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国人口红利的论文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48364

【导言】此例“中国人口红利的论文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挖掘二次人口红利应对劳动力减少论文1

挖掘二次人口红利应对劳动力减少论文

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往往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动,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要素投入对经济长期增长机制产生影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逐步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也渐进放缓,由此导致劳动力长期处于减少趋势。针对劳动力层面的这些变化及其经济影响,我国应该从劳动力作为经济要素的本源逻辑出发,积极努力挖掘“二次人口红利”,力图促使劳动力要素继续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

我国劳动力供给减少至少表征为三个层次的经济现象,这三个经济现象将成为劳动力供给减少背景下我国经济战略调整的逻辑起点。

首先,劳动和非劳动人口比例将发生变化。从人口整体结构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人口中劳动人口数量将出现减少,而非劳动人口数量将逐渐增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从事生产的人口逐渐减少,而需要抚养的“纯消费人群”正在扩张,这将导致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内部需求结构和外部需求结构将随之出现相应调整。因此,我国长期高投资、高出口和低消费的基本需求结构模式将出现调整。

其次,生产要素配置组合出现变化。不论从人口老龄化视角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减缓角度来看,我国通过大量劳动力数量投入减缓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很难持续,我国资本劳动比将大幅上升,生产要素配置组合将出现阶段性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按照现有模式发展,未来我国资本边际报酬将加速递减,从而长期经济潜在增长将会出现实质性下降的趋势。

第三,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与劳动和非劳动人口比例变化和生产要素配置组合出现变化相对应,我国劳动力生产要素的价格将出现长期持续提升的状况,由此引发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我国长期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产业竞争优势将逐步削弱。此外,我国长期劳动报酬受到压抑的趋势将发生转变,劳动力报酬增长速度将超过资本报酬增长速度,整体经济的要素分配格局将出现变化,从而对需求结构产生影响。

中国劳动人口变化趋势

挖掘“二次人口红利”

因此,必须从顺应劳动力供给数量变化和合理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出发,通过提高素质、优化配置和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挖掘“二次人口红利”,使劳动力继续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

要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鉴于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并由此造成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加快提高存量和新增劳动力的素质,不断积累优质人力资本,通过劳动力本身素质的提高,改善劳动生产率,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快偏向于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创新,以适应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的新情况,提高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防止劳动力数量减少带来经济增长动力缺失的'风险。

要逐步优化劳动力要素配置。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减少,我国过去赖以生存的以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很难继续。因此,伴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必须优化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手段,将提高素质的劳动力配置到那些附加值高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当中,同时加快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第三产业转移。通过优化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主动调整供给结构,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要积极促进劳动力可持续发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发展当中,更多强调劳动力的“生产者”功能,而忽视了其“消费者”功能。事实上,只有同时重视劳动力两种属性的功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增加劳动收入和完善社保体系发挥劳动力消费功能对经济长期发展的作用,同时,通过深度城市化提升我国整体消费能力。

根据以上设定的我国应对劳动力供给变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向,应该采取以下具体战略举措。以培育人力资本为重点推进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调整。随着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长步伐逐步放缓,通过大量投入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

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经济增长的机制,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将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依赖劳动力数量投入转变为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发挥政府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主导作用。国家要做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人力资本投资,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需要。

要以加快创新和强化服务为重点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在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将处于长期上升的趋势,因此要尽快改变“低成本”竞争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加快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顺应我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人口结构新特征和与之相应的制造业升级的产业趋势,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的服务产业。促进引进与创新两种方式融合推进。在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的原则之下,综合利用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两种方式推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加快形成政策法规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创新服务业建设,创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要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要营造良好服务业市场环境,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开放。

要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促进需求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有两个相关的经济社会现象,一是老龄人口(非劳动力人口)趋于不断增长,另一个便是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前者意味着我国消费人群的稳步增加,后者意味着劳动报酬份额将逐步提高。因此,我国要顺应以上经济趋势性特征,加快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以期通过需求结构的调整主动应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带来的相关影响。建立劳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要切实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并发挥财政税收制度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益全民共享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快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城乡“接轨”和地区转移接续制度建设。

中国的人口2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华侨政策,通过了解华侨的爱国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我国人口特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教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难点是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具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投影片“人口迁移图”讲授提纲

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为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二、人口分布不均

l.我国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的分布

(l)界限:黑河—腾冲一线

(2)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

(3)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开发时间长短等原因。

三、我国人口的迁移

四、华人与华侨

1.概念

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第二课时]

五、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

②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①解放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问题:

(l)人口与经济 资源 环境的关系

(2)问题

①人民生活水平低

②交通、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

六、对策

1.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晚婚、晚肯、少生、优生。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教师提问]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入新课]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

