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风险管控工作培训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321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风险管控工作培训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风险管控工作培训范文1

财务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单位管理中重要的管理环节之一,疾控中心也是如此。做好疾控中心的财务风险管理是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有效的控制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才能更好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疾控中心的管理质量。因此,本文从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最后得出,只有不断的创新更多的有效的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才能不断的提升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质量,才能更好的保障疾控中心的良好运行。

二、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与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目前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中经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制度和流程不健全,缺乏更新;很多的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参差不齐,存在较多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业务能力水平差的现象;很多疾控中心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等等。

财务管理方式的落后,也是影响疾控中心工作的重要原因。目前虽然电算化在财务系统中得到了推广,但并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普及和应用。很多的疾控中心由于财务管理方式的落后,难以满足目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需求。而在有些应用电算化的疾控中心,又存在着过分依赖电算化的情况。电算化以其准确、快速的方式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状况,但过度的依赖电算化,会导致财务人员对错误的敏感度降低,在电算化出现问题时,找不到产生错误的环节,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三、提升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提升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有效完善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不断提升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疾控中心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提升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1.有效完善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要想不断地完善和提升疾控中心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从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上首先进行完善。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很多企业和单位出现财务风险,都是由于其内部制度和工作流程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为此,加强完善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对于提升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意义重大。为此,完善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具体做法为:首先,作为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定期的对财务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核对,定期的整改和完善,从疾控中心的实际出发,制定满足疾控中心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其次,对于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必须加强其落实。再好的制度和工作流程落实不到位也都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所以必须强化其落实水平。并出台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不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行事的给予相应的处分。最后,对于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要进行学习并张贴。让每一位财务人员都掌握,同时还要定期的进行更新,不断的满足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需要。

2.不断提升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能力直接影响着疾控中心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所以不断提升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就显得尤为关键。如果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够,业务能力水平差,那势必会导致财务风险。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疾控中心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能力。要想不断的提升疾控中心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业务水平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加强财务人员的引进工作。疾控中心在引进财务人员时,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笔试和面试,尽量全面的考察人才,通过合理的考察,尽量选择优秀的人才。这样对于后续的工作开展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二,要加强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培训对于财务人员是非常关键的,财务管理知识会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内部财务人员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为此,作为疾控中心一定要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具体的培训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内部培训,主要是有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经验的老员工给新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新员工尽快的融入,并通过培训让新员工不断的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其次是外部培训,聘请一些拥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专家和老师来对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这样的外部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实力。

3.加强疾控中心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加强疾控中心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健全账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以及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制度。如果应收款项出现过期情况,要仔 查明原因,并建档登记,上报管理部门,根据管理部门的意见,进行责任划分,责任到人,制定出相应的催收计划,尽量加快应收款项的回收。另外,在和客户进行资金往来的时候,疾控中心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制度,以能够对客户的付款及时度、合同履行情况 以及最高信用额度等情况进行掌握和分析, 并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确定,从而对风险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

另外,对于一些合作关系良好的经销商和代销商,其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均比较顺畅。因此可以仅采用催款的方式即可。而对一些信誉较差、长期赖账不还的,就要果断的运用法律武 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提升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对于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财务管理软硬件设施可以避免很多因人为失误等造成的财务风险。为此,作为疾控中心必须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对于内部的很多财务工作,选用更加安全的财务管理人员,从软硬件设施上有效保障其安全性。

5.强化财务管理理念,树立财务管理意识

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相关的政策都在发生变化,生活水平和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卫生防疫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防疫站的粗放式的疾病控制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防疫的要求,疾控中心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要与时俱进,采用新的理念和技术设备等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首先要使每个财务人员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强化从领导到员工的财务管理理念,使每位员工在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之后,积极的自觉树立财务管理的意识。还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使财务管理水平得以落实,从整体上提高整个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风险管控工作培训》,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风险管控工作培训范文2

