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好心情美文站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04257

【导言】此例“好心情美文站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好心情美文站范文1

[关键词]职场新人 举止优雅 表情神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046-01

一、大方得体的表情神态

表情是人体语言中最丰富的部分,是人内心情绪的反映。构成表情的主要因素是目光和微笑。一个善于通过目光和笑容表达美好感情的人,可以使自己富有魅力,也会给他人更多的美感。雨果也曾经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

(一)目光

目光是一种真实的、含蓄的语言。人的内心可以通过目光来表达,注视的方向、眼球的转动、眨眼的频率、闭眼的久暂等都流露出一种感情。一个人的目光可以反映他的整个内心世界、个人修养、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友善、有神的。在与人交谈时,目光应有礼貌地注视对方,这是对对方的诚恳和尊重,也是一种坦荡、自信的表现。

(二)微笑

微笑是令人愉悦的表情,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象征。目前,人们公认微笑是最有吸引力,最能促进和谐关系的表情。微笑是和睦相处的反映,是面露喜色而不出声的笑容。微笑应当与所处的场合相吻合。如当别人悲伤或遇到困难时候的微笑,会被说成是幸灾乐祸;在郑重场合的微笑,会被认为是不严肃。

二、规范标准的基本姿态

现代礼仪除了要求仪态举止规范得体外,还要讲究仪态美。仪态美要从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方面做起:

(一)站姿

站姿,是指人双脚着地直立的姿势。站姿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美,同时也是其他一切姿势的基础,是培养优美仪态的起点。

优美站姿的特点是端正、挺拔、舒展、线条优美。站姿的禁忌:两叉或双脚间距过大,会给人不严肃的感觉;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会有消极、防御、抗议之嫌;身体晃动,耸肩驼背,脚抖动,会给人以漫不经心或没有教养的感觉;弯腰或东倒西歪、靠着桌子、墙壁等,会给人萎靡不振的感觉。

(二)坐姿

坐姿是人在就座后身体所保持的一种姿势。坐姿是体态美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坐姿的要求是“坐如钟”,即坐相要像钟那样端正稳重。端正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正确坐姿的特点是雅致、大方、得体。坐姿的禁忌:猛起猛坐,发出响声,给人粗鲁、野蛮的印象;上体不直,左右晃动,翘二郎腿,两脚不停抖动,两脚或单脚放在椅撑或扶手上,显得没有教养;双手抱头,双手后背,双手托面,双手抱胸,双手支撑在膝上,会显得欠大方,十分不雅观。

(三)走的姿态

走的姿态也叫步态,指的是一个人在行走时所表现的姿势。以人的站姿为基础,与其他姿势所不同的是,它自始至终都处于动态之中,体现的是动态美。

女性行姿特点是:轻松、敏捷、健美。男性行姿特点是:稳健、庄重、刚毅。

走姿的禁忌:两脚的脚尖向外成八字步或脚尖向内成八字步,让人感觉十分难看;双臂甩动幅度大,摇头晃肩、左顾右盼,四处打量别人,给人轻薄感;在正式场合狂奔猛跑、连蹦带跳、横冲直撞、搞得声响大作,给人蛮横无理的感觉。

(四)蹲姿

蹲姿的基本要领是:站在所取物品的旁边,蹲下屈膝去拿,而不要低头,也不要弓背,要慢慢地把腰部低下,两腿合力支撑身体,掌握好身体的重心,臀部向下。优雅的蹲姿,一般采取下列两种方法:交叉式蹲姿、高低式蹲姿。在公共场合下蹲,应尽量避开他人的视线。

三、优雅的手势传递尊重

人的各种姿势特别是手势构成的形体语言是人类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有时甚至比词汇语言更有力。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形体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讲话和交际时,如果随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

