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对联范例(5篇)
【导言】此例“红白喜事对联范例(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红白喜事对联【第一篇】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文化共性;文化差异性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特征,因此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因此这些文化的共性成为了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而文化之间所具有的个性或特征则构成了进行这种交流的障碍。中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它们除具备自身的基本意义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仅讨论在翻译中文化因素对英语和汉语颜色词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理解的影响。
1 文化的共性对英汉部分颜色词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能够一一对应。红色在汉英两种语言都表示喜庆与欢乐。中国人心目中,红色热烈,象征着吉祥、喜庆、鲜艳。老百姓有了喜事,要用红色来装饰,如结婚新娘要穿红色的衣服,过年的时候贴红色对联挂红色灯笼。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此外,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的意思是:“(铺展红地毯)隆重地欢迎某人。”“红”有时用来表达感情,喻指“恼怒、生气、害羞”等这是英汉语音的共有现象。如:汉语的“面红耳赤”表“生气、恼怒”;“脸红”则表“害羞”等。英语中也有“see red”等一类短语表示“愤怒、恼火”。
2 文化的差异对颜色词意义理解的障碍文化因素对颜色词指称意义的影响可见于下列几种情况:
(1)英汉中颜色词的指代对象明显不同。中国人喜欢蓝色,因为这代表了一种自然色能勾起人美好的遐想。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英语中blue表示的却是“忧郁,伤感”的意义。例如:He was blue over his failure.(他因失败而情绪低落)。in a blue mood和having the blues都指心情难过,抑郁。
(2)英语中加以明确区分的颜色。对于这些颜色词,译者必须从原着的上下文或词搭配来肯定它们所指的究竟是哪一种颜色。例如英语中形容皮肤白不用“white”而用“fair”。而“black”特指的是黑人而不用于形容皮肤黑。而汉语中却对颜色没有明确的区分,界限比较模糊。
(3)英汉中同一个指称对象由于文化不同而翻译有别。英汉语中在指称同样的对象时,可能因对该对象的注重点和感知方式不同,而采用具有不同字面意义的名称。例如“红茶”,英语中称之为“black tea”。
3 英汉文化对语用意义的影响语用意义是符号使用者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而符号使用者总是某种文化里的人,因此语用意义与文化因素有相当密 切 的 关 系。如 英 语 中,黄 色 意 味 着 胆 小,懦 弱。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而在现代汉语中,黄色表示下流,堕落。如“黄色书刊”、“黄色影视”等。从上述对比中,英汉文化对语用意义的影响可见于下列两种情况。
(1)指称意义相同,但一个有语用意义,另一个没有。如“green”,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可以用来象征“绿色,生命”。但是在英语中这个词却还有很多引申意,如“green-finger”特指善于侍弄花草的人。“agreen young novice”(无经验新手)。
(2)指称意义相同,但语用意义不同。
红白喜事对联【第二篇】
贾宝玉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说自家上下“有几百女孩儿呢”,王熙凤也说过,荣府中“上下几百男女”。那么,《红楼梦》 中到底写了多少人物呢?