关键词:电力企业 培训风险 控制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31-01

1 电力企业培训风险控制概述

培训风险是指在培训的开展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培训风险客观存在,虽然没有办法完全消除,却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最大限度的削弱培训风险。培训风险控制就是指企业采用各种有效手段降低培训风险的过程。我国电力企业最近几年在培训的力度方面在不断的加强,通过培训有效的提升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并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然而培训中一个不同忽视的问题就是,电力企业在培训风险控制方面却存在很大的不足,电力企业职工培训观念、培训流程等方面都存在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

2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风险

收益风险

电力企业培训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这不仅仅包括培训各个环节的直接投入,也包括培训所导致的各种间接投入,而培训又是有收益的,这种收益主要表现为通过培训的开展所带来的职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培训的收益风险就是指培训的收益能不能够超过培训的成本,如果能够大于或者等于成本就意味着收益风险不存在,而小于收益的话则意味着存在收益风险。由于培训的成本大多发生在前期,而培训所带来的收益很多时候并不能被有效的加以评估,这意味着收益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果不能够从一个更加长期和全面的角度来评价的话,收益风险很难被真实的加以衡量。

流失风险

“为他人作嫁衣裳”是流失风险的典型写照,电力企业很多管理者普遍持有这种观念,而调查发现员工的流失现象也一定程度上支撑这一理论。通过培训,员工的个人技能往往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能力提升以后,其跳槽能力以及机会也就随之变大,很多时候企业通过大量的培训投入终于将员工锻炼成了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以后,该员工就很可能选择跳槽去谋求更大的经济收益,结果就是对于企业而言鸡飞蛋打。事实上,流失风险在很多电力企业的身上表现突出,囿于电力企业僵化的管理体制,其关键人才的流失率有上升的趋势。

观念风险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观念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认为培训不重要,企业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培训,持有这种培训理念的后果就是员工的知识与技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最终会危及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效益。另一方面就是认为培训风险巨大,因而对培训望而生畏,认为企业不应该成为培训的主体,这大大的打击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施风险

培训活动开展中不当的实施策略也会造成培训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于培训的整个实施过程,具体介绍如下:在培训需求分析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会导致培训效果大大折扣,从而产生培训风险;在培训的评估反馈环节也可能会出现风险,例如评估反馈的不及时或者评估反馈得出错误额的结果。

3 电力企业培训风险控制策略

针对培训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本文认为电力I期也培训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转变培训观念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风险的控制首先应从观念层面来加以着手,通过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来控制。正确的培训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视培训活动的开展,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应尽快的更正以往对职工培训不重视的观念,这样才能确保培训活动得到有效的支持,有利于各种风险的控制。其次应正确认识培训活动的内涵,培训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培训,更是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正确的认识到培训的内涵,更有利于培训活动的开展。

规范培训流程

针对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可以通过规范培训流程来加以解决,良好的培训流程包括准备、实施、控制与反馈等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应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东西进行科学的准备。在实施阶段,关键就是对培训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规范。在控制与反馈阶段,主要是根据培训结果来进行调控,确保调控的稳步进行。

构建学习型组织

实践证明,学习型组织的在培训风险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学习型组织以其本身良好的优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构建学习型组织也因此成为了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电力企业应进行组织的变革,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来重塑组织结构,从而为培训风险控制效果的提升夯实组织层面的保障。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在职工培训风险控制方敏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关键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文化。在学习文化建设方面,企业可以从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两个层面来进行,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企业应给与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场合以及物质帮助,确保培训活动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制度文化层面,企业应完善制度,给职工培训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中的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各种风险,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准确的加以认识,在正确认识各种风险的基础之上,从观念、流程、组织以及文化四个方面综合发力,从而实现培训风险的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刘丽平。浅谈企业如何规避培训风险[J].统计与管理,2012(1).

