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汇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48809

【导言】此例“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汇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才培养计划【第一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扶贫计划 IT人才培养

IT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教育方式、发展和培养IT人才、增强创造性思维、塑造新兴人才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山区贫困小学由于师资短缺,没有必需的教学配备和专业教师,也没有开设IT类的课程,加之信息的闭塞和贫困,导致孩子们从小就与IT教育无缘,不知道电脑,更不知道互联网。但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对多媒体以及互联网充满了渴望。贫困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西方国家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参与扶贫。例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声势浩大的反贫困运动,当时的约翰逊政府就大力提倡“最大化参与”和“志愿者服务”。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扶贫活动,通过宣传动员、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大量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参与扶贫。例如,马来西亚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提高扶贫开发的效果;印度政府在扶贫开发中,也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方式。”“扬帆扶贫计划”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其倡议也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各地IT专业人员的支持。“扬帆扶贫计划”的开展,必将提高山区农村孩子们的IT水平和学习积极性,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一、六安市金寨县中小学IT教育现状

(一)IT类师资力量缺乏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发展IT教育,离不开夯实的IT教育基础,必须要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硬件做保证。然而现在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计算机专业出身的IT教师更是少得可怜,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几乎为零。六安市金寨县几所中小学中,只有城区的几所小学和稍微大点的几所中学有配备专业的IT教师和电脑设备,其它学校都是有这方面技能的老师代替上课或者没有。比如六安市金寨县暖流中学850余名学生,15个班级,全校多媒体专职教师却仅有2人,并且是由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其余则是由电脑专长和技能的老师兼任。这所小学在六安市金寨县是属于中上等水平的农村中学,IT师资都是如此,其它山区中小学就更不用说了,贫困的师资扼杀了很多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机会。专职IT教师水平不高,专业素养欠缺,无法正确的激发学生的IT兴趣,也在很大层面上抑制了农村学生的IT才能发展和天分的发挥,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培养和解决贫困山区孩子IT学习刻不容缓。

(二)IT师资失衡

在中国教育体制的背景下,由于各种应试的压力,学校和老师主抓语文、数学等课程,对于计算机科目的教育只能望而兴叹。稍微好点的学校会专门配备师范生担任专职多媒体教师,差的学校都是兼任或者专长任教,贫困山区学校多是没有计算机课。据调查,一般情况下,办学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会有一到两名IT教师。普通山区学校只安排一名甚至没有。农村中心校的艺术教师一般是专职,其余小学都是教师兼任。部分学校甚至连电脑设备都没有,更别说专业教师。在农村,IT教育师资与暖流中学这类学校大致情况都相似。一个教师同时代课许多门,上课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启蒙学习阶段,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教学质量,甚至将本来仅有的多媒体课挪作其它课程,将孩子们仅有的多媒体课也霸占了。

(三)基础条件差

六安市金寨县位于六安市西南,皖鄂豫三省结合部。是个集合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的国家重点贫困县,全县26个乡镇、1个办事处、总人口约66万人。由于地区经济贫困,很多地方都是吃财政饭,县级政府对本地教育的投入仅能做到“保运转”,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扶贫资金中,只有不到60%的资金投入到了重点贫困村,%覆盖了富裕户,%的覆盖了中等户,仅有%覆盖到贫困户。农村教育资金的流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再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及经济基础的薄弱,导致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地方为了节省开支,不得不聘用不合格的教师,减少教育基础设施的购买,教学质量堪忧。中小学除了课桌椅以外几乎一无所有,没有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生们能接触到IT教育的可能几乎为零。

二、IT扶贫计划活动具有的现实意义

(一)相对降低农村IT师资的压力

IT扶贫项目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最大的优化IT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解决贫困农村IT师资力量薄弱重要手段和方式。开展IT扶贫后,大量有计算机专长的学者、老师和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IT扶贫行动,最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IT教学压力,使农村的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参加IT扶贫的老师们都是免费、义务的开展教学工作,这样也减轻了农村学校聘用IT教师的经费,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将城市多余教师资源更加合理化的应用。