1982年《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登载的徐恭时先生的文章中说,据统计,《红楼梦》 中共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有称谓的243人。包括宁荣两府本支和贾家本族119人,贾府姻娅95人,丫环73人,仆人266人,小厮27人,皇室人物15人,宫女太监55人,封爵人物51人,官吏67人,医生14人,门客12人,优伶30人,僧道17人,尼婆84人,外国人2人,其他48人。
这一统计是否完整、准确,还有待于同学们在今后精读 《红楼梦》 时,加以验证。
趣话地名对联
巧妙地利用地名字面上的意思,可以使文字产生独特的情趣。将地名嵌入对联,便是其中之一。如对联:
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
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
此联把北京及其附近的八个地名 (密云、三河、玉田、丰润、怀柔、遵化、顺义、良乡) 嵌进对联,自然别致,新颖奇妙。
再如抗日战争胜利后,成都市一位民主人士撰写了一幅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上联由三个国名连缀而成,“捷克”为“战胜”之意;下联由三个城市名连接而成,“重庆”即“重新庆祝”,“成都”即“成为首都”。对联一语双关,充分表达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喜悦。
此外,还可以把一个地名拆开作词组使用。相传唐伯虎曾写过一幅对联: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上联中,“无锡”在首尾各出现一次,前一个是地名,后一个是动宾词组,意思是“没有锡”;下联中的“平湖”亦如此,后一个的意思是“与湖平”。
中外作家“三部曲”
“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但又有一定连贯性的文学作品。 如同学们都知道的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以及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下面就为同学们介绍一些其他中外作家的“三部曲”。
最早的“三部曲”应是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 《俄瑞斯忒斯》 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 此外,比较有名的“三部曲”还有,法国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赛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 ;法国萨特的 《自由之路》 三部曲:《成年》、 《弥留期》、 《灵魂之死》;等等。
我国有茅盾的 《蚀》 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郭沫若的自传体三部曲:《学生时代》、 《革命春秋》、《洪波曲》;郭小川的长诗 《将军》 三部曲:《月下》、《雾中》、《风前》;等等。
你还知道哪些中外作家的“三部曲”?不妨搜集一下。
何谓“红白喜事”?
同学们一定听过“红白喜事”这个词,应该也都明白它指的是婚丧之事。那么你有没有对此产生疑惑:白事既然是指丧事,怎么又说是喜事呢?
自古就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在古代,人年过六十就可称为“老人”,一般人过了花甲之年,儿孙满堂,福禄俱全,一生了无遗憾,在这之后死去,被看作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情。据《清稗类钞》“丧祭类”载: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现在的许多词典中也收录了“喜丧”一词,解释为“为正常死亡的高寿老人所举办的丧事”。
可见,白事虽是指丧事,却有“喜丧”一说。 这样说来,“红白喜事”一词也就不难理解了。
文天祥并不『惶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中的两句。其中的“惶恐滩头说惶恐”是回忆自己在江西南部起兵的事。 惶恐滩在赣南,是赣江上游十八滩之一,由于水急滩险,船经过时让人提心吊胆,故名“惶恐滩”。 但“说惶恐”中的“惶恐”却不作“恐惧”解,而是“惭愧”的意思。
红白喜事对联【第三篇】
娘家门口唱大戏。
小黑张罗穿新鞋,
叫娘叫爹领着去;
俺身穿件蓝裤褂,
骑着分来的小毛驴。
小黑爹在一旁地下走
俺抱小黑把驴骑。
大路一直向东南,
路旁的青苗淋透雨。
想起俺家那分的五亩
三分地,
庄稼苗儿也不比别家
低。
心里越想越欢喜,
一忽之间走出了七八
里……
桃花开在十月里,
看戏的人儿挤。
满场都是庄户人,
今天为啥唱大戏?
庆祝共产党过生日。
戏台架的高又大,
台上扎着红和绿;
中间挂着两个像:
右边总司令,
左边。
两边柱子有对联,
对联上面有横疋:
上联写:庆祝七一感
谢共同党;
下联写:农民翻身敬
爱。
横疋是:庆祝七一。
往年唱大戏,
穷人们别想去,
去了是为搭戏台,
搭完戏台下地去。
今儿个演的是“白
毛女”,
都是咱穷人自己的事
地主黄死人(世仁)
狗腿子穆仁智,
欺负喜儿好命苦,
恨不得叫他们天打五
雷击!
心里越想越生气,
旧社会的穷人不如一
只死草鸡。
戏儿唱到俺心里,
想起俺过去的苦日子
……
想起河南的忠福堂,
忠福堂的地主是活阎
王!
俺种人家地,
好像大树荫下躲大雨
过新年,
送地主姑娘串亲戚;
红白喜事,
给地主推车子。
下大雨,俺爹托土坯
,地主不借给席,
反说:“坯块毁三遍
,比砖还结实。”
那年腊月二十七,
大雪下了厚三尺。
忠福堂的狗腿子前来
逼租子。
一年借了三斗粮二升
米!