[2] 向晶。推进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风险管控工作培训范文3

Abstract: 220kV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as one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system, has the task of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However, in a concrete oper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 technology, high risk and complex working environment. Combing with many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in safety management of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line, the author aims to analyze the safety risk management of 220kV transmission line engineering projec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关键词: 220kV;输电线路;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Key words: 220kV;transmission lines;safety management;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046-02

0 引言

输电线路作为一项特别的建筑安装工程,其的安全风险除日常生活中各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安全事件外,还包含施工质量、机械设施、施工计划等方面,尤其是安全风险在220kV的输电线路工程中随处可见,对此,加强控制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风险至关重要。

1 电力线路工程的风险管理状况分析

对于本国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即便社会各界均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为此积极寻找先进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但和项目工程的规范化要求以及世界项目工程管理的惯例比较,本国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远远无法比拟。原因在于:

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 本国虽已构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安全风险的控制及管理。部分管理人员虽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仍未转变以往的观念,未能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宁愿独自承担风险事件后导致的损失,也不愿支付一定的保费转移风险,造成风险更为明显。

不健全的风险管控制度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讨及实践后,本国已开始构建相应的电力建设市场,建立电力建设市场的结构、主体以及相关的行为准则等体系,并逐步健全市场主体间各经济关系的制约机制,对此,我国电力工程的风险管控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但由于长期受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采用追加投资或者财政拨款的方法加以弥补风险导致的损失,缺少合理的风险分散及管理制度。

轻视安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风险管控制度的不明确,造成施工单位无法认真对待电力输电线路工程中项目管理安全风险的管理工作。也就是在电力线路工程的管理系统中,各层管理者均未设置专门的安全风险管理部门,未将安全风险的控制管理摆放于应有的位置,导致各层人员无法正确对待安全风险的管理。

2 22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风险分析

输电线路的风险,即为电力线路项目工程在实际设计、操作以及转移生产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科学合理的预测风险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根本,在电力线路项目工程的生产过程中,要想真正杜绝相关安全事件的出现,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预测风险措施。首先认真辨识风险的危险源,其次再对危险源进行级别划分与归类,通过分析风险的危害原因及类型,加以判定危害的影响及后果。

相对输电线路的项目工程而言,需要预防及避免的风险包括雷击、交叉跨越距离、组合间隙的安全距离控制、个人安全的防护对策等方面的全部危险源与危险点。另外,根据安全风险的管理状况,要求转变且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观念,做好事先预警风险的工作,与此同时,安全风险的应对策略应覆盖整个电力线路的危险源及危险点,保证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过程的稳定安全。图1为输电线路工程的风险分析原理图。

根据安全风险的指标要求高、分析难度大等特征,将超高压的电力线路改造工程分成几个模块,详细阐述每个模块的注意事项及要点,为安全风险的分析定量提供源头保障,争取借助工程项目的研究逐渐发展及使用,从而实现:安全风险管理部门的适时预警;生产现场的定时预报;各级管理部门的早期预防及控制等目标。通过有效控制安全风险的危险源与危险点,保证输电线路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

风险管控工作培训范文4

关键词会计内控;风险管理

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涉及会计业务管理与操作的各个环节,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会计操作风险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会计内控风险管理将摆在突出的位置。

一、目前会计内控管理现状及主要风险

(1)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关键风险点失控。一是对重要环节和重点业务控制不足,风险和隐患难以排除。二是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监控不力,隐患时刻存在。三是有效对账不足。主要是对账管理不规范,有针对性的“突击对账”力度不够。(2)会计岗位制约执行乏力,授权管理流于形式。一是会计岗位制约的效力不足,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二是未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和授权批准的程序,使一些会计人员在执行授权制度时,没有严格按照先审查后授权的要求,形成违规授权,使授权管理制度难以取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3)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一是会计主管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到位,工作质量下降,同时未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致使会计主管的工作缺乏主动性。二是业务操作不规范,屡查屡犯现象较多。三是重点岗位强制休假、轮岗制度尚未有效执行。(4)系统对部分会计业务有效控制不足,产生系统风险。由于业务操作系统对有些风险点业务自动控制覆盖面不全,增大了“人控”的难度。

二、会计内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部门岗位职责定位不清,会计内控监督乏力。基层行会计部门的管理者既要负责日常会计管理工作,又要负责会计业务的风险监督,导致行政领导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及独立性,使会计工作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差。(2)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一是部分单位领导更多注重业务扩张和客户需求,相对忽视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二是未将会计内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业绩考评和绩效考核中。(3)重事后检查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管。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二是重会计操作人员管理,轻管理层管理人员管理。(4)会计监管人员素质不高,制约了会计内控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5)员工培训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风险管控工作培训范文5

