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实用(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95124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实用(最新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第一篇】

信息引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学校和就业部门只有收集和掌握广泛的社会需求信息,才能为毕业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信息引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学校和就业部门只有收集和掌握广泛的社会需求信息,才能为毕业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实用(最新5篇)”,我国法学专业存在“热专业,冷就业”的特点,法学专业学员数量不断增加,而法学专业人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从本科法学教学及法学人才市场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法学专业就业的优势和不足,对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本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法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党、国家和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全国各大高校也相继创设并发展了法学学科,我国每年法学专业应届生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法学专业是现阶段社会的高需求热门职业,但从就业情况来看,法律专业人才也存在显著的“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这无疑是对法律人才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滥用。从长远来看,这种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就业情况是不利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因此解决新形势下法本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1法学专业本科教学和就业现状。

根据麦克斯研究院发布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来看,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国各大高校的法本應届生数量以每年30%-40%的幅度增长,而2018年法学专业应届生较2017年增长了%,在部分城市法学专业应届生占本年度应届生总数量的%。这些数据都表明了,我国各大高校存在法学热的特征,法学报考人数以及毕业人数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

同时根据麦克斯研究院的报告,在诸多职业中,其中最适合应届生的高薪职业排行中,法学相关职业在前十榜中占据三个席位,部分地区法学相关岗位是法本学生最理想的高薪职业。法学专业的就业面相对广泛,如检察官、法官、律师、公司法务以及其他法律职员。

我国法制建设的高速发展并没有达到法律岗位的大肆扩张。在2010年法律专业人才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应届生类型,此时即使超过六成的应届生能够就业于法律职业,社会范围内仍存在岗位空缺。然而到2017年,社会存在法律专业人才过剩问题,真正能够实现对口就业的法律专业人才仅在1/10或1/11左右,超过九成的法律专业人才处于其他岗位上。

2法本学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分析。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以及司法部指导和精神,我国法律相关行业逐渐规范化和专业化,即所谓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司法考试也正是于2018年更名为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该考试的法律人才才具备相应的法律执业资格,才能够在相关岗位就职。并且从2019年开始,非法本专业人员已不具备申请参加这一考试的资格,未来我国绝大多数法律执业人员仅从法本专业学生中产生。

相较于其他专业人员,法本学生具备专业性的优势,法本专业学生比其他专业更加了解法律条文内容、更加理解我国宪法法律精神内涵,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更加充分,这些专业性特征正是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劣势。

虽然我国本科法学教育如火如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成为法本应届生就业时的劣势与不足。

真正的法律实践活动时法理和清理的结合,象牙塔培养出来的法律专业人才虽然熟知发条内容和法律精神,但是终究缺乏相应的经验和阅历,在步入法律相关岗位时需要1-2年的熟悉时间,对于追求效率的加速发展时代,熟悉期的存在是法本专业学生的第一个劣势。第二个劣势来自于法本专业学生自身,法律相关岗位需要极强的专业性,法本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学生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不正视某些行业,只关注自己热心的岗位,这是法本专业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法律岗位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法本专业学生都可以在“高端岗位”就职,因此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形成到基层工作的就业观,应当鼓励法学专业学生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乐于到基层工作,在基层工作中积累经验和阅历,通过工作实践积累功绩,逐步提升岗位层次。

引导学生到中小企业工作的就业观。除部分法本专业学生热衷于公务员岗位外,中小企业工作是法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良好选择。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基数大,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多,而大型企业往往聘任经验丰富的高资历法务人员,因此大型企业对于“菜鸟”法律工作人员并不友好。

鼓励学生参与实习。

实习是很多高校学生毕业的必修项目,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完全落实岗位实习,很多学生可以通过伪造实习报告的形式获取学分实现毕业。

对于学生来说,实习不仅仅是毕业项目,更多的是学生能够在毕业前接触到法律岗位,在实习中积累一定的经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岗位的理解,从而做出更加现实的就业意向。另一个方面则是在实习中,学生能够学习校园中接触不到的社会知识,这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密切高校和对口岗位的联系。

社会要加快司法体制改革,为法学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法律部门或单位的新老人员交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议相关法律部门提供实习岗位和机会,挖掘出一批业务素质高,思想品德好,踏实肯干的毕业生,为就业提供便利。

