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招贴设计论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9033

【导言】此例“招贴设计论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招贴设计论文1

文字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图形符号之一,是文明传播的火种。无论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还是我国的古汉字,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其本身都有着完美的架构,类似于图画或者象征图案。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完成了从符号到文字,再到图形化的过程。公益广告招贴中文字设计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从书写文字的创造开始的。如“楷书的典雅秀丽,魏碑的坚韧雄壮,草书的行云流水、豪迈奔放,运用得当可作为招贴画面的陪衬和烘托,以创造一种卓尔不凡的艺术气氛”。既让人一目了然,又要让人一见倾心,在顾盼之余,回味无穷。优秀的招贴不仅要令人爱,还要令人思,能唤起人们的丰富联想。在现代公益招贴设计中,作为信息载体的文字,除了要具有准确、快速的可辨识性之外,还要追求其表现的审美性。文字信息的质量、大小、传递速度和传播范围与文字元素的审美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公益广告招贴的文字往往以图文并茂的视觉艺术语言来传递信息。它既可以通过书法、绘画、雕塑等不同艺术魅力的形式来表现,也可以运用形状、黑白、大小、虚实、色彩等因素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有时人们就把接受公益广告文字的过程当作欣赏一种艺术的审美过程。文字的审美性越强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如一幅宣传禁止酒后驾驶的公益广告,图中将“酒”的偏旁部首“氵”替换为红色的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是人人皆知的交通规则,红色的交通指示灯在人们心中有着“禁止通行”的意思。“氵”替换为红色的交通信号灯,艺术地表达了禁止酒后开车、酒后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否则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流血事故。“世界语”不受地域、民族、国界的限制,各民族的文字元素可以相互搭配,设计师要努力寻求最能揭示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字形象,力求获取一种形神相似的视觉传达形式,公益广告招贴设计的文字是一种,这样才能强化人们的视觉印象和寓意记忆。

二、公益广告招贴设计文字元素的类型

在信息化与数字化并存的时代,公益广告招贴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赋予招贴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元素,是招贴艺术形式与艺术美感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信息传递、思想感情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而且更多地是追求个性化、风格化的形式语言,从而达到作品整体性效果的具体指向。同时,科技的进步为公益招贴文字设计的自由创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具体到公益广告招贴中文字元素的应用,主要有汉字、英文、汉英结合与数字等类型。

1.汉字

汉字是我国几千年来精神文明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象形为基础,字形匀称,结构严谨,笔画精当,有如图画或象征图案。从信息化、艺术化和视觉化的角度来审视汉字,它不仅可以“读”,而且可以“看”。在现代招贴设计中,有着其他设计元素无可替代的地位。汉字的篆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在结构、韵律、疏密、线条形成方面各有所长,或笔锋柔美,秀丽典雅;或行云流水,天然成趣。这些特定造型的字体,适合于招贴字体的不同变化设计要求,运用得当,可以创造一种卓尔不凡的艺术气氛。所以,有学者认为“汉字”本身就是一件“最伟大、最成功”的平面设计。作为世界独有的汉字字体,以我国本民族的文化和审美心理为支点。优秀的汉字创意设计不仅需要外在优美的“形”,更需要新颖深刻的“意”,只有意新形美,才能感染大众。如舞蹈演出的招贴,往往是一个狂草的“舞”字,且把最后一竖拉得特别长,以表现舞蹈的流动感和神韵的扩张力。由于书写得体潇洒,赋予了现代招贴设计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在公益广告招贴设计中,汉字既能与图形、图像组合,也可以单独作为设计元素进行创意设计。通过对字体的重叠、变形、分割、组合等手法,体现设计的形式美,凸显设计的主题。如王炳南先生的反毒招贴作品《去毒得寿》,通过两片撕破的纸,将“毒”和“寿”两个字巧妙地拼合起来,利用其外形同构的特征,再加以一黑一红颜色上的差异,将内涵的只有去掉“毒”,才能得到“寿”的深刻含义完美地体现出来。这种同构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且将文字的内含特质通过视觉化的表现传达出来。汉字手写体中运用最广泛的是传统的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水墨渲染、造型特色等都是汉民族文化特质的表现。招贴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汉字书法的气、韵、形,以及疏密结构与节奏规律,充分体现具有传统文化意味的形式美。靳埭强、余志光先生的一组《自在》设计:吃也自在,睡也自在,坐也自在,行也自在,玩也自在。在“吃、睡、坐、行、玩”这几个汉字的表现上,以饱满洒脱、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体使汉字的笔墨意蕴跃然纸上,再用其他相关的物象点缀其间,如用鞋点缀“行”,用蝌蚪装饰“玩”等,更好地体现其内在意义,给人以生动愉悦之感。汉字手写体中的手绘字突出设计者的个性,给人一种轻松、亲切的心理感受,多用在以情动人的场景中。印刷体字体单一,但比手写体呈现出更为方正、更为规整的造型特征,非常适用于大型公益性招贴中,更易于传达出严谨的视觉感受。随着电脑技术的成熟与完善,设计师利用各种电脑图形处理功能对文字的美化装饰进行肌理、光感等方面的特殊处理,使汉字设计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在视觉效果方面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民俗字体是民间艺人们用毛笔、木片、剪刀、纸张等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刻出、画出、写出来的字体,或独立成章,或依附于民间美术品作为装饰元素。民俗字体的设计内容和表现形式,历经世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演变,在审美理想、装饰特征和章法布局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美学特征。“福禄寿喜”“健康长寿”“人丁兴旺”“早生贵子”等内容是民间汉字招贴设计的永恒主题。由此将人们对于健康幸福的理解和期望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汉字的图形化特点使汉字招贴具备了美学的欣赏价值。在公益招贴设计中,经常采用不同的汉字,展示对中国文化的感悟、体验和创造,使汉字在公益招贴中不断散发出丰富的美感效应与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2.数字