一、当前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自2008年我行实行综合柜员制以来,随着我行综合业务系统、核算流程系统的投产运行,我行核算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通过有效的事权划分、重要岗位分离、事后监督、银企对账、支付密码等手段,全行柜面服务质量和操作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我行现有的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及业务处理流程的限制,仍造成一些风险隐患存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我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不明确,操作风险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现我行的操作风险由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风险管理部设风险官一名,专职负责全行操作风险。各部室、各分支机构设兼职风险管理员一名,负责各单位日常操作风险的管理。没有设置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或合规管理中心,操作风险管理由风险官一人负责,日常无法对各单位操作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各单位操作风险管理情况通过兼职风险管理员上报的操作风险报告掌握全行操作风险事故及隐患暴露情况,对各单位隐瞒不报的操作风险隐患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很好的行使操作风险管控职责。各单位兼职风险管理员在工作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使得兼职风险管理员在操作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私心,不愿意过多暴露自身工作的缺点及本单位工作中的不足,不能很好的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

(二)各分支机构会计结算业务管理架构不科学,日常的会计结算业务操作风险隐患不能很好识别、管理

我行各分支机构的会计结算与操作风险控制职能是由各分支机构营业室行使的,第一,各分支机构营业室既承担着本机构的会计结算管理职能,又承担着本机构的营销等任务,日常工作十分繁杂,各机构营业室设置了一名主管结算副行长,负责营业室的人员及业务管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监督会计结算与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第二,分支机构检查、监督人员与管理职责冲突,分支机构日常的检查、监督基本上全靠主管结算副行长负责,既要管理又进行自我检查,容易造成日常操作风险隐患不能及时暴露。第三,总行检查、监督人员不足,不能保证对支行现场检查的质量。总行审计稽核部作为全行内审部门,现有13人,除各分支机构会计结算业务的内审职能外,还承担着全行管理人员的离任审计、各业务条线的专项检查、上级监管部门的临时检查任务及配合全行的外部检查;结算运行部现有专职检查人员3人,承担着对36家分支机构及本部各中心的检查任务;总行纪检监察部作为视频检查部门设有3名专职视频检查人员,通过查看录像对各分支机构日常会计结算业务处理的违规、机关部门违规检查的任务。这种机构设置的缺陷,造成了管理弱化。

(三)未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柜员、分支机构考核体系,柜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操作风险诱发因素上升

目前我行对各分支机构前台柜员的绩效考核没有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营销任务指标是通过总行的市场金融业务部下达到分支机构后,分支机构往往将这些指标与柜员绩效工资收入挂钩,如完成多少存款、做成几笔小微贷款都会按存量或增量业绩的考核比例得到绩效工资,虽然对前台柜员的日常业务差错,结算运行部事后监督中心有差错率考核,纪检监察部也对违规行为有视频监控处罚,而对日常会计业务结算中差错和事故自查或预警的柜员,或者对无违规、无差错的柜员则没有相应的考核奖励,没有真正体现操作风险防范的价值,使得前台柜员不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

(四)总行各部门对分支机构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形成操作风险管理的空白点

总行各部门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职能还是按条线进行考核管理,有的业务部门在一些新业务的推广过程中往往是只制订业务管理办法、操作流程,而对新业务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操作风险防范、前台服务、客户反馈等管理缺乏,这就把全行的业务发展和操作风险防范分离,还有的一些新业务在会计结算管理上的归属不够明确,导致与新兴业务有关的会计结算管理文件、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对前台柜员的培训、业务指导不足,各分支机构在前台业务办理中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五)有的条线制度建设滞后,部分规定与业务操作系统不匹配,存在漏洞

近期,我行电子银行、小微业务等发展迅猛,国际业务也开始办理,再加上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虽然有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出台,但制度建设没有系统性,对执行的制度没有回顾性完善,部分业务没有严密的流程、办法,形成一些操作风险点。