(一)指示方向的手势

1.横摆式。这种手势在请对方进门和引领对方到相对位置时会用到。

2.斜摆式。斜摆式一般在请对方入座的时候用的比较多。

3.上举式。上举式手势一般用于指示较高的方位,也可用作提示注意的手势。

4.直臂式。支臂式手势一般用于指示能见的较远的方向。

(二)指示人的手势――介绍

介绍是人们初相识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社会交往中相互引荐的方式,在介绍礼仪中,介绍的手势也是很重要的,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介绍时的手势要求:用右手指示人肩和腰之间;掌心朝上,面带微笑,头部轻点。

(三)递送物品的手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好心情美文站,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好心情文学站的相关认知。

好心情美文站范文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物质成果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高楼林立背后,古城风貌在渐渐流逝。文明要传承发扬,文化靠积淀晕染,发展中的扬州一直没有放松对古城精致秀丽风貌的保护。纵览全城,鲜少见到15层以上的高楼,漫步街头,令人倍感轻松惬意,2006年,扬州因此而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扬州人对古城有一份别样的情怀,总希望她能再“美”一些:书卷人文、古朴建筑,与聪灵巧雅的瘦西湖相得益彰……然而不知何时起,不经意间仰望天空,会发现一座座公众通信基站高矮不一地竖立在本来就不高的楼顶,硕大的钢筋铁骨瞬间破坏了古城典雅精细的美感――这副不协调景观让扬州人民皱起了眉头。

民情民意,政府所注。公众通信基站建设无序、铁塔天线给古城造成的视觉污染,被领导们看到眼里、急在心上。2010年4月,扬州市长谢正义提出“当前基站建设与精致扬州发展不协调”,并强调其关乎民生,是建设精致扬州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为无线电管理职能部门,扬州市无线电管理处积极响应市长与上级领导号召,以服务民生为宗旨、拓展管理内容为导向、创新发展为思路,迅速开展了扬州城区通信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创新工作。

创新,谋为先

扬州无管人下定了决心:要彻底解决基站景观化难题,还古城一抹美好的空中视觉!

创新开局,与前期好的筹谋设计密不可分。2010年9月,扬州市无线电管理处首先会同市建设局、规划局以及电信、移动、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分管领导赴上海调研,学习借鉴大都市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的工作经验,从中摸索出一条适合扬州古城开展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创新的道路。

随后,扬州市无线电管理处召集市电信、移动、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召开协调座谈会,比对核实在册登记的城区通信基站数目、分布位置以及共享情况,重点了解古城区、主干道以及风景区的基站分布建设情况。

工作人员实地勘察了扬州市区的基站分布数量,通过拍照记录以及走访周边群众获取第一手资料。经摸底调查了解:目前电信、移动、联通三家通信运营企业在扬州市境内建有公众通信基站2200个,其中城区基站520个。

这些基站的建设,使扬州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增强,为扬州信息化水平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通信基站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建设资金投入大。三家通信运营商各自规划、分头建设通信基站,资金投入很大;二是资源占用浪费大。由于市区古城保护,可供架设基站的高层建筑不多,通信运营商在获取基站站址后,常与站址业主单位签订排他性租用协议,独占站址资源,妨碍基站共建共享,甚至造成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三是基站建设矛盾多。由于部分基站建设手续不全,有的基站建设被有关部门阻止,有的被周边群众阻拦,甚至上访;四是对古城景观影响大。由于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规划管理相对滞后,城区架设的公众通信基站铁塔、天线与古城景观不协调的现象比比皆是,形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

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扬州市无线电管理处的全体同志下定决心:一定要还扬州古城一个美好的空中视觉!于是2010年年底,一份精心制定的《扬州城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被递交到市政府,为2011年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工程实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创新,干为实

好的创新,与真抓实干密不可分。2011年伊始,谢正义市长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再次强调:城区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改造,对“四城同创”、“精致扬州”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会议原则通过了扬州无线电管理处递交的《扬州城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扬州无管人更喊响了一个口号:“干工作就是要象无线电波传播一样,速度快,效率高。”

