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集聚【优质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新形势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集聚【优质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形势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第一篇】
民政工作是为民解困的主题,而社会救助是民政工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社会救助正从对困难群众力所能及的救济,转变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一转变,体现着党对困难群众的关心。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各项救助工作,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做好这些工作,要转变观念,健全制度。重视、支持民政工作,做一个优秀的民政工作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改善民生,才能切实担当起“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担。我认为做好民政工作民政干部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要形成竭诚为民的作风。民政是为民之政,民政工作的核心是为民。民政工作者必须把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牢固的为民思想、执着的为民情怀、过硬的为民本领、扎实的.为民作风,为每一位民政对象办好每一件事情。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记心上。对群众的各种困难,要以设身处地之心体贴人民群众的困难,以情同手足之情关心群众的困难,以刻不容缓的行动解决群众的困难。要对孤寡老人如父母有孝心,对孤幼儿女有爱心,对灾民、难民有真心。对所有的民政对象心连心,心贴心。要始终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帮民所需。要经常进连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掌握群众收成、收入、吃的、住的、穿的、治病、子女入学、生产技术、合法权益维护等情况,及时为他们解决钱、粮、物等困难,及时为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希望。
二、要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民政工作者担负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对上级不欺瞒,上报灾情和反映情况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因多要资金和物资,就夸大其词多报,也不能因怕影响领导政绩,就少报或瞒报。对下不能哄骗,无论是政策规定了的事,还是口头承诺了的事,或是群众反映的事,都要积极办理,迅速落实,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更不能放空炮,不了了之。要鼓实劲,下实力,抓好每项具体工作,抓实每个细小环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
三、要形成严谨科学的作风。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文化知识、法规政策、民政业务。做到政治方向明,思想境界高,法规政策熟,业务技能精,道德风尚好,个人品行端,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解决好各种矛盾。工作中要勤于思考,深入调查研究,严格科学论证,认识客观规律、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对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有方案,有检查,有评估,有总结,有验收,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又好又快。
四、要形成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作风。民政工作分布面广,涉及面宽,大部分工作在基层。作为民政工作者只有进千家万户,才能调查掌握实际情况,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中。民政工作中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特别是突发了自然灾害,民政工作者要闻灾而动,迅速赶赴受灾现场。民政对象中,有孤寡老人、有孤幼儿、有残疾人、有精神病人、有流浪人等,他们生活需要人照料,精神需要人安慰,民政工作者对这些服务对象,更要细心、耐心去关怀他们,去呵护他们。
五、要形成民主公开的作风。凡纳入优待、抚恤、低保、救济、补助等各类人员需要经过民政部门审核审批,凡国家下拨的各种民政资金都要经过民政干部下拨发放。而每笔民政资金来源多少,使用多少,属哪些人员才能享受,享受的标准多少,这些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民政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建立全方位的公开透明监督机制。对每笔资金的使用和享受资金对象,都要组织居民进行评议,并运用公开栏进行公示。
六、要形成雷厉风行的作风。救灾工作是民政工作者的主要职责之一,俗话说救灾如救火,救灾必须立足一个“快”字。一是反应要快。民政工作者日常要善于捕捉掌握气温、日照、降雨、降雪、冷冻、地震等相关信息,对什么时期哪些地方易发生什么样的灾害,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联想到将发生什么样的灾害,及时作好准备,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二是动作要快。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一旦突发灾害,民政工作者不管在任何恶劣环境条件下,都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赶赴到受灾地点,投入到紧张的救灾抢险之中。三是施救要快。救灾工作项项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民政工作者要突出做好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越是灾情严重,越要想千方百计,尽一切努力保证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住所。
七、要形成依靠群众的作风。民政部门是人民群众的组织部,民政工作者是人民群众的娘家人,民政工作者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发挥群众力量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首先要广泛接触群众,走进农户,广泛与群众打成一片,多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反映,多了解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才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关注的热点、焦点是什么,办事才能办到点子上。其次在感情上要贴近群众,民政工作者在与群众打交道中,要视人民群众为至尊,要做到“五要五不要”。一是态度要热情,不要冷落;二是说话要和气,不要粗暴;三是办事要诚恳,不要推辞;四是解问题要及时,不要拖拉;五是处理问题要客观公正,不要有偏向。再次要依靠群众,民政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任何疑难和问题,都要到群众中去寻求方法,获得答案。要充分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把群众组织好、发挥好,任何困难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八、要形成廉洁自律的作风。民政工作者当好民政对象的红管家,做好理财人,决不能个人有半点私欲和邪念,面对金钱和物资,做到心不动,手不伸,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新形势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第二篇】
机构改革以来,民政的医疗救助、救灾、优抚安置等职能调整到了其他部门,民政职能看似有所减少,但实则加强,从近年省、市民政工作意见可以充分看出,民政工作新增了不少内容,尤其体现在城乡社区治理、养老、儿童等方面,民政工作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一、把握形势,提升认识,增强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责任感
新形势下,民政部门的职能更加强化,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而民政工作的落脚点就在基层,面对责任与任务,我们基层民政干部首先就需要解决担当精神问题,从引领力、压力、动力这“三力”着手,以解决思想认识为根本,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认识做好民政工作的要义所在,切实增强思想引领力。我区现有农村低保人口1万余人,城市低保万余人,这些就需要我们落实社会救助,做好社会保障,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补上民生改善领域的短板,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因此,我们民政干部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思想引领,切实担当履职,给予生活特殊困难群众力所能及的救助,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更好地托住民生基本底线,真正发挥好民政社会保障兜底作用。
