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有趣的地名及故事精编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有趣的地名及故事精编”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有趣的地名及故事【第一篇】
我认为最美的地方是世纪公园,我经常去那里,吸引我的不仅是公园的风景,还有是那里栩栩如生的石雕。
进了大门往前走一些,就可以看见自由、渔娃、曹雪芹、和氏璧,象棋等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石雕。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象棋了,第一次我去的时候因为还不知道象棋,所以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下象棋。不过他的对手去哪了呢?所以我每次都要坐上去,充当一次他的对手。
当我们来到下一个石雕面前,我就看到了渔娃,胖胖的两个娃娃手里捧着一条大鲤鱼,我感觉那两个娃娃很富态、肥实。在加上他们抱着的那两条鱼,让我感觉他们表示丰收和欢乐。
和氏璧,每次看到它我就想到了古钱币,哈哈!不过我知道这段历史,有个故事叫《完璧归赵》说是用一块美玉巧换了对方的十五座城池!这是河北省内的历史!就是不知道这块“和氏璧”能不能换多少座城池啊!
公园里还有许多我喜欢但是不能完全理解而叫不出名字的石雕,等着你来和我一起给它取个好听的新名字吧!
有趣的地名及故事【第二篇】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过当时被称为“丁字街”。
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
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
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
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了,现在到王府井逛街,街头的广播里就有这些介绍。
王府井由于它的知名,各种记载非常丰富,正史年鉴,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传说。
1912年2月29日晚,乱兵洗劫东安市场,并在东安电影院放起大火,市场化为灰烬,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场大火起于1920年6月9日夜,当时一家玩具店失火,祸延整个市场。
仅有北稻香春、东来顺等数家商号幸免,也是令人相当不堪的回忆。
到得193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发展,那时的东安市场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许多好逛之处。
据统计,当时全市场商贩已多达925户,在很多名家的记忆文章里,对当时的盛况颇有记载。
王府井在解放后的发展以1955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竣工为起点,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
1999年9月11日,王府井经过改造后第一次“开街”,当时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节假日更多达70万人;2000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开街”,经过这次扩建,王府井商业区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恰好呈一个“金十字”构架。
如此“定格”,标志着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正朝着北京中心商业区的目标迈进。
有趣的地名及故事【第三篇】
如果你看武侠小说,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这句话听起来就让人觉得特别有古代大侠的潇洒之风,而我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就是在投稿的过程当中,本来有一个收稿方各方面情况还可以。但是最近却一直用各种方式在刁难人。如此一来实在就是没什么兴趣了,其实这个大概投稿就是在有那样的一个今天的范围之后,我就打算要放弃这个收稿的渠道了。
要说损失,那肯定还是有一点可惜的,所以我就后来又去其他的渠道弥补。结果无意中就发现也有其他不错的渠道。
也是一不做二不休,正好是睡不着了,就起来弄了一些稿件,结果就是大概在十几分钟之内就先获得了一些收入。就正好还发现了其它很好的地方。
在那边有的时候是一天的工作下来拿到那些钱,现在这边的。在收入上也不少而且就是利用一点碎片时间,甚至在。这样一个睡不着的时候,任重道远的记忆照样还是收益客观。原来那个地方不尊重我,那我要和别的给他干提供东西呢。
所以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应该多去尝试一些新的渠道,这样你就会发现别的地方也没有冬天过了一座山,可能会看到远方更远的地方。
有趣的地名及故事【第四篇】
王府井名称来源于“王府”与“井”二者。王府:明永乐十五年(1417)在此街东侧修建的十王府;井:过去此地有一甜水井。1998年王府井大街改造施工中曾掘出一口古井,据一些专家考证,这口井的位置和绘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乾隆京城全图》中标出的井的位置完全一致。为保护这一古迹,特在井口制一龙饰井盖,使之成为王府井大街一景。
建国门:民国二十八年(1939),日本人占领北平,为兴建东郊的所谓工业区和西郊的“新北京”,在现建国门和复兴门的地方拆除了一段城墙成为豁口,当时并未顾及城门的建设,仅仅安装了简易的铁栏杆(一说铁门)。四十年代初,日伪当局曾拟议过新开豁口城门的名称,初定东豁口名“启明”,寓意“旭日启明”之意,但人们仍然叫这两处豁口为“豁子”。民国三十四年(1945)11月,改启明为建国门,但仍没有建正规城门。1969年兴建地铁时拆除建国门,1977年在原址上建立交桥。
西直门:元时称和义门,明初在和义门旧址重建,是明、清时北京通往西部山区的门户,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城楼与箭楼均为三檐两层。1969年修建地铁,将城楼、箭楼拆除。拆除箭楼之时,发现元代箭楼被包于明代箭楼之内,甚为轰动,为当时新中国重大考古成果之一。
共
2
页,当前第2
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