(二)农村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得到拓展

IT扶贫计划的开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注入一股信息时代的强大动力,使没有IT教师、没有设置多媒体课的学校的学生有了更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机会,这样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IT行业,积极投入到IT学习中,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三)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在扶贫项目中,虽然很多IT志愿工作者,他们的教学经验有不足,有的甚至没有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对IT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教学同样也有着自己的方式。在扶贫期间,志愿者能把先进的理念、技巧带进农村中小学,从而改变农村以往陈旧、不合理的IT教学理念和方法,这对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很大的作用。而IT志愿者在深入IT扶贫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使农村IT教育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IT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志愿者越来越多,团队越来越强大,使IT扶贫工作得到提升,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省内外不少学者、在校大学生和其他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到IT扶贫队伍中来,志愿者和学生们的笑声充满了整个校园。这些社会力量的参与,使IT扶贫切切实实成为教育的一大亮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农村IT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IT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IT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直进行的不错,受到老师和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IT扶贫任务不认真的志愿者,他们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刻,缺少大局意识,把IT扶贫当成了一场“走秀”。使扶贫工作不但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扰乱了受教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二)经验不足

尽管我们的IT志愿者有专业的知识,对IT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师范类毕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方法不佳,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表现的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调动起来。

(三)时间冲突

参加IT扶贫工作的志愿者,一般整体素质都比较强,平时的工作也比较繁重,他们在工作之余可能已经剩下不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时间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将会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应对IT扶贫工作的策略

(一)需要长期的坚持

IT扶贫工作从表面上看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实则不然,对于每一位志愿者来说是短暂的一段时间进行的志愿活动,但扶贫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更是如此。想要改变农村的教育是一项漫长而持久的工作,绝对不是上几节课写一份报告如此简单。扶贫教育工作就像马拉松式的接力赛,需要更多有爱心有激情的志愿者参与到当中来,如此这样才会生生不息。

(二)动员更多志愿者的参与

扶贫工作光靠一个一些一群志愿者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地大物博,贫困学校分布于全国各地,2000年生活在贫困县的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有大约一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非贫困县。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出一支数量足够且质量合格的强大IT扶贫团队,为贫困山区的农村中小学输送更多的教师资源,引导全社会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和热血志愿者投入到IT扶贫项目中。

(三)解决师资问题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IT扶贫工作的本质,学生扶贫是远远不够的,解决师资才是解决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本。简单的学生扶贫治标不治本,在城市的IT教育资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因为条件有限,教师工资待遇差等原因,教育行业也一直不景气。尽管国家也制定了扶持农村的相关的教育政策,但是短期扶持难以解决农村长期遗留下的教育问题,因此,扶贫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我们的农村教师,只有解决了根本的问题才能彻底的解决农村多年遗留下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庆安。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贫困运动及影响。历史学问题,2010(6):58.

[2]郭新力。政府扶贫开发的国家比较。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3):58.

[3]李菊兰。关于非政府组织扶贫方式的探讨。陕西农业科学,2008,(3):188.

人才培养的措施【第二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型人才

时展要求高等数学的教学必须满足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条件,而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的是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应用的特点,本文从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几个方面着手,分析总结后得出有效措施。

1.教学观念改革:凸显学生“用数学”的能力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而进行的改革高等数学教学必须达到以下标准,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往高等数学教学时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而不是用,随着时代对人才的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目前应做的重点工作是数学的用。高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训练学生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进行思考、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重点要介绍数学思想,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抽象过程,提倡素质教育,从而加速由学数学到用数学的演变过程。

从“学数学”到“用数学”观念的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用”的能力要求很高。在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等数学教学中由于学时的有限性特点,要求上课时不可以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学生接受很吃力的定理的证明上,而是应该将侧重点放在对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采用定理对各种问题的证明和解答能力,即要求不对定理本身的证明做特别关注,但是一旦遇到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需要运用相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就必须详细介绍。以拉格朗日定理为例,其在证明过程中运用到构造函数的基本思想方法,是证明和解决其它问题的关键,因而必须详细说明。

