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寒食原文及注释 寒食的原文和译文【实用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寒食原文及注释 寒食的原文和译文【实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寒食原文及注释 寒食的原文和译文【第一篇】
李清照〔宋代〕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花钿已掉落在枕边床上。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炉:香炉之美称。
沉水:沉香。
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钿(diàn):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寒食原文及注释 寒食的原文和译文【第二篇】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寒食汜上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直叙归途情景,然后移情入景。后两句照应开头,写暮春百花飘零,表现作者的寂寞伤情。
寒食:指寒食节。 汜(sì):指汜水,流经广武城。
广武:古城名,原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两座,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占东城,刘邦占西城。
汶阳:汶水的北面,诗人被贬的济州在汶阳北面,所以此处指济州。汶,指汶水,即今大汶河。阳,水的`北面。归客:诗人自指。
水:指汜水。
按唐制,地方官大多任期四年。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四年期满后,王维结束了济州司仓参军的任职,启程归京,准备接受新的任命。 诗人走水路,船至广武城时,写下这首诗。
前两句直叙归途情景,然后移情入景。行至广武城边时,为什么“泪沾巾”?感觉比较突然。是因为看到广武城?还是“逢暮春”?或者是“归客”身份? 难以确定,这种写法是倒装结构,答案往往在下面两句。
后两句照应前两句。暮春时节百花飘零。春去夏来,如果心情好,满眼是火热浪漫。关键在于看景人。在王维眼里,看到的是落花,寂寂的落花,就像此时的自己。本来是鸟鸣,诗人写成了鸟啼,是自己心里在啼。终于熬到了四年期满,将重新开始,诗人为什么不高兴呢?是因为前途未卜,心里没底。因为这年中,没有托后门走关系,聪明的王维知道朝廷水深,预感不会有好结果。“渡水人”三字,写得十分寂寞。
寒食原文及注释 寒食的原文和译文【第三篇】
寒食
唐代: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天下家家熄灭火焰,整个大地都已不见炊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不知道哪里的火,能够温暖我这凄凉的游子之心。
普天皆灭焰,匝(zā)地尽藏烟。
匝地:遍地,满地。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在此诗中,沈佺期运用早期宫廷诗的“封闭式”结尾,并能利用这种巧妙的结尾表现个人情绪。
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快乐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然”不仅隐喻他的忧愁,并且与外部世界形成悬殊对照,这种不一致与他的处境是相应的。但沈佺期也能够运用较时新的“开放式”结尾,以暗示和描写结束诗篇。
寒食原文及注释 寒食的原文和译文【第四篇】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宋代〕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巾:头巾。雪:白发。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王安石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而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者先出,朱颜早凋,因而者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雪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者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此诗一方面雪表达了作者在扫墓时对父亲的沉痛哀悼命情,另一方面也雪对自己推行新法时的艰难处境作了一番慨叹。
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者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当时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本该雪黑者朱颜,但现在雪“白者争出”“朱颜早凋”,显然雪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慨: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命年就华者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雪太艰难了。“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命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者的客思命愁,寒食命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整首诗把思乡命愁、哀悼命痛、早衰命叹、为官命苦有机地串联,并用“雪”与“朱”这两个字把王安石内心的感慨与苦楚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出来。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雪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命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寒食原文及注释 寒食的原文和译文【第五篇】
作者: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
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
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研薄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
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
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姿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
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盼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
牛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牛成
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