,并且时有输赢。

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如果能以坚毅果敢的勇气面对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解决它,那么问题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将不在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教给你的。你的问题只有你自己能解决,除了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但是要做到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会解决任何问题。

每天都规划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学的东西,要完成的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运动。我想这就是自律,通过自律,培养出自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麻烦时,能够以坚毅果敢的态度去选择,去面对。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说的爱,并不是过去自己认为的狭义的男女之恋情。而是一种大爱。一种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爱。自己越是爱自己,便越是爱他人。

内心没有爱的人,心灵里是一定没有能量的。

派克医生给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能帮助自己更加成熟。

爱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发人生理想,甘愿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自爱,自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因为心里有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明知有死无生,面对着强大无法战胜的史密斯,说出那句“mychoice”。

因为心里有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能够忍受长达两年被“姐妹帮”殴打,而不屈意志,保持尊严,历经将近20年,在长度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升天。

因为心里有爱,红军长征二万五,等等,这样子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这条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上也说了,没有任何一位先哲会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许只能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经历的人生历程,都有自己应该面对的人生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走!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第七篇】

看完斯科特·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感触颇深,如沐春风。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重要,它跨越时代的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一些人因为别人的批评和反对意见而深受伤害。

每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仅仅是害怕毕业,还是为以后有更好的生活。

这些事情都反映出21世纪的年青人在逃避成长,逃避成长后应承担的责任,逃避现实。詹姆斯·艾伦说:“当你勇敢面对问题的那一刻,问题便瓦解了。”所以,我们要积极面对成长而不是逃避。

成长是五彩斑斓的,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鲜花,就会有荆棘;有歌颂,就会有嘲讽;有信任,就会有误解。

我们渴望光明,就不能逃避黑暗;喜欢鲜花,就不能绕开荆棘;享受歌颂,就要忍受嘲讽;获得信任人,就要承担误解。

成长的过程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冰心说:“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河流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因此,即便我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要勇敢面对。

《少有人走的路》中还讲述了“爱”的力量。派克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一直无法正常生活,就构成了“依赖性”,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

爱不能滥用。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即便有很多人需要爱和关心,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

正如文中所言:人生苦难重重。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第八篇】

看这种最大的感受是它纠正了我狭隘的认知,说的大一点,看完我觉得会重新修正自己的.三观。尤其对爱的认知,书中告诉我们哪些是真正的爱,哪些是错觉。好的爱情应该看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书中最先开始讲的是自律,要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这句话。在书的最后部分讲的是恩典,可能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这部分我读起来觉得比较乱,没有理清头绪,但最后的主题是落脚在怎样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自我,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这跟书的最开始讲的自律相呼应。最根本的是要克服懒惰。

读完这本书,本身就可以让自己的心智多一些成熟,但要做到书中所写的那样,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践行。希望自己可以走在这心智成熟之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7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