高校要针对学生就业,开展全程关注。调整学科知识结构,在系统学习法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外语、计算机能力、提高学生文字写作能力。引导树立政权的就业观,以法学学习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事业为目标的开设就业指导课,全面统筹指导就业。

作者简介:熊胤()男,汉族,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政类。

参考文献。

[3]焦海洋.浅析法学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方式[j].求知导刊,2019(07):158.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大学,大学生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重。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一份好的工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能让大学生毕业找到好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大學生目前的就业状况,根据就业现状提出就业指导方法,让学生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作者简介:王心刚,山东科技大学教师。(山东青岛271000)。

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日益激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要开展课程指导,配合学校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我国经济更加平稳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业指导的方式存在很多缺点,这需要教师不断优化。

1.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单一。许多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开设了指导课程,但是这些课程集中于学生毕业的前期,对于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不大,课程大多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仅仅停留在形式。而且有的学生反映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不精彩,课堂氛围不活跃。老师的教学不够深刻,很少跟实际情况相联系,所以学生对于这类课程不感兴趣,对其日后就业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2.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简单。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导内容只有简单的几种,比如就业的政策规定介绍、就业范围的选择、职场面试的方法等,并且这些课程仅仅流于形式。高校对就业的粗略介绍,难以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无法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教师就业指导几乎没有作用,高校不能解决学生就业遇到的问题。

3.就业指导工作观念缺失。目前有不少学校的观念是只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还有的学校认为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跟学校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就导致了学校轻视就业指导课程的现象。学校缺乏专业的人才进行指导,部分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很难开展。有的学校虽然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课程内容不注重实际,没有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不注重学生的专业培养。学生接受的就业指导不系统,导致学生没有重视未来的就业。所以学校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便学生对未来四年开展计划,增大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1.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业时,学生要对自身有准确地定位,这样在面试时,学生才能很好地介绍自己。但是目前的大学生一般都缺少科学的自我评价,存在很多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情况。由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开展比较晚,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学生了解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工作环境也没有系统的研究,不能做出有效的职业规划。还有的大学生人格不健全,表现在心理素质差、容易受到打击、没有团队意识等,这些都是大学阶段可以改变的问题,但是学生通常是在就业后才发现的这些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的隐藏财富,如果学生不能完全就业,学生资源不被好好利用,不仅浪费了人才资源,还降低了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信心,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

2.用人单位的需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生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改变自己的就业目标。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比较局限,只要“铁饭碗”或者国企,忽略自身的实际能力,对就业期望值过高。有的应届毕业生宁愿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也不降低自己的要求,不愿意吃苦,不想去偏远的地区工作,过分重视眼前利益。以上的各种现象导致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评价不高,认为现在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发现毕业生对工作条件要求很高,而且对从事的工作缺少责任感,一旦有了更好的企业,毕业生很容易跳槽。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学生要学会对企业和社会负责,了解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提升自身能力以达到社会的需求。

1.创新就业方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灵活性。学校会在学生毕业前发放就业指导手册,或者组织专门的活动进行就业指导。通过指导手册或者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有关就业信息。由于学校建立的就业指导形式过于单一,没有新意,学生有时很难对它产生兴趣,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没有实际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兴趣,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就业课程中来。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改变:一是聘请专业的讲师进行指导,学生会因为尊重权威的老师,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这有助于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二是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演讲,学生通过吸收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减少以后走弯路的概率;三是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或者知识讲座,比如在学生毕业前期进行的模拟就业,让学生一边实践一边掌握求职技巧,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四是建立有效的网络平台。

2.加强职业素质培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业指导老师是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技巧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充分就业需要指导老师提高专业水平,教师能够跟随社会的发展改变自己,充分了解就业状况。学校要让指导教师更新专业知识,竖立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学生会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开展学习,所以老师应该拥有正确的人生观,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可以妥善处理好公司的内部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仅仅局限于职场技巧,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就业形象。