数字也常与其他元素进行有机组合构成一个整体,为公益广告招贴内容服务。数字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汉字小写数字等。其中,0~9组成的10个阿拉伯数字为世界公用的表现数字与日期的记号,超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界限而得到广泛传播。同时,其富有魅力的视觉造型带给人们无限的表现空间。如李伟的《080512》,这组数字,在带给人们太多的痛苦、悲伤和眼泪的同时,也带来了四川汶川人的坚强和新生。请记住这个悲惨又悲壮的日子,伸出你的手,为需要帮助的人献上一分爱心。在公益广告招贴中,也经常用到小写的汉字。如在表示庆祝与纪念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公益招贴中,其时间概念和特殊的含义一目了然。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公益招贴使用全世界所共知、所认同的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升公益招贴的宣传力度和教育功能。如全世界所认知的红十字,象征人道主义、爱心、救助等,在各种反战、呼吁和平、人道救助等公益招贴中被普遍运用。如2003年全球人类抗击非典的公益招贴设计《力量、生命、科学》,四只不同肤色的手紧握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红“十”字。红十字是救死扶伤的标志,四只手组成的红十字既体现了运用医学科技抗击非典的决心,又传递了世界人民携手共渡难关的温情,体现了世界性的人文关怀。

3.英文

英文文字是英语的视觉信息符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英文这种“世界语”已成为各国公益招贴无处不用的设计元素。如“4thBLOCK”国际公益广告大赛获奖作品“SOS”。“SOS”立体英语字母是世界儿童村组织的英文缩写,也是国际通用的救援表示符号。构成这组字体的是众多不同的动物图形,意在呼吁人们爱护动物如同爱护我们的儿童一样。“SOS”三个字母在约定俗成的原意上又赋予新的含义,既生动形象,又极富现代气息。再如“V”字形的手势源于英文“VICTORY”,象征着胜利欢快。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沟通,民族文化的发展弘扬,“V”字形不断繁衍出新的理念。如一幅题为“胜利”的反战招贴,画面是中指和食指组成的“V”,其他三个手指都已失去,剩下的“V”看似胜利的标志,但触目惊心的三个断指隐含着“胜利”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这种将直接与含蓄集于一体的“V”字运用,使反战的信息传播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字体设计的目的是提升所传达信息的艺术功能和审美感染力,而鲜明准确的文字元素的营造就是这种提升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现代招贴艺术的设计潮流中,英文文字被广泛地运用于视觉传达领域。设计师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其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使其理性的概念符号充满生命、情感和个性化的视觉动感表现力,极大地超越了普通英文文字的叙述功能。

4.汉英组合

现代公益广告招贴的全球性常常通过对汉字与英文两种不同语言文字的解构与重构,使得文字设计更具形象化,文字图形含义的表达更为准确和深刻。如毛秋惠的《加油中国,加油汶川》就是汉英文字组合的典范。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全球华人设计师支援灾区,设计者采用中英两种文字,巧妙地运用明确意义指向的视觉符号传递着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用全人类的国际视野来关注汶川地震,唤起全球人性的善与美,呼吁人们参与到救助与重建灾区的活动中来。画面以英文字体为主,字母清晰,线条流畅,并根据主题需要,对字体进行变形加工,中间的红色是象形的“川”字,既具有个性,又引人注目。笔者创作的一幅环境保护的公益招贴也巧妙地利用了汉英文字的组合。意象图形是“我们的伞破了”,选取的是一把破了洞的伞,伞上的元素符号O3是臭氧的化学式。伞为我们遮挡阳光,在这里象征着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生命免受太阳紫外线伤害的天然保护伞,而氯氟烃CFCs化学物质是汽车及家用电器产品的制冷剂,它的存在期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排入大气中的氯氟烃与臭氧层发生化学反应,会导致臭氧含量降低,使臭氧层出现漏洞。伞上的洞代表着的就是臭氧层的空洞。伞顶的漏洞形状是南极洲的轮廓,因为臭氧层的空洞最先出现在南极地区,并且日渐扩大。臭氧层的破坏,将造成太阳紫外线辐射度的加强,影响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破坏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图中的线条代表着地球上的经度线,伞的形状就像地球仪的一部分。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图形选取蓝色作为主色调,因为大气层的天空是蓝色的,背景是空白的。在构图上采用突出主体的形式,画面的正中部是臭氧层空洞,下面配有文字说明:“为了地球的未来,请停止使用氯氟烃等臭氧消耗物。”节能减耗和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的伞破了”与其中的英文组合,形象地表示出我们要爱护地球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5篇招贴设计论文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招贴设计论文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招贴设计论文2

