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毕业论文优秀5篇
【导言】此例“医学影像毕业论文优秀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第一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 工作,并完成论文。
加强在岗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第二篇】
1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的必要性
1.1超声诊疗对人员素质的依赖性大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发展,但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诊疗费用仍是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与其他影像检查(CT、MRI等)相比,超声诊断的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性能价格比最优,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在临床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价格相对低廉,程序相对简便,使得超声诊断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与CT和MRI等技术有所不同,超声影像诊断由人工控制检查速度,即使仪器成像速度再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也仍由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n;准确无误的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要求医务人员对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从多角度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超声影像诊断对人员素质、人员数量的依赖性极大。为有效应对超声科室不断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进先进的超声诊断设备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超声诊断医务人员已成为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超声影像涉及多门学科,知识量大,理论教学较为单调,学生易产生倦怠感。临床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的教师在超声影像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式讲座、PBL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确保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定期开展与住院医师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各专科医师的定期讲座将极大丰富超声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见闻,各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立和维护与医疗机构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本科生提供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医院内的观摩、考察、讨论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优秀校友和资深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业意向,实施阶段性的院内实习,合理安排医院见习时间,要求掌握各种型号超声仪器的操作和特点,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疗技术,熟悉各种检查方法及先进的超声诊疗技术,同时协助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论文。
3.2加强在岗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第三篇】
从表中数据可知,即使是医学、教育学、法学中也会有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如: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学前教育、社会工作等,这就提示我们考生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不仅要看门类整体,还要细看专业部分,在“乱石从中”细挑“珍珠”才有利于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护理学:
护理学并不是简单的打针、输液,当前的护理服务对象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整体的人,因为疾病本就是受这些方面影响的。护理学专业所致力培养的是,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护理学专业人才是医疗单位,尤其是医院、诊所的“宠儿”,由于医学的分工,各种专业类医院不断涌现,同时由于人们就业观的改变,很多医生“自立门户”办起诊所,所需护理学的岗位数量就相应增加。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中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万人,平均年净增加万人。这样的“利好”消息无疑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当前,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也将不断“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具体来说,是一门学习各种成像设备和放疗设备操作,并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由自然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学科。作为该专业学生,一方面要熟悉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学、DSA、影像核医学等操作技能,学会应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另一方面,也要学好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主要课程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相同,主要有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等。
由于医疗器材的精密程度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这就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于是该专业的毕业生们可以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血站等单位,从事临床影像技术、功能检查等技术工作。这些单位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而且薪资收入较高。而诊治一些疾病需要更先进的医疗设备,他们对设备和疾病的了解都能够达到专业水平,因此,也可以到西门子、飞利浦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能力突出的话,收入相当不菲。
在“麦可思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的前十位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榜上有名”,位列第七。总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宽广的。
中药学:
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药科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保健品行业就应运而生并且日益繁荣,带动了中药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中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中药的药效越来越为世界所认同,中药学专业发展前景将“越走越宽”。因此,中药经营企业、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中药养护等相关部门都将是你的“用武之地”。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作为法学门类下的一个分支,由于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学生就业观的转变,也使得其就业率高于平均水平。这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构多为政府、社会慈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其中政府是这个专业的主要就业机构。近年来慈善事业的发展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慈善机构越来越多,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落脚点。我国的社工还不是很受重视,在发达国家,很多社工为预防犯罪、陪护老人、维护社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对一些边缘群体的关注,例如上海的“政府购买服务”,即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这就给本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学前教育: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第四篇】
临床医学系与三所直属医院、行业医院专家共同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与学校教务处共同制订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到基层就业需要具备的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以及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能力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选取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将分散在各专业的临床实训项目重新组合,以问诊方法与技巧、常见症状为基础,以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病例分析为重点,要求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深刻理解、强化发展所学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医学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与进步。
二、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是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及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要求,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医院仿真格局的临床医学实训基地,改善实训条件。临床医学实训室位于学校实验楼的1~3楼,包括内、外、妇、儿、五官、传染等44个实训室,引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智能综合模拟婴儿、智能综合模拟人-爱因斯坦、仿真头模教学系统、临床治疗和口腔技工、网络版急救系统、网络版内科实训系统、HVJ-880A全能呼吸机、动态心电监护系统(Holter)、01B多功能麻醉机、PA-500呼吸机、MHJ-Ⅲ麻醉机、、示教裂隙灯、检眼镜、弧型视野计、高级孕妇模型、多功能穿刺、心肺听诊、肝脾触诊、心肺复苏模型、多功能手术床、牵引床诊断床及手术、体检需要的各种器械等。
临床医学专业实训基地除满足临床医学专业的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医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等实验教学需要外,还为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骨伤、医学影像等专业的相关课程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
三、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手段
利用“院系一体”的区位优势和直属医院的人才优势,打破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堂移到实训室,边教边学边做,使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三者有机结合,实现校内实训教、学、做一体化。部分临床主干课直接设在直属医院,通过直接在医院床旁教学、医院见习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手术室电视监控闭路系统等先进教学资源,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边观摩边训练。将以往的“2+1”变为“1+1+1”的教学模式,在第一年基本素质能力、职业岗位基础能力的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向临床实践课衔接;在第二年职业核心能力和部分职业拓展能力的临床课教学中,强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第三年进行临床实习,由实训教学转入在医院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应用型实习。本专业创造性地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为期两周的实践技能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掌握临床最基本的技能操作,缩短临床实习的适应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毕业后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通过率。在整个人才培养进程中,实践教学比例>50%,真正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投入到防、治、保、康的工作中,并且能够不断适应医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在前4个学期,每个寒暑假安排带教医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2周,增强感性认识,体验职业生活。