3.发挥网络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对于大学生而言,招聘信息的收集是就业关键。就业不仅仅关乎学校和学生,还关乎社会。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就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升就业指导的专业性。高校可以主动和用人单位建立联系,让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毕业招聘会,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招聘信息,让学生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双方充分了解需求,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寒暑假或者是空闲时间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的缺点,更好地符合企业的要求。除了传统模式的招聘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互联网进行网络招聘。传统模式的招聘会,学生跟企业之间不能充分了解彼此,而且涉及的人员太多,场面十分混乱,学生也只能了解到企业的部分情况,很难做出选择。企业虽然收到大量的纸质简历,但没有时间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而网络招聘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筛选出自己想从事的行业,对相关招聘企业进行充分了解,以此来决定自己是否投递简历。企业也可以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招聘者只需投递电子简历即可,企业通过电脑进行筛选,方便快捷地找出合格的应聘者。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业不仅关乎一个学生的未来,更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学生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骨干,只有学生资源被充分利用,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学校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为目标,让大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发挥大学生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2]罗明忠,黄莎莎,段珺.就业导向视角下的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思考——基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3,(8):66-70.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情况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在整体方面上应该掌握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这不仅可以及时且有效地健全和更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而提升就业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正确合理地分析职业发展情况以及职业发展前景动态,可以进行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科学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目前,不管是从学生自身出发,还是从高校、家长的角度来说,整个社会都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非常重视,之所以造成这种就业局势,一方面,这意味着我国大学生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的艰难和严峻。本文分析和讨论了目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发展趋势,并且提出增强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有关思想的研究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大学生就业。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健全。

近几年,我国针对高校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的情况和问题颁布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进一步降低了这一情况的出现频率。特别是大学生村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源起于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的考虑和度量,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多角度的选择和方向。然而,这也仅仅是国家众多政策措施中的一项,在经济和科学领域大力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背景之下,我国有能力、有责任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途径以及更加优秀的大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社会对先进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即便是在全世界都经受到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也可以实现增长,这一情况就有力地证明了我国的经济大环境呈现出的是平稳和良好运行的状态。安全、和谐的经济发展背景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此同时,这样类型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情况也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形成了拉动力。根据之前相关数据的估算,目前因为社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进步,我国每年增加的全新岗位甚至会有上百万个,这样的形势对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就当前全国经济范围而言,我国出现了大量劳动力增长趋势缓慢减少的情况,这样就意味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多,就业压力逐渐减小。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应该及时把自我和社会结合起来。

在高校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过程中,一定难以避免经济、物质需求满足以及精神要求满足之间的互相博弈。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应该逐渐趋于理性。在过去的几年中,大量的高校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仅仅只是关注到待遇问题,他们常常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大城市以及大公司和企业进行工作,在进行自我认知定位以及社会需求之间无法正确寻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在现代化的生活中,高校大学生开始逐渐意识到不仅仅是大城市才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机会,很多情况下二线、三线城市都是可以开发自己的发展潜力的,这样对这些学生的事业发展来说更加有利。经济、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一同影响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抉择,与此同时,一个具备社会责任担当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无法忽视的关键性问题就是目前的社会需求量。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高等知识教育中的经济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数目不小的经济投资,所以,经常会希望高校大学生在进行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可以尽快收回这些资金投入。如果高校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而挑选一份工资较低、收入情况不好的职业,就极有可能形成大学生自己无法维持自己基本生活的情况。很多情况下,对贫困学生来说甚至无法顺利还清贷款。这样的经济问题是大量高校学生需要面对的挑战,所以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经济物质需求的及时满足依旧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选择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另外出现的一个大趋势也无法否认,那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准都有所提升,当经济物质需求的满足不足以成为大学生日常生计的问题后,高校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就开始逐渐注重精神需求方面的自我满足感。当然,这时的选择就业问题是和高校学生自己的定位以及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和结合的,以便可以随时为社会做出自我贡献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三)就业手段以及相关渠道产生的变化。

因为我国目前的国情比较特殊,决定了在目前和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单位还是可能集中在体制内单位,也就是我国人民经常说的非经济市场化的企业单位,其中包括我国国有企业、相关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部门以及党群组织等。因为存在历史发展原因以及观念问题的影响,还是存在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在选择就业情况时会稍微偏向在体制内的单位。因为多数情况下,体制内单位都存在工作安全稳定、福利待遇好以及竞争压力不大的特点,对多数高校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单位都应该尽量地参与到经济市场的竞争中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利弊,高校大学生在进行较为理性的选择就业过程中还会依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和自己的需求来进行事业单位的选择。

