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考前心理辅导【汇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1716

【导言】此例“考前心理辅导【汇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考前心理辅导【第一篇】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效能;教学策略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以我校60名即将参与护考的护生为研究对象,男23例,女37例;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将其中3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考前进行护考辅导,另外3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考前不进行护考辅导。辅导结束后,设计心理压力自测问卷和焦虑量表自测问卷,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同的试卷对两组进行模拟考试,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统一发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生年龄、性别、以往专业课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观察指标

分别从备考时间、模拟测验、护考通过率、心理压力和焦虑评分等方面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护考辅导措施

辅导前措施

(1)开好三会抓落实。①开好部署动员会:学校成立以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主管副校长和教学、教研管理人员为主的护考领导小组、督察小组,明确责任,落实目标。学校与辅导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组织召开会议,强调护考工作的重要性,分析问题,解决困难。责成各部门通力协作,做好辅导前期准备工作,如辅导时间的确定、考试资料的准备、培训(教学及人机对话模拟考试系统的测试)场所安排、班主任的安排等,使辅导教师和护生全身心投入备考中去。并通过政教处责成班主任通过班级微信群将考前辅导的信息及时、准确通知实习护生,并与实习单位协调,做好护生返校参加考前集中辅导工作。②开好辅导教师讨论会:以主管校长为组长,抽调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教务处召集辅导教师,反馈我校护考通过率、以往护考辅导中存在的问题和辅导要求,并与辅导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讨论、研究护考特点和趋势,制订辅导计划。根据以往辅导效果及历届参加辅导护生对教师的评价,选派教师参加护考培训会议,第一时间掌握护考信息,了解护考大纲、内容、各课程分值的变化,及时反馈各辅导教师。③开好班会:为确保护生顺利通过护考,在护生管理上,实行班主任责任制,在40天的辅导时间里,班主任全程跟班管理,定期召开班会。班会主要内容为:做好护生思想工作,让护生充分了解护考的重要性,了解临床工作与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关系,提高护生考证意识;分析历年护考合格分数线,让护生对护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知道形势的紧迫、时间的紧迫;分析班级护生实际情况,合理帮助护生制订复习计划;了解护生思想动态、消除护生焦虑心理,在生活上关心护生,思想上鼓励护生,学习上监督护生。(2)摸清底细,分层辅导。对护生进行摸底考试,统计成绩,让护生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客观的了解。根据护生真实水平制订护考分层辅导方案,并帮助护生制订复习计划。

辅导措施

(1)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辅导效率。随着护考内容越来越贴近临床,按照护考要求,实施教学改革。①将原来在校两年的理论学习缩短为一年半,10个月的实习后,返校参加护考辅导。调整教学计划,将教学大纲和护考大纲紧密结合,将教学内容与护考内容紧密结合,规范教学内容;②基础护理、实训护理、临床护理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情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提高护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③积极开展“以护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头脑风暴或团队合作,引领护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④强化护生实习阶段的学习,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委托实习医院承担每月对实习生的考核。(2)改革考试模式,提高辅导效率。实施教考分离,增加考试次数。学校医学教育研究室专门研究护考、专门收集各兄弟学校护理专业考试资料、收集本校护理教师试题资料,建立护理专业护考核心课程试题库,根据每年护考的侧重点,护生期中、期末考试,按照护考模式采用标准化试题,从试题库组题,考题内容涵盖各核心课程所有教学内容。护生毕业成绩评价采用护生护考成绩与毕业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考评模式的改变极大促进教师了教师的教和护生的学。护生在平时接触护考题型,大大提升了应试能力。(3)改革辅导模式,提高辅导效率。护考辅导始终严谨严肃、科学合理,辅导教师研究考纲,熟悉相关辅导内容,把握知识范围,制订辅导计划,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依据辅导内容筛选知识点,提炼出核心考点,讲解出题思路,制作习题,通过做模拟练习巩固护生所学知识点,辅导形式采取护生喜欢的知识点讲解和习题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在辅导中特别注意训练护生的学习能力和做题能力。(4)微信助力辅导,提高辅导效率。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并将微信作为辅助护考辅导教学的平台,指导护生学习。护考班每班建一个微信群,班主任、各科辅导教师和护生均加入群中,一是便于班主任监督护生复习计划执行情况,二是便于辅导教师与护生即时交流、及时解答护生疑惑,课后及时上传复习试题,并对护生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分析、指导,从而提高辅导效率。(5)疏导护生心理,提高辅导效率。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打开护理职业生涯大门的钥匙,辅导中发现不少护生表现出焦虑症状,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心理压力非常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告诉每一位护生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够做到。二要刻苦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要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科学规划,脚踏实地,高效完成复习任务。通过对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护生进行心理干预,有效提升了护生的抗压能力。