无论是哪一种招贴,其本身都有很强的目的性,招贴设计是为了传达个性化信息而进行设计,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传达这种个性化信息?这就要通过两个方面要完成:一要吸引受众来完成更广泛的传达,这就需要招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只有通过创意才能打破俗套吸引受众;二要通过创意来表达个性化信息,比如让招贴更有情趣性或者更有艺术性等。而要完成这两个方面都要通过创意来完成,创意是招贴设计的核心。“通过构思,创造出新的意念,并使广告受众接受,进而达到促销的终极目的。”是招贴设计中典型的创意内涵。招贴的表现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联想、比喻、象征、拟人、图形同构、重复、变异、矛盾、置换、形的破坏、幽默和讽刺、倒置、夸张和变形等,这里主要探讨通过联想思维达到招贴主题的创意以及联想思维在招贴设计中应用。

2联想思维的概念与作用

联想是审美过程心理活动中的一种,是心理学、美学研究的范畴。同时联想思维作为一种扩展性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之一。联想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指有联系的想象,从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或者将某一种事物的某一点与另一种事物的相似点或者相反点自然地联系起来。其精彩之处在于研究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性。联想思维简言之就是从一种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例如红色联想到激情和青春以及战争等,而由战争联想到枪支鲜血等等。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巴甫洛夫说“联想就是神经中已经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是联想产生的关键因素。事物和事物之间差距越是关联性不强,越是风牛马不相及,联想的效果就越好。在招贴设计中运用联想,能加深主题的意境,丰富画面的艺术性,突破时空间隔,创造有趣的意味。通过联想,人们在接受招贴的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实了内心世界,体会到更强烈的美感,从而与招贴设计者连成一体,共同通过联想过程产生美感共鸣,从而加深对招贴的认识和记忆。但联想又有一定的客观性,它是以直接感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前提的。联想的广义、深度和设计者实践经验以及感知程度、积累的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在展开联想的翅膀,同时又要放开心中的层层框架枷锁和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之本性,才能在思维的广阔空间里自由翱翔,从而创作出优秀的、创意性非常强的作品。

3联想思维的分类及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联想思维有很多形式,可归纳性地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简单联想是指单纯从表面的形式上去追究联系,把具有相似形态或者相反形态的事物进行联系,利用事物的形态进行时空形态间的联系,如用古代传递信息的烽火想到现代的手机等通讯工具。所以简单联想中就包括相关联想和相反联想,细分下去就是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类似联想特别指形态相似的联想,比如图1中通过女人的腿和丝绸的柔滑这一形态上的共性来诉求丝绸高品质的效果,女人腿和丝绸都具备相似的笔直挺拔的形态,同时具备柔滑纤细的机理特征。另外如通过盘子联想到月亮、饼、乌龟壳、皮球等,这些事物之间有着类似的形态特点,都是圆形的。类似联想中包括象征和比喻中的几个方面,象征和比喻可以是从形态上进行修饰也可以从内在意义上进行修饰,这里仅指从形态上进行修饰的象征和比喻,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和文学作品中的借喻就属于这一类。比如说:“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山舞银蛇、原驰腊象”,在这里作者将月光的白色与霜的白色、山势的曲线与蛇行的曲线,进行类比联想,于是用霜白比月光、银蛇比喻雪山。接近联想重在强调一种时空关系的联想,从同类事物在不同时空阶段出现的不同形态进行联系,表现的是一种时空关系的接近。如图2通过综合不同历史时段和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得到创作灵感,招贴通过四个亚洲国家独特的艺术形象构成了一个人的面部,四类艺术形象与人的面部特征和五官非常相似,通过面部五官这一平台把四个不同的元素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亚洲艺术节的典型特征。同时在招贴设计过程中接近联想思维也表现在用传统的手法表现现代的事物,或者用现代的手法描述传统的概念,这种创作手法在后现代主义招贴设计中应用广泛。对比联想也称相反联想或者矛盾联想,对比联想思维是从一种事物引导与它相反特征事物的联想或者从一种事物的正常轨迹推导其逆向轨迹的联想思维方式,是一种反常态的设计方法。比如简单地从水想到火,从荒漠想起绿洲,到著名的子弹反向行走,福田繁雄通过一颗子弹回到枪管的图案很直接地反映出制止战争的主题,招贴让人一目了然又回味无穷。对比联想是一种反向思维,是向事物相反或者相对的方向发展延伸。复杂联想在思维的深度上要比简单联想更讲究内在联系,是从事物内部意义上进行联系的探索思考。复杂联想是“由见到某种事物而联想到它的意义及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由此又称为关系联想或意义联想。”其中包括因果联想、夸张联想、种属联想(如通过猫想到老鼠)、生态联想(如通过虫子想起叶子)、象征联想(如通过玫瑰想到爱情)、依存联想(如通过脚想起鞋子)、配套联想(如通过筷子想起碗)等。