从“演员”到“导演”角色的转变教学中的互动作用很重要。在导演、演员、观众的身份比较上,一些老师对自己的定位仅仅是演员,而认为学生是观众身份,认为只要对自己有要求,能成功扮演所需诠释的角色,用氛围感染学生,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一个好的教师能正确定位,将自己定位在“导演”的角色而不仅仅是演员上,且认为学生不仅扮演观众角色,也同时担当演员角色。优秀的老师就像好导演,会认真挑选好剧本,精心设计,充分调动每一个演员的激情与能动性,是一场精彩的演出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理,优秀的老师,会认真编写教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利用其自身的激情去影响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改革侧重于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削枝保干,精简次要内容,淡化运算技巧改变传统教学中高等数学教材只注重运算技巧,而忽视数学思想的倾向,必须倡导强调微积分的思维方式,加强介绍和评述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方法(如极限方法、向量方法等等),注意对基本概念、定理的几何背景和实际应用背景的总结分析,渐渐忽略一些特殊技巧的处理(如特殊的积分技巧的处理)。在教学中注意对不同描述介质的比较分析(如图形、表格等),抽象与具的结合对比,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总结相对应概念的实质,增加微积分发展史中重要事件的介绍,增加自学和讨论性内容,增大信息面,尤其是一些上机计算的实际应用题的配置,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及创新精神。

开设数学实验课程, 强调数学软件的使用充分借用新时代网络媒介的作用,发挥多媒体教学优越性,为使学生能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较快的处理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把一些传统内容(如函数作图、函数逼近、数值计算等)以数学软件的应用形式存在。为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使之充分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我们可以引用一些新的应用形式,如数学建模,结合有关知识,增加讨论,并且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数学类竞赛。

加强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加强应用实例的介绍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侧重应用实例的加强,尤其是在介绍来自专业教材和生活实际的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在教学实践中,要更新和扩充过去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问题,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实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在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时,借用已有的知识,采用问题驱动法一步步引进新的教学点,知识点环环相扣,有利于实现启发式教学原则。这种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适时地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处理抽象的数学概念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处理上可以融入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法对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记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可以起到帮助作用。

提倡和推行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优势,如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于教师形象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而对于含抽象性和严密推理性特点的数学教学,板书又可使学生尽快领悟到数学的思维过程,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板书相的结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合适的高等数学教学特点的。

开展高等数学学习讲座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展数学学习讲座,不定期开展数学专题讨论,印发原版教材中的专题资料,鼓励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学习体会的小论文等,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拓广知识面。

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范文【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突出一个中心,主攻二个重点,增强三个支撑,提升六个水平”的年度总任务,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大力加强我县规模企业中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专业培训、院校培训、考察调研、专题讲座等方法,使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战略思维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主要措施

1、专业培训。开展“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与省中小企业局联系,参加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授权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省管理中心具体负责举办的“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班”,每期造送10—20名规模企业副总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参加,课程均由国内著名专家、教授、顶尖实战派老师授课。

2、院校培训。组织选送10—20名规模企业总经理或生产技术经理(总监)、科技管理人员参加由省中小企业局主办的“科技企业北大、清华班”,在北大、清华授课。

3、专题培训。与省中小企业局和中小企业协会联系,举办中小企业竞争力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金融风险管控解决方案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灌授课,组织150—200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听讲。

4、专题讲座。与省经信委联系,为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和水平,加快本土中小企业上市进程,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聘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中国最早30位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之一,魏舒明来县作“场外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专题讲座,组织全县180家规模企业负责人,乡镇分管工业经济负责人,园区、经济管理部门班子成员参加听讲。

5、体验式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待与省中小企业局联系最后确定后再另行通知。

三、组织实施

1、组织领导:根据我县实施“三百育才计划”,培养百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工作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县经信局牵头负责,经济开发区、产业区、各乡镇党委参与。

2、人员选派:参加专业培训体验式培训和院校培训人员分别由县经济开发区,产业区和乡镇选派。

3、培训时间:

