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生态环境调研报告大全【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30451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第一篇】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工作成效,日前,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长文运芝,区政府副区长黄顺发、区长助理谢云杞率领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政研室、区整治办等单位相关人员,对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加快农村环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开展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区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环境明显改观。全区主要道路沿线暴露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得到比较彻底整治;制订出台了《南岳区村庄绿化规划》并即将付诸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全面启动了农村连片整治工程,11个村的水源地防护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房)以及其它建设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扎实开展了改水改厕、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卫生评比和除四害等工作,并推进了申报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以河道净化为重点,疏浚城区主河道3条共6000余米,农村河道10000余米,清淤扩容山平塘15口,及时清除水面漂浮垃圾及杂物,禁止水库化肥养鱼,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大力开展了沼气池建设,全面整治养殖污染;按要求全面启动了老农贸市场和迎宾市场的提升改造工程,目前管网铺设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摊位改造,市场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建房的监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对部分路段两侧的违章棚亭和“空心房”进行了拆除;以107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为契机,切实加强对道路建设、养护、管理、绿化以及路面清扫保洁,及时抢修公路破损路面,清理公路边沟、涵洞;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硬化力度,并组织专门力量对以路为市、占道经营、占道堆物进行清理和整治,确保了全区公路畅通、安全、清洁。二是群众普遍欢迎。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美化了城乡环境,改变了群众生活,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人民群众对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了从怀疑、等待、观望到理解、支持、积极参与的转变。与此同时,全区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变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养成。三是经费保障有力。区财政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环卫设施建设、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经费等,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确保了资金及时拨付。由于全区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普通群众的支持配合,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得到了较好地落实,全区城景乡环境得到明显提升,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调度会上,我区获评城区组2012年第三季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第一名。四季度检查以及全年工作考核评价很高。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抓组织领导。为确保整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区委、区政府研究成立了由区四大家一把手和区委副书记担任顾问,由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担任组长,区委组织部长担任总督导,分管和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日常工作、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街道)等单位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班子,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区委、区政府结合南岳是旅游区的实际,在工作标准上自加压力,提出了落实“三化”(即市场规范化、垃圾分类化、环境优美化)、实现“三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工作目标,要求南岳的城景乡环境整治与市定标准和其它县区相比,要做到“标准要更高、行动要更快、力度要更大、效果要更好”,要按照“庭院美、村庄净、道路畅、水体清、环境优”的要求,把南岳广大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的精品景区。

二是抓宣传引导。今年以来,我区先后编印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字经”》、《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诗配画》,不定期地编发《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报》,并在区有线台开设宣传专栏,在农村主要路段、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所在地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制作了永久性宣传标语、设置图文并茂的宣传牌;乡镇通过出动宣传车,印发《致村民的一封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组织开展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大走访、大规劝、大整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和引导,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基础建设。我区坚持把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旅游环境与服务质量整治及规范城景乡建设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整合全区的财政资金和部门专项资金,保证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经费。截止目前,全区共新增户用垃圾桶30000余个、焚烧池850个、垃圾斗车78辆;共新建水源地防护设施26套、污水处理设施530套、垃圾处理设施146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56套,新增车厢可卸式垃圾车2台,自卸式垃圾收集车11台,可卸式垃圾箱26个,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四是抓集中整治。为解决城景乡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城景乡环境状况,我区于6月份全面启动了拉网式、地毯式的“农村面源污染大清理”行动,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重点是对国、省、区、乡公路沿线以及集镇、村庄开展了卫生大清除行动,对暴露的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杂物、道路两边的杂草等进行集中清除,并集中抓好了重要河道的疏浚。特别是对107国道南岳段等重点地段的整治实行现场交办。目前,全区广大农村主次干道已基本实现常态化管理。

