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议论文(4篇)
【导言】此例“高中生议论文(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生议论文【第一篇】
高中历史课本中涵盖的知识点是十分丰富与全面的,对于古今中外许多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发展等都有着较为详尽的介绍。在这些知识中不乏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对于民生传统的讲授,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非常好的帮助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能够让大家意识到重视民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兴旺的重大意义。教师要帮学生们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在基本的知识框架形成后将能够更好的引导大家慢慢理解民生传统的发展与演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那些杰出的人物为了发扬民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些不仅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对于这些有价值的史料的认识同样是民生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近代史上孙中山先生曾经为了人民的利益做出过非常艰苦卓绝的努力,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为发扬民生而奋斗。19世纪90年代,孙中山已在倡导改良主义的维新变法,上书李鸿章,希望清廷重视民生问题,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但是遭到拒绝。20世纪初期,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将民族、民权与民生并立,建构为划时代的三民主义。1924年又提出“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些历史演进的过程课本中都有所介绍,这也是我国民生传统的非常有价值的典范。教师要善于对教学素材展开深度挖掘,尤其是要引导学生们对于教学文本中的那些民生传统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背景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才能够让民生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
二、认识民生改善的本质
在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的输出,教师要让学生们明白民生改善的本质是什么,只有对于这个最为核心的问题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才能够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学生民生意识具备的重要基石。历史课程的教学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对于人类历史文明的演进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们具备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这往往是更有价值的部分。教师应当借助对于学生民生意识的培养来不断丰富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让他们形成更为合理的人类史观。课本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一定程度给我们阐述了民生改善的本质,想要对这些要点有更准确的把握,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启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人们开始告别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时代,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电灯、电影、电话、电报、汽车、轮船、飞机等发明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工业化程度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以更快的速度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兴起,民生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些都非常直观的向我们说明,新的技术的产生、科技创新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才是对于民生本质上的改善,这也是历史带给人类的启示。
三、展开民生专题探讨
想要进一步深化对于学生民生意识的培养,这同样可以展开一些以民生为专题的系列讨论。随着学生们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对于许多问题与现象学生们逐渐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这个时期正是考察学生的思想理念与价值体系的时候,这些专题讨论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够让大家对于许多社会问题有更多的关注与思考,学生的民生意识也会更为深入。这些都是对于历史课程教学的非常积极的推进。不少学生都对于民生的实质含义以及民生的保障很感兴趣,对于这个议题大家也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可以让学生们以民生的保障为话题展开探讨。随着大家讨论的不断深入,学生们慢慢在某些观点上达成共识。学生们都意识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生问题的解决是随着民主制度的完善实现的。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极其残忍和冷酷,比如美国的西进运动和英国的圈地运动等,虽然这些运动最终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从长远来看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但在当时是以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改善。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福利制度,运用社会服务开支和社会保障政策,来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这充分说明了民主与民权才是民生的保障。这也是对于学生一些思想偏差的更正,让大家具备更好的民生意识。
四、结语
高中生议论文【第二篇】