4联想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规律

上述的几种联想方式并非是独力的、分割的,而是相互联想的,一张招贴设计作品中可能包含多种联想方式,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中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联想不是特定的,而是产生不同的联想,但是他们却共同遵守着联想的四条规律。在招贴设计创作过程中往往会陷入思维的枯竭之中,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要通过联想思维来做出相关作品但却处在想象力的真空之中,那么从联想的规律性出发就可以开启思维宝库的钥匙,顿时会思如泉涌,这在招贴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了联想的规律。

1)对应规律。

是通过一种物质所对应的人文属性来进行联想。如前面所讲的玫瑰对应的就是爱情,这是由传统承接下来的文化。过节就要送礼品,这也是一种文化,所以商业招贴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原理,在逢年过节之际就会做出“节日送大礼”之类的大型商业海报。比如福田繁雄在做制止战争的海报时候就通过战争来对应联想枪支弹药,这是一种从属的关系,然后再用一种反向联想很好地表达了招贴的主题。

2)接近规律。

是将形似或者义近的事物加以类比而产生的联想。当人们对一个事物进行感知时可以引起和它在形态或者意义上相近事物的想象,通过这种直观的想象来进行联想,比如通过形状的接近或者色彩的接近等方式进行联想思维,让两个不同的形体结合在一张招贴设计中,形成独特的趣味。当然在招贴设计中,想得越怪异越好,但是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因为联想的属性中存在客观性。

3)对比规律。

是对该事物性质或者特点完全相反的事物产生联想,旨在通过某些事物在某一种共同特性中具有较大的差异让人产生引起联想,如:黑与白,冰与火等。这种鲜明的对比是引人注目,因而在招贴中应用较多。例如:某些牙膏、化妆品等商品招贴为了强调本商品的作用功能,常以用了此商品的前后状态作对比。如反对皮草公益招贴中为了揭示人杀动物的残忍这一主题,可以通过联想到动物杀人这一一反常态的凶残性来更生动的表达主题。还有如某饮料招贴中也有如人在沙漠中的干渴状态与喝了消暑饮料的状态对比,使人倍感饮料的诱惑,等等。

4)因果规律。

是通过在逻辑思维上产生因果达到联系,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湿,会想到可能是夜间下过了雨。再如回家看到家里一片狼籍会想到家中被盗。在招贴中常用这种因果关系揭示某种商品可以满足消费的某种需要,把商品观念和需要观念联系起来,以突出产品的个性。如某自行车针对其青少年消费群做的招贴,即是先调查出当代青年具有一种长大成人,想追求新生活方式的强烈愿望,然后通过这一特点,做了口号为“独立,从掌握一辆自行车开始”的招贴,取得了较好的商业效果。

5结语

总之,在招贴设计中用联想的方法可以进行很好的创意,增加招贴的趣味和内容,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各种联想的方法在招贴设计中的综合运用,揭示合理的联系关系,让目标受众产生心理和审美的共鸣。联想思维的有效使用,能使人们在无意注意的情况下,引发有意注意,加深对招贴作品的理解,强化受众的感知力度,增加感知深度,最终使招贴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

招贴设计论文3

1、版画的诞生

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于远古原始社会。最早的形式便是原始人类以手拓色印于岩洞的类似游戏的活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出现了一种以在陶体印压几何装饰纹样而得名的几何印文陶。陶体上的几何形纹样,是在陶坯未干前,用印模摁印上去,然后烧制。这些属于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印刷”尝试。中国古代的封泥、图章以及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可以说是雕版印刷的重要历程,尤以画像石、画像砖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其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的场面,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的则描绘了神话故事,但最主要的是宣扬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忠臣孝子、节妇烈女和古代圣贤的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画像石,展现闵子骞以德报怨,孝顺后母的故事,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公益招贴”了。随着墨、纸等印刷材料依次出现(商代已经出现人造墨,周代,墨已经被广泛使用,秦时期固体墨开始使用,公元六世纪墨已经应用于印刷,并推动印刷术的发展;西汉时出现草纸,品质低劣,上流社会不认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中国古代雕版版画的出现,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版画起源于印刷,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版画起源国,迄今为止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且保存完好的版画作品为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扉页画》早于西方至少五百年。早期版画的复制性已经成为艺术界公认的事实,然而中国传统版画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种版画形式,而是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技法。中国的传统版画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其深埋地下的根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印刷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伴随着中华文化的诞生而萌芽,随中华文化发展而成熟,是一门一刻也没有离开文化熏染的古老艺术。