二、分支机构操作风险隐患的原因分析

(一)目前,我行虽然不断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分支机构操作风险控制能力在不断增强

但是随着分支机构职能的扩展,有的分支机构管理的职能弱化,职责不清,个别分支机构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欠缺等现象,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问题也常有发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行操作风险控制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对分支机构及前台柜员的管理考核缺乏长效机制

我行分支机构会计结算人员及柜员占全行总人数的50%,虽然进行了多次绩效考核办法的修订,但现在还未形成一套科学评价前台柜员的完整考核体系,对分支机构柜员考核存在着各部室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现象,对柜员的考核内容偏重业务,不重视操作风险管理,考核评价指标还不够合理。

(三)分支机构管理人员操作风险意识淡薄

一些分支机构负责人不能正确认识业务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的关系,缺乏操作风险意识,只强调业务的开拓与发展,把主要精力用于本机构营销任务方面,对上级监管规定及行内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不严格,造成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导致一些问题屡查屡犯,有些操作风险隐患得不到彻底根治。

(四)分支机构会计结算人员培训不到位

近年来我行业务发展较快,新入行员工较多,但新员工上岗前培训时间短,到达会计结算岗位后,没有老员工的传帮带,对业务理解不透彻,业务流程不熟练,对会计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主要依靠各分支机构的主管结算副行长组织,一些分支机构主管结算副行长对员工培训不认真负责,柜员业务技能提升慢,使得前台业务办理效率不高。

三、对分支机构操作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一)在分支机构构建全员参与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存在于分支机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工作环节,分支机构每名员工都是操作风险的承担者,也是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执行者。因此,分支机构全体员工都要有操作风险管理意识,每个人在做每项业务时都必须考虑操作风险因素,形成全员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使分支机构每个员工都承担起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责,使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一种文化。

(二)明确总行各部室职能分工,理顺管理职能

总行各部室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职能不仅仅包括各条线业务的管理,还应该包括各条线业务的检查监督、操作风险防范。分支机构是我行对外业务的一个支持平台,前台柜员是在这个平台进行服务的操作人员。总行各部室在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上要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明确分工,能够合并执行的,经过协商形成统一意见后向分支机构安排。对本行的新业务,各牵头部室首先在相关部室之间沟通后,明确各部室职责,各负其责,并提前或同步对相关部室和分支机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分支机构新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与相关部室沟通,得到解决。

(三)完善会计结算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对各分支机构所有能够集中处理的业务,严格实现集中处理系统控制,通过总行核算集中处理,降低操作风险隐患。二是充分发挥事后监督的操作风险的集中管理功能,利用新的事后监督系统对各项业务处理的过程进行监控、实时预警,形成识别、计量、缓释、控制和处置的系统性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操作风险的有效识别,提高事后监督效率和监督效果。三是继续做好银企集中对账管理工作,对现有对账系统进行改造,提高重点账户的对账监督工作,增强银企集中对账的有效性。四是强化分支机构现金的管理和监控职能,总行结算运行部要定期调研,加强分支机构柜员的现金动态的监控,严格柜员尾箱现金管理规定,超限额现金必须按规定及时上缴。

(四)逐步建立柜员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合理分配员工薪酬,按业务的复杂度和贡献度设定业务权重,计算柜员的绩效分值,对柜员的业绩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核以岗定酬,充分调动柜员工作积极性。为稳定会计结算队伍,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对于重要岗位的会计结算人员,可根据其岗位职责和操作风险承担程度,对岗位工资拉开差距,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对会计结算人员的有效培训

对会计结算人员的培训要讲究实用性,强调有效性,以往我行对会计结算人员的培训多次进行,有现场培训,也有视频培训。现场培训,因培训场地限制,造成人多不能保证培训质量;视频培训,因缺少监督,分支机构不重视,有的培训也没有达到预想效果。要继续加大对会计结算人员的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方式,增加业务系统的实际操作培训,提高会计结算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会计结算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操作风险识别能力。对新员工的培训要采取封闭培训,延长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要全面,减少新员工上岗后由于业务不熟悉形成操作风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5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