(二)认清民政工作内容在不断拓展,切实感受到肩上压力。一是服务对象由特定群体向全体城乡居民扩展:如养老服务对象由特定老年人向全体老年人扩展;儿童福利保障对象由孤残、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向全体儿童扩展;残疾人福利保障对象由重度与困难残疾人向全体残疾人扩展;流浪救助服务对象由“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向“生活无着的临时遇困流动人员”拓展等。二是民政管理服务内容向多方位延伸:如民政工作的功能在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同时逐步向提升社会公共福利水平延伸;民政工作的机制也由政府主导逐步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这些都对民政服务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课题,即从分散性、救急性的方式手段向整体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管理的方向转变。民政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宽,我们肩上的重担加大,这就需顶住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与时俱进,吃透政策,兼顾工作的“量”与“质”。
(三)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和为民情怀,切实提升工作动力。工作做得实不实,是否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期盼,是否能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这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民政工作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事事都直指民生关切,民政工作服务的对象中,有不少是社会弱势困难群体,他们生活困难、情况特殊、心理上往往也比较脆弱,特别需要关怀,这就需要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带着情感去做民政工作,将肩上的压力变成工作中的动力,把责任心、把为民理念体现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担当,更加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诉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向群众架牢一座连心桥。
二、把握重点,挖掘亮点,努力发挥民政的社会保障兜底作用
民政工作政策性越来越强、业务性越来越强,也即是对工作要求更精、更细、更严,我们民政干部需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新时代新起点新期望,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市民政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从“三围绕”着手,夯实基础工作,突出特色亮点,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一)围绕精准要求,加强以社会救助为主体的兜底保障。一是确保政策应享尽享。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要体现和落实“精准兜底”,真正让符合条件的弱势困难群体都享受到应有的救助,把民生底线托住、托好。二是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在救助过程中,加强低保对象动态化和精准化管理,规范低保评议公示和审核审批程序,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坚决防止“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发生,始终维护好民政保障性政策的公平正义。三是落实自然增长机制。按要求及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标准,不断提高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二)围绕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好民政在托底特困供养、提供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对上争取养老项目资金,着力新建和改造一批公办养老机构,并加强招商引资,引进民办养老项目落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打造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养老服务机构,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二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2019年,民政部正式发文取消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针对设立许可的取消,我们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尤其是事中监管工作,区民政局将充分履行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行业安全监管职责,镇街要严格落实对养老机构的属地安全监管责任,防患于未然,坚决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促进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
(三)围绕机制创新,提高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丰富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和创新,提高村(社区)自治能力、动力和效力。全面推广“三事分流、三社联动、三治并举”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培育和发展社会广泛需求的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助推作用。健全儿童关爱与保障体系,加强儿童工作力量,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完善好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残疾人福利保障力度。
三、强化保障,夯实队伍,为全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强化民政队伍建设,才能确保民政工作推进有序。目前,从局机关到镇街民政办民政工作力量配备少,专职人员少,有的镇街民政办只配备了一人,有的还频繁变动,队伍力量薄弱,以及不稳定等问题不利于民政工作的开展。为此,结合民政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的实际,切实解决好基层民政队伍人员力量不足、变动大、非专职等现实问题,充分激发和调动工作能动性,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肯担当、作风正的民政干部队伍,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民政干部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综合协调、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强化规矩意识,民政系统项目多、资金量大,在权力运行、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建设等领域,存在滋生腐败的可能。我们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规矩意识,要始终坚持阳光操作的工作理念,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问题发生,确保民政资金依法依规安全运行,确保项目、资金、人员安全。
新形势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第三篇】
摘要民政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概念,事实上它涉及的区域广泛,包括婚姻登记、慈善福利、救灾救济、区划地名、安置优抚、低保救助等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的行政事务。本文结合民政工作概述分析,从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功能作用入手,主要针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民政工作,创新,实践
1导言。民政是为民之政,具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民政工作主要就是为民解困、为社会弱势群体代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战略,民政部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促进民政工作,努力开创构建民政事业的新局面。
2民政工作概述
民政工作是政府直接参与改善民众生活的重要体现,政府通过制定适合区域发展的民政工作政策,把控民政工作的执行内容和执行方式,间接地表现了政府的意志,而这些意志多半是人民群众集中意志的表现,反映了民众的基本诉求。