五是抓督查考核。为确保全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区委、区政府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今年全区重点工作进行单独考核,并纳入区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同时,区整治办按照《南岳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制订了《考核实施细则》,建立了区对乡镇、乡镇对村(居)的督查考评体系,并严格按照“周暗访、月明查、季考评、年度总评”的方式进行督查考核,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建立了督查台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是抓长效管理。初步探索建立了“乡镇督导、村组管理、专人保洁、门前三包”的城景乡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相关单位和各乡镇(街道)、村组对责任路段都明确了专人保洁、宣传、劝导和监管。部分乡镇、村组还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强化整治工作责任。目前,全区36个村(社区)都明确了专职的清扫保洁人员,落实全天候清扫保洁、卫生监督和宣传劝导。通过开展卫生评比和保洁员工作考核,我区部分长效管理措施的成效开始显现。

三、

我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二次清扫活动,就认为任务完成了,有的部门甚至根本没有动起来。少数单位没有认识到整治工作是一项常态化、长期性的工作,为节省开支,在旅游淡季停聘了一些区域的部分保洁员,给村民造成城景乡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阵风”的错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部门联动欠缺,如兴隆水库上游无序建房,准备大肆发展旅游“农家乐”,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都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管责任。同时,由于城乡结合部位的个别村环境卫生整治界限不明确,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和村组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在前段市里检查时还扣了分。此外,城区的一些背街小巷特别是迎宾社区、祝圣社区和衡岳社区等城中村,存在毁绿种菜、养鸡和随意放养家畜家禽的现象,而且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缺失,还有不少居民小区没有纳入“四型小区”创建范围,管理缺位,卫生环境比较差。

二是基础建设还有待完善。乡镇建设起点低、基础差,道路、供水、排污、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特别是环卫设施等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已经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垃圾箱和焚烧池等设置还有等进一步完善;个别村的焚烧池和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部分村民未按要求使用区里统一配发的垃圾桶,变更用途,挪为他用。两个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进展较为缓慢,目前还只完成管网铺设工程,摊位改造等工作进展滞后,市场环境亟待提升。环保项目在建设内容规划上,偏重于垃圾房和村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项目在建设内容和设施设备的配备上不太切合实际,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二次污染,群众比较反感,各方面非议较多,费力不讨好。如,在各项目村新建的垃圾收集点,不但外观难看,与环境极不协调,而且很多布局不合理,老百姓使用极不方便。特别是环保部门配置的自卸式垃圾收集车,由于后期的养护、油料、司机等经费没有着落,乡镇村组不想要,相关单位不想接。

三是宣传发动还有待深入。目前,城景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区一级非常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乡镇、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虽然有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但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环保部门和乡镇干部进组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宣传交流较少,群众对项目了解不够,主体意识不强,认为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有的群众甚至认为城景乡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是国家项目,资金雄厚,在建设中关心的是如何能得到一些占地赔偿费,在个别村组施工阻力较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村民缺乏卫生环保意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不少农村居民区的真实写照。

四是工作标准还有待提高。我区的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虽然总体上是按照“三化、三清”的要求来实施的,但目前的工作重心还局限于搞卫生、清垃圾,其它方面的工作开展亟待加强。部分村组面源垃圾清理和保洁工作不到位,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仍然是垃圾成堆。部分保洁人员履职不到位,“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乡村在上级检查时往往是靠临时雇工搞“突击”。全区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度大。水务和环保部门虽然加强了对水源污染的整治,但由于水务一体化职能没有调整到位,“多龙管水”造成管理缺位、效率低下。此外,祝融街道和南岳镇辖区的一些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卫生状况和综合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是长效机制还有待健全。当前,全区环卫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生产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体系还不完整,缺乏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部分乡镇、村保洁队伍虽已建立,但运转不正常,管理不规范。垃圾清运机制缺失,存在只收不清、只收不填、只收不烧等情况。环卫局和景区管理处的管理范围在逐步延伸,如果全区所有的垃圾清运任务全部由两个部门接管,人员、设备和运转经费都需要作相应调增。环保项目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设施处理上有较大投入,但在保洁人员日常工资、设备维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后续费用没有作相应安排;项目验收结束后,工程质量、设施运行由谁监管,设施损坏由谁执法赔偿等问题都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督查督办和检查考核有待加强。目前代表区委、区政府从事经常性环境综合整治督查工作的只有整治办的几位同志,督查督办的力度不大、效果不好。各乡镇(街道)忙于应付区里的检查,对村(社区)的督查考核基本未开展起来。现有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整治办是以区农办为主体成立的一个临时的协调、督查机构,工作人员与原单位无法彻底脱钩,加上区农办对口的部门多、协调的工作多,有时工作难以到位,造成目前的整治工作还停留在搞突击、抓迎检的初级阶段。