连租带利五斗七升米
爹爹好话说了三千句
哭着喊着又作揖:
“你们财主家修修好
高抬贵手让咱把这个
穷年混过去,
来年再给你们多耕四
亩地!”
地主不行三七二十一!
把作保的三亩地硬逼
去;
人不吃狼狼吃人,
地主天生就是坏心肠
地主家是无底洞,
穷人的血汗都填进去
俺死了兄弟失了地,
俺全家老小拉着扒棍
逃离去。
逃离逃到河北平津保
平津保中间有个柳树
底。
俺爹给人家抗大活,
俺娘给人家缝浆洗。
俺到野地把柴拾,
吃野菜,吃树皮,
黑间睡觉没炕席。
这样光景怎样过!
难道老天睡迷糊了,
穷人就没有个好日子
俺年才十四!
就给人家当了童养媳
婆家也是个穷光蛋,
男人给地主当伙计,
天下老鸦一般黑,
地主都是吃人的!
穷人到处是牛马,
一辈地主三辈爷。
除非世道翻个“过”
要不然穷人都得成了
“白毛女”!
大风吹来乌云散,
解放了柳树底
地主的罪恶终有报,
柳树底的穷人出了气
揭去了头上的千斤石
减租又减息,
分驴又分地,
今天咱也能看个戏,
共产党看穷人就是亲
俺定要好好闹生产,
俺定要好好做军鞋,
支前拥军澈底打垮蒋
介石。
敬爱你;
你像天上的北斗星!
红白喜事对联【第四篇】
关键词重视综合性学习;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重归纳;为语文教学增添活力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综合性学习”便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为语文教学增添活力。
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惟一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综合性学习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在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时间上都具有开放性,整个过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是对长久以来形成的“静听为主,教师中心”这一教育方式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有调查者对学生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作用做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参加活动收获示意图
1.学会了很多新知识
%
2.知道了怎样组织活动 %
3.学会了动手操作 %
4.知道了怎样同他人交往 %
5.树立了更高的理想 %
6.其他 %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2)。这些要求无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1.要有充分的准备, 重探究、重应用。
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把活动的安排教给学生讨论,教师和学生要做充分的准备。 “重探究、重应用”其特征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现实生活并加以调查研究,寻找出隐藏于内的因果关系,提出切实可靠的解决措施。此类学习适于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以引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为主。不必过于强调研究的知识含量和深度、广度,以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这一课之前,先就本校的足球场为什么越来越高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让学生测量足球场比土制跑道平均高出多少,让他们调查足球场原先就这么高还是后来变“高”了,并分析原因。学生们兴致盎然地研究起来,得出的结论是:不是足球场变高了,而是土制跑道变低了。原因是:由于大风长年累月吹走地面浮土,地面平均每年降低五毫米左右,而足球场上因种植草皮,浮土没有被吹走。再引导学生学习《向沙漠进军》,指导学生写论文,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了以下意见:A、这是自然生态被破坏,环境逐渐恶化的结果。B、“向沙漠进军的主要武器是水”,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水——遇到大风就撒水,这样即减少了灰尘,又不会使地面继续降低。C、“抵御风沙袭击的另一办法是植树种草”,建议在操场周围种树,以绿化操场,保护操场,并注意保护操场草坪。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重过程、重参与。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获得的答案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找到和理的答案。例如,学习七上《月亮上的足迹》,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起,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人类登月全过程以及很多的神话传说、科幻作品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想像未来世界的你登月的情景……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又可以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又如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特组织了一个关于“莲文化魅力”的综合性活动。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如在上诗歌单元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对联、集对联、作对联。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曾被诗人藏克家称为“中国文学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课堂上,教师先教给学生对联的一些基本常识,甚至介绍一些趣联趣事、名联名事。比如宋朝大文学家朱熹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或采访别人收集红白喜事、开业庆典中的对联。几年下来。收集最少的也达百多幅,有的按春联、婚联、寿联、开业对联等一一分类。有的学生留心观察并收集农村欢宴中的对联,发现这些对联很有讲究。于是他们按大门、头门、厨房门、侧门、后门等地方分类收集。堂屋侧门联“幸有素餐娱雅客,无珍味宴嘉宾”;厨房门联:“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方晓路难行”……还有的同学专门收集迎春联,男女寿星50至100岁的通用联等。教师组织学生将这些收集来的对联编辑整理成《日常生活通用对联大全》,每当亲戚朋友遇红白喜事时,好多同学能信手拈来,过过农村“小秀才”的瘾。这些难道不是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吗?
