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国有企业文化建设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46757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国有企业文化建设3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篇1

浅谈国企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企面临的经营形势日趋严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成为国企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向前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国企存在的误区

(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有很多国企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耗时、耗力、耗财,而且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工作是涉及行政领域的事情,认为只要简单地提炼出企业精神、理念、宗旨,搞几次员工活动就能完成,不用耗费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不用依靠广大员工,依靠部分企业领导参与就能完成,没有重视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急功近利

有的国企不懂得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和长期性,采取短、平、快的方式,企图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违背了文化形成的规律。

(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创新及科学规划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我们的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生机和活力,而企业活力的来源主要在于创新。部分国企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一味的复制他人的企业文化,将他人的文化内涵、理念稍加修改变为自己的文化主张,没有建立适合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有的国企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没有全面系统的计划和安排,主要依照领导者主观决策,即兴开展、随意实施,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以上这些误区,导致部分国企文化建设开展变成一种零散性、无序性和非结构性的活动,根本无法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更不能使先进的文化理念真正融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对企业经营管理也不会产生积极效果,部分国企文化建设实际上是走走过程,形式主义严重,企业文化建设仅停留在思想和概念的层面上。如何消除这些错误认识,使国企文化建设合理有效的开展并取得成效,首先就要认识影响国企有效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因素。

二、有效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重视的要素

(一)应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维系和发展都需要两个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理念的纽带,犹如"硬件"和"软件",两者互相支撑,缺一不可。从"软件"方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实践中逐步树立、形成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特的企业精神、合理的经营之道、崇高的经营境界以及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软件"搞好了,同时配以企业的"硬件"建设,才具有双重动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会提高。哪个企业具有文化优势,哪个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通过海尔、宝洁等大公司因其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其成功的案例证明,在新形势下,一个成功的企业除必须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产品、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及管理团队外,还必须具有一个鲜明的、积极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迈出扎扎实实的步伐。但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

作。建设不是目的,重在推广和落实。因此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密切配合,确保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

3、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精神保障。文化建设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把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融入到工作的全过程。企业文化的构成除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还有特质文化,即企业环境、产品、标志等。企业文化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属于物质形态的特性,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反过来又可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指导员工的行为。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也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

4、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有意识地培育和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在企业里推崇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并长此以往,持之以恒,广大员工就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良好的企业文化也必然逐渐成型并趋于成熟。由于员工长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工作,他们的人际关系会变得融洽,工作起来会更加投入,会更加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充满自豪感和优越感,工作热情会更加高涨,更加富有效率、充满活力。

(二)应充分肯定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相关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人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包含更为丰富的内容。一是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参加各项劳动竞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二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职工的物质需要和个人利益,建立以物质激励为主体,以精神激励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三是虚心听取员工的不同意见,重视职工的参与和民主管理活动。四是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倡导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员工们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很好地培养了集体的团队精神,塑造企业内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总而言之,人本管理的内在要素应该成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应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

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远重要工作,不因主要领导的更换而更换,确定目标、步骤、认真抓好,同时做好考核和检查。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开展企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促使企业文化建设稳步向前开展。努力做到认识上进一步提高,行动上进一步自觉,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实施文化建设工作,既要有具体的计划和内容,又要切实解决难点和重点问题,既要落实上级机关提出的工作目标,更要保证各项工作的阶段性目标。要在正确处理工作开展速度与保证文化建设质量上下功夫,坚持边建设、边开展、边考核的原则,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有序开展,不断深入。

(四)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活力来源于创新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创新不仅包含科学技术的创新,也涵盖了文化领域的创新。对于企业文化而言,我们要在理论思维、内容上,摆脱一些旧模式,按照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要求,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去认真研究和思索,多动脑筋,去追求一条具有自己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子。在创新的同时制定合理、科学、全面、系统、的发展规划,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采取先易后难、有计划开展及循序渐进开展的原则,通过载体创作确保将企业文化建设转化为具体行为。