2、招贴与版画的溯源

正如德国思想家沃尔特。本雅明所说,艺术品的社会影响力,往往更多的是取决于复制传播,而不是技术本身。招贴和版画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相互依存。造纸术的发明,是雕版印刷极为重要的一环,东晋桓玄帝曾令废简用纸,纸的应用日益普及,自此,中国人就开始用纸这一媒介传播信息。这种传播的媒体被称之为“告示”,这便是中国古代的招贴。在这些招贴中有些是直接手书或手绘完成的,随告示张贴数量及范围的不断升级,直接手书绘制已经无法满足招贴量的需求,于是推动了雕版间接转印招贴的发展。北宋庆历年间,山东济南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招贴印刷实物———刘家针铺的铜版广告,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铜版上雕刻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标题及白兔捣药的图案,图案两侧注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招贴下方甚至附有较为完整广告文案。招贴构图工整图文并茂,既有象征店铺标志的捣药白兔,又有宣传产品质量和售卖方法的广告语。这副铜版画招贴比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四百年。明清时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文化领域的繁荣活跃,对于出版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成就了版画的鼎盛时期。明代的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所涉及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各地形成了各具刻印风格的刻书中心,如安徽徽州、江苏苏州、南京、福建建阳刻书中心等。也可能源于竞争,各地书商特别注重利用精美的版画吸引读者。明万历年间书籍版画出现了群采纷呈的局面,众多优秀刻工、画家投入到书籍版画的创作中。这些繁花似锦风格各异的版画作品以小说、戏曲插图的形式深受社会欢迎,对于当时文学作品的传播、普及以及加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广告作用。其中以元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施耐庵所著《水浒传》最具代表。雕版印刷术在我国宋代逐渐兴盛,也奠定了另一种招贴艺术———木版年画。比较著名的有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此外还有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陕西凤翔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广东佛山年画等。这些传统年画都具有招贴的艺术功能。因为木版年画除了满足美的欣赏外,也是传达民间文化生活“辟邪纳福”、“欢乐吉庆”一种招贴设计(《平面招贴设计艺术》作者:季阳)。直至今日,年画仍然在招贴设计中刮起阵阵“中国风”,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1866年,法国画家、设计师朱尔斯。谢雷特在其印刷厂设计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石版招贴,而被誉为“现代招贴之父”。这张石招贴作品的问世象征着现代招贴的诞生。20世纪初期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招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于画家为自己的画展制作的木刻风格的招贴作品,这些作品以强烈的黑白对比、错综的线条以及具有表现力的刀法运用来诉说创作主题。这些夸张的表现形式无疑深深触动了人们感官。在设计领域,表现主义招贴风格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二、招贴中的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1、招贴中的凸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凸版画是最古老的印刷术之一,原理也较为简单,就是将不需要印刷的地方用刀刻去,并将油墨上于刻制后平板上凸起处,并转印到纸张上即可。其中,手工雕刻的木刻版画是最为常见的凸版。这项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技艺通过伊斯兰传遍欧亚,并随着十五世纪造纸的工业化发展,使得雕版印刷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成像语言,承载着传达各种信息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凸版版画常会选择有肌理表面的材质进行印刷,如衣服、地砖或其他具有特殊纹理的表面。这种创新也是招贴设计的本质要求,肌理效果是招贴设计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艺术语言。肌理效果作为美的要素之一,本身就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性,这一点在版画和招贴创作设计中被高度重视,也成为两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纽带。版画招贴的制作主要因其创意主题及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木板,实际上,除了木板板材之外,几乎所有不同性质的媒介都会为设计师带来创作的灵感,如橡胶、塑料、复合材料,甚至包括人的指纹,这些材质具有光滑、柔软以及特有的肌理等特性而更加利于即兴创意。

2、制版与招贴风格

首先从现代招贴的发展与制作来看,与版画的历史是有重叠的一段经历,20世纪20年代招贴作品多以绘画为主,这一阶段的招贴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这个时期很多的招贴设计工作都是由版画艺术家来完成。版画家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体现在招贴作品当中,在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黑白版画招贴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版画的艺术魅力又承载了招贴的传达功能及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1)以黑白块面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作为版画招贴,在版面的刻制上以两种方式比较多见,一是阴刻,在黑底上刻白纹;一是阳刻,在白底上留黑线。一般来说,刻制白线较为简单便利,所以这种方法刻制的招贴版画比较多见。黑白作为最单纯的色系,具有宽容的特点而荣登极度色彩境界。黑白对比色本是木版画表达大千物象常用的视觉语言,渐渐受到众多平面设计师的青睐。黑白块面的静谧、简洁、单纯也是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极力主张的设计创作理念。他的招贴作品多以块面表现为设计基调,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2)以线条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表现“黑线”要更困难一些,在制版的时候既要考虑造型又要模仿手绘的效果,这就要小心谨慎地对待线条两边的刀法处理,并且要将线条外侧的区域铲平。具有代表性的版画招贴作品《怒吼吧,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反帝救亡热潮中的经典力作。作品采用阳刻技法,表现一个被蒙住耳目,紧紧捆绑受尽屈辱的男人躯体,招贴运用犀利的刀法把因奋起挣脱枷锁,而扭曲的肌肉和躯体的线条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作品所具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不同质感的线条表达,在人们的情感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版画招贴通过线条的处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强烈的视觉反差对招贴的主题给予直白而又微妙的诠释,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招贴艺术,这也许就是设计师一直钟情于它的原因吧。

