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服务贸易(精编3篇)
【导言】此例“浅谈中国服务贸易(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商业服务贸易1
(一)我国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服务业是我国相对落后和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要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未来GDP的增长、就业的扩大和税收的增加,相当程度上要靠服务业,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部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在我国,服务业产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制约了人力资本的增长,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市场的有效开拓。
(二)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商务服务业(Commercial Service Industry),又称“商业服务业”,是与WTO关于服务贸易12大类分类中的商业性服务相对应的一类服务产业。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在乌拉圭回合中期审评会议后,在对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WTO成立后,继承了这一分类标准。商务服务作为其中的一个大类,主要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具体细类分为: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展览管理等其他服务。目前商务部所主管的服务业主要是与商务直接相关的服务,这些服务业可以统称为“商务服务业”。
实际上,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无论对外贸易行业还是国内贸易行业也,都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范畴。虽然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但WTO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公认的一种分类办法,国内由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的行业分类标准,对第三产业的分类虽然仍有计划经济色彩,但也比较接近WTO的服务分类标准。鉴于上述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服务业需要大力发展,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从体制上看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政府主管,需要政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实施管理,因此,商务部应该是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
(三)会展业等商务服务业既是商务促进的重要载体,更应被看作是重要的服务产业
长期以来,由于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研究与咨询业等商务服务产业本身的功能与商务促进的宗旨有很强的同一性,一直被作为重要的商务促进载体。这些商务服务业不仅自身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创造产值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且由于它直接为商业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直接促进商品流通与服务交换,并且有着很大的“乘数效应”,客观上对促进商务发展发挥着特殊作用,因而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普遍介入。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些服务业首先应当被当服务产业来看待。实际上,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这类商务服务业在被作为载体开展商务促进时引入市场机制,既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商务促进的效率和水平……
(四)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有赖于相关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能否有效开拓市场也是经济快速增长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无论是开拓国内市场,还是开拓国际市场,都需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而我国物流产业落后,信息系统不发达,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开拓。
当前,服务业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已经快于实物贸易的增长。1997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显示,1980~1995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而同期实物贸易年均仅增长%.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竞争正在从产品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将逐步开放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开放将对国内服务产业提出严峻的挑战,大力发展服务业,也是迎接这种挑战的需要。
二、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理顺商贸、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加快商务服务业发展,关键是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从管理体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市场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为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1、推进产业化——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国家要把信息咨询、管理咨询、研究与开发、翻译服务、展览管理服务、会议服务、广告服务、市场及公众观点调查、公共关系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作为独立的产业来对待,进一步明确商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
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服务产业的不同情况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包括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向企业及时提供相关行业与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适当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探索政府资金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务服务业投资机制;制定商务服务业在用电、用水、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等。
三是要支持建立商务服务业行业同业商协会组织,制定相关商务服务业行业服务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
2、推进市场化—完善市场机制,增加竞争主体,鼓励公平竞争
一是要加快立法进程,重点完善展览业、物流业、旅馆业等商务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一方面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规范市场行为,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环境,解决市场无序、恶性竞争等问题,建立有利于商务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的公平经营环境。
二是加快培育研究顾问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翻译服务公共关系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市场研究及公众观点调查等新兴服务服务行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要大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商务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
三是要把发展商务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营利性机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非营利性机构也要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商务促进体系中面向促进对象提供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贸易展览、专业培训、技术辅导等许多服务项目,可由政府直接推荐有良好经营资质的研究机构、市场调查事务、会议展览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商务服务机构进行商业化服务(如服务市场较成熟,政府也可不必做任何推荐,由企业直接面市场即可),服务项目完成后再由政府对相关企业予以认定资助。
四是要加快形成统一的适用于内外资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
3、推进国际化—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扩大服务出口