四、深入推进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升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用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为此,我们建议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加快推进“生态南岳”建设为动力,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定位为区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检验干部作风的管理工程、促进跨越发展的重要标尺,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抓治理就是惠民生、抓治理就是抓提升、抓治理就是促发展、抓治理就是塑形象的广泛共识。一是要在领导层面提高认识。包括区里组织的“大走访、大规劝、大整治”主题活动也只是发个文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下一阶段,全区各级领导特别是几大家的分管领导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担负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体联点包村的县级领导和后盾单位负责人要把整治工作作为联点帮扶的重要内容,要定期深入基层,亲自指导,亲自督促,亲自参战,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要在部门工作层面提高认识。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定责任、定人员;要坚持标准,严格按照综合整治的总体标准开展工作,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不跑偏;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主动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2、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要修订完善《农村卫生公约》、《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专栏、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为扎实推进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成效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发挥妇联和学校的作用,在农村妇女之间和学校学生之间,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妇女和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家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敢于走在环境整治的最前面,做改变陋习的带头者和良好风尚的引领者。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典型事例要及时加以宣传推广。此外,还要加大公开曝光力度,要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对一些责任不落实,整治效果差的单位和乱扔乱倒垃圾、乱停乱放车辆、乱摆摊点的人和事加大曝光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3、实行部门联动,强化综合管理。城景乡环境整治牵涉农业、环保、环卫、景区管理、卫生、水利、林业等众多部门,需要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加强协调合作。如,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全区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聚合有限财力,统筹使用,集中区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住建、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街道)等要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并加强日常监管;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禁止化肥养鱼,推进水环境整治;畜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养殖户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商务部门要抓紧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加强对两个市场改造提升的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城管、规划、综合执法、风景资源保护等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联合组织开展违规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对个别典型违规违法建房户(如兴隆水库上游),必须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拆违还耕、拆违还绿、拆违治脏、拆违添景,做到拆一片、清一片、管一片。

4、创新运行模式,确保责明事顺。在垃圾处理模式方面,要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城郊结合部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我们建议:在城区和近郊范围内,应建立完善收集和清运系统,采用“属地管理为主”的模式,将生活垃圾转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在地理位置离城镇比较远的乡(镇)、村,应根据村庄建设规划以及自然村落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或转运等设施。要始终坚持“分类减量”的原则,支持和鼓励上门回收可回收垃圾,尽量减少垃圾量。后山三乡和南岳镇的山区村要因村制宜地鼓励农民采用焚烧、就地填埋、农家堆肥等简易、有效方式处理垃圾,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无害化、资源化,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在推进环卫保洁方面,要按照“精细化、网格化”的要求,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建立农户自我约束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探索推行农村垃圾收集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保洁员队伍,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同时,针对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垃圾随意地丢弃在房前屋后以及、公路边、田埂边、池塘边和河道边的实际,建议实行分片分组包干和组长负责制,坚持每月定期清理不少于3次。在明确职能职责方面,连片整治项目村建设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由环卫局和景区管理处负责,要建成一个,移交一个。原则上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收集车等硬件设施统一交由环卫管理,万福、红星、荆田、双田片区农村生活垃圾由环卫局负责清运,景区村有清运任务的由景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管理处整治责任区——南马公路、方广寺景区以及拜殿村的保洁人员不能断岗,不论淡季旺季都要保持常态化。要尽快将水务管理一体化职能调整到位,理顺水务和环保的责、权、利,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落到实处。要抓紧实施南岳区村庄绿化规划,对乡村公路沿线和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集贸市场的改造提升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