3、印刷与招贴特色

印刷可以看成制版的衍生,尤其作为具有招贴功能的版画,印刷更是展现其最终效果的重要形式。在彩色凸版印刷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减版套色法,前后版色彩叠印,形成混合色的方法;另一种是多版套色技术。上世纪初的套色版画招贴对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波普”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设计师在社会变革,流行文化当道的背景下,更加关注视觉语言的活力。采用最常见的视觉形象作为创作元素。下图为波普艺术家创作的招贴作品《新的希望》采用多套色制作的招贴。

4、招贴中的凹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凹版是通过雕刻或腐蚀的方法制作金属溯到旧石器时代的阴线雕刻、石刻、骨刻。最初的金属版画是金银工匠们通过拓印的方式来进行金属上的图案设计。随着化学的进步,设计师开始尝试用腐蚀的方法进行雕刻,这种雕刻作品的线条更加细腻流畅,可以表现更为丰富的招贴艺术作品。凹版的制作更加注重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能将创意和构思通过蚀刻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熟悉材料的特征和熟练地掌握工具。刻针和画线刀能表现精致细密的平面设计作品,在招贴作品的表现中,一些电动工具、钢丝绒、砂纸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这种艺术创作的微观形式在招贴设计中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在审美还是视觉传达的功能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当代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经常会使用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酸蚀制版技术,其中生肖邮票的设计制作就是采取了凹版线雕的传统方式刻出,由于线条精细,传统纹样的细节均能完美表现。除了邮票以外,各种纸币的平面设计也是属于线雕图像。

三、结语

版画招贴的创作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创意,会牵涉到色彩的选择、图形的处理以及文案的推敲与设计。招贴创作的终极目的就是在人的心灵深处印下让人难以磨灭的印迹,那么,不同的印版在创作制版的过程中就是在讲述一个个慑人的故事,这些制作招贴的材料、技术无不具有生命力,它们都包含了特定的时空信息。版画除了技艺本身可以为招贴带来灵感,在观念艺术传承中,版画也一直将文化关怀作为创作的动力,强调对社会的干预。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版画一度将招贴的功能推向高潮。招贴是大众的艺术,而版画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版画融合了传统美学和大众媒体,具有多样性的特质。版画可以运用不同的印刷方法来制作、传播各种信息。任何形式的海报、公告、招贴等大众传播的印刷通讯,都可以通过版画来进行全新的诠释。虽然这些作品可能具有时效性,但是它又以一种独特的完全不同的方式存在。在大众的眼里版画招贴是招贴中的艺术品,而在艺术家眼里,招贴又是版画实现社会功能的平台,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招贴设计论文4

关键词:现代招贴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地位

招贴设计的英文名称“Poster”,意为张贴在大木柱,或墙上,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在牛津英汉词典中,意为展示在公共场所的告示。

从19世纪下半叶起,招贴就以它独特的魅力在众多宣传媒体中确立了其设计王座的地位。由于招贴兼有绘画和设计的特点,以及招贴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许多极具才华的艺术家和设计家纷纷参与招贴设计,他们将绘画和设计的各种风格互为融合,把多种表现形式和手段及技法综合运用,使招贴呈现出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招贴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最能体现平面设计的形式特征,它具有视觉设计最主要的基本要素(图形、文字、色彩)。招贴设计处处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代观念,而又不失民族风格, 是现代招贴设计走向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招贴设计是一门依赖受众视觉感受而传达信息的艺术。在招贴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不应是对形式的简单追求。其最终要归结到对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并通过作品将其体现出来。设计是对传统的继承不是为继承而继承,而是要把传统的精华与现代的观念结合起来。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思想,而现代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文化审美观念。

招贴是一种以设计图形为传播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它既有大众传播的一般性特点,也有区别于大众传播的独有特性。在图形交流的过程中,招贴也将涉及到传达者、受传者、媒介、效果等要素。

所谓传统文化,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一提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事实上,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那的确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中国的仰韶文化距离今天已经是7000-5000年的事情了,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有鱼纹、鸟纹和蛙纹等多种逼真的动物形态。古埃及文化,距离今天怕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今天还是对其叹为观止。

所以,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就说:“6000年前的仰韶彩陶,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高超的造型艺术作品――陶罐,有什么人敢于大胆地说可以超越它,比它进步呢!”我们从今天所谓的现代艺术、现代设计之中,也常常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传统文化具有质朴的情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既可以直接为设计所用,又可以从中分解、提炼出美的“元素”,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进而创造出符合人们理想的优美作品来。将传统文化艺术运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是我们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招贴设计的关键。传统图形注重的是“形、神、意”的结合。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探求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地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