加大商务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应与国际化配合起来,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服务业体制改革,促进传统服务产业的改组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新的科学的营销方式和业态;二是要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引进先进管理和优秀人才,带动服务业水平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废除或调整那些与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商务服务业走向国际的规定和做法,制定鼓励服务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服务业出口的法律、法规。考虑对服务业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三是要鼓励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扩大服务业()对外投资;
四是要加强人才培训。通过举办学习班、辅导班、研究班等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改革理顺服务贸易的管理促进体制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而加快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措施,因此,要抓紧理顺服务贸易管理与促进体制。
1、明确服务贸易主管部门
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贸易大国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宏观管理都是明确由同一个政府部门负责,如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德国经济部等。而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已经高达800亿美元,但是服务贸易的主管部门实际上一直未完全明确(本届政府商务部的“三定方案”仍没有明确这方面的内容)。当前的体制是,商务部主要负责服务贸易的国际多边谈判、对外事务协调、服务业利用外资政策等事务,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的管理,其余服务贸易事务分属几十个相关部门。相应地,服务贸易战略发展规划、服务贸易立法、服务贸易业态划分标准、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等涉及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大事项,一直未能得到研究落实。因此,尽快明确商务部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与发展的归口部门已是当务之急。目前商务部外资司、WTO司和合作司虽然各有一个服务贸易处,但都分管具体事务,尚不足以形成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宏观管理。服务贸易管理部门明确后,建议商务部组建服务贸易管理司,加强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2、建立部级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
商务部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主要是负责发展战略、出台进出口促进和管理政策、协调各产业在进出口环节的利益关系,参与谈判。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部门较多,因此,商务部的宏观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建议成立由国务院主管副总理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服务贸易协调小组”,统筹全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相关政策。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以便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3篇浅谈中国服务贸易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服务贸易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服务贸易2
一、中国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状况的国际比较
(一)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现状
在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方面,早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有关服务贸易的谈判中,我国就已承诺进一步开放航运、专业服务、银行业、广告、旅游、近海石油勘探等6个服务市场。允许外国企业在我国开设合资旅馆,并允许在我国12个度假区或旅游区开设合营的旅行社。外国公司可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大连、天津等地开设服务行业的合资公司,并在广东、福建和海南省的5个经济特区开设合资零售商店。后来,我国又将开价单扩大到其他8个部门:保险、内河、公路运输、建筑工程、计算机服务、陆上石油服务和租赁市场。实际上,我国也履行了上述承诺,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目前,在商业零售方面,允许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航运业方面,已经有条件地开放海运和货运市场;建筑业方面,允许外国监理提供服务,允许监理中外合资、合作的工程承包企业;允许世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服务。此外,对律师服务、租赁服务、旅游等领域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开放。
1999年和2000年中美、中欧分别达成了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定,中国除了承诺开放银行业和证券业外,还将开放专业服务市场,包括法律、会计、医疗等服务。总的看来,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几乎涉及服务贸易的各个领域,采取逐步的和渐进的方式,大多经过合营、控股和独资三个不同阶段,开放的地域也从部分限制逐步扩大。
然而,由于服务业本身具有的一些天然垄断(如水、电、气、铁路等)和人为垄断性质(如因国家经济大局导致国家对银行、保险、邮电等行业的政策性独立),中国服务业与国外服务业相比,其开放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众所周知,在中国,绝大部分服务业是由政府严格管制的,主要的企业都拥有一定的影响市场的能力,如金融、保险、电信、民航和铁路等,在其他一些领域,像住房、医疗、城市交通、教育等,普遍比较重视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注:参阅陈富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管制》,85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通常,这些政策往往会导致市场准入壁垒和价格管制,从而不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创新,导致许多种类的服务无法提供或者价格极其昂贵,而且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高成本的服务,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是一种负担,不仅不利于国内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而且会削弱中国经济竞争力。
从投资比重的角度来看,中国服务业的开放情形并不令人感到满意。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服务业总投资中外商直接投资占%,大大低于工业%的比重,在服务业42个大行业中,除零售、商业、房地产、旅馆、旅行社、娱乐、计算机服务等7个行业外,其他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都低于5%,其中20个行业的比重在1%以下。从国内市场的开放状况来看,服务业以国有经济投资为主,经营上实行垄断,管理上采取政府定价。1998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比制造业高25个百分点。44个大行业中,有22个行业国有投资占总投资的90%以上,除餐饮、房地产、旅馆、租赁、娱乐业外,其他行业国有投资比重都在50%以上。
(二)中国服务业国际化状况的比较
从出口的产业结构来看,各国均以工业为主体,服务业居中,农业比重最低,服务业比重以10%~30%之间居多,在有数据的45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7个国家和地区位于该区间(注:这45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瑞士、卢森堡、丹麦、芬兰、日本、荷兰、德国、挪威、冰岛、加拿大、瑞典、中国香港、奥地利、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比利时、以色列、中国台湾、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智利、马来西亚、韩国、葡萄牙、希腊、阿根廷、捷克、巴西、中国、菲律宾、哥伦比亚、南非、波兰、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泰国、俄罗斯、印度。),低于10%的仅3个,高于30%的只有5个。1995年,中国出口结构中,服务业比重为11%,在45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较低水平,表明中国服务业对国际收支作用较小,并且中国服务业出口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可见,中国服务业没有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从进口的产业结构来看,与出口的情形极为相似。在有数据的45个国家和地区中(注:这45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瑞士、卢森堡、丹麦、芬兰、日本、荷兰、德国、挪威、冰岛、加拿大、瑞典、中国香港、奥地利、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比利时、以色列、中国台湾、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智利、马来西亚、韩国、葡萄牙、希腊、阿根廷、捷克、巴西、中国、菲律宾、哥伦比亚、南非、波兰、墨西哥、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泰国、俄罗斯、印度。),仍以工业为进口主体,服务业居中。其中41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进口比重处在10%~30%之间,低于10%和高于30%的分别只有1个国家。中国1995年进口结构中,服务业比重为16%,高于出口的比重,这与国外服务业提供者积极开拓中国国内市场有关。中国服务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必须利用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摆脱国内市场被占领的被动局面。