首先,传统专业声乐教学具有时间周期长、目标专业性强、声乐练习时间集中、学生基础好等特点,而高中艺考生声乐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其中还要兼顾文化科目学习,声乐学习时间短且相对分散。同时,学生声乐素质参差不齐,基本没有声乐基础,更有部分学生是因高考音乐专业文化录取线较低而走捷径才学习音乐的。因此,高中艺考生的声乐学习呈现起点较低、学习时间分散不足、阶段性、学习功利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声乐教学必须从基础声音训练这一关键环节出发,而在学习目标、时间、计划上要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有所区别,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学习时间安排。对文化科目与声乐专业两者教学时间冲突的矛盾,可以利用高中学习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声乐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随时听取教师指导的特点来解决。通过把课外辅导和上课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创新,使学生面对教师指导的相对单位学习时间延长,取得甚至超过传统声乐教学的学习时间优势,达到强化声乐学习和练习时间的目的。其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系统教材。由于目前高中艺考生没有专门的声乐教材,教学多是选择高校专业声乐教学歌曲或社会编写的高考声乐曲目,教学内容系统性和计划性较为薄弱,随意性大。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没有声乐基础、以高考为目标和处于高中阶段等三个特点、借鉴吸取高校传统声乐教材科学、系统内容优势,以传统专业声乐教学的初、中级曲目为主选编形成相对固定、专用教材进行教学。从呼吸、共鸣、咬字吐字、音阶、三度、五度、基础母音等最基本声乐练习开始。在此,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都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把基础打好,逐步使声乐艺术基本表现元素综合渗透进每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规范和计划性强的教学内容学习中逐步、扎实掌握好声乐基本功。再次,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在师资上也与传统专业声乐教学不同。由于高中音乐教师基本为普通音乐教师,其声乐教学水平、经历与专业声乐教师有一定差距,在知识全面、多学科综合教学能力和熟悉高中学习特点方面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大力发挥本身优势,以较为全面的综合教学能力弥补专业声乐教学上的弱项,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改善提高本身的声乐教学方法和能力,特别在把握正确声音观念和对学生嗓音认识能力方面上加强学习,因为后者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二、与其他科目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学习
高中艺术班声乐学习的另一大特殊性是在声乐学习同时还担负着大量文化科目、音乐基础科目的学习,这就形成了学习时间、内容上的矛盾冲突。建立多科目结合的教学内容综合化学习,是解决这一矛盾、促进声乐、音乐基础、文化多科目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途径。
(一)与文化科目学习的综合
高中艺术班由于文化学习与声乐学习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反差,所以师生都极易形成重声乐学习轻文化学习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声乐学习。因为声乐学习与文化科目学习在表面反差背后的深层次中其实有着深刻的联系。声乐学习中声音教学和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因为声乐表现实质是通过声音的美化去完成对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形象、情绪的表现,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本身文化素养的积累。因此,在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声音的训练,而应该熟悉高中文科教学内容,挖掘歌曲内容与文科学习内容的联系,将两者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与文化科目的教师保持密切交流,双向结合,建立声乐、文科教学联盟,在不影响本身教学前提下使两科目的教学计划、内容安排尽可能遥相呼应,使学生通过联想、延伸、探究而实现科目综合学习。
(二)与音乐其它科目的学习综合
乐理、视唱、练耳等不仅是音乐高考的必考项目,也是声乐学习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声乐与其他音乐科目的综合化学习同样是必要的。首先,在声乐教学中渗入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对两者学习都有促进作用。艺术班的视唱练耳在音乐高考中占重要的位置,而声乐教学中大量练声曲和歌曲的训练实际也包含着音准和节奏的学习。因此,在声乐歌曲的初学训练中,可先将不同的节奏分离出来,归纳成主要的几种形态进行单独练习,这样既可以提高歌曲教学效率又能同时取得节奏训练效果。其次,单纯的乐理学习比较枯燥,但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的与声乐课歌曲分析结合起来,就能改变这种情况。如常用记号、装饰音等乐理知识,都会在声乐学习中所学的歌曲中大量出现,在乐理的课堂教学上通过结合所学声乐歌曲,寻找、分析、理解这些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就可以很好的将两者具体联系在一起,使原本枯燥的乐理教学生动起来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具有创新教学形式和注重学习心理的声乐教学过程
建立良好的教学过程是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又一重点,它包括与高中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创新教学形式和重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两大方面。
(一)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阶段性结合的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声乐一对一教学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声音训练,但高中艺术班在教学时间和师资上难以完全支持这一教学形式。因此,选择集体课、小组课指导示范、个别课主攻突破的创新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一棘手难题的较好途径。
1.集体课。
声乐基础知识的几大要素是声乐者学习统一需要掌握的,而由于艺术班声乐基础普遍为空白,因此,可以用集体课的方式进行“扫盲”教学。如正确的声音观念、歌唱呼吸形态、共鸣、咬字吐字,歌唱位置等。要尽可能凸显对声音判断的教学,这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因为高中艺术生对声音辨别在观念上基本空白甚至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集体课的示范、听赏、分析、个人实践体验的重点关注,才能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这对后续的小组课、个别课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2.小组课指导示范。
小组课是将声音条件接近、声音类型相似的4~6人组织进行教学。教师近距离小集体教学通过对单个学生的示范、纠错、训练而使其他学生得到借鉴、启迪从而解决相似问题。小组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学习有了除教师外的具体比较者,这对学生间声乐学习交流、激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个别课主攻突破。
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集体课、小组课教学形式解决了高中艺术班声乐教学的一些难题后,仍需要针对性强的个别课教学。这里的个别课教学任务是在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人声乐学习做主攻突破,如换声点、真假声区的过渡,高音的突破、歌曲的处理等,特别在高中的中后半段学习期间,一对一是保证学生声乐学习水平稳定向上发展主要的教学形式。
(二)将心理辅导、强化自信心作为教学部分纳入教学过程
高中生议论文【第三篇】
