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微课制作心得体会范文【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95424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微课制作心得体会范文【精彩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年来,微课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微课制作对于教学的积极影响。在此,我将分享我在教师制作微课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制作微课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目标受众。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常常思考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需求。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我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我更加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另外,了解目标受众的年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使我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制作微课需要注重内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微课视频中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为此,我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抽象的概念和专业术语,而是借助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讲解知识点。此外,为了保证教学的连贯性,我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把握好每个知识点的前后关系,让学生能够顺畅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第三,教师制作微课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常常在微课中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和趣味性的内容。例如,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设置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适时地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学生对微课的学习热情更高,学习效果也更理想。

第四,教师制作微课需要注重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微课的制作离不开一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我积极学习使用各类制作软件和工具,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同时,我还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努力将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引入微课制作中,使学生在微课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最后,教师制作微课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制作微课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时刻反思自己的微课制作和教学方法,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积极采纳同事和学生的建议意见。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微课制作水平将不断提高,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教师制作微课是一个挑战又有意义的过程。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内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以及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们教师可以制作出更好的微课,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二篇】

通过这次的培训,感受到微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最近制作微课程,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

从微课制作方法上,目前我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摄像机自己录制,课件加声音或背景音乐转化为视频格式。对教师使用各种软件的技巧要求很高,需要自己熟练掌握各种音视频软件的使用方法。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从课堂操作方面,是将来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微课的应用弥补了农村学生家长素质低,不能很好辅导自己孩子的空缺,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运用网络很好的巩固学习,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从而保证自己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

我目前也只是处于微课制作的初步阶段,技术还很不成熟,各种软件使用还不够熟练,还不能够构成一个知识体系,所以,我觉得构建学科微课资源库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投入的方面。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三篇】

微课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形式,以其简洁、灵活、高效的特点在教育界逐渐流行起来。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首先,制作微课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将重点信息凝练出来,突出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要的契合度,确保微课能够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作用。

其次,制作微课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支撑。在选择工具上,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制作工具,比如课件制作软件、录屏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而在技术支撑上,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掌握相应的制作工具,以确保最终的微课制作效果。

第三,制作微课需要注重内容的设计和呈现形式。内容设计方面,微课要遵循教学规律,将知识内容组织成逻辑清晰、易于理解的形式,采用一定的多媒体手段,如动画、图片、音频等,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而在呈现形式上,微课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PPT讲解、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制作微课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和声音的处理。微课的时间限制较短,因此在语言表达上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冗长的解说或重复的内容。此外,教师的声音要保持舒缓自然,并注意音量和语速的控制,避免出现音频不清晰或声音过于拖延的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

最后,制作微课需要经常进行反思和改进。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回馈,听取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自己的微课制作技术,提高微课的质量和效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总之,教师制作微课是一项需要技术支撑和创意思维的工作。只有通过深入的教学调研、合理的内容设计和精心的制作过程,才能够制作出真正符合教育需求和学生学习习惯的优质微课。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们能够在微课制作方面不断提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四篇】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手机也逐渐成为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工具。手机制作微课程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进行自主学习。在参与手机制作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首先,手机制作微课程有效地拓宽了我的学习渠道。通过手机,我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家里、或者是学校图书馆,我都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让我的学习时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在繁忙的学习和课程安排中,不再担心错过重要知识点。

其次,手机制作微课程开启了我自主学习的新篇章。在过去,我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接受的,以老师为中心,课堂上机械地接受知识。而通过手机制作微课程,我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微课程需要我自己整理知识、总结要点、设计教学过程,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同时,我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将它们融入到微课程中,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再次,手机制作微课程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图文结合、配乐选取等方式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要求我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工具,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方法。通过手机制作微课程,我逐渐了解到创新并不仅仅是做出全新的东西,也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为他人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最后,手机制作微课程也使我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紧密合作,相互交流和学习。我们共同研究课程内容,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微课程的制作。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我们在一起学习中互相激励和帮助,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我们将个人的力量汇聚成为了集体的智慧,共同创造了优秀的微课程。

总的来说,手机制作微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它不仅拓宽了我的学习渠道,使我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还开启了我自主学习的新篇章,提高了我的主动学习能力。此外,手机制作微课程还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相信随着手机制作微课程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它将成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五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近年来,手机制作微课程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下面我将分享我参与手机制作微课程的经历与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手机制作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手机制作微课程具有时间、空间的灵活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学习,不再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这种学习方式将知识输入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得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其次,手机制作微课程促进了学习动力和主动性的提升。由于微课程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手机制作微课程还能够借助各种多媒体工具,如音频、视频、图片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可互动性。学生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和学习相关内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非常有益。