辅导后措施

教务处对参加护考辅导的护生进行摸底考试,统计分析每门课程护生的得分率,了解护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考辅导效果,综合分析护生辅导前后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本次辅导的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护生认为考前辅导对护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资料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按α=。

2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考前辅导对护生护考通过率有明显影响,提示考前辅导效果满意。观察组考前一周心理压力自测评分10~30分,平均(±)分;焦虑量表自测评分12~45分,平均(±)分。对照组考前一周心理压力自测评分11~35分,平均(±)分;焦虑量表自测评分14~47分,平均(±)分。两组心理压力自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量表自测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采用加强护生思想教育、创新教学方法、考前强化训练的护考辅导模式,对提高护生备考能力有极大帮助。

考前心理辅导【第二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朋辈心理辅导 模式

朋辈心理辅导(马歇尔夫,1981)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1]。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它是同龄人(朋辈指的是朋友或同辈)之间开展的为他人提供心理帮助、支持和关爱的互助活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是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有利助手,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但在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宏观探索上[2-3],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以及督导方面具体实施过程的探讨还比较少。本文将针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具体程序问题进行探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必要性

有学者曾对1340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题目是“在你遇到烦恼时,会选择哪种渠道寻求帮助呢”。有%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的同学会向父母征求意见,%的同学会选择专业心理辅导,%的同学会向老师征求意见。由此看出,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4]可见,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多校区合并的形势需要,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校区面临分散、专职心理老师配备相对不足等问题,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形式化、单一化,只能针对极少数自愿前来咨询的学生起到暂时的辅导效果,但学生一旦又出现心理问题时,心理老师还是难以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或辅导,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已无法满足全校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而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友情效应、时效性强、简便易行的特点[4],朋辈心理辅导便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一种重要补充,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

二、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程序

(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

在选拔前首先要开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招生宣传,在海报或通知上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培训目的、工作职能、报名时间地点、培训所需时间、培训要求、培训费(象征性收取)等一一列出,使报名学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一般可采用先选拔后培训的模式,即先通过一定程序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小组面试),将符合考核标准的同学留下来培训,培训结束后,再经过一次考核,选出符合标准的同学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

一般可以一个二级学院为试点来开展,一年举办两期(每年的三四月份与九十月份)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再推广到全校范围内。借鉴香港浸会大学朋辈辅导员训练计划和崔建华教授实施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计划的经验[5],高校可通过学校学生工作处或二级学院下发招生海报或通知,由学生自愿填写报名表,报名表除个人资料外,同学还要列明参加朋辈心理辅导培训的原因及自己具备的条件。然后,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协助二级学院辅导员老师完成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人面试,在选拔中主要考虑以下标准。

1.帮助他人的动机和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2.适应社会的能力。3.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5.社交技巧。6.解困技巧。7.能否抽出时间参与培训及有关活动。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及格以上。

最后对符合标准的同学张榜公布录取结果、培训时间地点等信息。在录取时也应尽量考虑到不同的专业或学科、不同的年级或地区、男女生人数平均等。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