四、加强实训室软件管理建设
临床医学实训平台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实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实训课教师采取“专兼结合、动静结合”的原则,既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又有理论课教师及医院医生作为实践教学带教老师,取长补短、各司其职,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临床医学系支持教师参加实践教学专项学习和培训,例如临床技能大赛、生理驱动模型人培训等,培训结束后,回校举行学结报告会,再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达到了个别人或少数人培训,集体受益的目的。
五、创建、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担了卫生部科研基金及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资助课题《以能力为导向的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09-YB02),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中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施体系和效果体系三部分,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0个主要观测点。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将执业(助理)医师考核标准纳入学生技能考核中,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实践教学效果,保证学生较好地掌握临床实践技能。除重视日常教学中的考试环节,还致力于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考核,通过OSCE进行实训考核:通常设置12~14个考站,每个考站要求应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程式化的临床技能标准完成一系列的临床操作。最后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评定成绩,并将实训成绩纳入每学期的总成绩之中。毕业实习,以实习报告、实习鉴定书、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并将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纳入学生总成绩。建立了实践教学考核的长效机制。
六、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建成后,经过近四年的临床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的病史采集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体格检查和临床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核与评价。结果显示,学生的临床基本能力明显增强,临床思维活跃,适应临床工作的能力普遍提高。
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责任。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卫生适用人才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今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迫切任务。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办不出特色,更实现不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如果能正确评估医学专科实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找准自身定位,将挑战当作机遇,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打破、优化医学专科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调以疾病为中心,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打破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实训内容各自为战的现状,着重培养医学生临床诊断能力,确保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便能使学校走出一条特色鲜明、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第五篇】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医院的建设步伐加快。医护人员的医术虽然很精湛 病人也有良好的护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就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所以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而此时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泛指通过x光成像(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成像(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中。影像医疗设备在诊治疾病方面日益广泛,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设备具有高电压、集成电路多、结构精密等特点,促使它的价格昂贵。
医疗设备是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分布不够合理,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医疗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操作不当等,造成故障,维修保养,尤其保养落后,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会出现伤害现象。当前医疗设备管理滞后,是现代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
医疗设备技术含量高,要求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的医院购进设备后,缺乏专门的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技术人员。现有使用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不熟练,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当。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规范使用医疗设备,使医疗设备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无历史档案,没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依据。
伴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完善,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
医院通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患者的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正确诊断。但与此同时医院也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设备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因此,医院就需要获得更丰富、更实用的相关信息,以解决在使用医疗影像设备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问题的深入,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将不断暴露。现代化的医院要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要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综合效益,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2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本论文的内容
根据医疗科学需要及经济、实用的原则, 正确地选购设备, 为医院提供品种、性能、精度适当的技术装备; 加强岗位责任制, 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 提高在用设备利用率, 在保证供应和效益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作用, 并做好引进医疗设备的研究消化、改进;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尽快掌握引进设备的安装, 保养及维修技术,及时解决备品配件的供应。医疗设备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技术, 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影像设备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来唤醒人们对此的认识,提高人们防护的意识等问题。针对现行医院常用的管理制度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使影像设备的管理制度更完善。
(三)研究的依据
影像设备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如:维修费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意识,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医疗器械的规范化操作程度,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意义
只有把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好, 才能进行科学预测, 制订设备的“总体规划”以及实施方案, 并进行协调和控制, 使之达到最优化。才能提高设备使用率, 使设备的总效能达到最高水平, 产生它的最大效应。如果管理不当,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应有作用, 影响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发展, 还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 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 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科室各成员应该很好的学习“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机器,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只有加强了设备的维修管理, 因而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得到维修和保养, 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设备的综合效益。
(五)毕业论文的进化表
时间计划完成任务
11月10日——11月14日毕业论文的选题报告
11月15日——12月01日毕业论文的中期报告
12月02日——12月22日完成毕业论文
12月23日——1月24日毕业答辩
三、参考文献
1 朱险峰,卜祥义,邓卫红。如何做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规范化管理,中国医疗前沿,XX年6月。
2 沈增贵,刘曼芳,梁才,胡志。影像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中国医疗设备,
3 李迅茹。放射物理与防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
4 洪洋。放射物理与防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5 付建国,陈本佳,方国才等。医学影像设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赵建中。完善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ct理论与应用研究,
7 孟伟。如何加强影像科大型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XX(5):38-38.
8 陶剑光。 大型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管理。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66-67.
9 童双立,闫罡,孙璐。 大型影像设备的购置、管理和维修。 c t 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8):41-43.
10 何彩平。 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 中国医学装备。XX(7):33-34.
11 李公平。 规范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之浅析。 医疗设备息。XX(3):59-60.
12 陈康。经济寿命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疗器械杂志,XX年33卷第3期:215-216.
13 尹军。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思考医院管理。XX(10):2368-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