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读书是老师最好的修行读书笔记(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60833

读书是老师最好的修行读书笔记【第一篇】

这个学期,我读了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是编者精心地从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马卡连柯、陶行知等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优中之优、重中之重,并对此生发一些感言后所编写而成的。这本书让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大教育家们那些脍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诲,也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我又另外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和法国卢梭的教育专着《爱弥儿》,作为扩展阅读。

读了这本书,我对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论述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优秀教师教学技巧的提高,皆是因为持之以恒的阅读,依靠读书来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之海。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的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备课就无须花几小时了。”记得针对这条名言,有位成功的历史教师曾说过:“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设计得天衣无缝,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让人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我们常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我们或许做不到如苏氏般伟大,但是我们至少也可以实践“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

对于学生,阅读都同样重要。“对于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为孩子提供阅读的书籍,让孩子读到能使他感到惊奇与赞叹的东西。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能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要知道这只是乡村的一所学校呀。

然而我国的阅读形势不容乐观。20xx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我国每年出版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每一户家庭的消费图书数量不到1。75本,人均阅读量小得可怜。有专家指出阅读太重要了,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我们国家的阅读力长期以来一直走低,导致国民素质降低。而阅读习惯的培养,最需要的是我们这些老师们的努力。因为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只有自己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关于教育,至今还未曾读通一点皮毛,那就让我再一次次走进,从那里去寻找灵感,寻找智慧,寻找胸襟,寻找精神吧!

读书是老师最好的修行读书笔记【第二篇】

近一个月以来,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李老师从十个章节来讲述他的教育故事,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中,李老师把教育态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融入其中,发人深省。阅读此书,我收获了许多,它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

在读到李老师“在平等中培养平等”一节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十月份的一次教学经历。在国庆节补课期间,一个高中同学,现在也是一位老师,回到学校,听了我的一节课,听完后,这位教师朋友对我说,讲的很乱,没有条理,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新老师的课堂,难怪有学生会睡觉,我当时还很自然地回答说,他上课经常睡觉的。我知道,这是朋友听完课后的真实感受,我也很虚心听取了。这时候,我才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在想,学生上课睡觉,听课没劲,原来,跟自己的教学设计,跟自己的.教学方法大有关系。我想,当时的我,没有真正地关心学生,就是没有做到真正的爱学生,没有做到在平等中培养平等。都说“教学相长”,我们总是说,当走进教室,看到学生昏昏欲睡,上课没有激情,对你的问题只有少部分学生回应你时,你会唠叨,都是学生影响了我,看到学生没有激情,我也就没有激情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会想睡觉呢?这时候,我想,老师的原因是主要的。老师上课时,应该多鼓励学生,设计新颖有趣与教学内容有关系的教学步骤,多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参与进来,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想要的课堂。

来,掌声鼓励一下”,这时,我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了暗自的欣喜。就这样,他后来历史课,都没有再打瞌睡,有一次,我还特地找他回答了一个问题,他回答正确了,又来了鼓励的掌声。在一次检查作业当中,我看到他的作业都完成了,我私下跟他说,很不错哦,他说:“老师,不要表扬我了,我会骄傲的”。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他有了很大的进步,那次考试比较难,很多同学都不及格,其实我也没有想到他能考到及格的,他竟然及格了,我在班上鼓励他说,“郭同学都考到及格了”,他倒是说了句“低调低调”,引得全班都笑了。在晚自习下班辅导中,他还会私下问我问题,还问我怎么学习英语,我想,这就是“后进生”的进步。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非常开心,我想,这就是在“平等中培养平等”吧,教师给他多少关心多少爱,他就会用几分努力来回报你。

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理,也是指学生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感染、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回想自己这几个月的工作,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学生既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老师。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上讲台讲题目,学生的表现让我很震惊,有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讲解地非常清楚,甚至超过了老师。在一次课后,一个学生跑过来问我,老师,能不能给我一节课,我专门讲一位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我说,当然可以啊。后来,我把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让”给了他。

在讲台上,他准备非常充分,脱稿讲了一节课,讲的内容是“慈禧太后”,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课后,其他学生还纷纷向他询问有关慈禧太后的事情。我想,作为老师,永远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这也不断激发着我要不断进步,才能hold住学生,才能不被学生难“倒”。没课的时候我会经常去听前辈教师的课,经常和曾校长以及“青蓝结队工程的师傅王婉君老师”交流,同时,他们都非常热心,为了帮助我成长,也会去听我的课,给我许多教学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我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作为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是根本无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与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更贴近学生,更适合我的学生,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发挥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驾驭课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灵活,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李镇西的教育态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教育故事深深地鼓舞着我,激励着我不断进步。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每当我在教学中遇到难题时,我都会捧着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来给自己充电,给自己找寻方向和道路,让自己早日成为“最好的老师”。

读书是老师最好的修行读书笔记【第三篇】

近段时间,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认真地阅读了中国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着实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异,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这是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最好的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李老师在这本书里,以他独特的视角,25年教学的精华给我们做了以下的诠释。