(三)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的国际比较
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对服务业的开放作出了承诺,加入WTO后,中国服务业市场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那么,我们目前服务业市场开放情况与国际相比处于何等开放程度呢?根据国际贸易学者豪克曼(Hockman)提出的方法,对各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进行计算,各国得分数如表1。
说明:总分数越高,表示开放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资料来源:杨圣明:《国际服务贸易:新世纪中国面临的议题》,载《财贸经济》,1999(3)。
从表1资料可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还显得偏低,但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并不太落后。在表中所列举的12个大国中居第6位,处于中等程度。因此,在服务业贸易的开放上,尤其是金融、保险和电信的开放上,应按照我们自己的时间表行动。只要我们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步开放,就比较稳妥。在上表中,日本得分虽然最高,但并不意味着日本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是最高的,日本名义上开放,实际上封闭。应该指出,上述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各个不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作用与地位,以及在整个服务贸易中的不同比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寻求各个部门在总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并依此进行加权,以求得更合理的相对可比开放程度。此外,应用Hockman的方法还可以计算整个国家服务贸易开放的部门覆盖率,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求出某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中国的市场准入部门覆盖率为%,在14个大的发展中国家中也居第9位,中国的国民待遇部门覆盖率为14%,在14个大的发展中国家中也居第9位,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相对商品贸易开放度的差距正在缩小,1985-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仅为商品贸易开放度的8%,但到1998年该比例已升至16%(见图1)。由此可知,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并不十分落后,且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力度适当加大一点,应是我国服务贸易努力的方向(注:参阅黄胜强的博士学位论文:《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研究》。)。
附图
图11985-1998年商品与服务贸易开放度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IMF: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Yearbook:AnnualReport相关年份的数据计算而得。
二、中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一)服务贸易总量的国际比较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1998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万亿美元,进口万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和%。其中,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增长了%和%,快于发达国家的44%和%。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进口基数较大,而出口基数小,尽管出口快于进口增长,但服务贸易仍然维持逆差,不过逆差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上升。1982年总额仅为亿美元,到1999年增加到亿美元,增幅达到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从1982年的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亿美元,增长倍。同期,服务贸易进口从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增长倍。近2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平均增长到17%,远远高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我国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迅速提升,分别从1990年%和%增至1998年的%和%。但是,应该看到,与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依然偏低。如表2所示,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份额仅仅相当于排名第一位的美国的10%和16%,如果考虑到经济规模的话,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上的份额比香港、新加坡还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即使对城市化水平的不同做了调整之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份额也是相当低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一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1997年中国出口份额排名第16位,进口份额排名第14位,出口份额小于进口份额,服务贸易出现逆差,且1992年后(除1994年)逆差不断扩大,这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逆差逐渐改善的情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二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小于进口增速,这与前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的趋势恰恰相反。
(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在服务出口结构变动中,除印度外,运输业的比重是下降的,旅游业的比重变化在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表2中的13个国家中,有7个国家旅游业比重是下降的,有5个国家旅游业比重是上升的,值得注意的是,该比重上升的7个国家是美国、英国、德国、韩国、印度尼西亚、中国,这可能与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关。通信、计算机、信息和其他服务业以及保险和金融服务业的比重则趋于上升。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出口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保险金融、通信、计算机、信息和其他服务业的出口比重相对较高。在13个国家中,只有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该比重是下降的。而以中国最为引人注目,其金融和保险服务出口比重从1980年的%下降到1997年的%,这与中国金融保险服务垄断经营造成效率低下直接相关。金融保险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1980年出口比重在所有国家中是最高的,到了1997年,该比重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仅仅为发达国的1/7水平),而且还低于低收入国家,仅为低收入国家的1/4,可见,中国金融保险服务在90年代竞争力有下降的迹象。今后应该大力推动这类行业的高效发展,并发挥其对各种社会服务上的带动效应。
表2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9年世界发展指标》,中文版,226~228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三)服务贸易差额与服务贸易竞争系数的比较
1982-1999年这18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累计亿美元,而进口额则累计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累计亿美元。1992年前,中国服务贸易均为顺差,逆差发生在1992年以后,1992-1999年间,除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均为逆差,逆差累计达亿美元,相当于18年服务贸易逆差累计的倍,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31985-1999年服务贸易逆差与服务贸易竞争系数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的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Yearbook(IMF)与WTOAnnualReport。