5、健全工作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点多线长面广,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是要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要建机构,确保有人做事。建议参照攸县的成功作法,将现有的整治办由临时机构变为常设的正科级机构,专门负责全区的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要保投入,确保有钱做事。把城景乡环境综合整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景乡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并随着区财力的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及管理手段更新适度增长。对各乡镇、村的环境整治工作经费预算可整合农林水利、森林防火、乡村运转等各类涉农资金统筹考虑;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上级有关城景乡环境整治财政扶持政策的研究,积极向上协调争取资金扶持,保证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确保城景乡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要严考核,确保用制度管事。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和评议问责机制,强化正负激励,形成严查严管、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要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采取明查暗访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评议等多种形式,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应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取消该年度目标管理各项评先评优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严格问责。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第二篇】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境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xxxx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还任重道远。

一、xxxx整治农村环境工作存在的不足。

美丽乡村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应以文化为根、以农业为基、以村民为本,更加注重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农村,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这一举措是及时的,应该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但从具体工作上看,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是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还处在探索阶段,农民对整治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

二是镇村结合部脏乱差问题突出。白色污染严重,有的垃圾未及时清运,部分镇村道路两侧还能见到暴露垃圾,少数农户的畜禽养殖粪便没有正确处置,废品收购点没有围挡。

三是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内容六清六建中的每一项都需要资金投入,由于部分镇村财力比较薄弱,影响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效管理需要的经费有待加大落实力度。

二、加快建设xxxx美丽乡村的几点思考。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筹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必然选择;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形成强大的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凝聚力、辐射力,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的根本举措。

一要广泛宣传,营造环境综合整治浓厚氛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以尊重经济规律、顺应农民意愿为基本原则,将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层面,成为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际步骤,成为承载xxxx农民的中国梦。要充分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扩大以奖促治政策影响面,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全县农民自觉参与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应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全县农民的环保意识。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政府也应该有这方面配套资金,环保局和镇政府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发挥环保专项资金的功能,正确引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三要大胆突破,探索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运行和管理,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体现地方特色和实用性,突出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不涂脂抹粉,不千村一面,真正造福全县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放心、舒心、开心。同时,应建立一套科学、量化的目标评价体系,与生态文明工程及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指标体系紧密结合,体现相关性、延续性的同时,也要着眼长远,突出前瞻性,树立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环境整治标杆模式,推动形成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农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让建设美丽乡村成为镇村领导班子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让农民群众参与度高、幸福感强。

历经风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建设xxxx美丽乡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把农村环境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及早规划、及早防范、及早治理;应把农村环保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创新农村环保体制机制,探索农村环保工作规律,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落后面貌,努力把xxxx辖区内的乡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第三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xx乡整体面貌,对xx乡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有争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xx乡建制于1984年,全乡总面积73。3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1564户6631人,距离寻乌县城50公里,广东兴宁市区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广东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出口。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xx乡农业是以种植业、果业为主导,茶叶和油茶种植为特色。其中油茶种植面积有25500多亩,平均年产油茶24。5万斤,年产值10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有1800多亩,年产值达630万元。xx乡矿产和水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高含量的铀矿、稀土、水晶矿;境内还建有斗晏、大田、铁尺水、龙潭等8个水电站,装机容量计3。95万kw,被水电专家称之为“小水电之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xx乡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目前xx乡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地膜的广泛推广及大量应用,虽提高了产量,可由于废弃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污染,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稀土的非法开采造成饮用水水质严重下降,对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到河流,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畜禽养殖污染,使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xx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xx乡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种植不合理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xx乡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二)xx乡造成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的原因分析

1。 环保意识淡薄,宣传程度不够。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 政府环保力量薄弱。一是xx乡没有专门的环保队伍和防保员。乡干部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二是乡干部人员常变。人员变动过快,使环保工作在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 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落后。长期以来,xx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群众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例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垃圾随处扔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难以根治。