培训和考核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前提。可利用周末时间,培训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内容,加上开始与结束两次共安排主题,如表1,每个主题4―6课时,总共约30―50课时,培训均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且有活动桌椅,以便团体小组活动和共同分享。

表1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在培训时要注意:1.在培训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心理问题,培训内容要有弹性;2.要注意让学员撰写个案报告和学习体会,以便于检查培训中的收获,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学员在完成培训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操作内容及其他指定活动(如自我成长分析报告)后,考核合格就可以颁发《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结业证书》和上岗胸卡,在胸卡上加盖印章,同时召开结业仪式,合影存档。并通知所在二级学院,学员可持证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或活动。

(三)考核

针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期间,会出现情感枯竭、缺乏热情、情绪低落、工作有压力等现象,对上岗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这是朋辈心理辅导员个人成长与保持工作热情、保障队伍稳定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1.建立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围绕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和思想情况来定性定量考核,如心理辅导效果如何;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工作内容是否清楚到位;工作程序是否明了,能否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个人成长情况;在培训、例会、工作记录、信息反馈等方面来考核。一般,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管理与考核要有专人(最好是心理培训教师)负责、定期检查,以便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2.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每学年要进行一次评比表彰,通过评比奖励本人,激励他人,带动大家的工作热情。评比形式要注意多样化。可根据工作分工表现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表彰称号。如:“优秀班级(或宿舍)学生心理保健员“、“优秀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对有突出贡献的还可授予“最佳学生心理辅导员”称号。亦可设单项称号,如:“最佳接待员”、“最受学生欢迎的贴心人”等。考核及表彰结果都要及时通报各二级学院。评比表彰要与学校的奖学金、评优等挂钩。

(四)专业督导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朋辈心理辅导员仍需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加强锻炼、定期不定期地接受专业督导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专业督导可以通过专业老师团体督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小组自身督导,以及个人自我督导的形式来开展。专业心理老师可定期举行团体督导以解决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帮助其澄清、面对、分析和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小组也可定期举办小组成长训练营,学习最新咨询技术、探讨疑难个案、专业心理老师做讲座等来督导。自我督导是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定期学习、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自我督导对自身成长、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有重要意义,它是朋辈心理辅导员提升的最主要途径。

(五)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的四级工作网络

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和督导,学校就组建成由“校学生工作处―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党团总支、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组织。校学生工作处主要行使其全面统筹和行政治理职能;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要发挥其专业咨询和对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与督导功能;二级学院党团总支、辅导员主要是面向本院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主动与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的教师合作,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时必要的帮助;通过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在同学与二级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及时发现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建设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反应及时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队伍。

三、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建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以待进一步完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1.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2.培训内容所覆盖面广,应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培训的重点内容;

3.可考虑进行岗前实习环节;

4.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5.督导自身的过程还应建立客观的评估指标。

参考文献:

[1]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

[2]蔡莹,杨雪龙。朋辈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42-44.

[3]张泉,贾楠。朋辈心理教育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1,(2):108-110.

[4]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6-9.

[5]崔建华,李石,苏兆成。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5-8.

考前心理辅导【第三篇】

1 个案概况

个案描述 某女生(小丽)16岁 初三年级学生。她主动到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原因是中考临近,心理感觉上十分焦虑。特别是在每次考试前的一两个晚上甚至都会整夜失眠。每当拿到考试试卷的时候,心跳就会急剧加速,始终无法平静下来。考试中如果遇到一点难题弄不懂,顿时就会脑袋一片空白,无心答题。此时,她总会寻找各个事由,离开考场,躲避继续考试。尽管她也会不停地安慰自己不要紧张,要心静、要沉稳,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连试卷中的剩余题目连看都不想看下去。对此,小丽同学非常痛苦,整日闷闷不乐。她害怕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她的中考,影响她的升学。

初步分析 小丽同学的精神状态是典型的对考试场景的焦虑情绪,但此焦虑症状可能并不是特质性的焦虑,这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比如:为什么近期感到特别焦虑呢?最近你有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感到不焦虑吗?

