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专业【精选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专业【精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第一篇】
3月,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始后,我参加了《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和《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在线练习等方式,全面系统的完成了公共必修课的学习任务,对两门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全社会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良好稳定运行和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保障。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准则去对待学生、同行、领导和学生家长,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人们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育道路上的头等大事,每位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首先应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认清教师劳动特点,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安心从教,以平常心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主动精神,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其次,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要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要有高度教育责任感。认真备课、上课、改作,不能随意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课堂。要以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能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第一部分学习心理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又可组合为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模块介绍学生在认知、人格、情绪、社会性、道德等领域的心理发展过程、任务、特点和个体之间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设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主题,了解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可以使教师更敏感地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一般学习心理”模块包括“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两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介绍学习的含义与分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分类思想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来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整合三种学习理论可以更灵活地选取教学策略,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分类学习心理”模块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五章,从知识、技能、策略、品德等方面阐述其学习过程和对教学的'启发。第二部分学科的学与教。这部分的编写体例主要采取“总一分”体例,即首先从总体上对本领域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学科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阐述学与教的过程与原理。
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学与教,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探索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提供教与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体育与健康学与教,是由张峰周老师主讲。详细介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师、任务及意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与教。通过学习认识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认识了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了解了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运动方法,教授运动技能的心理学方法,提高运动参与程度的方法,增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方法等。
学习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了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教师。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更好。
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第二篇】
寒假里我加入了共读共享活动,共读《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让我感受到阅读的美好的同时,更感受到成长带来的能量效应。
幸福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教师的幸福感在哪里?我想幸福的老师一定是孩子喜欢,家长、学校、社会认可的老师,一定是有师德的老师!一定是热衷不断成长的老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终身学习,学习,就是一个成长的路径!
心在哪,幸福就在哪儿!教书育人,任重而道远。作为老师,我们既渺小又伟大,渺小于工作的平凡、枯燥和琐碎,伟大于知识的.传授和灵魂的塑造。孩子的成长路上总会有风有雨,只要你的努力、你的付出浸润着爱和阳光,只要你用心、用爱、用智慧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孩子们就一定会回报你满满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做孩子幸福成长的引路人和守护者,做幸福成长的教育人!
愿我们也拥有这份婴儿般美好的初心---成长自己,幸福学生,20xx,砥砺前行!
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第三篇】
最新教育心理学老师不仅要具有本体性知识,还要具有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条件,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知识面越广,能在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愈能运用自如,易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关注,建议我们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与教学的中间学科或者联系学科。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等几门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作为一门拥有自己理论观点的独立学科,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学习与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及其实质,这就涉及知识(或能力)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这三方面。只有在了解了人类获得的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使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学习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智力与创造力以及特殊学生。学习心理包括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学习的认知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学心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动机,有效课堂教学,学习结果的测评。其中我对学习心理这部分感触比较深。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才最为有效?对于各种学与教的理论模型,教师应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择?对不同性质的知识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该怎样运用教学策略?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教学心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这一章节。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通常采用强制性的教导方法,伴以奖励和惩罚行为,协调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最终达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地位则比较被动,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的相像对象,以及上课时的教授对象,学生更多地采取顺应、被动等行为。随着行为主义影响式微,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影响逐渐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引发了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仅要呈现于解释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教师有时会误解它的真正含义:明确目标和认真备课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学生参与讨论或其他形式的社会互动,学习就必然发生;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微弱。所以要明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真正含义:学生处在教学活动中心,以平等身份与教师互动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法。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更有效,发现法更实用中学生的.课堂教学,它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让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到隐含于其中的原理。而讨论法是旨在激发思考、挑战态度与信念并发展人际交往技能的一类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特定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法符合学习的认知主义观,这是因为学习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时积极主动的,而且也强调学习的社会方面。由于现在我们大班额的教学使得个别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那么实用,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影碟、录像、因特网和教育电视等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实用技术的教学对学生所做的课堂作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强调问题解决技能与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时,还要求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不仅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也要评估学生所获得的问题解决、思维与研究技能,甚至还有学生的动机。结合教学方法要合理合适的实时的选择技术进行教学。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报名成功后,转眼开班了,一进教室的感觉是不是到了“女儿国”了?环视了一周只看到2个男生。第一个想法我是不是走错班了?决定又出门看了一眼确实无误之后坐在了位子上,既来之则安之吧。第一堂的课程应用心理学的陆老师,真是让人颇有喜感,还有教学的方法也能进入生活,不像我们之前上课的老师那样死板,6次课时即能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陆老师又能学习到了心理学的基本要领,我算真是欣慰了。
这门课程结束了,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父亲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父亲。前一阵看过1篇文章叫父亲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在想自己凡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高大、男人刚性的榜样,为孩子今后成长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第四篇】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主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教与学的过程和发展促进这一过程的方法。主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它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这本书从对新手与专家的教学方法的比较带我们进入了对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探讨。
让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在微观上,教学过程又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动机原理、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原理、教师特点、课堂环境),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其实我觉得教育心理学应该是每个老师都要学习的课程。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也同样受周围人影响。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能让你周围的人被你好的言行所同化,而你也会在与周围的人交流过程中吸取他们好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利用《教育心理学》带给我们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加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大大提高各位老师的效率,减轻各位老师的工作压力。《教育心理学》,一本好书,与大家分享。
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第五篇】