4。环保方面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使得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按照“建设环境优美的新xx”的要求,在全乡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乡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 落实环保乡村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村委会,固定村级环保员,确保人员流动带来的不便。加强乡镇环保培训,完善体制,健全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环保培训,打破部门行业的条块分割,协调各相关部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将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有机结合,科学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程序。

3. 倡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加强农业知识培训,制订农药、化肥等的科学使用计划,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鼓励使用和推广配方施肥、生物杀虫灭害等技术,同时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袋装,确保道路、水塘、河道清洁,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

4.完善环保配套设施。应该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引导,防控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环保政策扶持,逐步向生态环境保护如xx环保重点工程、农业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要以“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以“农业生产清洁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原则,全面推进xx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建设和完善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广泛开展xx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xx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xx。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第四篇】

按照县政协xx年重点工作安排,近期,由副主席带队,抽调县政协有关委办、环保局、住建局、农牧局负责人和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太极镇下古村、盛邦牧业有限公司,盐锅峡镇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垃圾集中填埋场,王台镇中心卫生院、xx回中,三塬镇废旧地膜处理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12个点,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县农村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召开全县农村环境整治情况议政协商会,县环保局、住建局和农牧局汇报了全县农村环境整治情况,县发改局、刘家峡镇等20个单位和乡镇作了交流发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并结合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县农村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县委、县政府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与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部门组织协调,乡镇为责任主体的工作格局。各乡镇和部门高度重视,把城乡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细化工作方案,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扎实开展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县委、县政府督查室适时跟踪督查,掌握工作动态,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督促整改落实,确保环境整治稳步有序开展。

建成刘家峡、太极镇等秸秆饲料化利用示范乡镇7个,示范点52个,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探索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回收机制,按照1:10的兑换比例,去年共回收废旧农膜1880吨,回收率达65%。全面开展乡村燃煤小锅炉污染整治,完成乡村企事业单位燃煤小锅炉提标改造27台。集中对古城新区周边禁养区畜禽污染进行专项治理,21家养殖场全部关停、转产或搬迁,农业白色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基础建设重点突出。投资亿元和1800万元,先后动工实施了古城新区、盐锅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配备玉米秸秆加工机械212台(套),新建秸秆饲料化永久性窖池万立方米,累计达万立方米。鼓励兴建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5家,回收站点35个,机动回收点16个。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修建垃圾分拣站5处,购置垃圾压缩车、转运车13辆,手推式垃圾清运车359辆,户用分类式垃圾桶3500多个。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安装天然气管道64公里,刘家峡、太极镇和三条岘乡10个行政村用上了干净、方便的天然气。

四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刘盐八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搬迁避让等安居工程,全县农村d级危房得到全面消除,先后建成搬迁点42个,搬迁安置困难群众6860余户。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36个,环境整洁村48个。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违排危专项行动,排查登记认定违法建筑259处,危墙、危房、废弃院落等6883处,已拆除1260余处。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清运工程,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配套补助资金523万元,用于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探索出了“五个一”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排查清理城乡陈年垃圾6万余吨,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近年来,我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部分乡(镇)、村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综合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环境整治就是突击打扫环境卫生,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数群众环保意识淡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乱扔乱倒、乱采乱挖、乱搭乱建等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管理机制亟需完善。农村环境整治涉及内容多、范围广,乡镇和相关部门在监管治理方面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乡镇作为农村环境整治责任主体,工作中行政执法权有限,对私搭乱建、乱倒乱烧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执法难度大。城乡结合部、乡镇交界处环境卫生存在监管盲区和卫生死角。大多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动员群众能力弱。村庄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无序建设普遍存在。

三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全县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基本以简易填埋方式处理,部分填埋点选址不科学,也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二次污染风险较大,如盐锅峡镇垃圾填埋场,垃圾和污水沉淀池长期处于裸露状态,如遇暴雨天气,很有可能造成盐锅峡集镇和黄河水质的二次污染。全县除县城周边部分村庄外,其他村均未建设排污管网、污水集中处理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乡村社没有配备垃圾清运车、垃圾箱等基本保洁设施。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基础设施普遍不足,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建设整体滞后。