三、国企如何更好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它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去营造、开展,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常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的背后又是企业文化竞争,而现在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过于简单化,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与完善,我们在营造企业文化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当原有的企业文化与形

势的发展不相适应时,领导者就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完成扬弃旧文化,重新创造新的企业文化;那么在发展、完善、创新企业文化时就要求人们改进行为方式,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积累而成的,已成为人们稳定的心理状态,如改变这种心理定势一方面可以从制度方面入手,对期望的行为予以积极强化、鼓励这种行为的再生;而需要改变的行为则进行负强化,以减弱直到消除这种行为。另一方面,还可推行参予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信息沟通来加快企业观念的转变过程。企业文化的适时更新,有利于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使企业重新或进一步为社会公众所了解,比如优秀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可用的先进技能,把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操作流程融入企业,就如同给企业注入“强身剂”,迅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及时开拓出企业发展的崭新途径。

(二)确保将企业文化建设转化为具体行为

如果企业文化建设仅停留在思想和概念的层面上,这样的企业文化是空洞的、失败的。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可以从三个不同层次——观念形态、行为形态与物质形态考虑,将企业文化转化为具体行为,并与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以文化促效益。

结合实际,培育具有当代意识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管理理念等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和信念的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将企业文化从概念转化为具体行为时需特别注重提炼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价值观有利于将理念性的企业文化转化为经营性、特色性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品牌与形象的塑造。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象征的具体表现,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开阳公司作为高速公路营运单位之一,着重打造属于自身的文化品牌,塑造独特企业的崭新形象。因此不但设计了自己的旗帜与标识,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就提出了“创建服务型的路政执法队伍”、“创建国家级的文明示范窗口”、“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等口号,将企业的价值观和广大员工的精神境界通过企业视觉形象、一系列的创树活动及宣传活动传达到社会中去,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外在形象。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采取先易后难有计划开展原则

在实施企业文化过程中,宜采用先易后难的办法,分阶段实施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提炼出企业口号,设计企业的标识、旗帜、谱写企业的歌曲,然后再提炼出企业精神、理念、宗旨、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完成了视觉识别及理念识别表层观念。随后,应制定行为识别系统,编印《企业文化手册》,将手册发放到每位员工手上,力求将理念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此后,应按照原有计划,继续展开深层的观念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各项奖励和激励机制,健全各项服务措施和应急预案,由各部门结合企业的制度建设,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则是开展创建各类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的活动,以及在对照上级的验收条件时,制订自身的一套评价体系。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计划由浅入深,先易后难,逐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四)企业文化建设应循序渐进的开展

在设计企业文化的载体时应颇费思量,既把企业的三大识别系统囊括进取,不遗漏任何内容,又不失它的循序渐进性,作出三年的安排:第一年打基础,完成视觉识别、理念识别、行为识别的设计;第二年

总结

形成相关的文字上的内容,包括公司各项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叫强化阶段;第三年出成果并推广。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方方面面,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员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尤其是一线员工,各人受教育的程度、成长背景、年龄、地域不同,认识参差不齐,有的人对实施企业文化不以为然,有的只是认同部分内容而不能全面看待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是要有长期的计划,二是要不断强化推广,从表层的概念抓起,反复向员工灌输,使之让员工认同。

(五)重视示范作用及榜样力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构建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的示范作用非常的重要,企业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领导者不仅要倡导这种价值观,而且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领导者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威信与下属的感情沟通状况,领导者若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重视企业员工的日常生活、包括家庭生活,业余

文体活动等,取得他们的信任,就有利于价值观念的认同,这些方面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规属感,所以领导的示范作用会加快企业文化的建设。

(六)通过载体创作实行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生根

要让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鲜明地体现在文化创作和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需通过不断开展文化内容创新,使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同时将文体活动赋予文化内涵,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先进的人物事迹传递给职工,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催人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开阳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创作具体表现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的活动,开展“优质服务”劳动竞赛和建设“职工之家”,定期开展“阳光之路、阳光服务”为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节活动,如开展短跑、球类等各项比赛,同时不定期组织开展合唱、朗诵、诗歌等形式的比赛,大力讴歌广东公路发展的成果,讴歌职工踏实肯干、积极奉献、勇于开拓、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使职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企业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树立起公路运营企业文化的一面旗帜。