1优化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作文教学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一个文本处理、信息悦纳和自我表达的体系化信息处理过程,因而非常有助于高中生的识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对高中生的素质提升意义重大。其次,优化作文教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展示教学智慧、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重要平台,还是教师主导作用与高中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的实验基地,更与教师完成教书育人这一教学任务息息相关。最后,优化作文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应用于作文教学之中,努力为高中生创设出最优化的作文教学,切实促进高中生的知识积累、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完成素质教育任务。
2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体系庞大的能力培养工程,且见效很慢,因而导致一些教师经常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投机取巧,使作文教学难以科学开展。
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位于最顶端,是高中生进行字词识记、古诗词背诵、语段赏析记忆、修辞学习、文学常识研修等诸多知识模块的最高级节点,直接关系到高中生对字、词、句、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各类修辞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具体美化以及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等内容。然而,很多教师却对作文教学并不重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给高中生设计一个题目、简简单单地写一写、笼笼统统地说一说,从而导致作文教学总是“超低空飞行”,让高中生“爱也不行、恨也不行”,只好在“索然无趣”中应付一下即可。
作文教学脱离生活
作文,和文学作品一样,应该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要略高于现实生活,既要有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又要有所美化、有所渲染、有所提升,彰显一点文学性和艺术性,努力实现雅俗共赏。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训练题目的生活化、实用化和趣味化,总是设计一些“假大空”的习作题目,让高中生进行一些夸夸其谈、空发议论的无意义习作活动,不仅会严重伤害到高中生的认知兴趣、写作动机、表现欲望和交流意识,也无法促进作文教学的科学开展,使其总是处于低谷期。
作文教学枯燥乏味
作文活动,应该是高中生记述和表现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好人好事、生活际遇、成长体验、人生感悟等写作灵感的具体内容,在写作内容方面应该具有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全方位信息。然而,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注意高中生的认知需求、发展需求和生命诉求,而是立足作文教学去设计作文、去讲评作文,不仅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还将作文教学搞得“面目可憎”,从而导致高中生对作文教学兴趣全无。高中生对作文教学的认知兴趣、求知动机和发展意识是作文教学得以科学发展的生命活力和成长动力,因此,高中生对作文教学的“万念俱灰”必将导致作文教学的无助与失败。
作文教学章法缺失
作文教学不仅涉及到高中生的日常基础信息积累,如好词、好句、好诗词等,非常讲究外来语言与个人语言的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以此提升高中生写作训练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力、感染力、表现力和实效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既不注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之间的统筹兼顾,也不注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的课文赏析与习作模仿,更不注意常用修辞方法对习作句子的润色与美化。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随心所欲必然造就毫无章法的作文教学,让高中生一头雾水地忙东忙西,而效果平平。
作文教学照本宣科
在作文教学中,还有一类教师看似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地开展题目设计、过程关注、习作评价,好像完整地构建出体系化的写作训练阶梯。然而,这些教师的作文教学虚有其表,并无其实,关键一点就是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表面操作,究其实属于“形象工程”。当然,照本宣科的作文教学还能够促进高中生写作能力的低效发展,也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却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既定目标相差甚远,仍旧是远远不能达标。
3实用性和创新性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作文教学不是毫无用途的语言游戏,是高中生写人记事、传情达意、描绘灵感的生命信息,应该具有突出的实用性、交流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提升作文教学的地位
教师应重视作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将其作为考核高中生对好词好句、古诗名句、名人名言、文学典故等语文元素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程度的实训化活动,也作为考核高中生对常用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文学元素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答卷。作文教学能够直接训练、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编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对于高中生日后的人际交往和传情达意息息相关,直接决定着高中生日后信息交流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要突出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的顶端位置优势,将作文教学开发为检验高中生词语的理解与使用、名言警句的赏析与运用、文本信息的研究与判断、认知体验的汇总与传输等主体情况的“检测卷”,以“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为指导思想,以作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去指导其他语文教学活动。作文教学是高中生将储存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以个性化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信息输出过程,因而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和实现难度,需要教师提升作文教学的地位,并多次引导高中生进行实践化训练,在反复强化训练中一点点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引导高中生慢慢进入写作认知的良性发展轨道之中。由此可见,教师提升作文教学的课堂地位,为高中生的写作训练拓展和提供更多更好的训练空间和探究时间,多次引导高中生进行信息归纳、信息处理和信息表述,在高频率的主体写作训练中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也彰显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适宜性。