[教师讲授并指导学生计算] 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1.6亿,世界人口为53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为:1l.6/53X100%≈22%,因此,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图] 引导学生读课本的“面积与人口比较表”,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 由此可知,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美国的倍,因此,我国是个人口大国。

[读课本第2页《读一读》及补充资料] 如果全国的人手拉手连成一列队伍,两人之间的平均距离为米,那么,这列11.6亿人的队伍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二、人口分布不均 [板书]

1.我国的人口密度:

[计算]

12.6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1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2.我国人口的分布;

[阅读和分析图] 在课本第2页《中国人口分布图》上让学生用彩笔标出黑河—腾冲一线,待熟悉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西的人口密度各大约是多少?

[学生回答] 此线以东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

[教师小结] 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结论: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

[学生回答] 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教师小结]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三、人口的迁移 [板书]

[分析图] 根据“人口迁移路线图”请同学们说出迁移路线,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 概括成下表

四、华人与华侨 [板书]

1.概念 [板书]

[教师讲授]

①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如印尼华侨。

②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等。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华侨和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及他们支援祖国建设的事迹)

2.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板书]

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教师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从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两个方面了解了中国人口的大致状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问题将有很大帮助。

[第二课时]

巩固复习

通过提问我国人口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及分布特点引出新课。

学习新教材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板书]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板书]

[读图]读课本第4页“我国人口的增长图”,通过观察,按时间进程比较,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亿人口,1990年达到亿。

②增长速度快: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40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亿,增长速度太快。

[教师提问] 我们计算一下,若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

[学生回答] 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教师小结] 由此看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板书]

[教师提问] 我国人口为什么增长快呢?

[学生讨论] 主要是因为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②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3.人口问题 [板书]

[教师讲授]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提问]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 结合课本第5页图讨论。

[教师总结]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读第5页下图分析)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师小结,并引出下文] 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六、对策 [板书]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对策: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师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3

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段中,运用“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示意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读一读”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的这个特点。

3.人口分布的知识是从“做一做”引入的。这部分内容即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4.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华侨和侨乡的知识不是本节的重点。

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材通过“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图、“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也是本节必须使学生理解的重点知识。

关于“中国的人口”第一课时教法建议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

去利用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和“读一读”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一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西半部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2.由于学生在初一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人口分布不平

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约数(江苏6700万、山东8500万、新疆1500万、西藏200万),计算人口密度(江苏和山东每平方千米分别为670人和560人,新疆和西藏每平方千米分别为人和人),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山东人口密度大,新疆、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山草香·》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3.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

世界人口日作文:谁动了中国的“人口红利”4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中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此在我们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前往不要忘记今后可能会面对人口的“负债”。

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就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据了解,不仅是河南企业,外省一些政府部门专门出台文件,限制劳动力外流,以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其中,广州预计缺口量达15万人。特别是餐饮业的前台和楼面服务员,平均1名求职者,有进5个对应岗位可供选择。东莞缺工更为严重。此外,沪苏浙闽和广西北部湾等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人。

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在未来几年将会出现变化。该情况在中国第一大省--河南省已经初显端唲,劳动力供应预计在到到顶。河南目前拥有近亿人口、3200万富余劳动力不仅是中国第一大事更,也是中国劳动务输出第一大省。带去年底,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总数超过2200万人。不过,河南的劳动供应总量增速近几年明显降低。新增劳动力200多万,则不到110万。

中华国劳动力供给已发生“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的重大转折,意味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将会经常出现。

新年伊始,长江珠三角等沿海地区频呼“用工荒”,就连安徽、河南等劳工输出大省,也纷纷出台措施,鼓励省内就业,部分西北地区,甚至出现了限制劳工出省的现象。事实说明,“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趋势,提前进入的低生育阶段,80、90后青壮年的就业观、结构性劳动力失衡,都展现出不少专家的忧心正在变成现实,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十年后可能将难以为继。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市场信息的沟通,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不然越来越高的劳动力成本会把企业拖垮,除非政府降低税收,才有能力支付高的工资,打不那并不是长久之计,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良性循环,农民共本身也要技术进步,于不断升级的企业需求同步,这才是更本的出路。

未来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进一步推动“人口红利”从质量型向数量型的转变,逐步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出口、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要加速人力资本形成、生产结构升级、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的种种请况已说明:中国正在不断进步中,从改革开发三十周年以来,中国向着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家迈进,人民的生活也将会越来越好。只是再发张的狂潮中,那面会出现一些起起伏伏,人民只要站住脚跟,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面对一系列新困难的准备,我相信,胜利会属于我们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24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