(1)“场外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专题讲座,计划在4月份。

(2)体验式培训,计划8月份。

(3)“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金融风险管控解决”专题培训,计划在10月份。

(4)“中小企业竞争力大讲堂”计划在11月份。

人才培养计划【第四篇】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以更精准的政策支持,深化产教融合,为大数据产业提供专业人才支撑,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实施大数据人才培养“码农计划”,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瞄准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着眼于打通学校到企业“最后一公里”,推进政策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深度开发、合理储备、有效吸引一批大数据人才在郑创新创业,带动形成大数据产业生态集群和人才集聚高地,为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从应用型本科、高职(技师)院校等在郑教育资源中,遴选一批大数据及相关专业学科基础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丰硕的院校,试点实施大数据人才培养“码农计划”,引导试点院校与大数据企业建立起完备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和高水平实训基地,为我市大数据产业储备10万名有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面向市场、适应需要的原则。充分考虑大数据产业实际需求和行业基础,引导试点院校以促进郑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为办学出发点,补齐短板,精准育才,着力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形成高职教育和大数据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二)坚持校企协作、试点突破的原则。重点围绕我市大数据产业领域,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主、高职(技师)院校为辅、第三方培训机构为补充,进行校企合作试点突破,培养和输送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三)坚持政府统筹、多方落实的原则。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新机制,高效推进、精准落实大数据人才培养“码农计划”。

四、培养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企业以需求为出发点,院校根据专业综合实力,双方达成供需共识,签订培养协议,采取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共建产业学院等形式,对在校生进行定向培养。

(二)双元育人模式。校企签订合作协议,院校承担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实训形式,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三)生产经营模式。利用学校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中心(基地)、大学生孵化中心、创新研究院(研究中心)等项目,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达到互促双赢。

(四)人才培训模式。利用院校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主动承接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高青年人才就业率,扩大和稳定就业。

五、重点任务

(一)组建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

1、组建郑州市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统筹整合我市职业教育资源,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搭建政府、行业、企业与院校共同协作平台,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校企合作对接、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举办等服务。

(二)建立行业信息服务平台

2、依托“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建立大数据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对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层次和结构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分析预测,定期企业项目、产业人才需求和行业就业状况报告,保持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信息畅通。

(三)提升院校专业教育水平

3、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试点院校教师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和兼职教师自主聘任制度,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试点院校教师双向交流。试点院校专业教师每年在大数据产业头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不少于1个月,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4、依托“黄河人才计划”,对试点院校教师进行专项培养,从“码农计划”试点院校选送资助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境)外进行中长期培训进修;对试点院校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每年遴选一批人才培育项目开展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5、在我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和入选的创新创业项目人才中,定期组织大数据专业人才到试点院校开展实践授课、巡回讲座,全面提升试点院校专业学科教育水平。

(四)推进工学结合双元育人

6、全面推广“订单式”培养,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与试点院校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等,且签订两年以上办班协议的大数据企业,该班次毕业生到办班企业就业率达到60%,一次性给予办班企业最高10万元补贴。

7、加强实践性教学,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鼓励校企采取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模式培养人才,依托国家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支持我市大数据企业与经批准的试点院校、第三方培训机构等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按照5000元/人—6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

8、以经批准的企业、院校、第三方培训机构等为载体,开展大数据人才技能研修培训,补强技能短板。对取得相应证书并与我市大数据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3000元/人—6000元/人的标准对培训主体给予补贴。

9、“码农计划”试点院校大数据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与我市大数据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分别给予毕业院校3000元/人、就业单位2000元/人一次性补贴,进一步扩大和稳定就业。

10、引导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会活动,以赛促训,进一步拓宽在校生视野,提升专业素能,为企业发现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支撑。

(五)深化“引企入教”改革

11、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整合多方优势力量,引导大数据产业的企业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实践教学等在学院落地,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继续教育等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实现区域教育和产业的联动创新发展。

12、引导试点院校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支持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教材和优质课程。对通过审查立项出版的合作教材,一次性给予教材开发项目组10万元/项的资助。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13、建设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鼓励试点院校和大数据企业利用场地、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要素双向投入,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对于试点院校和大数据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合实验室、联合实践基地项目,按照投入资金的20%给予一次性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项。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成立“码农计划”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有关负责同志和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大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大数据局、市编办等相关单位协同联动,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统筹抓好计划落实。

(二)加大经费保障。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扶持机制,统筹资金落实大数据人才培养“码农计划”。探索多元化、多渠道人才投入体系,强化财政资金对人才工作的引导和支持。

(三)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大数据产业平台优势,加强对接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及人才招聘活动,集中宣传推介我市人才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影响力和覆盖面,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郑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4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