手机制作微课程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制作微课程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通过在微课程中适当穿插一些案例分析、实例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制作微课程的过程和成果,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此外,手机制作微课程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制作微课程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借此互相学习和交流。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思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最后,手机制作微课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由于微课程的制作相对自主化和个性化,教师在组织和管理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和创作能力。此外,手机制作微课程的质量也需要教师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控,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微课程学习资源。

总体而言,手机制作微课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它通过提供灵活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的提升。同时,它还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是我坚信手机制作微课程将会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未来能更多地应用手机制作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自主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六篇】

10月17日,我参加了进修学校组织的微课制作培训。这次的培训这次的培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午由徐平国老师教研员带来的微课制作培训。通过看课件和老师的实际操作,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首先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

然后是撰写教案,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在教学流程设计时参考教学用书,不能“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制作一个ppt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因农村学生的见闻较少,语文课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要让学生见多识广,有所见识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写作时眼界也宽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可以用“录象专家”,转化格式处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厂”,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过头来欣赏同事们上传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过程中,徐教研员提出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1、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2、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3、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4、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5、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6、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7、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

8、视频画质清晰。

9、建议能看到教师头像。“p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头像不遮挡教学内容。

10、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11、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 (aac、 m4a、and、f4v)、 mp3and vorbis (ogg and oga)。

总之,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七篇】

所谓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对,顾名思义,是对后者的“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部分,课堂上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课下,则通过作业的形式,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据研究,学生通过听课仅能掌握知识的5%左右,是诸多教学方式中效果较差的一种。

针对这一问题,美国率先提出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即将知识的学习由课堂移至课下,而将知识的内化由课下移至课堂,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翻转。除此之外,翻转课堂对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也采取了新的形式。

在课堂外,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自定进度、整理收获、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则通过展示交流、协作探究、科学实验、完成作业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模式来说,在翻转课堂中,课堂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实现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在课堂上又多了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使教师讲授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总之,翻转课堂实现了学习和教学的个性化,所以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而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的达成,又离不开微课程。

所谓微课程教学法就在是在云计算环境下,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三大模块即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这三大模块,都体现出微课程导学一体的性质。

任务单的全称是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隐藏在后台的指导者。学生拿到自主学习任务单,就知道这是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责任感。所以说,在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居于统驭地位,起到灵魂的作用。

配套教学资源,又称微课,是教师录制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任务的视频。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单独存在的微课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如果离开了任务单,微课充其量也就是一个。

课件。

而多年的经验表明,课件不可能给中国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微课只有纳入微课程范畴,与任务单配合使用,才能成为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资源,从而具有真实的意义只有在任务单的引领下,微课才能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成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好帮手,启动从“演员”走向“导演”的教师职能转型之路。

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需要认真分析任务及其目标达成,以此作为微课类型选择的依据。而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微课”制作形式,取决于对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理解,即采用系统最优化的设计方法,决定选用何种录制方式。

录制微课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职业素养,包括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和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否则仅有教学视频的形式,没有可视化教学实质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突破翻转课堂“瓶颈”的好抓手,辅以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让孩子在家里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就能很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证明所有的孩子都是会自学的。在这两个模块中,学生是“前台”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是隐在“后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翻转课堂走到这一步,已经成功了一半。真正的考验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微课程教学法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分为检测、作业、协作、展示四个步骤。

检测是检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成效,使其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作业是翻转不翻转的重要标志,没有作业就没有翻转。但是,作业应该是进阶的,能够贯彻“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协作是针对作业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或者理化生实验展开协作探究。展示是展示、质疑、阐释的一体化。一方面展示协作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就感,提出存在的困惑,并发展交往能力;另一方面提出质疑(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由展示学生负责阐释(发展理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工作也有四项:布置任务、静观与倾听、问题引导、评价。上述学生活动的“四步法”全部出自教师的创意。真正到了课堂上,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学会静观,以便了解各个协作小组的学习情况,为最后的评价做好准备。如果学生提出请教,教师则注意倾听,给予必要的指导。

对教师来说,这一环节真正的挑战出现在展示环节中尚有问题没有被学生发现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求教师善于问题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问题之所在,以及正确答案。问题引导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从而自己解决问题,达到真理性的认识。当然,学生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会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有了学习成就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传统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而微课程教学法则用评价取代了小结。因为小结是预设的,属于低级思维。评价则处于高级思维的顶端,需要对学生在进阶作业、协作探究,以及“展示-质疑-阐释”中的成就表示肯定,使学生继续体验学习成就感。评价中的“肯定”足以取代小结,但评价并不止于此,还要廓清困惑,提出继续探究的思路或方向,引导学生继续把学习引向深入。因此,无论从学科角度,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评价都要远远高于小结。