2 信息分析

收集信息

经过进一步多方面了解得知,小丽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的。在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眼中,她是一个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每次考试成绩无论在班级还是年级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在学习上能够吃苦耐劳、勤勤奋奋,这是她留给老师们的最大印象。她的考试焦虑情绪在初二期末考试时曾经出现过。但当时并没在意,因为这是第一次,可能是太劳累造成的吧。可就在进入初三后期以后,这种现象平凡发生。她的这种内心不安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最近考试有个别科目差点不及格。

她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找她谈话,询问原因。原来在她的内心深处,她觉得自己已不是老师眼中的宠儿,而变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差生,觉得原先喜欢她的人现在都已不喜欢她了。特别是她的父母时常以中考作为理由和借口,给她施加无形的压力。在父母看来,她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下降完全是由于她的贪玩而导致的。他们很着急,就时不时责备她并督促她抓紧一切时间搞好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习成绩补上去。以至于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父母都为她制定具体的目标来激励她。可事实并非如此,考试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眼看着中考就要到来,小丽越来越着急。如果照此下去,考取重点高中的梦想就要破碎了。

问题定位

小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升学考试方面。由其心理反应可以判定这属于一般心理困扰中学习方面的考试焦虑现象。

商定目标

辅导对象之所以主动找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说明她也十分想要改变现状。因此,在同辅导对象商定后,我们达成了以下辅导目标: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以当前为关注点,以缓解或者消除眼前焦虑情绪为着眼点,帮助辅导对象改变其“考试不理想就完了”糟糕至极的错误认知观念,改善睡眠和饮食状况,消除负性情绪,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投身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终极目标(远期目标):致力于通过对求助者症状的剖析,使其发现自己在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辅导对象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 辅导过程要点

第一阶段:辅导者运用相当热情、积极尊重的态度与辅导对象进行接触,努力了解她前来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内心不合理信念而引发了心理冲突,从而造成了情绪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并同她协商制定了下一步的辅导方案。

第二阶段;重点针对她的不合理信念作认知方面的调整。

其中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你能说说你对考试开始感到焦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小丽:具体的好像是从升入初三时开始的吧?

辅导老师:那你能再谈得具体一点吗?

小丽:我在升入初三以前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优秀,班主任老师一直都把我当成是班级的主力,父母也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就在初二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中我有一科差点没考及格。但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一直到升入初三以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考试,考试时总是不在状态,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上课也总是走神。爸妈开始不满意我的学习了,认为这都是我贪玩造成的。我很担心自己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被同学看不起,辜负了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

辅导老师:你认为这些是导致你学习、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吗?

小丽: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明白。

辅导老师:你所说的那些事情,其实是诱发事件,但她不一定是直接原因。我给你讲个事例吧,如果有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他俩都认识的人,但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对此,你会怎么想呢?

小丽:我会认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看见了竟装着没看见,什么人?

辅导老师:那是你的看法,其实他可能正在想着其它的问题,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没打招呼又有什么呢?

小丽:好像也对呀,难道我对事情的看法有什么问题吗?

辅导老师:这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像考试失利这样的事情,别人也会碰到的,如果每个人都变成你这个样子,那岂不是没人敢考试了。

小丽:你说的一点都没错,但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可是决定我前途和命运的考试,要是考不好就完了。

辅导老师: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其结果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你的几次考试失利并不会糟糕到要死的程度。你一次考试失败是不是就代表今后的考试都会失败?就算中考失败了,是不是就不能上大学了?即使考不上大学,你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出路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成就的人就非得考试要考得好吗?