提升作文教学生活性
现实生活充满了坎坎坷坷、喜怒哀乐,因而高中生受实际年龄的影响而在内心深处已经积累下一些认知灵感、生活际遇和人生感悟,或欣喜万分,或痛苦不堪,或心花怒放,或黯然神伤,因而高中生能够在作文教学用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或亲眼所见为信息来源,积极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教学生活性。例如,教师可以为高中生设定这样的题目“改变了我”,横线处可以写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件东西,只要对个人的成长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都可以入题。这样的题目能够引导高中生将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大事情记下来、写出来,以此提升作文教学的生活性。现实生活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也是高中生信息积累、素材获取和采撷灵感的重要基地。因此,教师要鼓励高中生将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有深刻内涵的真人真事积累下来,并深入剖析这些社会万象中隐含的人间正能量与真善美,积极悦纳和储存,使其成为个人成长与写作训练的信息来源和文本资源。这样,高中生就会在写作主题的塑造与表现中组织材料、处理材料和整合材料,自然也会突出主题内容、融入思想情感、活化人物形象中参与其中和感悟其中,必然也会受到故事材料的直接教化而获得自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灵魂操守的有效提高。
提升作文教学趣味性
现实生活拥有着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真实体验,作文教学也应该走向趣味化、生活化和多元化,能够切实发挥写作训练记录事件、传情达意、表达自我的积极作用。高中生可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所得一一付诸笔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中尽情展示自己的生活际遇和人生感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生活趣事角”,让所有高中生都积极行动起来,一旦发现自己身边有事情发生,就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描述事情的经过,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将生活琐事转变成写作训练的研究素材,并将自己写好的“生活趣事”张贴在墙上,供其他同学进行赏析、评价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清除一些“搞怪)山草香●(类”和“表演类”的“不良信息”,有效“净化”高中生获取的“趣事资源”,保持“趣事资源”的高品位和高质量。这样,高中生就会获得大量宝贵而有趣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写作活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自然也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写作作品的趣味性和欣赏性。趣味元素的融入,能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良好活动效果,自己的趣味故事吸引他人,自己又被他人的趣味故事所吸引,作文教学活动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渐进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之中,为高中生带来更好的认知环境。
提升作文教学实用性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高中生将自己心中的具体想法用合适的语言尽可能好地表述出来,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高中生将自己的观点直接展现出来,尤其是高中生还需要完成议论文这样的认知任务,就更需要让高中生时时展现自己的观点,让作文教学转变为实时讨论、即时交流的信息交互平台。例如,五月份有母亲节,六月份有父亲节。教师就可以安排“感恩母爱”和“感恩父爱”的写作训练内容,最好是抒情散文或叙事文章,让高中生将自己对于母亲、父亲的真情实感都付诸笔端,用动情的语言生动诠释出来,以此展示出对母亲和父亲的感恩之情。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高中生能够欣赏到很多经典的抒情散文,能够感受到隐含于字里行间的强烈情感信息。因此,高中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节点为爸爸、妈妈制作一个小视频,如散文朗诵,鼓励高中生自己编写、自己朗诵、自己编辑,为辛苦工作、忙于养家的爸爸、妈妈送去一件原汁原味、情感真挚的贴心小礼物,使爸爸、妈妈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安慰。为此,高中生需要先写好一份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真实可信的抒情散文或类似材料,然后通过熟读而牢记于心,然后再在视频录制中从容不迫、感情充沛地朗诵出来和表现出来,借助精心推敲的文本素材和情真意切的真挚感情去告慰父母辛劳。
提升作文教学创新性
创新,不仅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使作文教学的发展推动力。教师应用创新思维指导作文教学,为高中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写作训练活动,切实促进高中生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编辑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整合发展,让作文教学自主成为高中生合作探究、集群认知、互助成长的生命乐园。例如,为了促进高中生的练笔积极性,教师可以为高中生创设“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专项写作训练活动,并让高中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天花费5分钟的时间让三四名高中生去朗读自己提前写好的发言材料,以此活动每天都激励一些高中生去积极练笔,并在表述个人未来中宣泄情感、舒缓压力、回归自然。高中学习,是高中生实现自我、人生改写、创造未来的华丽蝶变阶段。高中生不仅面临着繁重海量的学习任务,还要积极面对巨大的心理负担、精神压力和情绪载荷,更要从容面对一次次模拟考试以及考试成绩带来的心理冲击、负面情绪和精神负担。因此,“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具有非常高的创新性,既有效锻炼了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也帮助高中生快速调节心态、控制情绪和平衡心理。“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也能够像一个“加油站”一样,时时刻刻对于高中生进行励志教育和激励教育,快速清除心理垃圾和负面情绪,轻松快乐地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
4结束语
高中生议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观点材料;区分;发现联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比较简单是显而易见的,观点鲜明,材料具体。学生学习议论文,如果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那做出自己的判断就比较容易。怎样让学生能够从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上进行议论文学习呢?