但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体系下走出来的教师,往往只擅长讲授,而不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尤其是不擅长问题引导。他们习惯主宰课堂,宣告“绝对真理”,好像自己不讲学生就学不会似的。教师往往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去取代生生互动,使协作探究流于形式。当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往往不去引导学生“质疑-阐释”,而是忙于指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

总之,教师习惯于以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无法真正认真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浮在表面,达不到深度学习的要求。因此,当学生完成了翻转课堂的前一半时,教师往往在后一半卡壳。

毫无疑问,教师需要“转型”,即从传统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能够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才能完成翻转课堂的后一半——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无论教师过去如何优秀,如果继续过去的“优秀”,那么,“翻转”一定翻不过去。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翻转呢?

第一,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很多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态,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自己内心没有确切把握的动荡状态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教师通常是不愿意“革”自己的命的。

第二,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当今学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但今天的教师不同,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没接触过电脑,缺少了与信息技术的一份亲近感。大多数的教师平时使用电脑就是上上网、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其他的软件和技术很少涉猎。虽然视频平台可以聘请人来进行制作,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第三,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家长的角色转变。长期以来,家长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往往担心新的课堂模式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在此过程中,要加强翻转课堂学习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也能够理解新型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八篇】

这次活动使我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今后我们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选题等有了很大的帮助。

一、课题的选题:

(一)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就存在于实际的教育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关注实际教育情境。寻找具体问题。比如学生厌学,贪玩问题。很多老师被动应付,常常就事论事地对待这一问题,治标不治本,而有的老师能认真地加以研究,找到恰当的预防与疏导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做个有心人,时时留意发生变化的教育情境。

1、在与各科教师和班主任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中,可以发现自己未曾注意的问题,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将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的研究来源。

2、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找到问题。

我们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时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到学生喜欢什么,在干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会出现,这也可以作为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

对教师来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可以为自己提供小课题的研究问题,这就是进行教育反思,反思每天当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应当注意的问题等。

(二)从值得研究的问题中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中小学教师一般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选择哪一个作为自己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呢?应该筛选出那些影响面大,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作为小课题来进行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是前提。

教师的研究意识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积极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当然教师的研究意识并不会凭空而生,这除了教师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之外,还要使教师真正体验到小课题研究带来的自身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可适当鼓励,以激发教师进行研究。

(二)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基础。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一个总感到有许多小课题需要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一个缺乏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可能每节课一开始就检查作业、批斗学生,然后再讲课,学生没了兴致,学习毫无激情,学习成绩当然就会不佳。而这时教师又不能找不到问题所在,继续迁怒于学生,形成恶性循环。而如果教师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则会很快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

(三)小课题研究不宜追逐时尚一味跟风。

进行小课题研究,切记不要追求时尚。合作学习热就搞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了又搞探究学习,这样很难达到做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一般来说,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找到真正困扰教育教学提高的问题所在,寻找解决之策,以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

三、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是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它是根据对课题的研究分析而提出的自己的一些论点和见解的体现和象征。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标题标题是对调查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基本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和避免雷同。调查报告的题目可直接揭示论点,也可点明论述范围。标题一般不要过长,太长的标题可分出副标题来。标题的构思十分重要,好的标题能引人入胜,能使人抓住调查报告的中心议题。

2、署名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

3、建档归档其作用一是体现自己的研究轨迹,能够证实研究。二是记录了我们的研究过程同时也规范了研究。三是便于同行们相互学习参考交流。

4、摘要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6、关键词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1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

7、前言前言亦称引言、引论、绪论、序论或导论,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

8、正文正文又称本论,占调查报告的绝大篇幅。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你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占调查报告的绝大篇幅。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方法、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1篇报告只有想法、主张是不行的,必须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才能确认观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才能使别人信服。因此,报告主题部分的论证是极为重要的。

9、结论结论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调查报告的归结。但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综合分析,将各种数据材料连贯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调查报告首尾呼应。它还要求结论写得措词严谨、准确、鲜明。

10、附录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就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来说,必须具备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这六个部分,其他不作统一要求。

七、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将研究成果用于分享、发表、参加比赛等。

总之,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的选题来说,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概括为20个字:根在实践中,重在科学性,难在坚持性,贵在实用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09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