四、结束语

企业要发展,一年靠机遇,两年靠领导,三、五年靠制度和管理。如果想走得更远,想要打造一个百年老店,就要靠文化,企业文化是最具价值、最具持久深远的竞争力。企业文化不管是人们是否认识它,它都是随着企业的客观存在而存在的,需要我们去理解、开发、研究、建设,一旦企业文化作为自觉存在状态,就成为企业科学管理和科学育人的手段,从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导向、激发、约束、吸引、调节、凝聚、融洽作用。总之,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为重点内容,实现手段是“以人为本”,培养职工的归属意识,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突破口,长抓不懈,国企的文化建设必向更高的水平和更高的目标迈进。

主要参考文献

1、华锐,《企业文化教程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06-01 ]

2、王成荣,《企业文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02-01 ]

3、郑燕庄等,《南粤交通》双月刊.2010年.第四期

4、周春华等,《广东高速月刊》双月刊.2009年.第二期

5、杨春荣 ,《浅析如何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http:///qiyewenhua[ 2010-05-27]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篇2

国企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众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要想在当今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育和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企业文化。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企业文化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字:企业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及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是企业经过长期孕育和提炼升华的占主导地位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经营方式的总和。

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一种外在标志,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认同自我,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即价值观。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让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内许多成功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利用企业文化这一载体,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释放人的潜能,给企业注入生机和活力,全面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中国所有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其他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榜样。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较为显著,他促使了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提高企业的综合业绩,更好的发展企业人才战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制度、职能、职工综合素质等原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从业人员不专业

目前国企企业文化建设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部门:

1、经理办公室;

2、党政宣传部门;

3、经营计划科;

4、人事科。他们的思维还局限于原有的思想模式和管理模式,再加上不是企业文化专业学科出身,缺少系统完整地企业文化理论指导,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在逻辑关系、主辅层次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从整体上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缺乏系统性,企业文化体系还不完善。成功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自成一体的,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精神文化为核心,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三)建设机制单调,员工不易接受

企业文化建设机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调,没有充分考虑到员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和领悟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使员工不断形成思想共识的过程,行动上达成一致的过程,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就必须把企业文化转化为活动的载体,采用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让企业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

由于国有企业员工队伍组织结构还不合理,人员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不高,员工的学习气氛不浓,创新意识不强,使命感、责任感、方向感受影响,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所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让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和工作守则,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

国企企业文化改善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领导者重视,又需要全体员工参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级逐层渗透,步步落实。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

企业应该走一条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化道路,外聘企业文化专家、企业形象专家来企业进行培训,与企业的领导者共同组成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指挥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工作;经理办公室、党群工作科、经营计划部、人事科、团委、工会等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专职机构,落实企业文化指挥小组的各项实施方案;各基层单位建立企业文化的执行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管理工作,实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保证企业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方面增补一些内容,使其体系变得完善。(1)精神文化方面,增添一些经营哲学理念。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是企业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使企业更加明白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与环境的关系。(2)制度文化方面,需授权赋能,建立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和建立岗位培训和轮换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要注重考核整体业绩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操作人员和一般干部重在考核质量和数量,如考核产品合格率。(3)行为文化方面,建立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和建立人际关系规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构建企业文化多样化机制

(1)提炼企业理念并加以宣讲。把企业文化的理念故事化,对员工进行耐心的讲解,把企业文化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经营活动中,同时对外要树立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等都要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

(2)转化成相应的制度。可通过人力资源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薪酬、任免、奖惩等体现企业文化,创造浓厚的企业文化的文化,使员工耳濡目染,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与企业所倡导的行为规范一致。(3)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要争当时代先锋;典型群体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学、赶、比、超的氛围。