如果说“形”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借鉴,“意”是对于传统造型的发展和升华。那么“神”高于“形”的描写和“意”的延用,强调主观意识对于客观物体的感受,注重审美的内心体验和感悟。“神”不靠“形”的再现去征服读者,而是通过“以形传神”的方式,使“神”超越“意”像在心灵中升华。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只要我们把握住“神”和“意”,就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形”像。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招贴艺术的主流,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传统文化的题材是唾手可得的。但是,要将传统文化符号转换为传达招贴主题的视觉主角,不只是收集、运用,更重要的是设计者必须首先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将这些大众所共有的记忆符号转换成招贴主题,进而引起共鸣。

对于中国的现代招贴设计中如何融入传统、体现民族性的讨论始终在继续,至少可以明晚弘扬我国传统的设计现象绝不仅仅是大熊猫雕塑、“唐装”的拼贴流行、龙纹的弥漫、明清式家具的仿造、“鼎或华表”的伫立等现象,而应该是一种规划和发展思路的整理、一种思维形式的张扬、一种文化的净化和延伸、一种生活的状态和愿望。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能终止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文化之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招贴设计,如鱼得水,须臾不可离开。

参考文献:

[1]庄坚。现代商业智光广告设计[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2]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樊宏烨。产品设计[M].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2003.

[4]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招贴设计编著组编招贴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5]邵洛羊。中国美术大辞典[M].北京:北京美术出版社,2002.

招贴设计论文5

关键词:招贴  海报  虚无主义  技术主义  享乐主义

招贴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和精神生活,对于招贴设计的研究是广告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理解招贴广告的形式是深入理解广告形式的关键。招贴设计的研究为招贴设计和招贴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国内外诸多专家从视觉和设计的层面对其进行研究,有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我们在研究、设计招贴的同时,忽略了其所显现的问题。

一、招贴释义

所谓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招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在国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海报。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是比较大众化的一种载体, 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 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招贴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招贴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但我们没有看到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进行专门解释。

招贴的英文名字为“poster”,意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 displayed in a public place)。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poster”是从“post”转变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

二、招贴的历史沿革

众所周知,设计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谓西方是与东方的中国相对的,“西方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和后现代。每一个时代的主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1]招贴设计作为一种艺术, 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的受到各种艺术流派和潮流的影响、渗透, 推动着招贴的风格不断演变,每一个时代的思想主题导致了其招贴风格的变化。

世界上最早的一张招贴目前保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这张古老的招贴其实是埃及的一张寻人广告,内容为悬赏捉拿一个在逃的奴隶,写在一张精制成纸莎草(莎草纸)上,纸幅尺寸为20*25cm。这张海报的出现还是因为埃及的某个小镇发生火山爆发瞬间被淹没,人们在遗址中发现了这张海报。

中世纪思想的主题是上帝、世界和灵魂。在中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准都非常低,然而中世纪的文化并不是黑暗一片,而是充满创造性、丰富多彩,带有浓厚的宗教背景,由此形成的招贴主要是以绘画为主,表现当时的宗教思想。

近代是招贴设计大变革的一个时代。新的印刷技术导致了印刷业的繁荣,新的传播需求导致了新的招贴设计风格的产生,招贴成为大宗传媒的主要媒介。因为技术的进步,海报具有了图画、色彩等元素,日益成为流行的广告形式。朱尔斯·谢雷特( jules cheret 1836- 1932) ,法国著名的画家和设计家,他于1866年在巴黎自己的印刷厂设计制作的第一张彩色石板招贴,在现代招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着现代招贴的诞生。[2]

现代招贴诞生后,因为受到很多新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文化艺术的改变的影响,特别是艺术上的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纷纷出现,导致招贴设计出现了新的设计风格和形式,对以往的艺术内容进行了改革,也对传统艺术的思想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传达媒介进行了改变,招贴设计出现了抽象性、几何化、平面化和规则化的形式特征。由此,招贴设计迈向了崭新的阶段——后现代。

而所谓的后现代则是现在之后,我们区分现在和后现代的招贴不是时间性的,而是思想形态性的,所以后现代可以在现代之后,也可以在现代之前。“这个时代是视觉形式走向多元化甚至‘无形式’时期。这种‘无形式’并非指形式的缺失——一切视觉艺术,都有它的构成关系和结构特征,形式是视觉艺术存在的载体——而是指多种视觉形式并存的状态。”[3]这个时代的招贴设计多元化、异质化,反对英雄性的、叙述性的方式,在视觉形式上更注重张力,表现出不同的范例,需要以不同的标准去评判。

招贴设计走向了多元化。招贴设计的各种元素都被设计师玩弄着,随心所欲的自由设计大行其道,无论是欧洲的几何构成还是具有东方色彩的招贴都被人们所接受,一切都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是,人们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其所呈现的问题。