四是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主要依靠涉农、环保项目建设资金带动开展,县级财政投入有限,民间资本带动不足,资金投入缺乏针对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整体进展缓慢。

五是整治力度仍需加强。全县拆违排危量大面广,综合整治任务依然艰巨。西河镇等高原夏菜主产区,大量尾菜堆积田间地头,缺乏大批量处理的有效途径。畜禽养殖污染仅完成了县城周边禁养区的治理任务,大部分乡镇禁养区养殖户转产搬迁工作进展缓慢。乡镇卫生院医疗垃圾仍然以简单焚烧方式处理,达不到彻底无害化的要求。村庄废品收购站杂物乱堆乱放,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大。农药化肥施用粗放,流失过量,造成农田及周围环境交叉污染。白色污染、秸秆随意焚烧现象依然存在,控制与治理任重道远。

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环境整治水平。一要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及现有各项行业专项规划,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和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整治任务,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确保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健康有序推进。二要加强监管执法。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加深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对农村环境整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树牢“一盘棋”思想,落实“一把手”责任,加强联合监管执法,切实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下放部门行政执法权,利用乡镇现有的行政执法框架体系,创新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整合乡镇辖区内具有行政执法和管理职能的机构、编制、人员及财政等资源,在乡镇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面加大日常综合监管执法力度。三要推行自治管理。充分发挥村级阵地作用,积极推行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将环境整治责任落实到村社干部,细化到背街小巷、村民院落。优先选择有劳动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低保户和发放报酬的社干部、生态护林员等担任村社保洁员、环境监督管理员,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要狠抓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研究制定出台“禁塑令”,在全县开展“禁塑”工作。完善落实环境违法举报奖励、处罚、信息公开制度和乡村垃圾收集清运管理、环境检查评比等日常工作制度,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

对农村废品收购站点进行集中摸排整治,依法查处关停无照经营和拆迁、整改不规范不达标的废品收购站点,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二要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开展农膜“以旧换新”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农膜,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白色污染。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成熟的田间堆沤肥和尾菜还田等经济实用型处理技术,引导鼓励农户开展尾菜资源化利用,达到尾菜清理、养分还田的目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农药化肥。三要推进养殖污染治理。结合实际,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集中精力扎实开展村庄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对剩余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规模养殖户限期搬迁、转产或关闭,彻底改变人畜混居现象。严把新建畜禽养殖项目审批关,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防止污染源的产生。四要规范医疗垃圾处理。设立乡村医疗垃圾回收站,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医疗垃圾回收、暂存,回收站负责统一转运、集中,并交有资质的机构销毁处置,实现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积极拓宽投入渠道,切实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项目带动。紧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三区三州”脱贫攻坚规划和“三农”政策导向,提前做好项目策划,及时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向环境整治重点区域、重点乡镇和村社倾斜,以项目建设带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

二是打造整治亮点。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的同时,将农村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景区景点打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相融合,有效统筹整合资金,集中财力重点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旅游村镇、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农村环境整治的典范和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研究制定优惠补贴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政策规定,在做好群众工作、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用足用活政策,做好筹资筹劳。

(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刘家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程及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后续项目建设,配齐配强农村垃圾清运车、分类式垃圾箱、户用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和建设,推进全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积极谋划建设标准化垃圾处理厂,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制定出台奖励和补助政策,鼓励农村实施“改气、改电、改炕、改灶、改暖”工程;

全力加快乡村企事业单位燃煤小锅炉改气、改电、除尘等提标改造进度;

尽快建设县城煤炭集中交易中心、乡镇煤炭销售配送网点,加强民用煤炭市场管控,从源头减少农村大气和面源污染。

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安全饮水、道路、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乡(镇)村社要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要重视青少年教育。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美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多形式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督治理活动,在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环境意识的同时,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及周边群众,形成“小手拉大手,小手管大用”的良好效应。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第五篇】