一、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
应当说入选于初中语文教材的议论文其观点都是比较明确的,有的观点完全就是题目。但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初中学生还不见得就能够完全理解作者所议论的观点,这就必须让学生去比较充分地读文,当学生能够把简单议论文读到一定的境界,文本所议论的观点学生就可以去感悟出来。这感悟不仅仅就是看到文本题目意义上的感悟,而是从自己的心理真实意义上明白这观点就是人们所必须去崇尚的观点。学生在多读上认识观点,还必须能够在阅读基础上去提炼观点。从相关意义上说,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相关性的议论文,其观点有时也不都是直白的,这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提炼出观点。可以这样去说,初中生阅读简单议论文,从教材文本中提炼观点有难度,但也完全有可能。关键要充分信任学生,要敢于放手于学生,要善于引导好学生。譬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应当说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作者所说明的观点,是比较容易的,但不能在初中学生中建立起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则有必要在学生学到一定地步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个人灵魂的高贵的体现,再让学生去比较“高贵”和“高尚”,进而在比较真实意义上去发现作者所阐明的观点。学生便比较深刻地明确一个人灵魂的高贵必须是那样的有思想,必须是那样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更必须具有一种纯正的追求。学生便比较准确地感悟到人的“高贵”强调的应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二、让学生在多读上认识材料
一般说来,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议论文,也都是利用具体材料来表现观点的,材料为观点去服务是议论文的一个最为明显的要求。观点与材料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但表现观点的材料也多有不同,表现观点之材料的表现手段也有着一定的不同。学生学习议论文,不仅仅就是知道服务于观点的有着哪些材料,而且应当让学生去思考这些材料是否就能够去服务观点,或者就是怎样去服务议论文之论点的。平时的议论文教学,让学生去多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材料。以教学《怀疑与学问》为例,这篇论文围绕“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并以两个分论点进行阐述,第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认识证明论点的具体材料,如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要求学生去细读,让学生去思考:这里的材料有“怀疑、思索和辨析”,这样的材料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学生在读后进行比较,发现这里所论证观点的材料是不能去调整位置的。学生经过比较,不但说出不能互换的原因,而且说出一些比较具体的道理,学生们说出对于书本和学问不容易产生怀疑,人们很容易对传说产生怀疑,只有人们对传说产生怀疑,才有可能对书和学问产生怀疑,这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排列顺序。学生学习议论文,学生多认识材料比较重要,只有学生能够认识材料的议论文教学,才应当是比较实在和有效的议论文学习。
三、让学生在多读上发现联系
议论文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是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议论文论证过程的具体体现。初中学生学习的议论文虽然都比较简单,但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那种逻辑关系是完全必需的。离开了学生的发现,那学习议论文就等于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初中学生所学习的论文一般都是立论性的,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是立论性论文的具体表达方式,这对学生发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让学生去读,学生是很难感悟到论点和论据的逻辑联系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多一些宽容》,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领会提倡宽容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文本思路严谨结构紧凑上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譬如让学生认识作者论述多一些宽容的方法,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悟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先总说后分说的处理方式,学生从三个“一种”知道作者对宽容进行了定位。学生从读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分说中,感到作者所证明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得相当讲究。议论文一般都是以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行文的,《多一些宽容》是怎样行文的呢?学生在自己读时,就比较理想地发现:这篇论文是以讲道理为主的,基本没有摆事实。在学生发现后,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为这互谅、互让、互敬和互爱补上几个事实论据,并要求学生所补充的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能够与上下文比较自然地衔接起来。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所选的材料都能够与观点相匹配,比较理想地证明着作者的观点,如有学生围绕“互敬”,举出的一个实例,说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回家时,碰见一个清洁工人,总理主动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的例子,较好地形成了学生与作者的有效互动。
区分观点与材料并发现联系的议论文学习,作为语文老师还不仅仅只去思考和研究这些,还必须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予以实践,并做出比较深刻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议论文,使他们形成更为理想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