小丽:确实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人的情绪主要是被自己的某些信念所困扰,其实你应该试着剖析一下你的其它想法是否也合理呢。

小丽:好的。以后我会在合理信念的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映的。

辅导老师: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但最后我也要提醒你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好心理。

阶段总结:借助本次谈话,辅导老师对小丽的认知作了调整,使她的焦虑情绪得到释放。通过改变辅导对象对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看法的转变,从而产生健康的心理。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考前心理辅导【第四篇】

1、考前过分激动。考生对考试形势、任务的不正确理解,强烈的求胜欲望与现实情况的矛盾,有的则是训练水平、考试经验差,以及个性特征导致过分激动的心理状态。大脑皮质神经活动的兴奋程度过高,抑制程度减弱,归根结底主要是考生怕失败,想成功或技术不成熟等原因造成。

2、考前淡漠。考生对考试缺乏正确认识,平时抓得不紧,而且意志消沉,心灰意冷。因此导致情绪低落,全身软弱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反应迟钝;精神不振,心绪不佳,缺乏考试信心和决心,以致于不想参加考试。

3、考前盲目自信。考生平时训练对一些项目要领理解不够透彻,盲目自信,认为自己素质好,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似乎信心很足,兴奋性较高,总认为轻易能取胜,不认真分析和研究对策,盲目乐观等待考试。导致考试时注意力强度下降,知觉、思维和选择性减弱,动作反应迟缓无力。

4、考前战斗准备。它是一种积极性的运动情绪,不是自发产生的,是不断训练和比赛的结果,此类考生都有参加过多次不同规模性质的比赛经验史。心理过程反应良好,感觉的灵敏性提高,观察力深刻,注意力集中,注意范围扩大,思维过程清楚,敏捷,情绪稳定而深刻。

二、考前心理辅导调整方法

1、实战训练法。模拟正式考试程序和强度进行的训练方法,主旨在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适应能力。特别是要让运动员对于容易引起精神过度紧张和动作失调的各种刺激逐步产生适应,提高其应付考试的心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考试定势。

2、对抗训练法。采取和其他兄弟学校的考生对抗性比赛。重在了解对手、正确对待对手,以消除心理紧张,保证其正式考试时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

3、现场考核法。在参加考试的前两个月,学校主管领导、教练要现场对考生进行抽查考核,一方面了解训练的情况,提出考试前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考生提高适应性的一次很好的锻炼。通过考核,客观地对每一个考生作中肯的评价,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4、闭目静养表象法。训练后(最好是心绪平静下来),取一些垫子,考生静静地躺在上面,仔细回想当天训练中每跑一程、一圈,乃至整个全程的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多地唤起参与运动时的各种感觉。比如:“看到了”场地、队友、教练以及奔跑时的情形。“听到了”训练或比赛场上出现的各种声响以及自己和队友正确与否的动作印象。

这样有两个好处:(1)使考生的运动过程得到反馈,尽快动力定型。(2)促使考生自我意想增强信心。

5、音乐调节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对情绪过激及情绪抑制的考生使用的。在考前,对这两种心理状态的考生,可用不同的音乐进行调节,前者用稳定法,听一些节奏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其心理平和;后者用激奋法,让其听一些铿锵激奋的进行曲或摇滚乐,以激发其心理功能,使其心理处于比考前的良好状态。

6、体会交流互激法。这种方法实质是通过各种方法调节心理后,每个人与队友进行交流,把自己良好的感受、体会,与队友分享,使之从交流中得到新的启示,产生心理互动和互激作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考前情绪和意志准备

考前教练员必须认真检查和鉴定考生的准备情况,由于运动的条件变化、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活动的结果和考生当时的生理情况及对运动意义的认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及复杂的情绪变化。而情绪的变化又影响着运动的效果。考前心理训练可使考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对正确估计比赛形势和自身技术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心理调整,使自己对考试作出切合实际的估计,把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对未能在临考前达到最佳状态即最适于比赛要求的心理素质的考生,要采取心理激发手段,使其达到应有的水平,目的在于消除考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

考试的最终成绩取决于考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和心理素质三个主要因素,其中身体素质是基础,运动技术是条件,而心理素质是两者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讲,考生的临场心理状态,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3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