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立德树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实用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立德树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实用”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立德树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篇1
其中,新课标首次提出的核心素养内涵引发了我的思考。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新课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在英语课程里,分为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缺一不可。
那么,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切实地落实在日常的英语课程教学中呢?这要求我们要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学习为中心,不仅要思考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以及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还有深化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和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把教学实践和评价引领到核心素养的视角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四个方面的有机融合,重视学生的感知与积累,习得与构建,表达与交流等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判断,增加调适和沟通,提升感悟和内化等文化意识的提升,加强他们的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等思维品质的发展,以及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整,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和意识的加强,进而为他们进行知识的储备和应用而赋能,使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实现知识的吸收、理解和内化与知识的表达和应用。
我们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ereismycar?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孩子们对基础知识的习得,包括单词的拼读和书写,句式“whereis……”“it’sin/on/under……”的学习和操练等语言能力的方面,也强调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孩子们在不同情境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观察与辨识能力等。
例如,在btalk的角色扮演活动中,鼓励孩子们在原有语篇基础上,和组员积极讨论合作。孩子们积极地动脑筋,安排了不同的角色,有扮演箱子的,还有扮演书包和床的。他们不仅能在表演中根据情境和角色来进行语音语调的变化,创造性地设计手势和搭配动作,甚至还能设计出新的简单的台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地向老师询问,并做出调整,敢于表达与表现,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孩子们在活动中也体现了乐学与善学的一面,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又例如,通过“画一画,找不同”的活动,孩子们自由地发挥创意,画两幅自己的房间,把各种物品放置在各个地方,之后让同伴找不同,并且通过问与答,合理的运用重点句型。这个过程中,他们乐于参与课堂同伴活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了激发。而且,他们对图片的观察获取信息等思维品质的方面也得到了培养。除了语用活动,文化活动的进行也让孩子们意识到要养成自己收拾书包和收拾玩具的好习惯,提高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实现该单元情感态度的感悟与内化,并加强了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坚定地遵循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要求,发挥其统领作用,围绕其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落地,为英语知识的应用赋能,强调融合、渗透、互动、协调发展,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既能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又能坚定文化自信,既能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又能提高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立德树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篇2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我们的教育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我们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应运而出,于2022年4月21日修订完成,正式颁布。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的浪潮,我们顺德小学英语教师在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倡导下也开展了深度学习与积极思考。
怎样“立德树人”?怎样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这需要我们英语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终身研究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现思考如下:
一、深入开展语篇研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提出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充分认知语篇在传递文化涵义,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语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同学们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
以我们一年级英语拓展读物外研社出版的《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中的k,l的绘本“lolaandtheking”为例:
先引导孩子们读封面,引导孩子们思考“whataretheylookingfor?”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再让孩子们整篇语篇阅读和聆听,让孩子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lolasendsalettertotheking。“dearkingkim,ilostmykitten,”sayslola。thekingiskind。hesendshismen。kingkimiskind。hesendshisladies。theylookforthekitten。kingkimsendshismice。thekittenlooksforthemice。然后再课堂留白,留给孩子足够充裕的时间去品故事,思考故事,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二、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提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的情境和空间。在“lolaandtheking”的绘本故事中国王派士兵和王妃都没能找到kitten的情境下,最后国王静心思考后有新的计策:用一种猫喜欢的动物,把猫吸引出来,于是kingkimsendshismice。引导孩子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用变通灵巧的方法,让问题迎刃而解,让自己成为智慧的人,而不是用哭闹等任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故事的第4段,教师提问:“ifyouaretheking,whatwillyoudo?”让孩子代入情境,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是一个有担当、为身边人带来幸福的国王吗?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培养孩子有担当的品质。
在微电影鉴赏课“theotherpair”,田湘军老师也很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同学们乐学善学。在故事的part3中,田老师设计了readandact活动,让孩子们合作学习:一位同学朗读故事“thepoorboyseesthatandstandsup。herunstotheshoes。heholdstheshoeinhishand。herunsafterthetrain。hethrowstheshowtotheboybuthefails。”另一位同学身临其境地表演故事片段中的每一个动作,细细品味片段中的每一个动词“sees”,“standsup”,“holdstheshoe”,“throwstheshoetotheboy”……田老师一直都在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什么”,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的情境中,围绕主题,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我们一年级教研课的教学设计备课时,我们感受尤为深刻。我们教研课的教学内容是《新魔法英语》1aunit6ananimalstory
在这个语篇的的第三段:themancanseeabigmouth。“itisalion!help”就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同学拿着望远镜,聚焦到了一个血盆大口,老师说:“themancanseeabigmouth。”这位同学见到了狮子的血盆大口,吓得仓皇而逃、拔腿就跑。同学们在愉悦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学会了“itisalion!help!”而且还会灵活运用,这远比老师反复机械操练带读来得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
四、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绘本故事“lolaandtheking”语篇第三段kingkimsendshismice。此处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ifyouaretheking,whatwillyoudo?老师说:forme,iwon’tsendthemice,becausethemicearemypets,theyaremyfriends,ilovemice,soidon’twanttosendthemice。iwillputsomefishinthedish。
老师不想让老鼠冒险,因为老鼠一个鲜活的生命,万一遇到被猫吃了,我会很用遗憾,所以换成鱼肉来把kitten引出来,这样引导孩子们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防止自己思维定势,同时引导孩子对生命持有敬畏的态度。引导学生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从而提到学生的思维品质。尽信书不如无书,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孩子多动脑,勤思考的基础上的。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培养有情怀、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的不断更新,社会需求对英语教师的口语、语音、技能等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英语教师要积极思考,不断强化和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新课标理念,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我们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