总之,民政工作就是“为民行政”,以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为工作主线,突出以民为中心,核心是“民政为民”。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民政工作要以民为本、一切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乐,把“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爱民”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把“利民”作为全部工作的目的、把“乐民”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的方向,要不断完善创新社会救助机制,要提标扩面加大力度救助贫困弱势群体,逐步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功能作用
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激增。民政部门要通过救助和帮扶困难群众,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建立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建立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代际间的团结友爱;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促进军地和谐、军民团结,支持军队国防现代化建设;加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现代社会管理模式,促进基层组织稳定和社会和谐。
发挥重要的兜底性作用。民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城乡低保政策,要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要开展医疗救助和大病救助,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要及时开展灾情统计上报和救灾款物发放工作,把灾民救助工作落到实处,适时开展灾后生产自救、灾后防疫等工作,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确保大灾之后无大役和社会稳定有序。总之要不断完善创新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救助力度,为困难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构筑群众生活最后一道防线。
发挥重要的调节性作用。民政部门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规范发行福利彩票,支持福利公益事业发展,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提供基本福利服务;民政部门要强化慈善事业发展,积极挖掘社会捐赠、慈善事业的救助潜能,积极发挥“爱心超市”的社会救助作用,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调节收入分配,不断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突出民政工作的社会效益性。民政工作之所以琐碎,在于它本身就牵扯着当地民众的“吃喝拉撒睡”。然而,这种关乎民众福祉的职能单位,也意味着民政部门需要追求社会效益目标。具体而言,民政工作在开展中应突出时效性和实效性,从而能最大化的节约社会资源的耗费。另外,民众对民政部门的口碑,也构成了衡量社会效益程度的重要参考。
准确把握数字民政的理念。民政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用准确的数字。对人均纯收入的核算,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运用科学评估体系进行测算,得出近似准确的数字,然后运用这些数字来检验这种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修正评估体系中不科学、不完善的成份,使评估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创新社会管理载体。我国已经由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民政工作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载体,要积极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创造条件推动社会发展,强化社会成员发展权的保障功能。创新自治共治机制,以人性化管理为基本理念,以民主化决策为基本方针,以网络化服务为重要手段,以制度化监督为根本保证,形成党委引领、村委当家、村民做主的村民自治共治机制。
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党的十八大要求政府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在服务内容上,要关注个体需求;在服务格局上,要统筹城乡民政工作、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如某市民政局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开展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活动,同时,民政局对中标组织进行项目实施管理,根据项目进度拨付项目购买服务经费。
不断丰富民政文化内涵。民政工作源远流长,所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从远古的“敬天保民”、唐宋的“安民立政”到清代的“为民治事”是民政工作的历史记忆;从建国初期的“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到新时期的“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是民政工作的现实遵循;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竭诚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是民政人的价值取向;“天下民政是一家”则是民政人团结一心、自尊、自爱、自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集体表达。这些民政文化,在不同时期都起到了树立民政系统共同理念、引领民政工作前进方向、塑造民政良好形象的重要作用。
5结论。总之,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民政工作所面对的挑战可想而知。在践行群众路线和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下,民政部门职工需要主观上努力应对诸多挑战,并在工作模式创新上适应新时期民政事业的发展。上文中概述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内涵及功能作用,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要树立社会效益性、数字民政的理念,要创新社会管理载体、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与丰富民政文化内涵,努力开创构建民政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江华锋,吕静.我国现代民政工作标准化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1-105.
[2]曲孝丽.做好做强民政工作的着力点[J].中国民政,:37.
[3]兰恩华.保障民生深化改革努力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9-30.
新形势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第四篇】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同时,提出了新时代的民政工作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的明确要求。作为基层民政系统的一名党员干部,我总是在思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以怎样的方式助力民政工作发展。
怀“菩萨心肠”干“菩萨事业”。社会救助和养老、儿童工作是民政事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服务对象均为“老、弱、病、残、幼”等困难群众,这一情况决定了民政工作的特殊属性。必须对群众饱含深情,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绝不能够自认为做了“普度众生”之事而心生高傲,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困难群众,这样就与群众拉开了距离。要始终正视手中权力,协助党和政府履行好保民生、促稳定的重要职责。
以“黄牛精神”耕“民生之地”。基层民政工作面临的群众是海量的,每一个家庭的困难也大不相同,如何把握好救助力度和救助方式,做到因人施救,这是一项实打实的“细活儿”和“杂活儿”。既要对分享的“新形势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集聚【优质4篇】”,又要常常走村入户调查真实情况,既要把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清退,又要及时纳入新的对象做到应救尽救。这需要我们时刻秉承着“黄牛精神”,吃得苦、受得累、耐得住,用真心来耕耘好“民生之地”。
用“霹雳手段”保“群众之利”。民政系统的资金量极大,这些资金都是老百姓的“吃饭钱”“救命钱”“看病钱”,如何保障这些资金真正发到需要的人手中,作为民政工作者,就必须既当“活菩萨”又当“黑包公”,要对腐败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不光自己要以身作则,更要真正深入村组,聚焦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从村组干部入手,及时发现、及时移交、及时处理、绝不手软。真正维护好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用行动呐喊出新时代的民政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