这句口号喊出了扬州无线电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激情。他们首先确定在2011年基站美化改造计划中分两步走:截至2011年4月18日,一期工程计划改造共享美化基站21座;截至2011年12月31日前,二期工程计划改造共享美化基站121座。改造方式根据原有基站建造地点、方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改变造型、隐蔽天线、缩小体积等方式对重点区域的基站天线进行美化,对符合开放共享的基站进行合并。

管理处要求各通信运营商组织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对上述区域内各自所属既设和待建基站及天线,按照保证信号覆盖和共建共享集约化、天线架设景观化的要求,结合市区街景改造和“五路一河一环”环境整治进行规划设计,逐个对基站、天线提出具体施工设计方案和效果图,做到改造后的基站和天线与古城风貌和谐匹配。而针对同一地点有多个基站铁塔的,原则上只保留一个,由通信信道数最多的单位负责牵头进行基站集约化改造和天线美化。

在推进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工作中,常常碰到业主对公众通信基站改建持抵触情绪,管理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解释:向业主阐述公众基站通信原理、讲解电磁环境测量数据符合国际标准,一次、两次、三次……通过苦口婆心反复做工作,最终打消了业主顾虑。

在协调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站址纠纷时,管理处秉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城市规划理念,建立了“一家牵头建设、开放共享,多家联合管理”的运行机制;在选择新建公众通信基站站址时,他们规定了党政机关及公共建筑配套优先的原则,强化与城市其他公共设施的集约共享建设。

创新,绩为尺

创新工作的说服力,与阶段性的成绩密不可分。截至2011年8月31日,列入扬州市城区公众通信基站前期美化改造共享工程的41座基站已经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市财政、市纪委联合验收小组的工程验收。

改造后的基站铁塔一改往日“外表铁灰、身躯臃肿”的传统形象,旧貌换新颜:有的外表采用了白色藏族转经筒式样,将西域风情融入了扬州古城;有的一改往日“伫立”的原始造型,“羞答答”地穿上了仿古建筑的美化外罩;有的将身形“浓缩”成了排气管造型;还有几个集中“抱团”、变形为葡萄架式的花样结构,为古城楼宇又添几分浪漫。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一期工程基站验收过程中有过很多小花絮:一位家住基站附近的居民看见验收小组一行人站在楼下,对着楼顶上经过美化的基站景观塔指点比划,便上前询问“原来楼顶上那个‘铁疙瘩’哪儿去了”,当得知那个充满异域风采的楼顶“雕塑”原来就是自己平时怎么看都不舒服的“铁疙瘩”后,其连连赞叹“想不到,想不到,真的很漂亮”。

风景美了,老百姓对城市的视觉感观提升了,通信运营商们的移动通信覆盖、话务传输质量是否会受到影响呢?扬州市三家通信运营商反馈出的信息显示:一期工程21个基站自4月18日改造完毕以来,通信质量总体良好,少数由于天线高度降低、美化外罩等原因,单基站通信信号覆盖面有所收窄,通话质量稍有下降,但仍在标准范围内。运营商们未接到用户关于话务质量的投诉,但针对这一瑕疵,扬州市无线电管理处表示将在二期工程中通过进一步的集中网络优化、站址科学规划来逐步加以解决,确保百姓、通信运营商都能够满意。

创新,效贵久

好的创新绩效要持续,离不开好的规章制度做保障。扬州无管人知道,只有实施长效管理才能产生不断完善创新、开拓创新的动力。所以,管理处通过狠抓《扬州市公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使基站监督管理逐步形成了由一家牵头,多家联合管理的运行机制,基站设置的审批流程有序科学,基站设置的前期规划、设置审批、后期管理等公开透明,有效改变了过去“经营者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遇有矛盾纠纷和重大干扰,政府部门常陷入被动应付”的局面,从根本上提高了对公用通信基站设置与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