教育心理学老师不仅要具有本体性知识,还要具有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条件,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知识面越广,能在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愈能运用自如,易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关注,建议我们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与教学的中间学科或者联系学科。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等几门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作为一门拥有自己理论观点的独立学科,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学习与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及其实质,这就涉及知识(或能力)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这三方面。只有在了解了人类获得的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使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学习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智力与创造力以及特殊学生。学习心理包括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学习的认知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学心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动机,有效课堂教学,学习结果的测评。其中我对学习心理这部分感触比较深。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才最为有效?对于各种学与教的理论模型,教师应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择?对不同性质的知识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该怎样运用教学策略?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教学心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这一章节。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通常采用强制性的教导方法,伴以奖励和惩罚行为,协调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最终达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地位则比较被动,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的相像对象,以及上课时的教授对象,学生更多地采取顺应、被动等行为。随着行为主义影响式微,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影响逐渐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引发了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仅要呈现于解释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教师有时会误解它的真正含义:明确目标和认真备课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学生参与讨论或其他形式的社会互动,学习就必然发生;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微弱。所以要明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真正含义:学生处在教学活动中心,以平等身份与教师互动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法。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更有效,发现法更实用中学生的课堂教学,它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让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到隐含于其中的原理。而讨论法是旨在激发思考、挑战态度与信念并发展人际交往技能的一类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特定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法符合学习的认知主义观,这是因为学习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时积极主动的,而且也强调学习的社会方面。由于现在我们大班额的教学使得个别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那么实用,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影碟、录像、因特网和教育电视等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实用技术的教学对学生所做的课堂作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强调问题解决技能与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时,还要求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不仅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也要评估学生所获得的问题解决、思维与研究技能,甚至还有学生的动机。结合教学方法要合理合适的实时的选择技术进行教学。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第六篇】
22、23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授课的老师知识丰富,博学多识,毫不吝啬的展示出自己优秀的成果,令我们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启发,也让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对教师这个岗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收货颇丰。
首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人格和社会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提高其评价、反思。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其次,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只有做一名教育工作的促进者,才能逐渐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提升大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感性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实践等;二是理性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育和伦理书籍等。通过学习,它们可使学生了解关于道德的知识。(2)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立志就是陶冶道德情感的修养方法。(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通过躬行才能落实品德修养。躬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自己与他人共处、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二是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按照道德归法做事。后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察,通过自省,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实际情况,以便为自己的修养形成依据,从而有的放矢地去恶从善、改过自新,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第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第七篇】
老师不仅要具有本体性知识,还要具有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条件,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知识面越广,能在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愈能运用自如,易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对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关注,建议我们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与教学的中间学科或者联系学科。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等几门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作为一门拥有自己理论观点的独立学科,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学习与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及其实质,这就涉及知识(或能力)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这三方面。只有在了解了人类获得的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使学生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学习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智力与创造力以及特殊学生。学习心理包括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学习的认知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学心理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动机,有效课堂教学,学习结果的测评。其中我对学习心理这部分感触比较深。它既介绍了学习的本质,并对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认为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它让我开始了对学习的思考,第一次去尝试理解人类是怎样学习的。行为主义、认知派、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等对人类的学习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佩服和敬仰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的同时,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提出的理论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释,但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细深入的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对我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类学习机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我主要学习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动作技能的学习、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这是对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的详细介绍。这几方面的内容都是很实用的。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喜欢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智力的测量。对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学家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量表进行量化,对神奇的智力进行测量,这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和教育融为一体,把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教育中来,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让我有很深的感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似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创造力水平则比较低。
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知识的迁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例如:知识迁移的学习定势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这个理论以后,可以知道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善于运用已有的学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学习定势对问题解决带来的干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才最为有效?对于各种学与教的理论模型,教师应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择?对不同性质的知识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该怎样运用教学策略?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教学心理的有效课堂教学这一章节。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通常采用强制性的教导方法,伴以奖励和惩罚行为,协调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最终达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地位则比较被动,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的相像对象,以及上课时的教授对象,学生更多地采取顺应、被动等行为。随着行为主义影响式微,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影响逐渐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引发了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仅要呈现于解释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在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教师有时会误解它的真正含义:明确目标和认真备课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学生参与讨论或其他形式的社会互动,学习就必然发生;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微弱。所以要明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真正含义:学生处在教学活动中心,以平等身份与教师互动的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法。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讨论法和个别化教学更有效,发现法更实用中学生的课堂教学,它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让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到隐含于其中的原理。而讨论法是旨在激发思考、挑战态度与信念并发展人际交往技能的一类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特定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法符合学习的认知主义观,这是因为学习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时积极主动的,而且也强调学习的社会方面。由于现在我们大班额的教学使得个别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那么实用,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影碟、录像、因特网和教育电视等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实用技术的教学对学生所做的课堂作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强调问题解决技能与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时,还要求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不仅要评估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也要评估学生所获得的问题解决、思维与研究技能,甚至还有学生的动机。结合教学方法要合理合适的实时的选择技术进行教学。
总之,《教育心理学》从用教育心理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学亮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总结了教师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最热学会倾听心得【第八篇】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