中国服务贸易不但总体水平低,国际竞争力弱,而且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表明其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见表3)。为此,我们列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国家在1980年和1997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及差额,并计算了各国服务贸易竞争系数(见表4)。其中,服务贸易竞争系数为正的6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和香港。服务贸易竞争系数为负的国家或地区有: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中国。我们发现,在贸易竞争系数为负的国家中,系数值下降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俄罗斯联邦在1980年没有相应的数据,故不纳入比较范围),其他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表明这些国家虽然存在逆差,但其逆差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与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自1992年出现逆差,1996年后持续扩大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4各国和地区贸易竞争系数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1999世界发展指标》(中文版,226~228、230~232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中各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计算而得。
(四)服务贸易逆差与服务贸易竞争系数的结构分析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判断只适合于总体状况,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全面的结构特征,笼统的评价可能会掩盖一些重要的现象,具体到我国的主要的服务贸易项目,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不尽相同。
如果某个服务贸易项目的收支差额为顺差就表明其相对具有国际竞争力,而逆差则表示其相对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话,从历史上总体数据观察,我国仅在旅游、通讯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下存在服务贸易顺差,而其他项目均为逆差(见表5),这表明我国在绝大多数服务贸易项目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如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法律咨询、广告、宣传等服务项目与发达国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服务的比较优势是不正常的,它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垄断。如前所述,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在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这两项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当然,旅游业可以看成是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的结合),反映在出口收入上其稳定性差。一旦国家服务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无疑将受到很大打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加入WTO有助于刺激中国服务业的稳定发展,美国是当今服务贸易强国,尤其是在金融、保险、数据处理、专业服务、电讯、技术知识等资本密集型服务,这些服务项目在美国乃至全球服务业贸易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大力发展这些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项目是我国今后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
三、国际比较的启示与基本结论
经过上述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结论: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不高,整个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相对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都是相当低的,其进出口份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份额分别为美国的10%和16%。中国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没有同步发展,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低,整个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低制约了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中国服务贸易不仅总体水平低,整体竞争力差,而且出口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劳务出口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中发展迅速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和邮电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甚至相对于1980年代来说其与经济发达国家差距还扩大了,尤其是金融保险业方面,其出口份额由1980年的8%下降到1997年的%。因此,在这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在那些新兴服务业方面中国和其他可比国家的差距比传统服务业方面的差距要更大。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规律。除了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城市化水平与市场化程度低对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产生障碍,使得服务的供给无法有效地对不断增长的需求作出反应。因此,当前的选择是在发挥中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服务业的薄弱部门,尽快缩小差距。
4.服务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今后应使中国服务业逐步地渐进式地对外开放,这就要求:一方面要适当保护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开放,根据行业特点、地区条件好坏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服务贸易范文3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在与同级别沿海省份的比较重仍然相对落后。当与山东省服务贸易发展作比较可以看出,这两个省服务业贸易发展的TC指数均是集中在(0,),显示辽宁省和山东省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微弱竞争优势。而且辽宁省基本上每年的TC指数都是略低于山东省的。从图中显示辽宁省服务贸易指数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大幅度的下降,之后又开始不断回升。在2007年达到了近几年内的最高点,2012年辽宁省的服务贸易回升至,说明辽宁省整体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距离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还很远。然而从与中国整体发展来看,辽宁省的服务贸易要高出中国服务贸易的平均发展水平,位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中上层。
二、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服务业贸易总体水平增长平缓按贸易方式的不同分类,2012年辽宁省一般贸易额达到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加工贸易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16%左右,则比去年下滑了个百分点,主要是2012年辽宁省的来料加工装配贸易额严重减少,说明目前辽宁省服务贸易增速还不能够持续稳定进行。同时,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亿美元。而辽宁省则仅占%,这说明省内服务贸易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比重还是较低的,其服务贸易发展仍以货物贸易为主。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辽宁省服务业贸易出口集中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较为密集的传统行业当中,根据辽宁省服务贸易数据的获得局限性,本文均采用辽宁省第三产业作为依据。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13》显示,辽宁省批发零售业对国民经济增加值从2005年的亿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亿元,增长速度达到21%。而2012年辽宁省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加值只有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紧随其后。通过数据比较表明,辽宁省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贸易上,发展结构很不合理。
(三)主贸易国过于集中在统计辽宁省2012年发生服务贸易往来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其与日、美、韩、德、澳、俄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贸易额已经接近总贸易额的一半,其中与日本的贸易往来所占的比例高达15%,与美国、韩国的贸易比例达到了%和%。除此之外,辽宁省的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主要集中在大连、沈阳、鞍山、营口等主要城市地区。辽宁省服务贸易过度集中的贸易结构将直接制约其服务贸易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