同时,《办法》的颁布实施也为公众通信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规章依据。如《办法》中规定“站址布局、选址与其他经营者的基站设置有重复的,或不符合无线电管理邻频共用设台的要求,市无线电管理部门应当组织规划、环保、城建等部门联合审查论证,给予协调处理。”特别在城市公共设施区域,一方面,管理部门要为各方移动通信经营者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任何经营者不得通过与管理者签订排他性协议等方式达到独占基站资源的目的。需要协调的,由市无线电管理处会同市建设部门在工程设计时组织进行。

眼前的成绩固然令人喜悦,但今后的长效管理任重而道远。扬州市无线电管理处通过回顾阶段性工作,认真总结出基站共建共享和天线美化五个方面的经验。

好心情美文站范文3

朱光潜先生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认为只有美才可以拯救人的心灵。但是,他像许多大学问家一样,言行有不一致的地方:他重视了心灵的美却忽视了外在的美。他穿着古旧的衣服,叼着大烟斗,从烟斗中发出的浓烟在他的银发旁边白皑皑升腾。这就是他留给人们记忆中的形象。他藏在眼镜片后边的眼睛永远是沉思的。就是这位老人,他在87岁高龄仍然用颤抖的手翻译了维柯的《新科学》。他一生追求着美,传扬着美,最后化为一座桥梁,从他身上,人们既可以回顾美学丰富的过去,也可以展望美学光辉的未来。

《文艺心理学》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美。什么是美呢?这不是一个不用回答的人人都清楚的问题。比如,鲜艳的花朵往往在人们眼中是美的,但是,我们能说花本身是美的吗?如果花本身是美的,那为什么在我们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会不觉得花美呢?可见,花美不美和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文艺心理学》就是这么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它系统介绍了西方现代美学著作,行文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是朱光潜先生代表作。写这本书的每一章,朱先生都要查阅几十部书才敢下笔,但是,读者一点都看不出其艰涩和费力的地方,相反会得到一种开启心智的愉悦。

内容便概

1.美和概念无关,是一种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的心理享受。就像一个婴儿,父母告诉他面前的物体是一棵松树,他便记住了松树的形象,这个时候,他的头脑中不会出现另外一棵松树的形象,因为,他没有“松树”这个概念,所以也不知道松树的抽象的特点,而只是有一棵松树具体的形象。此时他获得的知识是“直觉”,等他大了,他会进一步获得“松树”的理性认识。审美就是这种“直觉”下才产生的心理享受。我们在欣赏一棵松树的美的时候,脑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里完全被这棵松树的形象所吸引,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植物学家看到松树,一心关心松树的生活习性,关心它的植物特性,这个时候他是不能进入审美的,因为他持着科学的态度;另一类人,一心只想着把这松树砍回家去会有什么用处,结果,他也没有享受到松树给他的美,因为他持着实用的态度。排除了实用的和科学的态度,又不考虑事物的抽象共性,只专注它给你的完整形象,这个时候,美才能产生。这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2.审美要有种距离。莎士比亚写过一部关于夫妻猜疑的悲剧,叫做《奥赛罗》。假如一个人素来疑心妻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不忠实,受过很大的刺激,一定比寻常人更能了解剧中奥赛罗的痛苦,他本来更应该从此剧中得到审美的享受的,可是正因为他事事都把剧情和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限制了他对全剧其他内容的理解,不能真正达到欣赏。所以,人必须和美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审美。人们都知道“雾中看花、水中望月”中的花和月比现实中的花与月要美,是因为人们和它们有了距离。距离太远以至于看不清楚了,也同样达不到审美的效果。过分理想化的作品和人们生活离得太远,过于写实的作品又和人们的生活离得太近,都不能产生很好的审美效果。“不即不离”是艺术的原则。

3.立普斯的移情说。德国美学家立普斯认为,“移情作用”是美学上一条基本原理。还举松树的例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当我们欣赏松树时,不知不觉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我们一方面把自己心中的高风亮节的气概移注到松,于是松树俨然变成一个人;同时也把松树的苍劲挺拔的情趣吸引于我,于是,自己也俨然变成一棵松树。这就是移情作用。大地山河以及风云星斗原来都是死板的东西,我们往往觉得它们有生命,有情感,有动作,这就是移情的结果。这些例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比如“天寒犹有傲霜枝”句中的“傲”,“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都是体现着移情作用。