农村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农村群众的人居生活质量,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近期围绕镇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深入全镇32个村(居),重点对垃圾集中处理、墓园集中管理、村容集中治理“三集中”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开展“三集中”建设为抓手,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全镇共建垃圾池1818口,辐射全镇32个村(居)242个村民小组,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落实墓园53处,疏挖沟疏千米,修建下水道千米。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三集中”建设。

1、统一思想,专题动员。近年来,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目前,全镇32个村(居)全部实现了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大部分村用上了自来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与此同时,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相对滞后,很多村庄柴草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乱泼乱倒,老人墓地乱建乱放,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村容村貌不尽人意,与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整治农村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镇委建设新农村办公室组织片总支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专程到仙洪试验区参观学习农村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参观学习后,在统一思想、集中讨论、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全镇迅速专题召开农村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动员大会,对“三集中”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结合实际,垃圾集中处理以318国道沿线村为示范点,墓园集中建设以闵台村、伍家场村、秦杨村为试点村,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镇“三集中”建设全面推进。

2、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镇委高度重视“三集中”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片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全镇“三集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各村干部具体抓,所有村干部包组到湾,形成书记负总责、干部齐上阵的工作格局。同时,明确要求各村配齐配足保洁员。各村根据清洁范围的大小分别配备了1—2名清洁员,“318”国道沿线各村分别配备了1—2名保洁员。目前,全镇共配备清洁员34名,配备保洁员11名,墓地管理员5名。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在“三集中”建设上,我们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集体、农户投入为补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垃圾池。在去年已建1300多口垃圾池的基础上,今年对全镇沿大沟大路、湾子的死角补建垃圾池518口。每口垃圾池建设投入为280元,其中政府补贴150元。二是配备垃圾清运板车。由政府统一出资,全镇30个村共配备垃圾清运板车32辆。三是落实垃圾填埋场。按照每村2处以上的要求,以村废沟、废塘为主,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四是落实集体墓园。按照每村1—2个的要求,共落实集体墓园53个。墓园建设由集体调田,政府出资绿化配套。五是养殖排泄物无害处理。结合“一建三改”工程建设,全镇共计建池达2130口。

4、建立机制,规范管理。主要建立了三大机制。一是干部工作目标激励机制。村主职干部人平拿出300元工资用于“三集中”工作结帐。由镇农委组织专班,对各村“三集中”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比验收。好的得300元,较好的得200元,一般的得100元,较差的不得工资。墓地建设村干部人均拿100元工资挂钩,落实墓地的得50元,能实施的得50元,没有落实墓地的不拿工资。二是清洁员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对各村清洁员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要求,并由镇农委和村居委员会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督办。村容保洁工作与清洁员工资紧密挂钩,清洁员每人每月拿出100元考核结帐,好的得全额,一般的得50元,较差的不得,连续三次评为较差的,由村进行撤换。三是农户考评机制。村委会每月组织一次清洁卫生大检查,每次评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农户,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并督促不清洁农户限期整改。

1、部分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由于受长年的生活陋习影响,部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环保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比较薄弱,不能自觉做到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集中”建设的规范运作和工作成效。

2、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集中”工作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公益事业。垃圾集中入池清运、填埋以及墓园的集中管理,每村平均投入需3万多元。近年来,镇“三集中”建设投入没有向社会或村民收取任何费用,全部由镇、村两级财政全额投入。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严重不足,专职保洁队伍难以稳定,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现反弹,部分地方“脏、乱、差”的情况再次出现。

3、农村基层组织重视不够。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严重影响了“三集中”工作的开展。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环境整治是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镇、村三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大“三集中”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落实管理经费,保障“三集中”建设持续开展的同时,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集中”建设,从而筹资难题,加快农村环境治理。

2、进一步完善长效运作机制。一是推行“三集中”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三集中”工作纳入乡镇基层干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保洁队伍,提供稳定的保洁经费来源,保障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

3、进一步加强农民环保教育。要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环保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根源上缓解环保压力,赢得工作支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33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