“热爱教育”这一词语,在教育界司空见惯,在我们的各类总结、报表中,它似乎已成了思想政治的敷衍,但在李镇西老师这里,他绝不仅仅是一种虚构的精神外衣。他是如此地挚爱他的教育事业,爱的扎实爱的深入,对教育的爱真真切切地表现在他对学生的爱上。他爱学生没有师道尊严常以兄长自居;他爱学生不分休息日常与学生同乐;他爱学生尊重每个人转化后进生不遗余力;他爱学生持之以恒教育日志层出不穷。李镇西老师25年的教育耕耘一步一个脚印,他的每一个教育细节都折射着他对教育事业的博大无私的爱。他说教师不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是地球上最光辉的事业,这是李老师用自己的爱换来学生真情回报之后所发出的感慨。

记得自己曾经撰文《守望幸福》,面对这个自己要终生坚守的职业,难道我们不应该用幸福的心态去面对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它经营得风生水起、惬意潇洒吗?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吗?是疲于应付还是真诚地付出?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幸福生命指数。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生涯是辛勤跋涉、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正是一个个创新试验、一次次大胆实践才让李老师的教育生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他吸纳了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大教育家的教育精华,又在工作中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班级管理模式。他实行轮流执政的干部制度,采用易于竞赛的小组结构,发展个性的兴趣社团,创立陶冶心灵的口琴乐团,学生填写在校表现卡,给班级取名字……一切管理方法的运用都在集体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壤中开展,所以他的教育之花才开得灿烂夺目。即使他去开会的日子班级依旧井然有序,学生成绩斐然,发展全面。这,不得不说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结晶。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一个人的四维空间有多大,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思考,不懈追求是李老师一切创新活动的源泉。在他所执教的乐山中学,他大胆设立“后进班”,并且身兼“优等班”和“后进班”两个班的班主任。在繁重而复杂的工作中,他坚持写教育日志,特殊的学生非但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反而给他带来了写作的灵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方便。他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挖掘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也成就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教育科研。

读李老师的教育手记,常常令我热血沸腾、感慨万千。正如他所说,很多老师都热衷于教学科研,对于班主任不屑一顾,对其工作也是被动敷衍,这是一个教育误区。细细思之,在我的工作中,虽称不上敷衍,但撞钟似的心态多少还是存在的。读《做最好的老师》,思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我渐渐明白:没有对学生的激情,便终究不会有一切,包括自我的幸福。

闲时翻看教育书籍,看到的大多数教育随笔和教育手记都是记录对学生的教育轨迹,其过程曲折,但真理总是掌握在老师手中,最后差生也好,另类也罢,纵然你七十二变,也终究逃不过“如来佛”的手掌,最终都被老师制服。而从《最好的教师》里,我读到了一个真实的李镇西,他从不隐瞒他在教育工作中的遗憾和失误。

读着他长篇大段的教育事实和那些剖析内心、自我反省的文字,起初我也不理解,甚至认为这样的教育家名不符实,但是随着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我渐渐明白这才是真实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对我们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吹惯了素质教育的号子,便不敢把学生当作人而是看作神,那么老师自然升格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当赏识教育的泛滥仅仅成为一支麻醉剂的时候,形形色色的问题便令人无从下手。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明确指出老师不是神,教育学生首先要把他们看成一个完整的人。素质教育不需要体罚,但不能缺少惩罚,它是在建立一套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基础上的,学生自我警示自我鞭策的一种教育行为。模糊的教育观念造成许多老师谈“罚”变色,稍“惩”便错,导致班级工作瘫痪疲软,老师工作积极性大减。李镇西老师说:“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当充满现代民主精神。这样的教育惩罚是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灵;学生与班主任享有一样的权利,班主任与学生具有同等的义务。”简短的一番话,不仅纠正了错误观念,也深化了民主的程度,明确了教师的责任,暗示了一套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在班级工作中的重要性。

正因为教师是人而非神,所以,他在工作中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只要我们反思我们自己并勇于认错改错,与“民”同“罪”。我们就一定能减少错误,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学生心中的“神”。相反,如果我们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文过饰非,那只能自行堕落,恐怕在学生心中想当“人”都难了。

做最好的教师,我佩服李镇西老师直面自我的勇气,有了这样的勇气,才会有深刻的反思,才会有更大的改进,才会有前所未有的创新。

读书是老师最好的修行读书笔记【第四篇】

今年三月份,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读书是老师最好的修行读书笔记【第五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如此,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感化我们,用宽容关怀的态度理解我们,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在《我的好老师》中,有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九零后的张黎丽是一位特教老师。在工作中,她总会遇到各种委屈和辛酸,但那些“星星的孩子”更需要别人的关怀,她毅然走上了这条艰难的道路。她帮助不会说话的孩子张开了嘴,让心灰意冷的家长,重新燃起希望。

她把爱心融化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用心灵和他们交流,用灵魂塑造他们的人生。

同样让我们感动的`还有最会教育“问题孩子”的李圣珍老师,他的眼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安抚他们脆弱的心。

的态度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在成长的路上,也多了一份温暖和关怀。

宽容关怀不是妥协,我的老师在我犯错的时候会认真的指出我的问题,和我分析原因。在原则问题上对我严格要求,帮助我改掉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坏习惯。我的老师给了我太多的机会,给了我展示自我的舞台,给了我发展的兴趣与爱好的空间,我的老师不仅是我的良师还是益友。在学习上“扶智”,在精神上“扶志”,在品行上“扶德”,我的老师教给我的东西让我终生受益。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用关怀的心指正我们的不足,激励我们的上进心。他们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平等与尊重,他们不期回报,用大爱滋润我们的心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66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