4.谷鲁斯的内模仿说。立普斯提出移情说后,人们就想知道为什么会在审美的时候有移情作用出现。后起的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人的生理机能造成的。举个例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比如说希腊“道芮式”石柱。占希腊的神庙建筑通常都不用墙,让一排一排的石柱来支撑屋顶的压力。这种石柱往往很高大,外面刻着凸凹相间的纵直的槽纹。照物理学说,我们看到石柱时应该觉得它承受重压顺着地心吸力而下垂,但是看“道芮式”石柱,我们却往往觉得它耸立飞腾,现出一种出力抵抗不甘屈挠的气概。这正是立普斯的移情作用的影响。但是为什么会发生移情呢?谷鲁斯说,移情作用就是内模仿。我观赏石柱时暗暗地模仿它的腾起,结果便有了运动的感觉。这种运动感觉微弱“无定所”,所以外射到石柱身上去。再比如,一个小孩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在路上看见许多小孩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在戏逐一个同伴,站在旁边观看了几分钟,越看越高兴,最后也跟着他们追逐。看来这几分钟的旁观就是对于那运动现象的最初步的美感欣赏。模仿是动物最普遍的冲动。

好心情美文站范文4

笔耕潇湘

自从互联网兴起以来,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以其即时便捷的优势引起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青睐,迅速打破纸媒长期垄断的地位,与之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

便捷的发表渠道和阅读方式让全民写作成为可能,然而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文坛并未因此出现精品迭出的繁荣局面。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法的主流文学逐渐面临困境。曾经在各个历史时期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动员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主流文学,在实现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的同时,对于个体读者也产生过巨大的精神抚慰功能。然而,随着世界格局和中国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迁,神圣的信仰遭到质疑,支持主流文学的价值系统遭受重创。在一个“阶级”被“阶层”取代的时代,文化消费排斥了审美功能,呈现出歌舞升平、娱乐至死的状态。揭露现实苦难的作品失去了价值系统的支撑,作家们只能站在人道的立场同情“底层”的遭遇,却无法论证其抗争的合法性。价值观的混乱不但限制了作品的思想,也内在地伤害了作品的审美功能,作家们再也没有底气塑造出具有英雄色彩的文学形象,作为文章载体的刊物也相继凋零。

这时候,以逐利为目标的商业文学适应时代消费的需求,借助网络迅速填补主流文学没落之后留下的市场空白。在资本和新媒体的双重作用下,网络文学的阵容足以与当年主流文学的作家队伍匹敌。曾经遭到排斥压抑的消遣娱乐性文字大行其道,玄幻、穿越、耽美等类型化写作成为新的“王道主流”。强大的队伍和“粉丝大军”重新建立起读者与文学的亲密关系。

文学网站大力打造纯商业的阅读平台,短时内崛起几个巨无霸的丰碑。为了稳定网站收费阅读的点击率,要求作者迎合读者精神空虚沉溺剌激的需求,作品动辄拉成数百万字的鸿篇巨制,尽量让故事情节延宕下去。适应这一要求,作者在现实世界之外,自创一个“第二世界”,让天马行空的想像力驰骋其间,让现实世界不能实现的情节尽情发挥。在平白朴实的叙述中,这种想象力的张扬一度成为网络文学自骄于传统文学的少有亮点。由于每日要求更新章节,网络作者已无暇精雕细刻,追求剌激的低级趣味替代了陶冶性情的审美追求。同时,网站要求其作品尽量逃离现实,刻意回避崇高,割裂人物的政治属性,默许作者玩弄打擦边球的伎俩将笔墨游走在情色暴力()的边缘,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