3.要交给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重方法、重体验、重归纳。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如在学《春》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其次,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专题,写几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却又有深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4.要重视活动评价和避免出现的误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4)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避免出现这种误区,以为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和科研人员一样,搞发明创造,撰写论著,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却把大部分学生撇在一边。这一现象应该扭转。教师先要明确倡导新型学习方式的立意所在,然后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要取代课堂学习,系统知识的学习永远是必要的。
总之,我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让社会生活走向课堂。有利于让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更加强调地是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红白喜事对联【第五篇】
我笑了:“你的这个谁谁谁,过的是一种复制式生活;他和多少暴发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尤其是他的‘富了――离了’的路线,简直就是一种人生模型套作出来的。”
我不是“仇富”族,并非存心埋汰某一类群体。倘若我们都坐下来,再静下来想一想,就知道我们真的不知不觉进入了“复制式生活”的时代――起码说,我们过的是一种“疑似复制式生活”。不是吗?到这个那个节日了,发个祝福短信吧。得,相同内容的短信满天飞,你转发他的,他索性来个群发,七大姑姨的,来个一网打尽。
如今日子芝麻开花节节升,生活质量水涨船高,出门旅游已是现代人的热门选择。找一家旅行社吧,省事省心。这下好了,一千人马在“地导”小黄旗的引领下,集体过起了“复制式”旅游生活:上车睡觉,下车看庙;中途喊停车的,不是大人要“唱歌”,就是小孩要“尿尿”。语涉旅游,又想起一些原生态景点,一俟被“发现”,就完全商业化,闹哄哄的一片、脏兮兮的一片;到大都市,你总不是来看“人头”的吧?要是看城市建筑,什么感觉?千城一面;再看看一些地方的“游园规则”、“顾客须知”。都是冷冰冰的“不准”、“严禁”字眼,让你的心也“驴”了。
来看看春联,这是千家万户的事,“我的地盘我做主”,按理看到的是春花烂漫一样的各式春联才是。但这些年来贴上门户的对联,印刷品占了大头,涌入眼帘的多是大同小异、流于俗旧的内容;更让人困惑的是:有些学校、剧团的大门上贴的春联,也不是墨写的、自创的,你能保证这样的学校教员能像吴宓先生所说的“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么?你能保证这样的剧团演职人员能“打个哈欠都有梨园气息”么?
复制生活是外妆,它的底粉实则是浮躁化、肤浅化。社会得了急性病、急躁症,人心浮泛、躁乱,快餐性、速成性、趋利性成了“连辔马车”,人在路上,身在江湖,由不得你啦!于是乎,衣着“撞衫”、炒股碰脸是“家常便饭”;考驾热、补课热不亦乐乎;生日宴、状元宴、升官宴、同学宴、同乡宴、战友宴,红白喜事、乡情学谊什么的八方登场,让酒家一旁偷着乐,果真让人家“数钱数到手抽筋”了。要问为何这样赶热闹、搞扎堆?答案不外乎这样的立场和理念:人家做了,我不做岂不没面子?!从众性、趋同性、群居性大行其道,结果是一派乱尘、一地鸡毛。
这样的时境,多么需要一个“静”字。文怀沙前辈叮嘱家人,等他“回家”时,后事要简俭至极,骨灰就倒进马桶里一冲而去,增肥土壤。比照于现世的“祭之丰”,比照活着时就高价筑建“宏茔巨墓”,老人家高蹈自显、高节自出;还有文化长者季羡林老人家,主动“申请”辞去“国学大师”等三顶“桂冠”,坚称只是一个平常之人。这让当下因名利而处心积虑、不择手段之徒,感到汗颜和羞耻。