(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注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不断挖掘员工的潜能和价值,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企业的长寿之道。(1)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一线操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等各种岗位上的培训,提高他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开展“读书读报”的活动,认真学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知识等基本知识,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2)培养员工多方面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沟通能力等;(3)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在全体员工中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文明用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的推进过程更加顺利。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塑造现代化企业管理,结合企业的发展趋势,建立具有独特性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更加富有竞争力。同时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持续进步,不断创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响应管理效益年的号召,发展人才战略,在企业中塑造一个具有个性化的企业文化。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指导职工进行工作和学习,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整合企业职工的思想,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敢于创新,从而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文化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篇3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6-12-6 4:38:17 发布人:yujklj68kfg

国企改制势在必行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积极推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规范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和方向。这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改制”。

一、改制是国有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最终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体制是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经营机制是企业的内在核心。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国有经济。国有经济不在量多,而在其经济控制力。随着我国经济布局的调整,国有经济总量将进一步降低,目前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在其经济总量中一般只占5%—10%。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有经济将从其不具备优势的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国有企业要么兼并、破产、资产重组,要么放开、搞活、转制。新兴铸管集团所属企业均属一般竞争性行业,这也是国有资产将退出的领域。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目前最为科学的企业经营机制,也是企业最具生命力的运行模式。以往我们企业进行的改革都没有涉及到核心问题,劳动、人事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计划经济时期残留的种种弊端,大部分企业目前的经营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国有企业亏损,所以,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势在必行。这也体现了国家八部委859号文件精神。

二、产权是经济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问题和切入点。 现代企业制度把“产权明晰”列在第一位。我们很多企业搞不好,根本原因就是产权不清。国有即全民所有,似乎每个人都有,其实大家都没有。如果把国有企业比作一棵果树,企业职工就是果农,因为果树是大家的,所以人人都有权去摘,树上的躺在树上吃,站在下面的拼命往上爬,吊在树上摘,果子吃完了,树也压断了。为什么没人去多栽几棵?其原因很简单,吃的反正是大家的。国有企业经营缺乏活力,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低,就是因为产权关系没有理顺。由于资产所有者和资产经营者关系含混不清,双方权益都得不到有效维护,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国有企业推行改制正是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以往我们常说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的,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经济上讲产权,他们的经济细胞有健康的运行机制—公司制。

三、解决计划经济时期残留的历史问题是国企改制的重要任务。 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集中体现为:

一、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单一;

二、企业经营机制僵化;

三、企业债务沉重;

四、劳动力资源过剩。这些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都要通过改制来解决。通过学习859号文件和其它企业改制经验,对改制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国家转产权。国家通过企业改制解决国有资产流动与配置,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而以货币、社会保障体系、国防以及各种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等形式存在,国有企业完成其历史使命,国有资产实现形式达到多样化;

二、企业转机制。通过改制,企业实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三、职工转身份。以往职工生老病死,企业都要管,职工一辈子都靠在国家身上,企业也因此背上出沉重的包袱。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职工走向市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条件已日渐成熟。改制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应着力解决好企业内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剥离企业不该的负担。如核消企业呆坏帐;二要剥离不该由企业承担的人员。例如离退休、提前退休和内退职工都要进入社保,由社保局统一管理;三是剥离辅业,突出主业。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如企业自办的学校、医院、托儿所等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且具有社会职能的部门都要剥离,以减轻企业负担,更好地发挥其主业优势。改制是一项法规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一定要按程序进行,并且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国有资产不流失,银行债务不落空,人员安置妥善。集团所属企业都属一般竞争性行业,在改制中,国有股所占企业股权比率不应过高,因为国有资产迟早要退出。国有股10%—30%比较合理,最高不要超过30%,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发展。当然,改制也不能搞平均主义,应鼓励管理层多持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出资人的权益,经营者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

四、改制的目的是建立崭新的经营机制—公司制。 我们也不要把改制视为神丹妙药,认为一改就灵。企业改制后,必须严格按《公司法》要求运作,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施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约的运行机制。国企改制势在必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46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