在这种通俗化、娱乐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中,也有个别作品将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例如骁骑校的《橙红年代》就曾红极一时,不但点击过亿,还狂售实体书。究其原因,在于它既有精彩的故事,又有对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既有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亦不乏缠绵缱绻的男女柔情;既有对腐败邪恶的鞭挞,对正义良知的呼唤,又有浪漫主义的遐想。它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刘子光个人英雄主义的行动中得到了满足;它让普通人自身无力化解的屈辱在刘子光凌利如电的反击手段中得到了慰藉。《橙红年代》能够把不同年龄、不同审美需求的读者吸引到同一部作品中来,在阅读中找到各自的兴奋点。它描写的正面人物,既有侠肝义胆,又有悲悯情怀,完美的形象正好反映了社会大众内心潜存的对时代英雄的渴望。

这样精彩的小说能够走红是有道理的,它说明人性向善的基因还没有完全被市场腐蚀,也检验出许多传统作家写不出好作品源于自身的软弱,放弃了神性的坚守。然而这样的好小说在庞大的文章基数中有如沧海一粟,更多的作品热衷于对低级趣味的迎合。商业化写作增强了快感,却抛弃了美感,其发展趋势注定快速走进死胡同。某网编大神承认:“现在网络上流行的那些类别里,大部分题材都已经写滥了,跟风的东西又缺乏新的创意,味同嚼蜡,读者迅速被毒倒,于是这个题材就被滥掉了。经过三五年之后,许多作者面临无创意可写的地步。”于是,他积极地引导作者,如何在已经写滥的题材中挖掘新意,并举例加以示范。对于商业写作,从“好看”、“点击率”的角度来说,大神的看法无疑是非常精辟的。现在的类型化小说,可以将商业文学和纯文学截然分离,可以忽视传统文学固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但不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读者是有着丰富情感体验的活生生的人,并不是类型化的傀儡,每一个读者的内心都具有审美的潜能和欣赏美好事物的期盼。如果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作品总是一味地脱离现实生活,一味地嬉戏愚乐,耽于子虚乌有的幻境,读者的心灵缺乏审美的愉悦,缺乏灵性的抚慰,缺乏神性的震憾,缺乏情感的共鸣,迟早要厌倦这样的阅读并加以抛弃。如果在战略层面缺乏前瞻性,在战术上哪怕绞尽脑汁,也是无法从“滥材”中写出轰动效应的。

相对于市场化运作的通俗文学网站,还有一些以纯文学为宗旨的网站,打着艺术的旗号,聚集大量作者于其旄下,力求在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体栏目里广泛打捞,做大做强。有的在总站之内还大量发展文学社团,俨然层次丰富的文章帝国。因为对纯文学的挚爱,这里的许多作者依然坚守着内心对艺术的追求;因为发表作品的门槛很低,这里同时成为许多初级作者练笔的靶场、成长的摇篮。因为这样一个群体的庞然存在,网站每天都有大量文章更新,但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大部分作品在艺术性方面不上档次,真正的美文相对稀少。

这些纯文学网站基本上是非官方的“民间组织”,一般由一个或几个敢想敢为的文学爱好者所创建。本着一种文化责任的担当,这些创建者义无反顾地投入资金,倾注心血,开创了纯文学发展的新局面,其勇毅果决彰显出人格的魅力,实在令人感佩。不过,纯文学网站的发展并不如商业文学网站那样春风得意。因为没有迎合当前主体读者群庸俗的阅读趣味,纯文学作品的点击量一般都不太高,几乎就是圈子里的人相互阅览,很难达到商业文学作品动辄上万、上百万、上千万的点击率。因此,这些网站难免处境尴尬。

面对寥落的局面,面对市场的诱惑,在疲惫的坚守中,有的网站开始动摇了,并最终屈服于市场。于是其运作模式尽快向商业网站靠近,页面更有恶俗广告频繁而执拗地显耀,把原初的纯粹污染得满目疮痍,将读者朝圣般的心灵期待悄然化解,将有着作者和读者双重身份的纯文学爱好者对网站的认同感逐步降低。