(一)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基础是专业化。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也正在逐渐走向专业化以及科学化。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坚持科学发展观,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科基本知识理论和指导体系,特别是管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独立学科,并对这些学科的知识加以整合和使用,进一步建立相对科学完善且独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另外,还可以积极地进行国外先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经验的推广,及时有效地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帮助以及指导工作,及时从国外先进高校引入国际前沿观念,不断更新储备的知识理论,进而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时效性以及发展的稳定性。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侧重于教育创业。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逐渐扩大,及时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理念一经提出就给很多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今的大学生创业发展教育开始成为很多国内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发展趋势,各大高校逐步改善原本传统保守的思维,大力开展创新相关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创业精神以及革新能力,使大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业,牢牢地把握住自我创业和就业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顺利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应对就业压力和危机,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建立完善的高效大学生就业体系。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体系应该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进行完善更新。人类的职业兴趣发展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所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是连续发展的。同时,相关学校可以采取组织就业类讲座、参观大学生创业的单位、举办校友回访交流活动以及建立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更加有效地促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增強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用性,使高校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得出更加深刻的就业认知。

从整体情况上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呈现出一种以专业化为根本、以科学合理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尽量实现个人兴趣发展为最终目标、更加侧重创业教育等趋势。基于此,我国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应该牢牢把控发展趋势,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更加合理的帮助,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职业发展以及就业的形势,进一步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2]孙文博.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3]钟铁铮.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探究[j].亚太教育,2015(34):249.

-->

-->。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第二篇】

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两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发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就业管理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意义,并揭示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设想。

前言: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大学生对于就业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逐渐成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手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才的合理分配,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就业指导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总体来讲,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涵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帮助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对自己将来的进行合理地规划。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过程,它是一项实践活动,需要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涵的界定应该总结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相关的社会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有效规划未来职业,促进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指导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管理是指对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及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归纳与概括,便于指导以后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职业选择。

在当前社会,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学生职业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现阶段的社会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专业经验和教育背景,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尤其是对于从未离开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就业的整体情况缺乏认知,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片迷茫,因此,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来讲,通过教师的提供的就业指导信息,再根据发展实际情况,相信他们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会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

第二,有利于高校推动教育改革,树立高校的信誉品牌。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对于大学生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的发展也极具重要的意义,在现在的社会高校的发展中,社会对于高校成绩的评判标准一般是建立在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基础上。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利于提升本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学校会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化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社会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人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的分配分配方式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学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不能只靠市场的调节,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还需要政府及相关的高校共同努力,共同引导。就业指导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目的,最终形成人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是积极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于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不足,有些高校在学生的最后一学期才安排就业指导课,而根据调查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已经实现就业,就业指导的时间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就业方面专业化的指导教师更少,无法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第三,大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信息的不到满足,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与社会真正的.就业形势不相符。第四,缺乏对大学生就业的细致规划与指导,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明确。第五,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分析不到位,对于数据的整合分析没有结合当今现有的就业形势。第六,就业管理系统的技术比较落后,对于学生就业信息的采集存在偏差。

以上是当今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就业管理不是分离的,通常情况下,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对于高校来说,积极做好就业指导与就业管理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及高校要引起注意,积极采取相关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解决。

第一,相关的部门和高校首先应该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及就业管理问题应该有充分的思想认识,重视其存在的问题,积极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发展的个性特征,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进一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努力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时间应该做出合理安排,将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实践相结合。

第二,进一步革新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对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整理,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管理力度。对于大学生就业信息数据的采集准确,并能够仔细分析学生的就业信息,通过学生就业信息的变化,不断调整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

第三,各大高校之间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共同合作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给更为全面的指导。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经验,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结语: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就业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就业管理对于个人、高校和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社会和高校应该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就业管理的工作,共同完善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推动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安静,单丽,王庆波.加强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9).

[2]熊成军.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电子科技大学,2010(10).

[3]王本贤.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胡长伟,尹大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职业,2005,(1):39.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第三篇】

随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公共课,并且各个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普遍缺少对于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很难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并没有必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就业指导课不能称之为一门大学课程。诸多的问题,都大大说明了高校并不是十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开设。

(二)教学内容缺少必要的针对性。

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在课程讲述环节仍然侧重于讲解就业政策规定、分析当前就业形式以及就业择业的相关技巧等方面。内容较为陈旧,而且缺少必要的针对性,过于笼统,形成了“理论强、实效弱”的流行趋势。因此,还尚未形成崭新、全面的教学模式,严重缺少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等级能力测试以及就业择业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大大导致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死板,缺少创新性。

目前,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缺少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大纲,都是由就业指导教师现场进行自由发挥。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材一般都是采用部编教材和省编教材,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导致教学体系的缺失。