三、当代招贴的现状

我们处于21世纪的开端,我们进入了全球化的浪潮,我们遭遇了中西思想和文化的撞击,我们面对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究其根本,大致有三:其一,虚无主义;其二,技术主义;其三,享乐主义。[4]这三种思潮是我们的生活世界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我们的招贴设计是生活世界的设计,招贴设计超不出生活世界,于是,招贴设计深受这三种思潮的影响。

首先是虚无主义,它否认一切存在的根据和目的。在虚无主义那里,丧失了最高的原则和理念,道德价值的最终来源不是文化或理性的基础而是个体,这些观点都在招贴中被体现着。例如henrik plenge jakobsen 于1996年设计的“everything is wrong”, freydis 于2002 & 2005设计的“out of order”,在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错误的,我们不需要道德和纪律,我们应该拒绝一切权威、道德、社会习惯,拒绝一切既定的信仰,认为那些对于权力的掌控都是无效的并应被对抗。

其次是技术主义,它将人与万物技术化。在技术主义那里,一切以技术为先导,相信技术万能,把技术思维贯彻到人类的各个领域,招贴设计自然不能幸免。我们常见的一些诸如《骇客帝国》之类电影的海报,它们都是技术为先,总是渲染电脑的特技,这样就阻碍了人与招贴之间的交流。技术化的东西很容易产生一种偏执,我们不难看到只要有特技的电影海报都是类似的表现形式。

最后是享乐主义,它超过了欲望实现的正当边界。“食色性也”,人都有欲望,人最本初的欲望是食欲和性欲,是身体性的,但在身体之外,人又产生了其它欲望,比如财富和权利等。在享乐主义那里,一切皆有可能,一切欲望都是可以实现的。招贴设计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就走向了色情化、萎靡的风气,为了满足人们渴望醉生梦死的非理性欲望而变得夸张、浮躁、没有内涵。

在我们如今生活的时代,这三种思潮是相互关联的。尤其是享乐主义,因为受到虚无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推动而流行,虚无主义切断了欲望和人的存在等方面的关联,技术主义又成为欲望的手段和工具,招贴如何在这三种思潮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四、招贴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现代科技、文化、艺术都从不同的方面给招贴带来新的理念。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文化传统和智慧的根源,我们在要求招贴设计多样性的同时就应该想到每个民族的民族性。“国际主义风格以其高功能化和理性化的特征,形成了一种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但是国际主义风格在视觉传达上的刻板和单调,造成了民族性的削弱,设计日益趋向相似,有些设计家开始关注设计的个性和民族性等问题。”[5]

当下,各个国家的设计师都在不断探索自己民族的风格,日本的招贴设计在这方面值得大家称赞。日本的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招贴设计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说,即使是损失一些告知和传达功能,也想尽力表现出自己的感性和个人独特的风格,在设计中追求传达功能和感性个人风格两者的平衡是他的理想,他认为探索这种平衡也正是设计师的乐趣所在。他于1993年设计的《文字的表现力》正是他的理念体现。还有佐藤晃一于1988年设计的《富士山系列招贴之夏》就是在招贴设计中体现了日本的佛教禅宗思想和日本文化的隐喻性;栗津澈于1989年设计的《世界设计博览会招贴》,作品中力求体现日本的传统民族风格;浅叶克己于1990年设计的《展览招贴》利用象形文字的表意功能探索文字设计在造型表现方面的可能性。

日本招贴设计的发展也影响了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韩国的安尚秀、香港的靳埭强都是民族风格的代言人。靳埭强很早就在招贴设计中探索自己民族传统风格,他的设计大量采用中国的传统视觉要素,特别是借鉴水墨和书法的表现方法,例如其在1985年设计的“水墨的年代”展览招贴,1990年设计的《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的招贴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在这种趋势的指引下,中国也在探索自己的民族设计风格,而且在这方面中国有着自己的优势。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甲骨文、剪纸、龙凤纹样、刺绣、国画、对联、泥人面塑等,数不胜数,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我们将这些元素运用到招贴设计中,中国的招贴设计一定在东西方视觉对话的局面中独树一帜。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使各种新的广告媒体、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制作技术以及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风格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设计家们打破各种常规,一方面注重招贴的信息传达功能,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招贴的新颖创意和独特风格,他们将招贴视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沟通媒介,并把情感融入到设计之中,使招贴拥有了更为虏获人心的力量。今天,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招贴,在世界性的招贴展中频频获奖,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进展。明天,我们深信中国设计师将会在招贴设计领域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招贴是视觉形式最普遍的一种表现方式,招贴设计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目前,我们的招贴设计还停留在最基本的传达功能上,如何真正将民族文化与招贴设计结合运用,设计出更多有内涵、有视觉冲击力的招贴,是每一个设计师都该思量的问题。我们正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招贴设计也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新的设计语言、理念和风格。

参考文献:

[1]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汤义。勇招贴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3]杭间。设计道。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1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