这是那些改弦易辙,山寨商业之路的文学网站的变迁之旅。另外一些坚守纯文学路线的网站,试图在保持原来宗旨的基础上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借以开创新的局面。于是尽量吸收优秀作者和网站签约,试图以合约的形式巩固网站的作者群,增强网站的人气。对于签约作者的作品,同商业文学网站一样推出VIP阅读,意欲实现网站和作者双赢的目标。不过,这种不彻底的改革在当今文化市场根本没有优势,其结果是作品的点击率很低,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令网站和作者都意兴阑珊。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它虽然引入了商业化运作模式,却违背了资本逐利最大化的天性,放弃了点击率大得多的低俗、通俗作品阅读市场。这时,网站面临两难选择:要逐利,只有放弃自己的宗旨;要坚持纯文学的发展方向,只有舍弃赚钱盈利的企图。而一个不盈利的文学网站,在商品经济的时代,在没有官方支持和外援的情况下,是很难长久支撑下去的。如果纯文学网站的倒闭是不可避免的宿命,那么借助这些网站逐梦的文学青年将失去发展的平台,其审美的灵魂将无处依栖,只能四处游荡、继而逸散,其结果是整个文坛进一步让位于流俗,文学艺术逐渐没落。这种趋势,正是当代文学的悲哀!

要破解这种困局,网站必须不断创新,尽力从各个方面增强自身的实力。其中最要紧的还是人才问题。网站建立之初,急需人才,于是从初期作者中筛选优秀者当任骨干。这些人本着对文学的热爱,往往能兢兢业业,发扬雷锋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好。随着网站的发展,他们成了网站的“元老”,往往占据社长、组长、主编等重要位置,成为网站的中坚力量。他们经过丰富实践的磨练,已经熟悉了业务,知道怎样和作者打交道,知道怎样提升网站的人气,的确是网站的栋梁。不过,成也潇何,败也潇何。建站之初,可供选择的人才十分有限,所谓优秀是在狭窄的范围内比较出来的,网站做起来以后,一些问题就暴露无遗。在这些“元老”中,既有精明强悍的大神,也不乏眼高手低的平庸之辈。如果长期让后者占居要位,就会制约网站的发展。在宏观上,使网站缺乏正确的战略构想和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微观层面,还会把腐败庸俗的风气引入网站,谀言虚夸、人情精华现象泛滥。这样的氛围势必污染纯粹的空间,制造怨忿和失望的情绪,进而造成网站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不拘一格地启用人才,才能把网站不断做大做强。

在优化站网结构,打造精干团队的同时,还要顾及作为写作主体的广大作者的愿望。对于来说,自己写出的作品能够发表,甚至出名,还有稿费可拿,当然是最好的了。但是,正如网站拒绝流俗一样,坚守纯文学创作方向的作者还是将艺术追求摆在第一位的。他们渴望充满浓郁艺术气氛的平台供其依栖和成长,稿酬的意义更多地表现为对其作品和才能的肯定。在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前,作者并不太愿意被一纸合约限定在某个狭隘空间,他们希望在更多的网站展示自己的作品,借以扩大影响,增强人气。

针对这种状况,网站可以借鉴传统刊物的作法,在低门槛发文的的基础上打造出被社会认同的精品专栏——各具特色的长、中、短篇小说或络专刊。实行严格的审稿制度,在此类栏目发表的作品,要求达到省级以上大型文学刊物发文的质量,并在一定时间内买断版权,不许一稿二投。作品一旦选用,就及时付给作者适当的稿费。经过一定的过渡期,条件成熟时推行收费阅读,以文养文,减轻资金压力。这样,网站和作者签约的标的不是作者本人,而是特定的作品。这种大胆的举措既可打破困局,又可开创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局面,激励广大作者坚持艺术创作的信心和热情,给整个文坛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0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