(四)缺乏较高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项综合应用型的课程,涉及的范围和领域众多,大都是教育学、心理学、公共礼仪以及人际关系学等学科。基于此,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但是,对于我国而言,职业咨询师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属于新兴的职业模式。而且每年考取职业咨询师的数量非常有限,进而使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由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和兼职人员兼任[1],缺少较强的专业性,而且也尚未经过系统完善的培训,从而导致就业指导课的成效并不是十分显著。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演现实生活的场景、片段,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进行案例场景中,进而借助于一定的讨论或者研究来进行教学方法。高校就业指导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如果采用以往传统的理论式讲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授课效果明显缺失。案例教学法,可以与就业形式紧密结合,侧重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多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精心设计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编写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案例。也可以对学生具体指出创业成功和择业的相关典型事例,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展开必要的讨论和角色转换。

(二)加强收集权威性的就业信息,展开实时分析。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经常涉及到就业市场的相关信息,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之前,要做好必要的了解,为学生进行实时分析与引导。例如:在就业指导课讲述签订劳动合同时,在试用期期间,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有关于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总之,生动形象的现实案例,科学准确地就业信息,行之有效的就业形势分析,不断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课堂。

(三)加强媒体元素的整合与优化应用。

在讲解求职技巧时,针对于个人求职简历的撰写问题来分析,要将多种不同形式的简历封面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呈现给大家。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电子简历和纸质简历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求,向学生实时分享出当前热门的视频简历资料。例如:在发布大学生考研信息时,要将近几年来各个专业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以图表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比较立体直观化;在讲授面试技巧时,把参过面试且对比性较强的视频资料分享给大家。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直观地分析出何种面试技巧的准确性更强一些,扬长避短,并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面试过程中的最高度化水准。

三、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职业生涯规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要紧跟当前就业的新形势,把握好就业节奏,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争取培养出适合于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有必要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并且加快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设计。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第四篇】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时间内都会学习就业指导课,所以在建设这门课程的时候应该先建立一个层次由浅到深的具体框架体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4]。在对大一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的时候,应该主要教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及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业,了解未来理想职业和自己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目的性。对大二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的时候应该主要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有效锻炼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给以后做好本职工作奠定基础。大部分大三学生都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他们的选择有:考研、留学以及考公务员和求职,这时候学生往往会非常迷茫以及焦虑。这时候就业指导课需要帮助其认识自身所具有的优缺点,教育学生有效结合个人价值以及社会需要来对职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大四学生将会面临求职就业,所以就业指导课应该重点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解读具体就业政策,指导学生制作简历、相關就业权益保护知识以及面试技巧。同时应该对大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其排解就业困惑,增加就业信心。

所谓职业价值观,就是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人生目标以及人生态度的`表现,即对职业的认识以及态度、对理想职业的追求以及向往[5]。人们职业期望取决于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在人们选择职业方向以及职业目标的时候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就业指导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应该增加一些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容,同时通过学习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来影响学生所具有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有效结合职业社会认识、兴趣以及道德认识、自身职业能力。形成一种正确职业价值观以及稳定职业态度和好的择业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对未来职业和发展进行理性规划。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因为对我国大部分高校来说,就业指导课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这门课程,大部分都觉得这门课可有可无的,所以学生也不会对这门课感兴趣。就业指导教学的教师需要采用不同教学形式来让学生具有学习兴趣。比如,师生互动、主题活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以及进行素质提升游戏和情境模拟等。依据学生专业来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有学习动机以及好奇心,从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实际职场需求来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实际案例来对学生的学习和讨论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6]。

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就业指导课属于应用型学科,主要涉及到的有社会学知识、心理学以及公共关系学知识等,所以对就业指导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案例、测评工具以及图书资料和网络视频等资源,同时还能够邀请成功人士来进行专题讲座,个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教学内容处理书本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利用视频短片、模拟训练以及时间游戏和成功案例等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招聘,预先体会求职经历。

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为学生提供不间断的就业指导服务。

所谓个性化就业指导,就是以宏观就业指导为基础,对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其为宏观就业指导的一种延伸以及补充。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环境以及自身条件都不一样,对于职业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适宜的环境范围,而每个职业对人才也有各自的要求。对于那些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他们常常会比较自卑,在求职过程中缺少信心,所以教师需要善于找出其优点,同时鼓励其不断尝试,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进行就业指导的事后教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这样才能让指导具有针对性。

结束语。

对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课和别的课程是不一样的,这门课不是在有限课时里面学习知识,然后通过考试就能够结束的课程,在这门课的教学结束后,学生就会经历求职,在求职过程中还可能碰到一些问题,依然需要就业指导。所以,这门课程必须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让学生能够发现自我,同时锻炼自我,最后找到一份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工作,这才是这门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留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12(7):54-54.[2]陈洪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基于“职场秀”节目的视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2):78-81.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第五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但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沿用传统模式。第一,课程性质,当前就业指导课在高校属于必修课程。,教育部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明确提出,从起,建议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并建议就业指导课程学时不少于38个学时。第二,上课方式,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为主,即教师在台上讲,或用讲义,或借助ppt等多媒体,学生在座位上听的模式。教学环节暂时没有设置见习课或实践课,除非授课老师根据学生专业或个人经验自行设计。第三,考核方式,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的考核还是以理论考试和日常的考查结果相结合而成的,理论考试采取闭卷式或开卷式,日常考查则结合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或学生自行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等作业。百分制的量化考核仍然是该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第四,使用教材比较灵活,可根据各校实际需要选定,有的高校选用自己老师编撰的课本。当前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投入也逐渐加大,更多的学校管理者意识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组织本校有实际社会工作经验的就业指导者,根据本地的政策、法规,本校学生专业的实际需要,编撰《大学生就业指导》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量身定制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材。

近年来,政府、高校都加大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该课程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给予相应的学分,但在具体实践中,该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课时间不统一。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位一体进行,但从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时间来看,参差不齐。大一大二正是进入职业初选期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应着重培养学生认识自己的需求与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考虑未来发展方向。部分高校学生一入学就被要求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在大学一年级还有一次选专业、转专业的机会,选定所学专业后,就业指导课贯穿大学三年或四年。但有些高校大学生直到毕业那年,才开始上就业指导课,学生只能粗略学习求职简历的制作,职场的面试技巧,一般的就业政策法规等。

(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在对南方某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组成的调研中发现,当前就业指导课教师主要有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们,就教师队伍组成的专业背景来看水平参差不齐。由于辅导员三到五年更新一批,即使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培训,由于这支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能保证,部分授课教师自己都无法切实理解就业指导课的意义与精髓。缺乏专业队伍建设,也是如今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三)课堂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当前的就业指导课大部分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阻碍了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学生为完成学分而勉强接受,而且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易使学生陷入就业择业误区。有些学生宁可自己掏钱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书,或上网搜索案例,也不愿多听老师的课。

贫困生大学期间,老师们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物质和心理上的需要,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的帮助相对匮乏。在对某高校大三年级家庭经济特困和贫困学生的访谈中发现,被访谈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优异,但80%的学生内向腼腆,不善言辞,比较自卑。当问其就业意向时,40%的学生说要就业,但就业方向不明确;20%的学生说可能考研,但也不明确继续学习的费用来源。还有40%的学生则认为还有一年左右,到时再看。

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环,关乎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择业意向和成功就业,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解决。

(一)开课时间规范化,授课教师专业化。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应本着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原则,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解决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成员复杂、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首先是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选择,要有计划地选拔一些专业的指导人员,在工作中加强培训,有计划地定期选派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内部的培训或者外出学习,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也要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实施一定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提升自己能力素养的动力,不断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二)授课形式多元化。

就业指导课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课程氛围沉闷,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鉴于就业指导课实际性、实用性的特点,可以将授课形式多元化。

(三)考试形式多样化。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的考试基本都是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理论性的考核,而在新的教育过程中,要改变这种考核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而不只是在书本教材中死记硬背地学习。改变传统闭卷考试的模式,可以在每学期或者学年结束的时候,通过一些社会实践项目的锻炼,让学生分析项目中的问题、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等,也可以实行导师提问的形式进行开放性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型的学习。同时新型的教学模式较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主动性,从实际能力出发也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实用技能与知识。

由于贫困生大多较为内向、敏感,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援助,更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尊重和扶持。大学期间,以勤工助学为平台,推动贫困生尽快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他们课余的实践中开展就业指导,引导贫困生明确与个人特质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铺路。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来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提高对就业各种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有很大帮助,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形式呆板、教师质量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效率和质量。根据社会的具体需要,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通过指导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从基层做起,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工作,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新鲜血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09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